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亮後阿柳媽就起床了,窮人家的女人生完孩子後,只要能動彈,就要起來料理家務(前世緣今生定4章節)。不像城裡女人生產完了以後還要在床上躺個十天半月的。
以前的幾次也都是這樣,她一生完小孩後還虛得走路直打晃照樣強撐著起來做這做那的了。村裡老人看到後都說她這樣拚命,到老了肯定會全身都是病,對此她只是付之苦笑,她連現在都無法把握又怎麼能顧到將來?
阿根一天到晚忙得腳打後腦勺,除了雨天外他很少在家裡呆著,就是冬天也是這樣,今天一大早他就提著一串柳條籃子去了集市,估計得到大上午才能回來。
阿大也一早趕去張財主家放牛了,放一個冬天的牛可以得到二十文錢,雖然還不夠買一斤紅糖的,但張家還另外管一天兩餐,因此雖然工錢少了點,但仍讓他們很是滿足,畢竟家裡少了一張吃口(前世緣今生定第四章喪親內容)。
阿柳媽把摻了山薯的稀飯燒好,用鍋鏟抄了幾下鍋底確定稀飯沒有沾在鍋底上,然後蓋上蓋子,去房裡取了昨晚給青柳換下來的尿布放到一個腳盆裡,出了房門,囑咐正在廚房裡聞著蕃薯稀飯的香味,巴望著快點吃早飯的阿三阿五小哥倆小心看好睡在床上的小妹妹,等她回來後再一起吃早飯,看到兩個兒子乖乖地點頭應了,她這才右手端腳盆左手提著小水桶出了門顛著一雙小腳往河邊走去。
阿柳媽的一雙小腳裹得非常好看,前面尖尖的,後面圓圓的,當得「三寸金蓮」的美譽,當年曾在周圍十里八鄉頗有名氣,這是她媽的傑作,也是張家村的一個典範。她媽當初逼著她裹這小腳的初衷是為了能讓她嫁入豪門作媳婦的,誰知天不如人願,最後卻嫁到了張家這戶窮人家,到了夫家,她才發現當初引以自豪的金蓮是多麼的不便,讓她除了生孩子料理家務外幹不了一點農活,也無法幫男人的忙,好在男人十分疼她,只要她做好一日三餐帶好小孩外倒也沒有過高的要求。
天氣仍然陰惻惻的,沒有一點要放晴的症兆,風雖然刮得小了一點兒,但仍然冷咧到骨子裡,她察覺到尖利的風鑽到脖子裡的刺痛,就放下手裡的桶和盆,緊了緊頭上的青花包頭布,把整個頭都包在布裡只露出兩隻眼睛,然後提起木桶和腳盆繼續往前走。一條小徑引著她來到永湖邊上。
畢竟剛生完孩子,身子還虛著呢,走路都有些打飄。
清晨,湖邊似乎更冷,幾乎沒有一個人影。
因為陰天的關係,眼前的景物不太清晰,湖面上似乎飄浮著一層淡淡的煙霧,湖邊的柳樹靜靜佇立在那兒,隨風拂動著的柔軟枝條雖然被村民們砍了不少去,但依然茂密。湖邊除了幾條村人經常行走的小徑外其它地方的枯草幾可將五六歲的小孩淹沒。寒風刮過,柳枝和枯草碰撞著發出一陣悉悉簌簌的聲音,好似有人奔走時衣裙的磨擦,又好似有許多人在周圍竊竊低語(前世緣今生定第四章喪親內容)。
唯一有點生氣的,是湖中四處游動找食的鴨子,這群鴨子大約有三十多隻,有野的也有家的,家鴨是張財主家的,原來只有二十幾隻,但放到這湖裡後,竟然把野鴨子吸引了過來,傍晚張財主家的放鴨長工把鴨群慢慢趕上岸後就在野鴨腳上栓上繩子,這野鴨就成家鴨了。
所以阿根常說,這是張財主命好,連養幾隻鴨也會越養越多,這不是他前世修來的福氣是什麼?
阿柳媽蹲下來剛把尿布抓出來放到湖邊石板上,就聽到了後面一聲高聲叫喊:「阿嫂阿嫂,不好了不好了……」
阿柳媽吃驚地直起腰轉過身來,望向後面,只見一個人急急奔了過來,邊跑邊喊:「阿嫂,你……你快回去看看……」
「出什麼事了?」阿柳媽驚得連聲音都顫抖起來,她慌忙扔下手裡的尿布,也顧不得腳盆和木桶了,腳步軟軟的跨上兩級石階,遠遠地就急急問道:「怎麼了?出什麼事了?是不是阿根他……」
她不敢再說下去了,只是巴巴地望著那人,等著他的回答。
來人是阿根的大弟弟,叫阿義,和她公婆住在一起。
他氣喘吁吁地跑到湖邊,彎下腰,兩手扶在膝上等順過一點氣來後才抬頭開口說:「不,不是阿根,是阿爸他……」
「是公公?公公怎麼了,病了?」阿柳媽鬆了口氣,公公昨晚來她家,她還和他說過話來著,老人家身子弱毛病多,每到冬天這傷風咳嗽的就沒有斷過,窮人窮命,也沒怎麼吃藥,一年年的就這麼熬過來了。
阿柳媽自責地敲了敲自己頭,說:「嗨,看我這記性,我都忘了家裡有魚腥草干了,我去拿給姆媽讓她煎水給阿爸喝,聽說對咳嗽氣急很有效的呢(前世緣今生定4章節)。」說完她拔步就走。
這魚腥草干是她聽說煎水喝對咳嗽氣喘有用,因此春天時她特地去野地裡採了曬成干的,本想等天冷了拿給婆婆的,沒想到一入冬就光顧著自己的事了沒想起來。
「不……不用了,阿爸他……好像不行了……」阿義傷心地搖頭說,他總算喘過氣來,「天亮時姆媽看到阿爸沒起床,以為他身子不好就沒叫醒他,沒想到直到天大亮了他還沒起床,姆媽怕他肚子餓就去喊他起來喝粥,誰想到左喊也不醒右喊也不醒,她慌了,忙到隔壁找到我,讓我過去看看,我過去一看,阿爸的身子軟軟的,怎麼也喊不醒,再試他的氣息,好像沒有了,嚇得我連姆媽也顧不得,就跑出來找阿哥,誰想到阿哥不在家,只有阿三和阿五兩個小孩在,聽說你在湖邊,我就找來了。阿嫂,你快回去看看吧。我要回去了,現在姆媽肯定要急死了!」
說話間,這阿柳媽早已踮著小腳慌慌地上了岸,阿義說的讓她驚悸不已,昨天公公還好好的,今天怎麼就不醒過來了呢?難道,老人家真的就這樣……她心裡忽然有一種不好的預感,一念及此,心跳突然加劇,頭上氣血翻湧,腦子裡嗡嗡直響,才邁了三四步路,就眼前一黑倒下了。
阿義撩開腿急於回家,忽聽得身後「撲通」一聲,回頭一看,嫂子撲倒在地一動也不動,回身過去一看,那張原本就青黃得怕人的臉更是煞白煞白沒有一絲血色,如果不是還有口氣,看上去就像個死人了,這下把個阿義嚇得不輕,忙搶步過來伸手一抄抱起來就往阿根家奔去。
到了阿根家,沒看到阿根,估計他還沒回來,就將阿嫂放到裡屋的床上,出來正想倒碗水給阿嫂喝,就聽到從屋後遠遠的傳來一片哭喊聲,手一抖,一隻粗瓷大碗掉到地上碎成三片,他再也顧不得阿嫂,撒腿就往家奔去。
阿義前腳剛走,阿根後腳就回來了,他剛進村就有人告訴他阿爸的事,他一聽不肯相信這是真的,急急跑到家門前把賣剩下的柳條籃子往堂屋裡一扔,就要去阿義那裡看個真假,剛跨幾步忽聽得家裡有哭聲,他怔了怔,回過身進去一看,見女人臉色蒼白地躺在床上,阿三阿五兩個孩子圍在旁邊正在嚶嚶哭泣,忙問:「阿大姆媽,你怎麼了?不舒服?」
「沒事,你快去阿爸那裡,他……好像是走了……快去吧,我……沒事……」阿柳媽有氣無力地揮了揮手,讓他快走(前世緣今生定第四章喪親內容)。
阿根喝止了兒子們的哭聲,看看女人的樣子實在不忍心離開,但阿爸那裡現在又急需要他到場,呆楞半晌,最後一跺腳,硬起心腸還是出了門,剛出門聽到屋裡傳來一陣嬰兒啼哭,知道是女兒餓了要喝奶了,想到女人虛弱的身子,他的腳步滯了一下,但終於還是沒有回去。
他是一個父親,但也是一個兒子,對子女,他有不可推卸的撫養教育責任,對父母,他同樣有贍養送終的責任。
現在,他要去盡一個長子的責任。
阿根三兄弟的關係一直還算和睦,平時兄弟妯娌間雖也有意見不合,但在父母的贍養問題上從未有過齟齬,原先父母是和他這個長子住在一起的,後因阿根家子女多吃口重,阿根女人又是一雙小足做不了農活,家裡經濟就有些捉襟見肘,而阿根又不忍心讓父母挨餓,於是常常要四處借債渡日。
阿根的大弟弟阿義知道後就主動提出來讓父母和他住在一起,這阿義只有一男一女,他的女人又是一雙天足,雖然樣子難看但卻實用,幹活卻是一把好手,鄉下人不講究好看,只要能幹活能生孩子就是個好女人,所以相對來說阿義的日子好過多了,平時炒菜的油都要放得比阿根家多,因此張坤亮夫婦一聽,自然求之不得,兩年前老夫妻倆就搬到了二兒子家裡和他們一起過。
對此,阿根心裡對大弟弟很是感激,平時地裡起了什麼新鮮蔬菜,他總是第一個給阿義家送去,然後才是自家。
阿根本想等自家條件好一點後就把父母再接回來,但是,沒想到父親卻突然去世了,昨晚他老人家不是還好好的嗎?怎麼過了一夜就這樣和阿爸陰陽兩隔了呢?阿根再也忍不住,淚水如雨般下來……
阿義家裡現在已亂成了一鍋粥,鄰居們紛紛都過來幫忙,張德亮睡床上那頂黑乎乎爛塌塌早已看不出本來顏色的帳子已被撒掉扔到了屋頂上,灶間裡有人幫著燒水,等水燒好後孝子要給死者揩身換衣;有鄰居在門外幫著焚燒黃紙;堂屋裡有人正在佈置靈堂;有的幫著去小鎮上買麻布香燭,有的幫著去豆腐店訂豆腐,當然這都是賒帳的,事後需要喪家去付帳(前世緣今生定第四章喪親內容)。還有幾個相跟著去張家墳場地裡看墓穴去了。
這也是楊柳村的傳統,在村裡不管誰家有紅白喜喪事,村人都會主動前來免費幫忙,除了出殯或成親那天的主餐外,不會吃主家的任何食物。
當然,最重要的是棺材,這是死者將要永遠安息的地方,一直很受人們的重視。按舊時風俗,人一過六十歲就要準備好壽材(棺材)和壽衣(也稱老衣,是親人為死者擦乾淨身子後穿上的衣服),因此一般有錢人家,這些東西都早早備下了,以防到時措手不及。但阿根家裡窮,阿義和老三阿進家境雖然好一些,但也沒有閒錢,所以三兄弟在老父六十歲那年沒有給他置下壽材,現在老人猝死,兄弟幾個一下子抓了瞎,只有想到哪裡做到哪裡,阿義讓阿進趕緊去自己家看看有沒有砍下晾了多年的樹或乾燥的木頭,如有就趕快拿來,木匠早已去叫了,應該很快就會來。阿進二話不說轉身就走了。
在大哥沒到前,這二哥的話還是很有權威的。
學堂裡的教書先生被請來正在往一張白紙上寫張坤亮的生生卒年月日,以便帶往鄰村的天神廟請那裡的高僧道信和尚推算張德亮的殯殮時辰和忌諱生肖。
阿根的母親嚴氏坐在一張小竹椅上哭得上氣不接下氣,旁邊圍了好多鄰家女人一邊勸解著一邊陪著淚。
阿義的大腳女人也一直陪在哭泣中的婆婆身邊,不時掀起自己的衣襟擦下眼淚,這女人看上去大手大腳粗氣得很,但卻極細心,平時對公婆照顧得很好,頗受公婆和村人的稱讚,和公婆相處了兩年多,現在公公猝然去世,當然也讓她非常傷心和難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