龍騰世紀 > 玄幻魔法 > 大唐西寧王

龍騰世紀 第64章 戰與和 文 / 樓枯

    危急時刻主將突然倒地不醒,這無異於滅頂之災,進退之間稍有差池將來定是吃不了兜著走。眾將誰也不肯擔這責任,有人對樓船也說道:「將軍平素與胡將軍情同師生,胡將軍不省人事,當由將軍接替主事。」樓船也推脫道:「末將才疏學淺,威不能服眾,還是黃將軍來做主事。」眾人聞言皆隨聲附和。

    副將黃驊,年近七旬,在朔方軍中資歷最老。聞聽樓船舉薦他做主將,竟「噢」地一嗓子,直翻白眼,頓時昏死過去。

    眾人七手八腳救醒他,黃驊顫抖著手指著眾人道:「我一輩子沒主過事,本想過一把癮……我不中用了,你們都要聽樓將軍的。」黃驊說完這話,竟是雙腿一伸,駕鶴西遊去了。

    樓船也見推脫不了,只得咬牙說道:「大勢已去,諸軍只有棄城南走,方才能為飛魚軍保住一絲血脈。」

    然而交戰中的一方要想撤退,往往是比進攻更難。朔方軍主力正與虎營混戰不休,讓他們退下來是不可能了。閔蘭此刻只能臥於擔架上,聞言氣的渾身發抖,指著正與虎營浴血混戰的士卒,悲憤地說道:「你難道要丟下他們不管了嗎?」

    樓船也含著淚道:「大勢已去,顧不了他們了。」眾人皆低頭催淚,卻無一人發一言。樓船也最後看了一眼在前方浴血奮鬥的士卒們,一狠心護著昏迷不醒的胡師德向南城退去。

    趙斑斬殺了最後一個敵人,體力已經耗盡,他躺在死人堆裡喘了一口氣,站起身來,茫然四顧,敢死隊已經沒有幾個活著的人。

    「我們勝啦」

    低沉悠長的呼號聲,久久迴盪在烏海西城。在是一片讓人絕望的殺戮場,屍體相枕,血流漂櫓。出征時三十人的敢死隊此刻僅餘八人,其中三人成為終身殘疾。

    在衛生隊給趙斑清洗傷口時,他遠遠地看見於沖沖陪著楊昊等人走了過來,趙斑把頭扭了過去,他現在不想跟任何人講話。給他療傷的醫生是個十**歲的姑娘,姓張名四娘,武備學堂醫護系畢業生。張四娘出身醫藥世家,從小耳濡目染,也學得一身本領。十六歲那年她被契丹人掠去為奴,因姿色頗佳又精通醫術,被契丹一千夫長納為第八房妻子。

    其夫在大銅川之戰戰死,長妻逐她出門,她便跟隨其他被解救的邊民輾轉來到豐州,後考中武備學堂,因原本底子好,只輪訓半年便被分派到烈火營為軍醫。

    張四娘見趙斑低頭催淚,遂喝了一聲:「不許哭,小心你的臉毀了容。」話說出口,覺得有些重了,於是嫣然一笑,道:「男子漢大丈夫的,哭什麼呢?」不想趙斑聽到這話,捂面而泣,哭的更凶了。張四娘一下子慌了神,手忙腳亂的不知怎麼勸才好。

    楊昊徑直走了過來,握住張四娘的手道:「不要攔他,讓他哭吧。」

    軍醫們都是清一色的白色大褂,戴著白帽子,楊昊起初並沒有意識到張四娘是個女子,一握她的手才覺察到不對。張四娘慌忙抽回了自己的手,垂首讓到了一邊,臉騰地就紅了。

    趙斑見到楊昊忙站了起來,腿上的傷口一旦拉動,疼的他齜牙咧嘴。楊昊扶他躺下來,握著他的手道:「這仗你們打的苦,不過也打的好。打的一拳開,免去百拳來。朔方的將士會

    記住你們的,十年二十年都不會忘記。」

    於沖沖道:「因為你們的勇敢善戰,將軍已批准授予你們八個人一等英雄勳章,這可是我數萬將士的最高榮譽。」趙斑含著淚道:「卑職願將這枚勳章融化了奉獻在戰死弟兄們的墳前。」楊昊讚道:「好,這才足見戰友情。」吩咐軍中書記:「就按趙哨長的意思做。」

    到二日天明時,烏海城內已經沒有一個活著的朔方士卒了,樓船也最終只帶走了七百多人。原定三天攻下烏海城,實際只用了一天一夜,原本以為損失不會超過一千,實際戰死者即達一千八百人,受傷更達三千七百人。虎營主力損失殆盡,旌旗營損失六成士卒。

    如此重大的損失使得城破之後的局勢一度失控,倖存的士卒開始瘋狂報復,不僅違禁砍殺俘虜,對城中為數不多商戶和數百戶百姓也進行了野蠻的洗劫。西寧軍的一條鐵的軍規是繳獲戰利品要一律繳公,當然為提高士卒們的積極性,戰後會根據上繳戰利品的質量和數量而給予相應的物質獎勵。

    同時軍中還有一條不成文的軍規:不露之財不繳公。不管多少財物,只要能藏在身上不被外人所發現,就可成為自己的私人物品。軍官們對此是睜一隻眼閉一隻眼。楊昊知道這些,之所以默許它的存在,是寄希望於城破之後,士卒們能忙於搜尋財物而放棄殘暴的殺戮。

    但在烏海城這條軍規徹底失效,士卒們似乎忘記了什麼是財富,他們挨門逐戶,搜尋一切活著的人,然後公然屠殺。對那些唾手可得的財物,他們則是一把火予以焚燬。烏海城陷入了恐怖的瘋狂。

    楊昊還是有能力控制局勢的,但他毫無動作,他知道士卒們失去夥伴的苦痛,不讓他們好好發洩一番,仇恨淤積在心裡將來一定會以更暴虐的方式發洩出來。他也默許了在四門設卡,捕殺一切外逃的軍民商戶。烏海屠城的消息最好能瞞住,若是瞞不住,也要盡可能地拖延。只有時間才能磨去真相,沒有真相也就沒有了傷痛,無痛又哪來的恨呢?

    烏海城屠城之際,威遠營、烈火營分兩路南下,一路攻懷遠縣,一路攻安靜縣,兩縣守軍望風而逃。兩營兵不血刃就佔領了靈州的北大門。通往靈州還有靈武一道關隘,靈武城高池深,由朔方前軍重兵防守,但這是一座不能打仗的城市。

    朔方的治所雖然在靈州,靈武卻是他的核心所在,靈州是王家的大本營,這裡卻是朔方所有官僚、富豪、親族、貴戚的大本營,各種利益交錯盤結。當初王家就是因為駕馭不了這錯綜複雜的利益關係,才不得不棄靈武而就靈州。

    骨朵麗和余炎爐紛紛請戰,揚言一日之內便可拿下靈武。楊昊則認為靈武可圍卻不可打,圍城,則人人驚懼,任你開出什麼條件,不管他王家答應不答應,都會有人為你奔走呼號,迫使王家讓步。若攻城,則等於撕破臉跟整個朔方開戰,以威遠營、烈火營數千之眾,想取勝豈非癡人說夢?

    楊昊選擇圍而不攻,一面加緊抽調飛虎營、金風營、鐵鐺營南下助戰,一面又揚言要從河東再調豹營和破虜營西進夾擊朔方。賀蘭山之西的曲澤人也開始趁火打劫,一支前鋒甚至越過賀蘭山攻破了西北要塞崇岡鎮,掠奪朔方軍民百姓近千人為奴。

    靈州城內因和戰大計吵做一團,王東川、樓鶴顏,及敗軍而回的胡師德都主張集中兵力於靈武,與楊昊決一死戰。他們的理由是烏海城一戰雖然失敗,但楊昊主力已失。所剩的威遠營和烈火營,一個是騎兵見長的胡人軍隊,一個是未經戰火洗禮的親衛軍,攻城能力很弱。

    至於所謂的援軍不過是楊昊使的畫餅充飢之計,是用來提振軍中萎靡不振的士氣的。

    豐州北面有回鶻、契丹兩大強敵,豐州兵力本來就有限,無法再往外抽調士卒,何況豐州的盟友蠻黑五部、兀禿部、振武軍,是被楊昊打敗後才不得已歸順,心中並不服氣,豐州軍力強大時,他們是盟友,豐州兵力弱小時,他們難保不在後方製造事端,以求掙脫楊昊的控制。

    豐州兵力不足還有一個例子,在戰前楊昊緊急把鋒矢營從河東調往天德軍,防衛西北之敵。河東有西寧軍豹營、破虜、破浪和鋒矢四個營,分駐太原及周邊的忻州、汾州、石州、嵐谷、陽曲等地,兵力本來就是捉襟見肘。鋒矢營北調之後,不得不承受裴度越來越大的壓力,在河東的影響日漸衰落。

    更重要的是楊昊此刻還是宜春公主親自指認的欽犯,戴著這頂罪帽子,再想有所作為豈非難於登天?

    因此雖然有曲澤部助戰,但孤軍深入的楊昊勢必不能持久,最後的勝利還是屬於朔方的。

    反對的一方以安樂州刺史胡坯為首,他們都是朔方的世襲貴族大家,所有的利益都在靈武,一旦開戰,不管勝負,他們都是輸家。他們他們竭力奔走呼號,給王崇安施加壓力。

    謝搏之本來是站在主和派一方的,但當他察覺唐氏有意在靈武與楊昊開戰,以此削弱反對派力量時,他立即轉變立場,投入主戰派一邊。而王崇安也希望在靈武打上一丈,勝了是自己的政績,敗了也可削弱胡坯等世家大族的勢力,同時也可藉機削奪王東川、樓鶴顏等人的兵權。

    主戰派一方頓時佔了上風。朔方前軍主力向靈武集結,王崇安同時與連庸結成聯盟,出錢出糧慫恿連庸出兵攻打小長安,牽制楊昊調飛虎營助戰,同時也阻絕河東豹營和破虜營西進的可能。

    就在靈武上空戰雲密佈之機,靈州城內突然謠言四起,有人指責副將王崇純在城破前臨陣脫逃。王崇純逃出烏海城後沒敢直接回靈州,而是躲在靈武妻子家中,直到王崇安答應不再追究其臨陣脫逃之罪後,這才還回靈武。

    王崇純為了自保撒謊說自己是在樓船也下令棄城後才退出烏海城的。王崇安和好,也深得唐氏喜愛,為了保王崇純,唐氏下令將樓船也革職拿辦,欲將烏海城戰敗之責算到他的頭上。樓船也是樓鶴顏幼弟,也是胡師德親信。樓鶴顏、胡師德也因此受到牽連,二人同時向王崇安請辭,王崇安本來要用二人抵消王東川在軍中的影響,自然不允。

    唐氏責王崇安偏聽偏信,不肯保王崇純。王崇安知道唐氏能讓自己能坐上留後的位子,也能讓自己從位子上下來,因此只得違心地同意樓鶴顏、胡師德辭去軍中各職。出於對王東川的不信任,唐氏和王崇安只得打消抗戰的念頭,轉而尋求議和。

    其實那些關於王崇純、樓船也的謠言都是楊昊讓關索放出去的,他就是利用朔方內部各派間的嫌隙製造矛盾,最終讓形勢發生有利於己方的轉變。

    朔方安樂州刺史胡坯前往安靜見楊昊要求議和。楊昊問胡坯:「樓鶴顏、胡師德皆已去職,朔方還有什麼人能擋我?靈武唾手可得,我為何要跟你們議和?」

    胡坯道:「烏海城一戰,牙軍雖然敗於將軍之手,但朔方主力前軍尚存。王公東川將軍乃當世名將,想必將軍也聽過他的威名。朔方前軍擁眾兩萬,兵精糧足,據險而守,將軍莫不也想一天一夜就能破城?別的不說,將軍遠道而來,糧草還能支撐幾日?回鶻、契丹、室韋知將軍不在豐州,知將軍實力大損,他們還能如先前那般安分守己嗎?將軍如今還是戴罪之身,就不怕天威降臨,神策禁軍北上討伐?」

    楊昊哈哈大笑道:「久聞胡公乃朔方世家名士,今日面受高論實乃三生有幸。想我楊昊執掌豐州以來,保境安民,忠心社稷,功勞苦勞都未少立,奈何竟遭此不白之冤?胡公你說,我若不興兵來討個公道,試問天下還有我楊昊立足之地嗎?自家人打自家人,我這心裡也不是滋味,我這一切可不都是被人逼得嗎?」

    胡坯道:「都是王崇文倒行逆施害了將軍,他如今已獲罪入京,將軍名譽已清,將軍為何還不退兵?」

    關索冷笑道:「我家將軍受此不白之冤,興師動眾,損兵折將數千人,難道憑胡刺史一句話我們就退了嗎?」

    胡坯道:「關將軍有何指教?」

    關索和眾將一起起身,交給胡坯一張公文:「若想議和,需照此一一辦理,否則我軍三日內攻取靈武,十日內定破靈州。」胡坯一看那公文,寫的是議和的十項條款,第一項是豐州刺史兼豐州都防禦使、西寧軍統軍楊昊恭請大唐宜春公主殿下巡撫豐州,撫邊安民。胡坯連連搖頭道:「公主下嫁靈州,豈能到你豐州去,這萬萬不可?」

    關索冷笑道:「豐州乃朔方治下州郡,公主以千金之尊巡撫郡治,於情於理皆合,有何不可?」

    胡坯搖頭不言,繼續往下看,第二條是要將樓鶴顏、胡師德、樓船也、閔蘭等將領驅逐出朔方,且永不得重用。胡坯歎道:「將軍這麼做,卻是一點度量也沒有了。」

    楊昊道:「楊某一向都是有仇必報,這四人不除,你我勢難講和。」

    胡坯道:「那這第三條呢?你要朔方賠償一百萬兩白銀,五十萬石糧食!朔方是窮苦之地,好多百姓還吃不上飯,哪來的百萬白銀和米糧供應貴軍?若是如此相逼,胡坯願盡獻家產充軍與將軍周旋到底!」幾句話說的擲地有聲,楊昊改口道:「若是嫌多,就各樣減半吧。」胡坯仍不同意。楊昊最後說道:「那就分三年給清吧,不能再少了,我死了一千多人,總要給他們一個交代。」

    胡坯吸了一口氣繼續往下看,待看到最後一條「將烏海城交豐州駐軍」時,胡坯憤怒地叫道:「將軍家的門戶交給外人掌管,將軍能睡一個安穩覺嗎?己所不欲,何施他人?」

    楊昊道:「你欠我五十萬兩白銀,二十五萬石米糧,若是不還,我當如何?烏海城我只佔三年,你們米糧欠款還清之日,我定會退還給你們。話又說回來,有我為你們駐守朔方北門,朔方百姓豈非更加安心?」

    胡坯激憤地說道:「此事萬萬不能商量。」頓了一下,又道,「就算我答應你,老太君、少帥那也是不會同意的。」

    楊昊道:「那你們就把崇岡鎮交給我駐軍,王家出爾反爾慣了,我信不過他們。」

    胡坯暗想崇岡鎮此刻正在曲澤部手裡,直接何不做個順水人情讓給他?若是能挑撥兩家為此爭鬥,對朔方倒是有百利而無一害的。於是點頭應許,補充了一句道:「為避免誤會,我們先從崇岡鎮撤軍,然後你們再進駐。如此可少生許多是非。」

    楊昊心中暗笑,看樣子胡坯還不知曲澤部越過賀蘭山攻佔崇岡鎮,其實正是自己在幕後推動的,楊昊裝作一無所知的樣子,興奮地答應了下來。

    停戰密約簽署後的第二天,楊昊便從懷遠、安靜兩縣撤軍,行前兩縣的公帑、糧草被席捲一空,但這一次駐軍並未騷擾百姓,但走的時候兩城百姓數千人攜家帶口隨軍北上,這些多半是城中的貧苦百姓,無田無產,豐州多的是開墾出來無人耕種的土地,這才是吸引他們的主要原因。

    五日後在烏海城接受了朔方交付的第一筆十萬兩白銀和十萬石糧食後,楊昊下令撤兵。鋒矢營佔領崇岡鎮,威遠營駐防夾河口,待虎營和旌旗營沿河撤入豐州地界後,威遠營才由水師營運輸北上。

    楊昊回到了豐安,準備迎接李晴的到來。自己的一切不幸都是這個人賜予的,讓她到豐安來,就住在自己的眼皮子底下,看她還能玩出什麼花樣來。
上一章    本書目錄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