龍騰世紀 > 歷史軍事 > 三國之臥龍逆天

第二卷 席捲荊襄 第一百三十六章 孫權的決策 文 / 本尊是個小蝦

    第一百三十六章孫權的決策

    江東丹陽吳候府。

    頭戴紫金冠,身穿淺紅色錦袍的孫權,端坐在主位之上,目光威嚴環視了下首的張昭、張紘、魯肅三人一眼,道:「你們都說說,這交趾太守士燮獻南海郡太守印綬,表達歸順之意,究竟是何之意?」

    「主公,不管其用意如何,對于歸順之人,咱們都不應推拒門外,若我們今天拒絕士燮的歸順之意,天下還有何人願意歸順?如此豈不是自絕人後?」徐州彭城人氏,現任江東長史的張昭,忙作揖進言道。

    廣陵郡人氏,現任孫權帳下參議,揚州別駕的張紘,思慮片刻,道:「張長史所言不無道理,不過現今荊南的諸葛亮,已經派兵佔據了蒼梧郡,而且還任命了交州刺史,若我軍接受士燮的歸順,那勢必要跟諸葛亮一爭長短,可我江東這幾年來,天災內亂不斷,如今好不容易得以休養生息,若是再介入交州之爭,勢必烽煙再起。主公,以我們江東目前的狀況,只怕很難再負擔與諸葛亮長期作戰的能力了。」

    其實這點正是孫權所猶豫的地方,若現在他手中兵精糧足的話,他也就無需召集眾人商議,而是直接派兵南下,先把南海郡搶在手中再說。

    正如張紘所言,江東這幾年,旱災,水災,疫病,加上山越人不斷的叛亂,幾乎把孫權的庫存掏空,現在出兵作戰,而且還是長途南下交州,別說軍隊所用糧食,光這一路崇山峻嶺的運輸糧食,只怕就得消耗十萬徭役,如此大的代價,孫權確實不得不慎重考慮。

    「子敬,你意下如何?」孫權隨後把目光投向了一直未發言的魯肅身上,魯肅雖然是周瑜舉薦給他的,但孫權卻十分倚重他,現今他在孫權帳下,擔任從事郎中,實為孫權心腹謀士。

    魯肅雖然是文人出身,但卻頗有俠士之風,慷慨大義,精通兵法謀略,其才能甚至連周瑜都自謙不如,他能夠讓孫權倚重的原因,也是因為他給孫權謀劃了一個戰略,鼎足江東,剿滅劉表,固守長江兩岸,成就一番霸業。

    張昭眼見孫權折節下問魯肅,臉上不由閃過一陣不快,在他看來,魯肅輕浮不夠沉穩,豈能擔當重任。

    魯肅淡然的作揖道:「二位大人說的都有道理,不過下官有句話要問主公和二位大人,南海真是一塊肥肉嗎?」

    張昭和張紘彼此對視了一眼,都有些摸不清魯肅話中之意,孫權想了想,歎道:「南海對於現今的江東來說,算不上肥肉,只能算是根雞肋,正如子綱(張紘字)所言,我江東目前無論是兵力,還是糧食,以及民力,都經不起長線作戰……」

    「主公所言甚是。」魯肅肯定了孫權之言,接著道:「這交趾太守士燮,往日與我們並沒有交集,如今他無緣無故派使者來歸順,不過是因為他感覺到了諸葛亮的威脅,所以想出借我們的手,來跟諸葛亮打擂,他好坐山觀虎鬥罷了;下官以為,這印綬我們接下,選派個人去上任便是,至於能否坐穩太守,這並不重要,只要佔個名分就可以,這樣對士燮也算有個答覆,現今對於我們來說,首要大事,就是平定百越人,抓緊休養生息,若吾所料不錯,兩年之內,曹操必定會南下,此人才是主公真正的大敵。」

    「子敬之言,實為當務之急,就這麼定了吧。」孫權思慮片刻,點頭贊同之餘,想起令他頭疼的百越人時,他不由苦笑道:「百越人實在吾之心腹之患,可這幾年來,只要我們大軍一動,百越人就鑽入深山,根本不跟我們交戰,可我們大軍一退,他們就四處劫掠,實在可恨之極。」

    「主公,下官最近得到到一個消息,說是諸葛亮僅僅派一萬五千人馬,用了一年的時間,就平定了盤踞在武陵和零陵百年的五溪蠻部落,因此下官特意研究了諸葛亮的戰略方法,發現他那一套,雖然簡單,但卻十分管用,現今我們江東最大的內患,就是盤踞在境內的百越人,若我們能用諸葛亮那套方法,拉攏重賞越人部落首領,以越治越,再善待歸順的越民,實行招撫並用的辦法,當可一勞永逸解決境內的百越人。」正如魯肅自己所說,他對於諸葛亮那套平蠻戰略,確實仔細研究過,也覺得是較為妥當的辦法。

    「哦,子敬快快道來聽聽,究竟是何策略。」孫權大喜的問道。

    「其實這套策略,說來並不難,首要制定一套封賞安置制度,然後施行剿撫並用的策略,對於投降歸順的越人,讓他們遷入城中,安置他們住宿的房屋戶籍,分發田地耕牛,對於部落首領則厚加賞賜,而對於那些反抗者,則嚴酷鎮壓屠殺,如此當可收到奇效。」魯肅從容的把諸葛亮那套策略,給孫權敘述了一遍。

    聽完魯肅的策略,孫權不由點了點頭,道:「諸葛亮這套策略,雖然運用起來並不複雜,但要實行,卻還是需要一定胸懷的,畢竟漢人和越人,可謂是世仇,若安置不當,依舊會引發內亂,不過相對於來說,越人只要下山入城的話,就算有叛亂,剿滅起來,也會輕鬆的多;子敬,吾現在任命你為典軍校尉,負責討伐百越人一事。」

    「諾!」魯肅欣然應諾道。

    孫權的這個決策,雖然讓他丟掉了交州,但卻使得他僅僅用了一年半的時間,就平定了他們兄弟二人,用了十年時間,都未能平定的山越人,徹底得以平定。

    從而使得江東境內的六十餘萬山越人下山投降,為了安置山越人,孫權特意在閩越地區,建立了建安郡和漢興郡,兩郡轄制十四縣,這也使得孫權實力大增,光兵員就增加五萬餘。

    建安十二年的二月初旬,士燮的另一撥使者,來到了巴陵城。

    得知交州的使者來了,諸葛亮並沒有急著見他們,而是派賈詡去驛館款待了他們一番,以試探對方的誠意。

    不過沒有出乎諸葛亮預料的是,賈詡回來之後,就對諸葛亮說道:「士燮派來的使者,沒有任何誠意,不見也罷。」

    對於賈詡的意見,諸葛亮自是絲毫不會懷疑,當下他把目光投到站立一旁的陳楚身上,沉聲道:「子揚,你去告訴交州的使者,若他士燮真願意歸順,就把兒子送來巴陵為質子,另外把合浦郡太守的印綬送到巴陵來,若如此,吾可以封他為交州刺史,若他不願意,那就準備等死吧。」

    「諾!」對於諸葛亮如此強硬的態度,陳楚雖然愣了一下,還是立即傳令而去。

    「主公,士燮此次派使者出行,只怕不單單是這一路,吾所料不差,江東必然也會有士燮的使者,不過如今孫權雖然有心染指交州,只怕也有心無力,所以孫權吾到不擔心,只是主公許諾士燮交州刺史一職,難道還有後著?」賈詡到沒有對諸葛亮的態度,感覺到奇怪,因為他心裡清楚,諸葛亮現今有這個實力。

    而在絕對的實力面前,自然可以主宰別人的生死,現今的諸葛亮在南海郡、蒼梧郡、鬱林郡分別佈置了一萬兵馬,足可對士燮展開攻勢,至於沒有主動出兵的原因,不過是因為現今不是最好的時機罷了。

    對於賈詡的這個疑問,諸葛亮也並沒有藏著,當下他淡淡一笑,道:「交州雖然名為九郡,人口百萬,然真正具備實力的郡縣,不過鬱林、蒼梧、南海、合浦、交趾五郡而已,現今我已得到其中三郡,若再得合浦郡,實則佔據了交州大半,所以我準備以南海,蒼梧、鬱林、合浦四郡為基礎,設立廣州,另外五郡以交趾為中心,設立交州,至於這廣州刺史嘛,依舊由谷任擔任,交州刺史則給士燮,你說這樣安排妥當否?」

    「此計大妙,如此一來,士燮雖然坐上了交州刺史一職,可實際上,他無論是實力還是勢力都大大減弱,而我們則實際控制了四個大郡,徐徐發展鞏固實力,然後再步步緊逼,逼迫士燮就範,若他忍受不住,必然反叛,到時主公再下令大軍出擊,則交州一戰可定。」賈詡欣然的點頭附和道。

    「哈哈,知我者文和也。」諸葛亮朗聲大笑道。

    (求收藏,求一個收藏,謝謝了。第二更完畢。)
上一章    本書目錄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