龍騰世紀 > 玄幻魔法 > 龍溪河水向北流

龍騰世紀 033 生活架勢 文 / 兔四哥

    農民珍惜土地,敬畏土地。

    湖興過去幾乎每村都有土地廟,敬奉農田的土地廟稱「土谷廟」,有的大圩垸裡也有;還有些建立在田邊,半人高或更小的小廟稱「田祖廟」。到廟前致祭,民稱「祭田公田婆」,是古代祭后土之遺風。致祭活動大都在清明前後、插秧前後、夏至時及秋收開鐮時舉行,備線香、黃紙、肉飯等拜祭,致祝禱及叩謝之辭。清明時拜祭為「許願」,插秧時拜祭叫「嘗甜頭」,秋收時拜祭是「還願」。夏至時拜祭者無論天晴下雨,要穿蓑衣戴斗笠,禱雨水充足;秋收時插些黃熟稻穀於供飯上,有薦新享神之古意。

    「文革」把土地廟、土谷廟、田祖廟全給「革命」了。現在,大家仍也都口口聲聲喊「破四舊、立四新」,家家戶戶在「神龕」位貼上**像。只是,**像在蠶房、糧庫裡都能貼,但在田地桑園就不好辦了。

    「千年田地八百主,舉頭三尺有神」。望著給予衣食的田地桑園,人們心裡惶惶了。每在「清明」作秧田的前一日,隊裡的三五個老人會「偷偷」地去田里,在田頭向陽坡上「搭」田祖廟。平塊籮筐大小的地,豎上兩塊磚,蓋上兩片瓦,從懷裡小心取出「土谷神位」。一塊貼著紅紙的木牌位。「文革」簡化了手續,土谷神、蠶花仙子、灶神都用紅紙代替了。打開一個油布包,點上二根蠟燭,敬上三支香。行香三輪,九九歸一。三五個老人圍著,默念禱告,等燭盡香完,四下看看沒人,慌忙磕上三個頭。「田祖廟」自然要拆掉,但這塊地方一年內都不許動用。返回時,老人們個個昂首挺胸,像替村裡完成了一件「偉業」。

    割稻、插田這是婦女們最基礎的農活,似乎最平常,其實最累。農村的孩子「啟蒙」晚,男孩子頂多讀完小學,十二、三歲的人了;應該開始學做農事,先跟著婦女作。首先干的農活就是割稻、插田。湖鄉人多田少,女孩子不到十五六歲不給出工搶工分。有些農活例外,一是春蠶時採桑葉,二是割稻、插田。說是新手,勞作一天計四分工分。若不參加,隊裡老人會把嘴一撇,拉長了聲調問姑娘的阿爸、姆媽:「家裡『千金』對去城裡(姑娘城裡有婆家)了?田不插、稻不割,白米飯吞得進喉?」

    「雙搶」時,生產隊每日插田都有「任務」;收一天,種一天,不得延誤。寧早不趁晚,所以插田這天要開早工去拔秧。

    天濛濛亮,村裡就響起哨子聲。揉著腥松眼,腦袋裡還殘留著夢,相跟著來到秧田。

    在拔第一把秧時,大家會習慣地先用秧根擦手,以防「秧瘋」。

    女人們拔秧坐「秧凳」,一種底部有塊前面翹起的木板的凳。秧凳放在秧畦上,捆秧的稻草撂在底板上,隨著拔秧,身子一扭秧凳就向前了。拔秧時伏著身體,兩隻手掌豎起貼地張開,四指向前撥進秧苗,順勢向身前捋。虎口內裝滿,兩隻手的秧歸攏左手,右手再去拔滿一把,合併;扲著秧苗葉在秧田的畦溝裡上下聳動,洗去泥。雙手合攏秧苗外葉稍部,右手從秧凳抽根稻草,左姆指壓住稻草,右手纏繞三二圈,將稻草擠進圈內,扯左姆指壓住的稻草用力一拉。好,一個秧把完成。

    男人則不行,沒有秧凳,也不許坐秧凳拔秧。你若坐秧凳拔秧,隊裡老人會關心地問:「今天沾不得冷水呀?」周圍一片哄笑,一回味,原來是說你來了「天癸」。這還是對待「知青」,對農村青年則話也沒一句,家裡或本族的長輩上來拎起秧凳後面的檔就一掀,「狗吃屎」地趴在田里還摸不清哪裡來的風。

    這就是「知青」最頭痛、最惱火,也最無奈的「生活(活,當地念「衛」)架式」。你想,農村青年是「從小抓起」,「知青」可謂半路出家。湖鄉農民偏偏講究這些,還有一條定律,「架式太熊,作死無功」。

    男人拔秧的「架式」是,單腿跪在秧畦上,另條腿半蹲畦溝。林木森感到這比「扎馬步」還難受,三五個秧把下來,跪著的腿痛,蹲著的腿麻,畦溝裡的水被洗秧而蕩動,已不是沾不得冷水而是襠裡沒有干紗。

    不過男人有男人的優勢,可以「偷懶」。偷懶有三種方式:一是「光明正大」,不時地去歸攏秧把;女人們拔秧拔得快,你去把她們的秧把拎到田頭歸攏,以方便挑秧。二是「見機行事」,不時地去關心女人們;幫著把些畦邊溝裡的散秧拔了,這樣你一個秧把能走上六七米,她也節約了時間。如果她們的捆秧稻草快沒了,趕緊把自己的給她,這樣你可理直氣壯地走到田頭去拿。三是「明目張膽」,抽煙;走到田埂上,先洗去手上的泥,再擦乾水,掏出煙,可找不到火柴,四下一尋,叫個人,等他過來,花上同樣的程序,倆人點燃煙,抽完。丟煙屁股時,真想給捲煙廠提個意見,香煙為什麼作得這麼短!

    這些可不是誰的發明,男人們都這樣。不需五分鐘,剛才「借」給你火柴的就會站在田埂上向你「借」火柴了。還有一招還「囂張」,突然有人高聲向別人要「紙」,別人給不給且不管,他遠遠地去「方便」一趟。回來時,隊裡老人會一個一句地敲打,「懶驢拉磨屎尿多」、「吃家飯,拉野屎」。年輕人則乘機伸直腰,高聲地附和,快快樂樂地笑一陣。挨罵的不氣不惱,滿臉委屈,下次照樣。還別說,若他哪天不去「方便」,許多人還不習慣,因為少了一個可以伸腰、可以樂呵、可以乘機發牢騷的時機。這就是生產隊,歡歡樂樂的集體勞動。

    說穿了,生產隊裡割稻、插田這些彎腰活全靠著女人和「半勞力」;說得還理直氣壯,說是女人有腰勁,小青年未成人還沒有腰。男人們則不同,腰是腎,過於勞累不得。這話女人們也贊同,她們心痛男人,怕男人傷腎,自然就任勞任怨了。其實男人們完全可以不參加早工,問題是工分擺不平。一起參加,這樣開早工的時間長短,幹活多少,大家都在場,誰也沒意見。這就是生產隊,充滿著無奈何的集體勞動。

    還有,其實「生活架式」差的大有人在;單說一個「扮相」,農民最親的是田是地,赤腳作田,草鞋下地是務農根本。可現在大多的青年人萬不得已是不穿草鞋的,有的甚至把解放鞋、涼鞋、拖鞋穿到田頭,踏上田埂先洗腳。姑娘小娘子們怕曬黑,大熱天褲腳不挽衣袖不卷,穿著長衣長褲下田。隊裡老人雙眼嗊火,想教訓,可自家的兒女媳婦也是這樣,只好把潮煙竿咬得「卡卡」響。於是,隊裡老人總結說:「教好要三年,學壞一分鐘。」還有一句也不知是褒是貶:「簡直像是個『知青』。」

    三五個回合下來,天亮了。早工收工的哨子終於響了。

    吃了早飯,男人們分成翻田、耙平二撥。以隊裡老人的「生活架式」:翻田時,人側立,挺直胸膛,左腿在前膝略彎,右腿距左腿二個腳板遠,形成時時欲進的姿態。當年有部電影《朝陽溝》就很生動地描述過,「左腿繃,右腿撐」。瞅著二行、三蔸稻蔸的前面,左腳向前,揮動帶片狀圓齒尖的套封鐵搭,挖下順手一拉,使泥土翻轉,把稻蔸壓在下面,隨即右腳跟上。挖到田頭後,邊退邊削平耙散,使塊狀田泥鬆散開來。

    林木森發現,依照隊裡老人的「生活架式」其實彼有道理。「生活架式」擺的姿勢是人的重心偏前,挖時左腳向前,有個衝力,迫使你的鐵搭在前面尋到個支撐點,於是挖下;右腳跟進,身體回緩,有一個尋找平衡感,於是順手回拉,使田泥翻轉。掌握「生活架式」有個節奏,只要你找準點,跟上「拍」,還真的能挺直胸膛來。

    這個「拍」,就是歌。宋元學者胡仔曾說:湖興「舟人樵子往往能歌,俗謂之山歌,即吳歌也。」,湖興山歌內容非常豐富,有山歌、田歌、茶歌、棹歌、漁歌、菱歌、織歌等,祭祀、採茶、養蠶、捕魚、作田、划船都要哼上一曲。湖鄉好「拉歌」,「拉歌」的基調很簡單,七字一句,二句、或四或六、甚至八句為一段。據說源於「茶館小調」,內容大都是鄉俗俚事。像《游南山》會哼唱的人多,常唱的歌詞幾乎人人都會唱上三五段。作事久了,有人就起哄。領頭「拉歌」的自然是嗓門亮的,鐵搭一撐,咳上一聲,歌聲便在田里響起。有人領便有人跟,此起彼伏,有時還二三人同時跟,關鍵段子幾乎大家一起唱,煞是熱鬧。

    最熱鬧的「拉歌」叫《古人說》,大多是《增廣賢文》裡的句子。領頭人往往會唱前先加上一句「古人說」,再唱「近水樓台先得月」;馬上會有人接,「向陽花木易為春。」這類歌沒有定版,往往想到哪裡唱哪裡。

    熱鬧是熱鬧,但與大好的革命形勢不相符。就說《古人說》,什麼「命中只有八合米,走盡天下難滿升。」什麼「當路莫栽荊棘樹,它年免掛子孫衣。」歌詞宣揚的全是「封、資、修」的一套。「凡是反動的東西,你不打,它就不倒。」去年,大隊革委會決定用「無產階級革命歌聲」佔領「廣闊天地」,這光榮的任務落在「知青」的身上。

    不就唱歌嗎?「知青」們信心不說百倍,十足是肯定的。可是,不到一天,完成不了。為什麼?原因還不好說。(沒有歌,沒有合式的歌。這話能說、敢說嗎?)為什麼說沒有合式的歌?

    作田是最直接的體力活動。作田不像採茶、養蠶、捕魚、划船等體力活動有著生產獨立性,可以把歌聲唱得婉轉,拉得悠長。作田「拉歌」就是一種勞動號子,有著最簡明的節奏。這個節奏基本點就是最基本的鑼鼓點子,「1、2、3;1、2、3;123、123、1、2,3。」大多「拉歌」如此,七字一句,二句一段。如《游南山》的唱段,唱時為「扳艄、一、櫓;進、新、橋;米行街、(米行街)、上、鬧、吵吵。」「生活架式」也跟著這個節奏,合上「節拍」,挖、翻,略停,又挖、翻……在田里唱歌,五音不全,調子從湖興「跑」到蘇州、上海,只要基點在就行。還有,唱「拉歌」是你唱我和,就是唱上二三段,分把多鐘,旁邊的人會把鐵搭「越界」,多挖幾下,把你的活帶上。

    革命歌曲雄壯有力,鼓舞鬥志;開會、行軍、表演唱都行,就是節奏不適應作田勞動的最簡單的重複動作。唱革命歌曲,和的人少,場面就不活躍。你低著頭唱,別人聽不清,當你是在「扯白話」。你高聲唱,合不上「節奏」,有人「起哄」要你換支歌;來首「知青」最拿手的《聽媽媽講過去的事情》,飽含深情唱到一大半,你趕緊閉嘴吧——社員們已作了一大截事,就你孤零零在田當中像個戇頭!

    最後,大隊革委會決定,都不唱。於是,田里便沒了歌聲……

    上下五千年,糾葛在文章,無論多少辛酸淚,留於他人講。求金牌、求收藏、求推薦、求點擊、求評論、求紅包、求禮物,各種求,有什麼要什麼,都砸過來吧!
上一章    本書目錄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