龍騰世紀 > 歷史軍事 > 崇禎:重征天下

《》第一卷 第一千零九十九章 重建通州 文 / 飽吹餓唱

    當天下午,朱由檢的鑾駕就抵達通州。,最新章節訪問:。

    如今的通州早已不復當年盛景,完全是一副被戰火蹂躪之後的慘狀。經歷了李來亨和清軍兩次放火以後,城內的所有建築物已經盡數焚燬,城外的大片農田也被清軍縱火洩憤,舉目眺望,四面八方都是一片焦黑。

    而從京師到通州的官道上,大批扶老攜幼的難民望著滿目瘡痍的家園,自是悲從中來,不少人都放聲痛哭。農民賴以生存者,一是屋,二是田。如今這兩樣都沒了,雖然保住一條命,可又怎麼能生存下去?

    朱由檢在通州西城門處下了龍輦,望著被燒得黑乎乎的城門洞子,心情同樣十分沉重。做為京師保衛戰中的關鍵一環,通州是他下令主動放棄、讓給清軍的,因此通州百姓損失如此慘重,他當然有不可推卸的責任。

    不過當難民們發現當今天子竟然親至通州來看望他們時,這些老百姓還是發自內心地感激不已,呼啦啦跪倒了一大片,齊聲山呼萬歲。這呼喊絕對是發自內心的,因為這些老百姓雖然多數目不識丁,但最基本、最樸素的道理還是懂的:沒有萬歲爺派官軍抵抗韃子,沒有萬歲爺安排他們撤退到京師、並給他們安排食宿,他們根本活不到今天!

    朱由檢也很激動,眼含熱淚對百姓高呼道:「諸位父老!我們的家園被韃子破壞了,但是我們人還在!朕今天來通州,就是幫助大家重建家園的,只要大家齊心協力,我們的日子肯定會比過去更好!而且朕向你們保證,絕不會讓韃子再打過來!」

    這幾句話並不是單純的安慰,京師保衛戰尚未結束時,朱由檢已經對京畿地區的戰後重建有了一個總體構想。

    就拿通州來說,此次清軍在京師城下鎩羽而歸,只要不是傻子,應該已經充分認識到,憑他們現有的實力,是絕對不可能攻破京師的。因此,即使清軍再次入寇,也會避開京師,轉而搶掠其他防禦薄弱的地區。

    從大明的角度來說,隨著從葡萄牙持續進口先進火器,以及京師軍工廠的生產規模越來越大,不但京師會更加堅不可摧,而且明軍也有能力把防線向外擴展。通州既是京師的東大門,又是京杭大運河的終點,戰略位置十分重要,本身又是人口稠密的地區,自然是最優先要加強防務的地方,所以通州城是非重建不可。

    但是,朱由檢並不打算簡單地原址重建。他抵達通州後並未進城,而是在西城門外設下行轅,只讓新任通州知州顧炎武率領下屬官員、衙役及一部分通州衛官軍入城。

    顧炎武原來的官職是中書舍人,雖然官品不高,但已進入內閣,才學既高,又見識過人,頗得皇帝賞識,前途一片光明,讓很多熬了許多年的官員艷羨不已。但京師保衛戰之後,顧炎武卻上疏主動請求到京畿地區做地方官,讓不少人大跌眼鏡。

    朱由檢卻對顧炎武此舉大為讚賞,因為顧炎武明確表示,眼下的當務之急,就是盡快讓難民恢復正常生產生活。相對於在內閣處理文牘,去做地方官對難民的幫助更為直接一些,而且內閣那麼多中書舍人,也不差他一個。至於官品,他根本不在乎,哪怕就是做個八品縣丞都無所謂。

    朱由檢看罷顧炎武的奏章不禁暗歎,心想難怪人家在歷史上能提出「天下興亡,匹夫有責」,這眼界就是比普通封建士大夫高多了。正好他想現在通州豎立一個戰後重建的典型,就批准了顧炎武的請求,任命他為通州同知,與自己一同出京。同知是從五品,低於知府、高於知縣,但從接近權力中心和便於陞遷的角度來說,無論如何也比中書舍人差遠了。很多大臣聽說之後,都對顧炎武的選擇嗤之以鼻。

    明代的地方行政級別依次是省、府、州、縣,但州這一級較為特殊,有的是與府並列,有的則是隸屬於府,與縣並列。通州就隸屬於順天府,相當於一個大縣。又因為是漕運終點,城內聚集了大量人口,加上在鄉間從事耕種的農民,在籍者不下十萬。

    既然是戰後重建,首先要解決的,自然是住宿問題。通州城內的所有建築已經被大火徹底焚燬,想要原址重建,首先就要清理廢墟,這個工程量自然非常浩大,至少得幹上一年半載。而現在秋意漸濃,天氣一天比一天冷,時間顯然不等人。

    而朱由檢的解決方案則有些別出心裁,他通過顧炎武宣佈,凡是打算在城內原居所的廢墟上重建的,由官府丈量其地,估算房屋有多少間,然後根據房屋的正常造價給予適當補償,由居民自行重建。

    除此之外,在京師至通州的四十里官道旁,每八里選一處皇莊,開闢為新居民點。凡在新居民點落戶者,房舍由官府免費幫助新建,舊房補償照拿。不但如此,每戶的男丁都會被僱用,保證有工可做,有錢可拿。

    政策一出台,大部分居民都選擇了在新居民點落戶。道理也是明擺著:自己建房可不單是花錢的事,更重要的是需要人工。現在整個通州的房舍都需要重建,只有富豪大戶才雇得起工人,再說建築材料又從哪來?

    而選擇新居民點,這一切就都不成問題了。而最重要的是,生計問題也得到了解決。過去這麼多老百姓之所以擠在通州城彈丸之地內,就是因為那裡可以提供工作。現在既然在新居民點同樣能生存,又有補償銀可拿,那何樂而不為呢?

    而那些富戶大戶,則無一例外地仍選擇在城內重建。一方面,他們認為通州城好歹有一道城牆,怎麼也比在鄉間安全;另一方面,他們也不願意捨棄原來的祖宅,尤其是還有不少人在地下埋了金銀,更不肯離開。

    不過,在顧炎武剛宣佈新政策的當天下午,就有幾名通州當地的大地主滿頭大汗地找來,堅決反對在那幾處皇莊設新居民點。

    顧炎武其實心中有數,卻故作驚訝地問道:「皇莊乃聖上之私產,聖上用皇莊安置百姓,古之聖君亦遠勝之,與爾等何干?爾等因何反對?」

    為首的一名叫王至發的大地主當即滿臉堆笑,低聲下氣地道:「老公祖有所不知,這幾處皇莊,其實都是我等之田產!」

    書友群321669195,歡迎加入互動~
上一章    本書目錄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