荀灌娘
荀灌娘生於晉惠帝元康元年,是一位比花木蘭早許多年的少年女英雄。晉襄陽太守荀崧被反賊杜曾圍困,荀灌女扮男裝,突圍搬兵,解了襄陽之圍‰來石覽及荊州刺史周魴興兵解圍。後經陶侃撮合,灌娘與周魴之子成婚。
女俠
荀灌娘生於晉惠帝元康元年,從小不喜歡讀書寫字,更與針織女紅無緣,卻偏愛舞槍弄劍,打拳踢腿,小小的女孩兒家,比男孩子還要狂飆驃頑。她的父母無可奈何,索性順其天性發展,並聘請名師授武藝。荀灌娘十歲以後已能騎馬張弓,一根小銀槍更是揮舞的出神入化,儼然就是個小女俠的涅。dm
戲劇
京劇傳統劇目,a東晉時杜曾圍困襄陽。太守荀崧女灌娘突圍去請救兵,請來石覽及荊州刺史周魴興兵解圍。後經陶侃撮合,灌娘與周魴之子成婚。
一名《奇女福》。荀慧生演出,1959年編演。1960年趙燕俠又改編演出。
平劇及地方戲劇中都有「荀灌娘突圍搬救兵」一齣戲,雖然稍嫌渲染誇張,大體仍然不脫離史實的記載,荀灌娘生於晉惠帝元康元年,從小不喜歡讀書寫字,更與針織女紅無緣,卻偏愛舞槍弄劍,打拳踢腿,小小的女孩兒家,比男孩子還要狂飆驃頑。她的父母無可奈何,索性順其天性發展,並聘請名師授武藝。荀灌娘十歲以後已能騎馬張弓,一根小銀槍更是揮舞的出神入化,儼然就是個小女俠的涅。
家庭
荀灌娘的父親是被譽為「履孝居忠,無慚往烈」的荀崧,他世襲侯爵,曾任襄陽太守,繼擢平南將軍,坐鎮宛城,都督江北諸軍事,後封曲陵公。荀崧由襄陽太守調昇平南將軍,是在晉愍帝建興元年,當時駐節宛城,也就是今天的河南南陽。南陽荀灌娘
是一片平原地區,荀灌娘整天馳騁在廣漠的原野上,射飛烏,獵狐兔,常常滿載而歸,城裡城外只要一看到一騎駿馬奔馳而過,大家就都知道這是荀灌娘,此時論槍如游龍飛虎,論箭已能百步穿楊,父母愛如掌上明珠,滿城軍民更是交相讚譽,而此時荀灌娘實際上也才十三歲。
女俠建功
就在荀灌娘十三歲這年,春耕剛過,幾萬賊兵在匪首杜曾帶領下由西域流竄到宛城。當時宛城守軍僅有千人,又在青黃不接的時候,貯存的糧草十分有限,勢難長期固守,情況非常危急。
匪首杜曾原本也是官宦子弟,為奸人構陷而全家遭難,杜曾含冤莫白,竟至鋌而走險,初意是為父報仇雪恨,後來卻因召募的匪徒成份複雜,漸成騎虎難下之勢,騷擾州縣,**擄掠,所過之處,廬舍為虛,朝廷連番圍剿,於是流竄宛城,想取得這個富庶的地區,作為根據地,休養整備,再圖大舉。
荀崧自付城中兵力薄弱,守禦尚且不足,更不可能輕言出擊,然而長此困守,待至矢盡糧絕又當如何呢?想來想去,唯一可行的辦法,就是派遣一個智勇雙全的人突圍出城,馳往臨近的襄陽求救。因為襄陽太守石覽,是荀內崧的舊部,這時他駐守襄陽,兵強糧足,雄視一方,只要能發兵前來,必可解救宛城之圍。荀崧把自己的計劃向文武官員宣示以後,大家雖然十分贊同,但卻沒有一人願意擔任突圍求救的任務。
荀崧感歎不已,正在一籌莫展的時候,驀然間荀灌娘由屏風後轉出,朗聲說道:「女兒願往襄陽投書請援!」荀崧大驚,加以拒絕:「滿庭文武都不敢擔此重任,你一個小小女孩子,如何能夠突出重圍,又如何能夠抵擋賊兵的追殺!」不料荀灌娘卻答道:「女兒雖然幼小,但卻習得一身武藝,乘敵不備,出其不意,必可突圍而出。與具坐以待斃,何不冒險一行。倘能如願,不僅可以保全城池,買際上也拯救了黎民百性的生命財產,如果不幸為賊兵所阻,頂多也不過是一死而已,同是一死,何不死裡求生,冒險一行呢!」
事實確實如此,荀崧考慮良久又作了一番研究與安排,終於同意了女兒的請求,於是選派了壯士十餘人,組織了一支閃電突擊隊,藉著濃濃的夜色作掩護,一湧而出,向襄陽城飛奔而去,馬快情急,穿壘而過,賊兵措手不及,眼睜睜地看著一隊人馬消失在黑暗的遠方。
一路奔波,第三天的午後抵達襄陽,襄陽太守石覽看到老上司的求救信,又聽到荀灌娘的慷慨陳詞,對一個十三歲的女孩子甘冒矢石,突出千軍萬馬包圍的精神和膽識,不禁大為感動。當即發兵,而且還修書一封墾夜飛馳荊州太守周仿,請他協同出兵解救宛城之圍。
大軍趕到,如火如荼的戰鬥展開,荀灌娘揮舞銀槍左衝右突,大獲全勝。荀崧還有兩個兒子,大兒子叫荀薤,小兒子叫荀羨。戲劇中為了加強效果,以便形成強烈的對比,不惜把荀薤、荀羨表演成天生的低能兒,插科打諢,增加笑料,殊為不妥。
評價
一個人的一生,有一足傳者即可俯仰無愧,何況是一個十三歲的小女子,竟能力排眾議,突出重圍,以其勇毅與純誠,搬來大軍救援,復以奮不顧身的膽識與豪氣,連番擊殺賊將,獲得輝煌的勝利,宛城千千萬萬的軍民賴以保全,整個國家也深受其利,荀灌娘能夠名垂千古,實非偶然幸致。
荀灌娘好像一顆耀眼的彗星,又像是曇花一現般的作了一件轟轟烈烈的壯舉,正史上沒有提及她爾後的一切,稗官野史中也找不到一點兒蛛絲馬跡,甚奇。
戲劇故事
《荀灌娘》,全名《荀灌娘圍城救父》,作者是我國清代的楊潮觀,江蘇無錫人。
楊潮觀(1712—1791),字宏度,號笠湖,江蘇金匱(今無錫)人∥隆舉人,曾長期在各地任縣令,後遷四川邛州知州。關心民生,有政聲△品有均為單折的短小雜劇三十二種,合編為《吟風閣雜劇》。劇本多以歷史傳記載為素材,加以虛構,以寄寓自己對政治與社會的看法。他創作的短劇多取材於歷史故事及神話傳說。用優美誇張的文字,反映人民疾苦,諷喻世態炎涼,二百多年來,久演不衰。他的戲劇文學作品,被許多大學編入《中國古代文學教學大綱》,併入《中國文學發展史》。在中國文學史上佔有一定的地位。
京劇
《荀灌娘》全名《荀灌娘圍城救父》。荀灌娘是一位比花木蘭早許多年的少年女英雄。晉朝,襄陽太守荀崧被反賊杜曾圍困,荀灌女扮男裝,突圍搬兵,解了襄陽之圍‰來石覽及荊州刺史周魴興兵解圍。後經陶侃撮合,灌娘與周魴之子成婚。
劇情:晉敏帝時杜曾叛亂,發兵包圍了荀崧的宛城襄陽(今河南省南陽。孤城被圍,糧援俱斷,荀崧守將無策。之女荀灌娘為解城之圍,提出「事須死裡求生」的主張,採取「走虛不走實」的方法,女扮男裝,用繩子懸掛在城牆上,順繩而下,至梁州求救兵州派周郎帶精兵去解宛城之圍。荀灌娘對周郎唱到:「痛圍城早已無糧草,怎孩兒在此能獨飽,哥哥,只要你牢拴緊扣揚鞭早,星飛快把雄兵調。我與你馳檄去也麼哥,我與你射書去也麼哥,只說道小將周郎〕領著梁州十萬的強兵到」☆終荀灌娘成功解圍。
一名《奇女福》。荀慧生演出,1959年編演。1960年趙燕俠又改編演出。
p.s:本書中荀灌娘與葛洪、杜子恭之間有一段隱秘的三人戀情,並且是女主之一黑衣的生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