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5章
宋朝是漢族國民性格質變的轉折時期,除了歷史種種不利因素的積累以外,宋朝對漢族性格的轉換還有著兩個關鍵而特殊的作用:
首先,北宋無力收回漢唐原有的廣大草原牧區。大宋大宋,實際上它的疆土連漢唐時期的一半還不到。它的北面是包括華北北部和蒙古草原的幅員萬里的契丹遼國。它的西面是驃悍的黨項西夏和羌族土蕃。它的西南面是白族的大理國。這種局面導致了嚴重後果。本來,從炎黃到漢唐,華夏一直擁有北部和西北的大片的草原牧區,它具有製造強悍性格的造血功能,歷史上廣闊草原為華夏民族培育了無數強兵猛將。古言道:「關西出將,關東出相」,「烈士武臣,多出涼州,土風壯猛,便習兵事。」漢唐時期,中國雄才大略的帝王之所以大力經營西域,緊緊抓住西北草原不放,就是深深懂得這片草原維繫著中華文明的根。漢唐時期那種半農半牧的國土和經濟基礎,是華夏民族維持半狼半羊性格的命脈。而軟弱無能的宋朝無力收復華夏西北的命脈草原牧區,就對漢民族的性格最終轉換起到了致命的影響。
其次,宋朝「理學」的盛行。由於宋朝的華夏只剩下純農耕的國土,中國儒教的這棵大樹被純農耕土壤滋養得越發農耕化,並發展得越來越極端,宋朝的「理學」的出現,把早期儒家中含有的遊牧遺風雄健向上的精神大大消弱,卻加強了壓抑閹割民族性格的「新精神」。最要命的是提出「存天理,滅人欲」,三綱五常是天理,必須用「天理」來滅除人欲。對狼性和狼欲就更得斬盡殺絕,火燒沉塘。理學把漢民族調理得像家畜牛羊那樣馴服聽話,任勞任怨,使得漢族宋朝的生產力大發展,還製造出當時世界上最先進最具威力的火藥武器:火銃、火箭、火蒺藜、霹靂炮、突火槍等等。但是仍然彌補不了華夏民族迅速軟化和羊化的性格缺陷。
歷史證明一個民族要想復興和強大,必須狠抓發展生產力,但是「唯生產力」卻飛不起來的,必須把培育強悍進取的民族性格和發展生產力同時並舉,這才具備民族騰飛的兩個翅膀。當前,西方國家也在研究探索如何保持大國的長期強盛,一些著名學者認為,武力擴張是導致大國衰亡的主要原因,應該更重視發展經濟。我認為,最根本的還是發展能培育強悍進取民族性格的競爭性經濟、全民競技體育、現代創造性教育等的「民族存在」,只要保持民族性格長期強悍,那麼就會有強大的軍事實力和經濟實力,從而保證國家長盛不衰。當時北宋的武器和經濟都處於世界領先地位,但大宋國後來仍然不堪一擊。北宋最缺的就是「脊樑」——剛強的民族性格。
到宋朝,華夏漢族終於由漢唐時期強悍的「文明狼」轉變為軟弱的「文明羊」。
然而,北宋還是得到了一個長達160多年的穩定和繁榮。但是這不是因為它自身強大,而是因為強敵遼國發生了民族性格上的重大轉換。遼國在宋朝建立之前的十幾年得到了華北幽雲十六州的漢族農業區。此後,它的農業開始大發展,並向東北黑土地擴展。經過幾十年的發展,以致於農業在遼國經濟中的比例越來越重,大量牧民漸漸變成農民。這樣一個原來純粹的遊牧民族國家漸漸便成了以一個農業為主的半農半牧國。於是,農耕軟化民族性格的鐵律,也對鮮卑契丹發生強烈作用。契丹族的狼性性格也開始軟化。在肖太后時期,遼宋兩國簽訂「澶淵之盟」的不平等和約。宋朝每年向大遼國巨額進貢,宋真宗稱肖太后為叔母。但長期的戰爭基本停止。兩國「和平友好」,兩國放心睡大覺,兩國在安逸的農耕環境中雙雙軟化下去。
然而,羊欲靜,而狼不休。世界上這條規律仍然支配著世界。正當遼國農業越來越興旺的時候,生活在松花江黑龍江流域的遊牧民族女真族迅速崛起。為了擺脫遼國對女真的殘酷壓迫,女真領袖完顏阿骨打率領強悍的女真騎兵像狼群一樣猛攻遼國,很快佔領遼國大片國土,並建立金國。後來用了20年,到金太宗時,金國就滅掉了大遼國。連半羊半狼的大遼國都擋不住金國兇猛的狼性騎兵,那麼此時早已成為軟弱的「文明羊」的北宋就更無招架之力了。
「文明羊」的頭羊宋徽宗,已經「文明」到成為中國傑出的畫家的地步,尤擅長花鳥工筆,比繡女繡的還要柔軟。金太宗具有狼王的洞察力,他馬上就看透了宋朝的羊性。金軍一滅掉大遼,不待休整,迅速揮師南下,嚇得宋徽宗立即退位,讓位給兒子趙桓,也就是宋欽宗。這是兩位中國最**軟弱的皇帝。第二年金兵再攻宋朝,軟弱的宋軍如羊見狼,兵敗如羊跑。開封幾乎是開城迎敵,使金兵輕易佔領開封,俘虜徽、欽二帝,國庫珍寶被掠空,後宮幾千佳麗被擄往北國荒原,充當奴俾妓妾。擁有當時世界上最多的人口,最發達的生產力,最先進的火器,最優秀的《孫子兵法》的北宋,幾乎不戰而亡,兩年而亡。這是華夏漢族最最恥辱的一頁,甚至比滿清末期的喪權辱國還要可恥,至少滿清還敢跟列強打幾仗,周旋幾十年,而且也沒有退位給列強。一個民族如果不把強化民族性格作為最基本的國策方略,無論經濟有多發達,其結局必定重蹈「大宋」覆轍。
幸虧,中國當時遠離基督教文明和伊斯蘭文明,如果金兵是當時高級文明的軍隊,那華夏民族很可能就被改字、改發、改衣、改種、改教和改信仰了。西域民族原來是信仰佛教的民族,後來不是被強悍的伊斯蘭改得脫胎換骨了嗎?而這也與宋朝無力收復西域脫不了干係。
隨著華夏民族的農耕性的增長,華夏民族性格日益軟化,大片國土丟失,華夏的首都也從接近遊牧區的地方向純農耕區敗退,從西北退向東南,越退越軟,越軟越退。從秦漢隋唐時期的長安,退到東漢西晉的洛陽,又退到北宋的開封,最後一直退到南宋的南京和杭州。杭州是古代中國民風最溫柔的靡靡歌舞之鄉,它竟然成為漢族大宋朝的最後國都。如果一個民族只有發達的腦和手,而沒有堅硬的脊樑,那也只能成為民族中的無脊椎軟體動物。軟弱無能的南宋最後只得向強悍的蒙古王朝獻出傳國玉璽,舉國投降。此種北強南弱的局面一直到近代西方文明狼的經濟和思想輸進南中國以後,才得以改變。
唉,真是不堪回首……但是我仰望騰格裡,仔細想想覺得騰格裡還是對的,性格這麼軟弱的民族實在不配佔據這麼遼闊肥沃的土地,真是給天父騰格裡丟了臉,天理難容,真真到了要開除這個民族的「球藉」地步了。騰格裡的「天理」沒有錯,軟弱的農夫不應痛罵人家的殘暴,實際上農夫們也是按此天理來對待莊稼的,絕不肯讓弱苗懶秧佔著好地,而毫不留情地剷除它們,給強苗優秧讓位。但是騰格裡還是沒有開除這個民族的球籍,畢竟華夏民族的腦和手聞名於世,創造了絲、茶、瓷業,貢獻了四大發明等先進技術,以及浩如煙海的文史哲經。尤其是四大發明:指南針幫助西方民族成為真正的航海民族和能在大洋中辨別方向的海狼,幫助他們發現新大陸,攫取了資本主義的原始積累;紙張、印刷術和火藥又幫助西方民族摧毀了中世紀的愚昧和堅固的封建城堡。華夏民族對世界文明做出了巨大貢獻。於是騰格裡還是派出它的大兒子——草原民族,來好好教訓教訓這個不爭氣的農耕弟弟,繼續給它輸血,硬化它的脊樑,讓它重新站立振作起來。
農耕使民族性格軟化的這一規律仍在發生巨大作用。滅掉了遼國以後,強悍的大金國又重蹈大遼國的覆轍。金國時期農業大發展,到金國盛期,耕地面積甚至超過了北宋。農業人口也急劇膨脹,從金初的300萬戶,發展到金中後期的760多萬戶,4500多萬人口,超過了北宋真宗景德時期的全國人口。結果,強悍的女真民族也日益軟弱下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