龍騰世紀 > 都市小說 > 恨不初見未嫁時

第一卷 八八一別時容易見時難 文 / 雲蒙居士

    九月二十日,晴空萬里,風和日暖。舒嘜鎷灞癹

    再過三日太尉陳永康將會率領京城的五萬精兵及新科武狀元武榜眼一同趕往巴蜀殲滅苗人侗人的反叛了,總共是派十五萬精兵,從京城調遣五萬,而再從個地方調遣十萬,兩處軍兵將會在大名府會和,然後一同朝巴蜀進軍。守在京城的軍兵有十多萬上下,全都由大將軍西門東海調遣,這樣支走了五萬精銳,就要再從地方上調動五萬強兵來京擴充,要達到與原先持平,而福王就是鑽了這個空子,從而從新調遣來的五萬精兵入手,這回將會從雁門關及通關兩地各調動三萬來京,而鎮守通關與雁門關的大將如今都是他福王的心腹,這二為守將原先就是三朝老陳鍾離柏恆的門生及至交,雖鍾離柏恆因病退出政壇十多年了,鍾離家雖早已風光不再,可當年受過鍾離柏恆恩惠及栽培的人依然未曾走遠,而如今鍾離柏恆唯一的兒子鍾離文俊金榜題名,入得朝廷,而且租了當朝駙馬,他繼承乃父之風,待人謙和,為官清廉,作風低調,因而他與父親當年的一些摯友都保持著好的聯絡,福王就是利用這層關係從而把兩關守將給拉攏到了自己陣營,再加上通關守將王定遠原本就與太尉陳永康有一些不睦,而陳家如今與西門家聯合,他自然會站在丞相及福王黨。皇帝也好,西門東海也好餅不知兩關守將已刀割福王,若非如此怎會從他們二人的手下調遣軍隊入京擴充,也正是因為這一點疏忽才使得福王在日後的舉事如虎添翼。皇帝最近龍體一直不和,天氣轉涼的緣故這兩日越發的不堪了,故只得罷朝幾日,就連去校場檢閱軍隊都無能為力,只得由福王代勞。

    早膳過後,福王渾身披掛整齊,由上官天絕與西風烈陪同一道去往位於京城西北的校場。

    福王一行人來到校場的時候太尉陳永康以及陪同福王檢閱的大將軍西門東海及新科狀元西門永浩,新科榜眼唐磊等人早已恭候多時了,他們看到福王的馬不遠了,趕忙上前迎接。

    「臣等參見王駕千歲,千歲千歲千千歲。」福王甩鐙離鞍下了馬,旁邊早有人接過了嗎韁繩,隨之上官天絕與西風烈亦是如此,他們一左一右簇擁著福王緩步朝前,此時西門東海等人早已迎接再次。福王居高臨下的掃了西門東海等人一眼,微微點點頭,面無表情道;「諸位愛卿都甲冑在身,無需多禮了,快些平身。」「謝千歲。」眾人趕忙站起。

    「千歲,可以入內點兵了。」陳永康走到福王切近畢恭畢敬道。

    福王微微順了順眉,威嚴依然,冷冷的掃了眾人一眼,沒有言語,旁若無人的朝校場而去,西門東海等人是瞭解福王脾氣的,知他素來是做事多,言語少,故他們在福王面前也不敢多言語,只得緊緊跟從。福王與皇帝的性情截然不同,皇帝素來言談多與行動,而福王則是行動多餘言談。

    校場佔地大約好幾千畝,京城有好幾處校場,然這兒的卻是規格最大的,若太平無事皇帝則會每三年一回在春光爛漫之時來此檢閱兵士,一般會在小校場,規模也不算太大,若是國家有叛亂出現,需要朝廷派兵增援,那麼將領出發之前皇帝則要親自來到這兒檢閱,則會在這最大的校場,而這回巴蜀苗人侗人句柄幾十萬叛亂,這對於大正王朝而言的確是一不小的威脅,天德皇帝自是不敢怠慢,於是才派遣能征慣戰的太尉陳永康親自去評判,從大正王朝高中年間一直到如今這八十多年裡陳家一共出來了三代棟樑,陳永康的爺爺陳同是一位百戰不輸的良將,為大正多次評定西北西南等地方叛亂,而陳同的妻子趙宏宇則是初涉武林世家,不愛紅妝愛武裝,隨著丈夫南征北戰,是一位令人敬仰的巾幗英雄,而陳永康的父親陳玉林則是新科狀元,從七品知縣一直坐到了一朝丞相,歷經三朝,當時他與鍾離文俊的父親鍾離柏恆統稱為大正二青天,而陳永康的姑姑也就是陳玉林的姐姐陳紫萱則嫁給了琅琊王為妃,陳家也算是皇親,而這陳永康有祖父父親之豐,文武雙全,從武狀元一步步成為一朝太尉,陳家世代對皇帝忠心耿耿。福王原先是想把陳永康給拉到自己這一邊的,奈何陳家與西門家結親,而且陳家對皇帝素來忠心,拉攏他不易,故福王只得棄之,這次西征福王把拉攏了名不見金磚的唐磊,從而聯合在巴蜀一代自己的一些心腹意圖講陳永康連同西門永浩一舉殲滅,只要陳永康與西門永浩一四,那麼陳家的勢力就徹底的瓦解,而失去了兒子對於西門東海而言也是一不小的打擊,這兩方的勢力削弱了,那麼福王與蕭丞相等人的勢力就會壯大,從而對於皇帝則會更加的不利。

    眾人簇擁著福王直接走上了閱武台,底下是五萬名準備出征的將士,他們個個在二十三十歲上下,最大的也超不過五十歲,而最小的也在十八歲往上,雁翅排開,個個都目光炯炯有神,氣沖山河之勢,大有不破巴蜀不回還的架勢,這些都是陳永康從十多萬將士裡面精挑細選出來的,個個都是精銳,都有以一當百之能。福王站在高處俯瞰著底下這五萬多士兵不覺渾身也有一股熊銳之氣,底下那黑壓壓的一片讓人看著就有種膽怯之勢,福王手握令字大旗,俯瞰著眾將士良久無言。

    「本王來問爾將士們此次隨陳太尉出征殲滅叛賊爾等可有信心否?」良久之後,福王才打破了這沉默,他扯開喉嚨朗聲質問底下的兵士,那氣勢好似一位英武大將軍在出征之前與自己的士兵們交心,看似一問,卻充滿了期許,充滿了信心。

    眾將士們異口同聲道;「有信心。」那聲音震耳欲聾,氣壯山河。

    福王的心在這驚天動地的回答裡起伏,「本王再問將士們的兵器是否尖銳?」

    眾將士們依然是異口同聲回答,「尖利。」

    「將士們可有不滅叛賊不回還的決心?」福王接著縱聲問道。

    「不平叛賊不回還,不平叛賊不回還,不平叛賊不回還。」將士們一口氣說了三遍,那聲勢一浪高過一浪,讓每一個人都有種心潮澎湃,欲隨之沙場衝鋒的衝動,一直渴望能指揮千軍萬馬的福王看到這陣勢也是心潮澎湃,鬥志昂揚,真恨不得親率大軍與叛賊沙場一戰,殺他個昏天黑地,亦或者殺他個撥雲見日晴天線。
上一章    本書目錄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