龍騰世紀 > 歷史軍事 > 血腥刺刀

龍騰世紀 第一百九十八章 海鷗集裝輪 文 / 沉迷

    (求推薦,求收藏,給點希望,希望大家能支持下,您的每一張推薦票都是我寫作的動力,新人不容易啊。保證每天至少更新一章,5000+字,不斷更。)

    西元1902年2月初,今年的山東半島因為緊張的生產任務,並沒有像往常一樣放半個月的年假,而是7天。

    不過這7天絲毫不減過年的熱鬧氣氛。

    軍政府的所有官員也跟往常一樣繼續加班,包括各大重工業工廠。

    重頭戲終於來了,在日照造船廠,從2月3號開始,到2月18日結束,15天內下水了12艘兩萬噸級別的「海鷗」,除了7、8、9三天沒下水之外。

    對山東半島越來越密切關注的世界各國都倍這個驚人的速度給嚇住了。

    「這才多長時間?」

    「日照造船廠一共才成立多長時間?」

    「萬噸級的水壓機才建造完多長時間?」

    根據情報顯示,日照造船廠建造這批大型遠洋商船一共才花了8個月的時間,並且每艘商船的下水時間都接近的不能再接近了。

    這些奇怪的商船一看噸位就不小,造船專家根據那龐大的體形,特殊的設計,以及吃水線深度標尺顯示,如果滿載貨物的話,能夠達到兩萬噸級別。

    「這是愚人節嗎?」

    「難道德國人是超人嗎?8個月的時間就建造了12艘滿載兩萬噸的商船?」

    不過很快就有人發現,這12艘商船的形狀幾乎完全的一模一樣,無論大小,長度,寬度,高度,甚至船身塗的圖案都是完全的一樣,唯一不同的就是商船兩側那只巨大的白色海鷗身上的數字編號。

    商船兩側用白色漆塗出了一個巨大的海鷗標誌,在海鷗的腹部有著幾個大字和編號。分別是「001」「002」「003」……,在這個巨大的海鷗圖案並排的還有一行用紅漆寫出來的漢字---太平洋航運公司。

    好大的口氣,這個太平洋航運公司是幾年前德國人在上海註冊的一個小公司,專門負責在中國和南洋之間的運輸,包括移民或礦物運輸。

    太平洋航運公司擁有20多萬噸的商船總噸位,每天的運輸非常的繁忙,尤其是從南洋和山東半島之間的運輸更是讓所有的他國航運公司都眼紅,似乎他們的商船從來都是那麼的忙碌,而

    這個反而引起了更多人的猜測,除非一個巨型的航運公司才有可能採用這種完全類似的商船,否則每個人自己的風格,絕對不可能造成這個模樣。

    12艘商船下水後直接就奔向南洋,這更讓很多人差點瞪出了眼珠子,難道這些商船不需要海試一下麼?至少需要全面的瞭解一下這些商船在水上航行的性能啊,畢竟紙面上的和實際中的都有些或多或少的差距。

    細心的英國人派遣自己的遠東艦隊跟隨著這些商船,想要徹底的瞭解一下這些商船的性能以及他們的目的。

    2月15日,離開日照前攜帶了6000餘噸的燃煤和其他補給,第一艘「海鷗」經過12天的海上航行到達了巴東鐵礦區。花費十多個小時的時間,裝滿了一萬噸的重的鐵礦砂集裝箱後再次往回航行。

    海鷗出來前攜帶6000噸燃煤,經過3000多海裡到達巴東後,還有近4000噸的燃煤,足夠回到日照或山東。

    這個數字是經過計算的,每次海鷗出行前都攜帶6000噸燃煤,海鷗從日照到巴東來回不過6000海里,足夠使用還有近千噸的剩餘。一來一回共需25天,一萬噸重的鐵礦砂就這樣輕易的運回了日照或山東。

    跟隨這一直到巴東的英國人完全嚇傻了,這海鷗商船這麼能裝?還有這麼長的航程?就算最白癡的人也能算的出來,這些德國人完全用這種簡單的大型海輪直接把這裡的和山東連成了一條線。

    12艘商船隻需要25天就能運回12萬噸的鐵礦砂,而且根據這裡碼頭上的裝載效率,似乎可以同時為3條大型海輪同時裝載這種集裝箱。

    他們一天可以裝運出超過6萬噸的鐵礦砂出去,那一年……

    至於這裡的鐵礦砂,看看那些海灘就知道,密密麻麻的人群人手一支鐵鍬直接在礦灘上開工,猶如舀水一樣的簡單。

    長長的礦用鐵路上,礦車來回不停的跑著,太震撼人心了。

    遠處巡洋艦上的英軍艦長不禁抹了下額頭的冷汗,這群德國人真的是瘋子。

    在巴東外12海里的國際公海範圍線上停頓的英國巡洋艦一直這樣盯著這裡的情形。除了2月7.8.9三天這個華夏人的傳統節日,這三天所有的華人勞工休息之外,其他的時間裡一直在忙碌著。

    如此的景象讓英國巡洋艦上的許多人都抹了把冷汗,就算在大英帝國也從沒見到這種恐怖的場景,全世界任何一個國家也都不會出現。

    每天一艘「海鷗」大型商船在碼頭停靠,裝貨,走人,幾乎就沒見到有人下船過,難道那些華人都是鐵人麼?英**艦在幾天的監視中,這些商船上白人很少,偶爾一兩個冒頭,其餘的全是華夏人,而且是沒辮子的那種,在巴東礦區就沒見到一個有辮子穿馬褂的華夏人。

    瞬間,英軍突然心中想到一個可能,難道這些商船都是華夏的麼?是那山東半島的華夏人勢力的?

    由於現在馬可尼研製的無線電還不完善,英**艦上裝備的也不過是只有數百公里傳輸距離的老式無線電,大遠程的價格昂貴而且暫時還不適合放在晃動又狹小的船艙中,並且這些軍艦在建造時又沒有單獨的艙室作為電報室之用,所以只能安放小型的傳輸距離有限的老一代電報機。

    但巴東跟新加坡不過500公里,即使就是這種老式的無線電報機也足以傳輸過去,所以很快這艘巡洋艦便收到了來自新加坡英國遠東艦隊司令部的來電,要求巡洋艦結束觀察,返回上海。

    實際上這是朱爾典的報告發回國內後,倫敦傳來的命令,要求盡力保持表面友好,探聽清楚這個神秘的華夏人勢力到底是怎麼回事,並且這一個多月前德國高層發生了一件很奇怪的事情,集體失蹤長達半個月之久,包括威廉二世也是如此,很是讓英國擔心這群死板的漢斯們有什麼異動,故而要求盡可能的保持克制,冷靜。

    而這日照的一溜兒商船出港也表明了德國人並沒有在日照製造軍艦,至少這些刻板的德國人暫時在遠東還未出現不守約定的情況。

    所以大英帝國必須暫時也得保持表面上的善意,至少在青島造船廠下一批出來的是商船還是軍艦之前必須保持克制。

    不過英國遠東艦隊已經秘密進行戰備值班了,一旦發現青島造船廠出來的是軍艦,立刻整個遠東艦隊就會直接對這批未知的德**艦進行攻擊,直至摧毀,為了遠東的利益,英國會不惜與德國進行遠東海戰,否則,大英帝國將會失去整個遠東。

    「海鷗」商船的問世可以說在全世界都掀起了一個新型的商船風潮。

    集裝箱已經逐漸的傳到德國並被越來越多的德國人所熟悉,而德國的商船則會把這種發明帶向全世界。

    目前在德國航運界已經有人在計劃建造適合裝載集裝箱的新型商船了,而海鷗級商船的圖紙就是聯合德國的造船專家共同設計的。

    至少在親自體驗這種集裝箱散裝貨輪的便利之前,德國航運界是不敢一次性直接建造如此大批的「海鷗級」商船,而軍政府則毫不猶豫的在下屬的兩大造船廠直接下達了兩批總共32艘的「海鷗」訂單。

    軍政府的這種做法,也直接嚇到了所有德國人。這種新式商船還沒通過驗證,難道他們不怕萬一設計上有什麼缺陷造成更大的損失麼?

    要知道這種商船萬一出現設計上的漏洞,那麼整體的安全性就會大大的降低,為了保證安全,甚至不得不返廠改裝,極大的耗費時間不說,還能浪費巨大的資源。

    這也是軍政府無奈的做法,商船噸位的稀少,嚴重制約了軍政府的礦產運輸以及將來的戰略計劃。所以不得不採用這種極為冒險的方式。

    而在軍政府的思慮當中,現在自己的造船廠工人還是嚴重不足,技術也沒有得到更大的提高,必須通過這種不惜血本的方式給大量的工人練手,至少他們有著建造大型商船的經驗,而不能總是依靠幾千或者上萬噸總噸位的商船摸索經驗。

    以後軍政府對商船的需求會越來越大,甚至可能會出現總噸位五萬噸,八萬噸以上的商船,到那時,沒有足夠的大型商船建造經驗,怎麼辦?

    而這些大型商船的建造也能充分的帶動軍政府造船業的發展,為以後的大型軍艦的建造提供充足的高水準技術工人。

    軍政府對於人才的培養是不遺餘力,為了培養出足夠的高水準技術工人,資金和材料是大量的往裡面砸。不管哪個工廠,在頭幾個月,軍政府的命令都是盡可能的提高工人技術,而不是要求產量。

    因為在軍政府的理念中,用高成本砸出了大量的高水準技術工人,以後才會出現高質量的產品,而質量,則是軍政府工業生產最重要的標準。

    所以在這種模式下,軍政府的工人技術提高的飛快,不僅僅是大量的練手機會,還有大量的學習經驗,各種技術探討等等。軍政府在各大工廠成立的技術部,不僅僅是外界那樣自己擁有技術了事,而且還兼有負責提升技術工人能力的任務。

    雖然在艦船製造的理念上德國人和英國人走的是截然不同的路子,但是相對的,也不能說哪個國家的就絕對高出一籌。

    而德國人對產品質量的高要求也是極為迎合軍政府的心意,不要求最高速度,但是一定要求最堅固最耐用的品質。

    經過這一批12艘海鷗的直接貨運海試,在「海鷗」從巴東運回來大量的鐵礦砂後,所有的人都知道了「海鷗」成功。

    馬上第二批12艘「海鷗」訂單又砸向了日照造船廠,同時軍政府又下達了建造更大噸位的商船。

    「我們希望下一代的商船一次性能運輸超過24000噸的貨物,以經濟航速10--12節的速度,航行超過10000海里的距離。這樣的話,我們的商船不需要耗費大量的時間把貨艙裡的煤炭轉移到燃煤艙去。」

    「我們從海鷗在巴東的情況可以得知,海鷗為了把去之前多攜帶的3000噸燃煤轉移到燃煤艙裡,途中消耗了大量的人力時間,幾乎每天,我們的水手都需要去搬運燃煤,否則的話,我們還需要在巴東補充燃煤,這極大的浪費了我們的時間。」

    「因此,我們希望新的商船能夠解決這個燃煤轉移的問題,盡可能的減少我們的水手體力與精力上的消耗。」交通運輸部部長王紹清召集了兩大造船廠的主要負責人員。

    日照造船廠總經理這時問道:「王部長,如果按照你們的要求,那設計出來的商船總估計會達到4.5萬噸,我們造船廠的船塢都是2.5萬噸級別的,根本不能滿足需求,而我們造船廠現在還是負債運營,沒有足夠的資金去擴充。」

    王紹清笑笑說道:「這點我們已經考慮到了,你們可以去向工商銀行再次貸款,誰都知道將來我們華夏共和國對於商船的需求會超過兩千萬噸以上,造船業在未來幾十年內都會是黃金產業,他們一定不會介意給你們貸款擴大規模的。」

    「呵呵,部長過獎了。」在座的人都輕鬆地笑了出來,對於此事大家都是心照不宣,誰都知道現在軍政府大力發展重工業,而鋼鐵業,造船業,鐵路則是重工業的三大支柱性產業。根本不需要懷疑未來幾十年的發展前景。

    王紹清接著說道:「根據我們未來的發展計劃,我們希望你們兩大造船廠再次擴充規模,擴大船塢。像你們日照,一共才12個5萬噸級別的干船塢,太小了。我的意思是最好再增加4個8萬噸,4個10萬噸的干船塢,20個巨型干船塢下來,你們日照造船廠才有底氣和他們青島造船廠比一比規模,不要老是把自己造船廠當成第二,千年老二可不能當啊。要爭就爭第一。」

    「哈哈哈哈。」千年老二四個字一出來,就引起了會客廳的哄堂大笑。誰都明白這是在說什麼,而一旁的青島造船廠眾人無比用手指著日照造船廠的人笑的眼淚都快出來了。

    而日照造船廠的人無不尷尬萬分,苦笑不已。

    「行,就沖這千年老二四個字,我日照造船廠的上下幾千人,就算拼了這條命也得掙這個第一去,一定要把青島造船廠幹下去,讓他們也當當千年老二。」日照造船廠的人眼紅了,下定決心一定要當第一。

    「不過,鋼鐵廠的水壓機不一定夠用,1.2萬噸的模塊鍛壓機在大的部件上足夠用了,但是小的部件上,根本使不上力。這是肯定不行的,鍛造的小型鋼鐵構件強度不夠,支撐不起那麼大的壓力。不是自由鍛造,就不能有效的壓制所需的各個零部件。在越大噸位的商船上,對各個精細部件的要求越大。」青島造船廠技術部提出了一個最關鍵的問題。

    王紹清點點頭,這個問題他也考慮到了,問道:「你們估計多大的自由鍛壓機才能鍛造出你們需要的?我們讓青島特種機床廠加急攻關,爭取在你們船塢建造完之後交給鋼鐵廠。」

    兩個造船廠的專家頓時湊到一起,開始計算了,經過十多分鐘的討論後。

    「部長,我們初步計算至少需要1.2萬噸級別自由鍛造水壓機才能滿足10萬噸級別的集裝商船特殊構件鍛造。也只有這樣的大型的自由鍛壓機才能鍛造出我們需要的合格鋼製構件。最重要的是,必須要提升鍛壓機鍛壓的頻率,現在的鍛壓機速率很低,這對於鍛壓效果還不是很好。」

    「還有,我們現在用的普通鋼材,在經過鍛壓後,建造總噸位5萬噸以下的艦船是足夠使用。但是要建造五萬噸以上的,估計難。因為商船的性質決定了它不像軍艦一樣可以依靠加厚加大各處的鋼板或者鋼柱來支撐整個商船的壓力。」

    「因為集裝箱的性質,我們的重量基本上都是聚集在吃水線三米以上的位置,這就更加的對集裝貨輪的強度要求。」

    「所以說,關鍵部位必須要有高強度的合金鋼板,我們才能製造8萬噸以上的商船,否則,很可能商船結構無法承受那麼大噸位的壓力,直接垮掉。集裝箱貨輪和散裝貨輪對於商船的本身強度構造完全是不同的概念,可以說,同樣運載能力的集裝箱貨輪主體部位對於鋼板強度的要求,是散裝貨輪的1.5到1.8倍之間。沒有好的鋼材和自由鍛造機的話,我們不敢保證在裝了幾萬噸甚至七八萬噸以上的貨物後產生的巨大壓力會不會把整個的甲板給壓垮。」

    「如果必要的話,我希望我們造船廠能夠擁有自己的1.2萬噸自由鍛造機,這樣才能鍛造出我們所需要的各種標準的鋼鐵構件,不能老指望鋼鐵廠的鍛壓機。」

    王紹清皺了皺眉頭,這個問題他的確沒想到,忙問道:「那干船塢沒問題吧?」

    「干船塢的技術含量不高,我們水泥的質量,混凝土的構造足以承受那麼大的壓力,在這個方面我們造船廠不敢有任何的含糊,質量第一。否則萬一在造船時,干船塢被壓垮了,那吃虧的還是我們自己。」

    「這樣,你們現有的船塢還繼續建造海鷗級別的商船。而設計新型的集裝箱貨輪也需要一定的時間。至少要等到10月以後了,這中間7個月的時間,我們盡力先想辦法滿足1.2萬噸級別的自由鍛壓機研製,新型的特種鋼鐵合金還要去問下鋼鐵研究院,需要時間等待。自由鍛造機……可以給你們造船廠安裝1.26萬噸自由鍛造機,不過這樣以來,你們造船廠付出的成本可不低啊。」

    綠色小說.歡迎廣大書友光臨閱讀,最新、最快、最火的連載作品盡在起點原創!
上一章    本書目錄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