龍騰世紀 > 歷史軍事 > 重生之大明攝政王

龍騰世紀 第五百三十章 南下 文 / 曉風

    崇禎十二年九月初九。

    一支浩浩蕩蕩的大軍,開始從膠州方向,向著預定的目標疾速趕去。

    在綜合通盤考慮之後,張守仁覺得只能拋棄原本的階級立場,出師南下,把張獻忠給打掉。

    這是一個會影響到明末大變局的決定,在此之後,可能整個歷史的走向都會完全的不同了。張獻忠雖然在歷史上發揮的作用遠不及大順,從始至終最高成就也不過就是建立了大西政權,培養了幾個差點幫南明翻盤的義子而已。

    但在此時,他卻是明政府朝野關注的重中之重,地位遠在李自成之上。打掉他,既可坐擁實利,又在最大程度上減低對歷史大局走向的影響,張守仁考慮數日之後,終是下定決心。

    南下,打掉張獻忠!

    整個浮山軍,也就是登萊鎮兵馬在八月中開始動員,九月初動員完成,九月初九這一天,整個大軍便可以起行。

    而與此同時,在從北京往襄陽的道路上,一支數百人的隊伍也是浩浩蕩蕩的向著南方趕去。

    ……

    ……

    九月初四時,楊嗣昌陛辭,當日薛國觀等文武百官在真空寺替他錢行,楊嗣昌在履行拜辭儀式後,坐大轎,以家丁護衛,幕僚隨行,數百人浩浩蕩蕩,不停歇的向著南方趕去。

    當日就過盧溝橋,這幾日拚命趕路,每日將滾單送回京師。

    和普通的朝中大吏奉命出差,在路上只圖舒服,騷擾勒索地方的情形絕然不同,楊嗣昌光是一個趕路的姿態,便已經叫人覺得他不同凡俗。

    當時從北京去襄陽,沿途官道是磁州,鄣德,衛輝、封丘、開封、朱仙鎮、許昌、南陽,最後是新野,以楊嗣昌的速度,加上他的身份,地方供給絕不會馬虎,在本月月底之前,一定會趕到襄陽。

    楊嗣昌如此勤勞王事,也是因為他就是局中人,加餉,練兵,皆不如意,征來的銀子雖一年多達七百萬,但實際效用卻是毫無用處,國家一樣的缺錢缺餉,驕兵悍將越發難制,不趁現在中樞權威尚有殘餘的當口,痛殲一兩部「陝寇」,使朝廷聲勢復振,恐怕唐末時的情形,就很難避免了。

    從很多大將的表現來看,楊嗣昌知道武將跋扈將會越來越厲害,現在他這樣身份的文臣尚能節制,再過數年,情形如無好轉,則必更加倍的惡劣。

    九月中旬時,抵達開封,楊嗣昌下令只停留一天。

    四周景色秋意頗濃,而身處河南大地,放眼看去到處都是被蝗蟲吃剩下的莊稼根莖,連青草都沒剩下幾株,望之傷心慘目,楊嗣昌原本就心急剿賊之事,看到這般風景,更是鬱鬱不歡。

    在京時,諸多災異之像只是見諸於文字,待親眼見時,感覺自是不同。

    楊嗣昌無心多看,他出身貴胃,是大家公子的身份一路做到閣臣,視角與普通人不一樣,在很多人看了會流淚和傷心的景像面前,他也不過就是瞟了幾眼,心思便是立刻轉開了。

    「老爺,」一進書房,一個楊府管家便是帶著一個背著包裹的騎兵迎了來,騎兵跪在地上,正用好奇的眼神打量著廳中的各色節仗,管家則是躬身道:「老爺,這是浮山那邊派來的信使,初九日,張征虜將軍已經動員大軍起行了。」

    「哦,哦,好,太好了!」

    楊嗣昌聞報大喜,一般的將領,從許諾到拉攏,下詔旨,再到動員,上路,沒有一兩個月以上的時間絕無可能,甚至有的要拖上半年之久才能成行。

    一個軍鎮的動員能力,也是能看出軍隊的精銳程度和將領的領兵能力。

    八月詔旨下,九月初登萊鎮已經出發,這個動員能力使得楊嗣昌微微點頭,對張守仁的反應能力感覺十分滿意。

    「這麼算來,」楊嗣昌心算道:「十月中旬他能進河南,年底前能到南陽地界,明年不出正月,可能就到襄陽了。」

    現在是九月中,三個多月時間從山東走到襄陽,楊嗣昌也是根據張守仁的動員能力和浮山軍的精銳程度來算。

    當然,他也算了自己的影響力,站在原處,他對那個半跪的浮山兵道:「告訴征虜將軍,沿途州府,本閣部會以督師輔臣銀印,著令各州府縣供給糧食和軍馬用的豆料,並且早早派嚮導帶路,不使有什麼地方阻礙大軍前行。」

    「是!」那個浮山騎兵頓首後又抬頭,大聲答應著。

    看這騎兵的模樣十分英武,內襯鎖甲,外穿青色棉罩甲,戴斗笠,外罩的衣服用料很好,也洗的很乾淨,絲毫沒有普通軍人的那種猥瑣和骯髒的模樣,楊嗣昌看了十分滿意。

    「賞他五兩銀子。」他對那個管家吩咐著。

    ……

    ……

    十月初二的時候,就在楊嗣昌離開後十來天的時間,南下的浮山軍抵達了開封。

    這是一支軍容特別齊整的部隊,剛清晨的晨曦照亮了開封各城的城門之後,在進出的百姓們的眼前,所有人才發覺有一支軍隊就夜宿在開封城外。

    到處是牛皮帳篷,一輛輛炊事車旁是排隊打飯的士兵,人人一身漂亮軍服,和大明官兵的制式官服完全不同,身上的銅紐扣在陽光下熠熠生輝,皮靴也是閃閃發光,營地一眼看不到頭,到處都是炊煙裊裊升起,營地中道路明顯,軍旗招展,看人數是一眼看過去看不清的人頭,無邊無際的感覺,而戰馬尤其的多,每一群都是過百匹,看過去是黑壓壓的馬群,在開封城外的一條小河邊上,不少穿著軍服的士兵正在牽馬去飲馬,或是給戰馬涮洗身子,人的笑聲和馬的嘶鳴聲,匯成一片。

    「該不會是流賊吧?」

    一看到這樣的場景,把守開封東門的守備嚇了一跳,臉色涮一下變的慘白。

    「不會,不會,」一個把總按著刀,搖頭道:「卑職看的清楚,有丈二的副將旗,其餘金鼓,旗號,皆是我大明王師的模樣。還有,剛剛過去一隊他們的騎兵,鎧甲都是漆紅了,也是和我大明王師的習慣相同。」

    「這就好,這就好。」

    守備按著胸口,臉色漸漸回過來,接著便是用狐疑的眼光打量著眼前的這些軍人,他們的身姿威武雄壯,隔著老遠,也是能感覺到這些軍人身上的蓬勃活力,笑聲和說話的聲音也是不停的打營地裡傳過來,這讓守備也是丈二和尚摸不著頭腦,大明的軍營,要說是這麼隨意嬉鬧毫無軍紀的,肯定不可能有眼前這麼多鎧甲兵器和戰馬,也沒有這麼多健壯的軍人,營中一定全是流里流氣的混混無賴和老弱病殘。

    若是說是精銳軍鎮,又不可能這麼毫無軍紀,任由將士們嬉戲胡鬧。

    「不管了,趕緊往上報吧。」

    守備想的腦仁生疼,眼前這支古怪的軍隊是何來歷,是什麼目的,一切都不知道,只能趕緊往上頭匯報,由上頭來決斷便是。

    很快,開封城中的文官武將們便是沒頭蒼蠅般的聚集到了一起。

    前一陣剛送走督師輔臣,大夥兒也是累的不輕,辦差辦的十分疲憊,還好楊嗣昌走的飛快,十幾天功夫就出了河南地界,進入湖廣。

    出了境就不必去管他,剛鬆口氣,城門外又是出這樣的事,眾人俱是頭疼。

    過不多時,一小隊騎兵簇擁著一位將軍,還有一個穿著藍色官服的文官,向著開封城外駐軍的地方飛速趕去。

    「是陳副將,還有黃推官。」

    有人認得隊伍之中的兩人,不禁高喊起來。

    他們不知道城外出了事,但也知道必定是有事情發生,否則的話,開封的方面大員們不會把這兩個文武官員中最傑出的兩個給一起派了出來。

    陳永福,河南鎮副將,素以知兵聞名,若不是陳洪範和張任學等將領資歷高壓著他一頭,陳永福早就該升總兵官了。

    黃澍則是開封府推官,職在六品,當然也是進士及第的兩榜出身,文才一般,但於經濟致用一道則浸至深,特別是有急智,世情洞明,大事小事,沒有這個黃推官處理不好的,不僅是開封府上下倚重推崇他,便是河南巡撫李仙鳳那裡,也是素知此人,十分推重。

    他還是東林黨人,這一層身份,更是使得這個年齡介於青年和中年之間的六品文官前途無量,如果不是戰亂時期,陳永福是不配與他並馬齊鞍。

    出城之後,兩人雖然是文武殊途,而且平時的表現都是十分沉穩,很少有叫他們吃驚動容的時候,但在此時,兩人都是情不自禁的帶住馬鞍,一起倒抽了一口涼氣!

    眼前的情形,他們比那個守備更曉得其中的厲害!

    陳永福忍不住大叫道:「強兵,強兵,好強的兵!」

    眼看著又有一隊百餘人的小股騎兵從自己眼前幾里處飛馳而過,那翻飛的鐵騎馬蹄,震動大地,騎兵們身上的甲胃閃爍銀光,手中的兵器,則是十分耀眼,閃動寒光。隊列整齊,馬速協調,光是一眼看過去,就是知道是十分了得的精銳。

    陳永福當到副將,但不大會撈錢,行軍打仗靠的就是自己麾下幾百親軍家丁的力量,但他竭盡全力,不過給家丁弄到一些棉甲,鐵甲數字不到二十具,眼前的這隊騎兵,卻是人人穿著鐵甲,儘管是飛馳而過,那種精銳騎兵的自信與睥睨一切的狂傲感覺,撲面而來!
上一章    本書目錄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