龍騰世紀 > 歷史軍事 > 北朝漢月

中州之卷 :風雨 第一一七章 :功成出外(六) 文 / 元祀

    第一一七章:功成出外(六)

    「這是在下的榮幸,」周惠笑著應允,「不瞞殿下,在下早有登門拜訪的心思,一則感謝殿下去年六月間贈琴的美意,二來感謝殿下在去年年末儺祭上的仗義執言。只不過,殿下名位華重,罕所交接,往來者皆一時之名士;在下出身寒微,素無令德,因此不好貿然上門。」

    「允宣何必妄自菲薄?僅憑一部《三字經》,以及棄官報恩的義舉,就足以裴聲京師了。而今日之忠直,則令當朝兗兗諸公盡皆赧顏,何謂素無令德?可見我當日眼光不差,新琴也沒有白送啊!」臨淮王元彧笑著點了點頭,翻身躍上從人牽來的駿馬,向周惠頷首作別道,「就這樣說定了,允宣可不要失約。」

    「豈敢。」周惠拱手肅立,目送著元彧離去。

    回到城南住所,周惠立刻鋪開筆墨,準備起草另一份奏疏。奏疏的內容,是繼續諫阻元子攸把楊津派往河北,以防止楊遵彥隨父上任,從而滯留於河北地方,讓他失去招攬的機會。

    然而,奏疏才寫到一半,忽然有內侍上門頒布詔書,言道廣州魯陽蠻不穩,有侵凌司州之象,故解周惠城門校尉之任,以平南將軍、護蠻中郎將出鎮廣州,另加使持節、本州大都督,隨機處分平蠻之事。務必盡心盡責,撫寧荒余,解除司州南面之憂。

    周惠一聽,便發現了這份詔書的蹊蹺之處,明白其中必有隱情。要知道,朝廷任免一位使持節的州刺史,並非一件小事,在正常的情況下,必須先由天子決策,或在尚書省朝堂上議定,再交由門下審查;審定之後,把意見呈報天子過目,發往中書省擬詔;擬好了詔書,由天子過目用印,然後才能頒布下來,或者交由尚書省執行。這樣一套繁瑣的程序,至少得花上兩三天工夫才能走完。而以元子攸的性格,他在遣大臣出外之前,還要和當事人溝通,好言撫慰一番。可是,前一會朝議的時候,他根本沒有表露出絲毫的意向。

    很顯然,這件事情的背後,是城陽王元徽。只有他才能夠說動元子攸,並且以錄尚書事、總統內外的身份,繞過那些例行的程序。同時,朝中用事的親信重臣裡面,也只有他才會容不下自己,一心想將自己趕出朝堂。

    至於魯陽蠻不穩,周惠認為這完全是元徽在捏造事實。

    要說起來,魯陽蠻對魏朝確實沒有什麼好感,他們在二十多年前的景明年間,曾經屯據形要,聚眾反叛,並召集附近諸部,兵力一度高達數萬人。被左衛將軍、七兵尚書李崇奉詔討平之後,萬餘戶蠻民被朝廷強行遷往幽州、并州等地,沒過幾年就再次反叛,趁京兆王元愉起事之機聚眾南走,試圖回到故地,結果遭到朝廷圍剿,一個也沒有渡過黃河。

    正是經過這兩戰,魯陽蠻受到了極大的震懾,同時元氣大衰,至今都還沒有恢復。因此,儘管前兩年京師頻頻動亂,魯陽蠻卻極為安分,沒有搞什麼動作,還跟著當時的刺史鄭先護擁戴元子攸。而如今京師安定了,元子攸下旨褒揚過了,他們這會反倒不穩起來,試圖侵凌司州,世間哪有這樣的道理?

    然而,從整件事情來看,卻又是再正常不過。他屢次和元徽交惡,不可能被其所容,遲早是要被遣放外任的。對此他早有心理準備,如今雖然早了一點,卻也並不覺得如何意外。唯一讓他有些失落的是,天子才召集他參與朝議,結果馬上便聽從元徽的讒言,這在證明元徽深得聖眷的同時,也說明他在元子攸的心中並無太高的地位。

    失落之下,周惠只能安慰自己,早點出去也不是沒有好處,至少能夠趁著新立奇功、天子還心存感念之時,被安排到了一個不錯的州。

    目前朝廷還能控制的河南諸州中,司州是錄尚書事、城陽王元徽兼任,青州是元子攸的嫡親母舅、東道大行台李延寔兼任,荊州是元子攸的從舅、三荊二郢大行台李琰之兼任,豫州是元子攸的故交好友滎陽鄭先護,齊州是梁帝蕭衍之子、投誠於魏朝的丹陽王蕭贊,光州(今山東萊州一帶)是楊津之子、楊遵彥之兄楊逸楊遵道,洛州是宗室元季海,他娶了李沖之女為正室,乃是元子攸的姨父……把這幾州除開,廣州與司州毗鄰,人戶高達三萬,已經是最好的一州,比什麼郢州、楚州、南郢州、東荊州、南荊州都強。

    如果是被安排到那幾個邊州,周惠就真要欲哭無淚了,因為那根本不是遣出外任,而是流放到邊荒。例如說楚州刺史宇文貴吧,他聯絡中渚夏州鄉軍,於元子攸祭河時起事,在立下功勞之餘,也背上了暗助元子攸的嫌疑,結果被元天穆發配到楚州,屢次遭到南朝和蠻人侵陵,現在連朝廷都不知道州治在哪,也不知道他這刺史躲到了什麼地方。

    不僅如此,周惠今年才二十一歲。以這個年齡出掌一州,除開那些遙領州職、實際並不履任的諸王不算,已經是魏朝遷都以來的罕見特例,別說他出身寒門,即便是高門大族子弟也很難做到。如光州刺史楊逸,他是第一個投奔新帝元子攸的人,並且在河陰之難時護衛帝駕,深為元子攸所親信,才能以二十九歲之齡出鎮光州,「時方伯之少未有先之者」。而這個記錄,如今則已經被周惠所打破。

    只不過,這樣一來,他在洛陽就沒有幾天可待了,天子和元徽既然以魯陽蠻不穩為由遣他出鎮,言外之意就是讓他盡快履職。所以,他已經沒有什麼時間和立場參與朝政,無論是惋惜也好,不甘心也好,都只能眼看著事態向預定的方向惡化,看著楊津前往河北履任,看著楊遵彥隨父就職,流落河北地方。

    看著已經寫了一半的奏疏,周惠遺憾的歎了口氣,將其揉成一團,丟進了書案邊的竹簍裡面。
上一章    本書目錄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