龍騰世紀 > 歷史軍事 > 血腥刺刀

龍騰世紀 第一百九十七章 朱爾典和莫理循的對話(二 文 / 沉迷

    (求推薦,求收藏,給點希望,希望大家能支持下,您的每一張推薦票都是我寫作的動力,新人不容易啊。保證每天至少更新一章,5000+字,不斷更。)

    莫理循有點苦澀的語氣在密閉的書房裡蕩漾著:「是的,公使大人,在這世界上有什麼樣的生意能夠比起扶植一個弱小的勢力統治一個上千萬平方公里國土面積並擁有4.5億人口的國家更加的成功?」

    這句話如同晴天霹靂一般,震的朱爾典有點頭暈,兩眼發花。

    熟悉中國歷史的他自然知道在兩千多年前,華夏歷史上最偉大的商人就幹過這樣的事情,那個人後來還成為中國歷史上第一個集權制封建國家的宰相,而他只花費了小小的成本就取得了任何人也不敢想像的收益。這人就是----呂不韋。

    德國人肯定也是知道這個典故,所以才大力支持,對於德國人來說,如果花上十億馬克的資本,幾年的時間,一旦這個勢力統治了整個中國,那麼僅僅未來幾十年的國家工業建設,也足夠讓德國工業界取得的收益超過數百億馬克。

    而從而延伸出來的其他隱含利益更是大的驚人,並且還能通過在這樣長達幾十年的建設中對華夏的統治階層進行潛移默化的灌輸德中友好,拉攏對方知識階層,那麼帶來的就是上百年的長期收益。

    而德國在華夏之前並沒有多大的利益,出售軍火工業商品,一年也不過一億馬克頂天了,這些蠅頭小利相比未來華夏的國家工業建設根本算不了什麼。

    難怪這兩年始終看到大批的德國商船不停的往山東運輸各種工業設備,這德國人早就開始吃這塊空前的大蛋糕了。

    並且這樣一來,這兩年突然出現在德國各大工廠的上萬名學徒和各大學數千名學生也就可以說的通了,德國這樣用心的教導,還不就是看重了未來數十年上百年的利益麼?

    狠狠的一巴掌拍在了桌子上,朱爾典心中一股無名的怒火騰起,全世界都被德國人蒙騙了。

    難怪之前德國會為了山東而發出那個什麼排日公告,這是擔心被同樣黃皮膚黑頭髮的日本人混進去發現他們的秘密。

    難怪德國為了山東而在那個時候拉起西歐其他國家對帝國施加壓力,這是盡可能的降低大英帝國發現他們秘密的風險。

    難怪每天都有十餘艘炮艇圍繞著山東半島海岸線日夜巡邏,這也是為了保守秘密。

    難怪他們會在青島膠州灣建立世界上最強大的海防工程,這是為了保護對方的工業區,只要有完整的工業區,那麼帶來的就是源源不斷的各種物資生產,尤其是軍事物資。

    難怪德國人會派出數十萬噸商船日夜不停的從南洋運輸物資,這是幫他們輸送南洋資源,這樣說來,這x勢力在南洋肯定有很深的基礎,否則也不會提供這麼多的資本,畢竟每年的運輸都是幾百萬噸的各種產品。

    如果沒有深厚的基礎,根本就無法帶來這麼多的資源。

    難怪德國人不惜血本花費數億馬克在山東建立完整的工業區以及百萬噸的鋼鐵廠。這是幫對方最後一把,徹底的把對方推上高位。

    華夏人講究的是禮尚往來,但更講究信譽,友情。這個國家的人做事跟西方人不同。就像他們以前漢人王朝時,肯為了東邊的朝鮮屬國不惜出動幾十萬軍隊幫助對方打仗,並且沒有收取任何的利益。這在西方世界是無法想像的。

    這天下何曾有過什麼國家平白的幫助邦國付出這麼大的代價?只有華夏,只有這個東方大國,這也是為什麼東方那些小國以前一直視華夏為天朝國度的一個重要原因。

    而這些事情都發生在華夏主體民族成為國家領導階層時候發生的事情,他們講究信義,講什麼士為知己者死的論點。這絕對的與西方國家不同文化信仰。

    德國人肯定也是從他們的服飾中聯想到了這一切,才決定和對方接觸,才決定幫助對方。當然,他們之間肯定也簽訂了一系列的條約……

    難怪德國人在其他地區如南美,如非洲,如南歐的利益都願意讓給帝國,只要求帝國對於山東半島的絕對不干涉。

    德國人這是在拋出一個金庫引誘的帝國那些財團紛紛搶食,從而默認他們在山東的行為,實際上德國挖掘的是一個比世界上所有金礦加起來還要多的多的超級大金礦。

    對於德國人的能力,全世界沒有一個國家的人會予以否認。

    有著德國人的教導,可以想像,在山東半島,有德國人的幫助,至少可以建立幾十萬的現代化軍隊,如果有相當於五十萬德**隊80%的戰鬥力的部隊,他們絕對能輕易的掃平這個國家的一切障礙。

    德國陸軍世界第一,這是公認的事實,還需要考慮幾十萬擁有完備的工業體系後勤供應以及數年軍事化訓練的軍隊不能消滅清政府那些新軍和綠營兵嗎?

    至於海軍,他們完全可以一步一步的來,海軍艦炮能打20公里,那是極限。可是能打進21公里的內陸地區嗎?不現實,何況還有膠州灣裡面的這個神秘無比的造船廠。

    只需要一年半的時間,裡面也許就能冒出來十多艘最先進的戰列艦,他們在這兩年中大力在南洋運輸了那麼多的鐵礦,根本就不用擔心鋼鐵不夠使用。就算耗,他們也能把大英帝國的遠東艦隊給耗死。

    因為他們有著青島造船廠完整的維修設備,打不贏的話就直接躲進膠州灣,帝國艦隊根本就拿膠州灣這個刺蝟沒有絲毫的辦法。

    即使他們用兩艘甚至三艘換帝國遠東艦隊一艘戰列艦,他們也能贏定了。而帝國每損傷一艘都需要去新加坡海軍基地修整,如果沉沒了,那還得從萬里之外的本土派遣軍艦補充。

    這完全是一個躲進刺蝟殼子裡的老虎,能打能扛。

    布爾戰爭的教訓也使得現在大英帝國很清楚他們在現代化的戰爭中,對於萬里之外的遠征根本就毫無辦法,成本消耗太大,根本打不起這麼高等級的遠征。

    光是比拚人力資源,就能讓帝國枯竭,加拿大能提供多少軍隊?澳大利亞能提供多少?而印度,原本英聯邦裡最大的僕從人口來源也因為蔓延數年的疫情幾乎等同於死地。

    就算真要打的話,帝國需要消耗多少軍隊消耗多少財富才能把他們打垮?而其他國家會眼睜睜的看著帝國這樣行動嗎?也許德國巴不得帝國這樣陷入數億人口的汪洋沼澤中,成為拿破侖第二。

    朱爾典思緒萬千,心亂如麻。原先認為有能力統一華夏的袁世凱相比這山東半島x勢力也就成了一塊廢銅。袁世凱有工業基礎嗎?袁世凱除了北洋六鎮還有什麼?這六鎮兵馬被打沒了,他就什麼都不是了。

    而x勢力呢?要人口有人口,要土地有土地,要工業有工業,還有德國在後面支撐著,帝國能像德國支撐x勢力一樣支撐袁世凱嗎?絕無可能。

    「你覺得,我們現在應該怎麼做?」

    莫理循對於這個問題早有思考,在警覺到山東半島x勢力之後就開始思索著大英帝國未來應該採取何種方式,原先還以為有著帝國的支持,在馬來亞訓練的孫文軍隊會成為可以抵擋這x勢力,但是後來發現這種辦法需要消耗的成本太大,布爾戰爭已經使得大英帝國在兩三年內財政緊張了。

    而沒有絕對後勤支持的孫文部隊是絕對不可能打的過這有著完整工業基礎的x勢力的,即使根據在馬來亞的同行確認,孫文的軍隊經過這麼長的時間,也不過才勉強達到1000人,並且裝備的都是步槍,只有一挺馬克沁,至於火炮?很抱歉,大英帝國需要應付布爾戰爭,所以暫時沒有。

    而孫文勢力又沒有什麼經濟支持,大英帝國不可能免費奉送,至於簽訂什麼條約貸款,那也得在孫文有能力控制住華夏的地盤再說。

    「公使先生,我覺得我們有必要和德國好好的談談了。關於華夏的未來,如果我們不早些插手進去的話,估計以後會更加的艱難。」莫理循盡可能的說的婉轉。

    朱爾典明白對方所說的潛在意思,現在山東半島已經成了氣候,根本不是能輕易撲滅的對象了。

    不跟德國人先期接觸,就無法聯繫上x勢力的人。否則這神秘的x勢力估計早派人聯繫大英帝國了,畢竟大英帝國現在是世界第一強國。

    如果大英帝國還不盡早跟這x勢力的高層接觸,那麼以後在華夏的利益就會受到極大的損害,甚至可能完全被拋棄。

    畢竟現在很多人還是念念不忘兩次鴉片戰爭,尤其是還燒掉了他們國家最珍貴的宮殿--圓明園。還有現在大英帝國把持著他們國家的海關,這是世界絕無僅有的事情。還有租界等等。

    這些都是大英帝國加在華夏身上的恥辱,自從鴉片戰爭以後,在華夏就沒缺少過極度敵視大英帝國的人存在過。一旦以後x勢力成功上位,如果他們借此向大英帝國發難怎麼辦?

    錦上添花遠不如雪中送炭,只有在對方未完全強大起來的時候送上友誼,才能在將來得到更多的利益。

    「國內那些人根本不瞭解這裡的情況,他們只知道強硬,只知道有事情就立刻詢問戰列艦。他們以為軍艦一出,所有的國家就會倒塌。可是他們卻看不到這上千萬平方公里的土地上有多少人口,即使他們放棄沿海三十公里,他們一樣的可以生存發展,這在他們的歷史上已經發生過很多次的禁海證明了的。軍艦對這個國家的威懾遠不像其他國家那樣有效。」朱爾典喃喃自語,很是有點喪氣。

    莫理循對於對方的這句話非常的認同,在華夏歷史上幾次大規模的禁海使得他們對於海洋的認識很淺,但是同樣也意味著,對方對於海洋上的威脅遠不如陸地上的威脅那麼看重。

    即使身為一名記者而不是軍事專家,莫理循也能看得出來,要想讓這個國家真正的屈服,唯有陸軍才能實現。這個世界上有幾個國家有這樣強大的陸軍?4.5億人口,能輕易的淹沒數百萬異族軍隊。

    幾十年前的太平天國戰爭就說明了一切,即使當時沙俄數十萬大軍進入東北,最後也不得不退卻,為什麼?地方太大了,幾十萬軍隊進去,跟往河裡丟一個石頭差不多,頂多響聲一下。

    真正要征服這個國家,必須雙方面下手才有可能,一是利用他們的內鬥,而是在他們的內鬥元氣大傷時和他們的一部分人聯合起來,並且通過大量的本族人移民進駐這片土地,才有可能佔領的了。

    「公使先生,我們現在已經晚了德國幾年,已經無法阻止x勢力的崛起,也無法阻止x勢力成為未來華夏的領導者了,所以,如果大英帝國還希望以後佔有像現在這樣巨大的利益的話,我覺得,不太可能。我們要到改變策略的時候了。除非我們大英帝國真的願意出兵百萬,派出帝國一半以上的軍艦來進攻華夏。但是,唐寧街9號裡的人真的有這個決心嗎?」

    朱爾典幾乎沒有猶豫地搖搖頭,有點茫然地說道:「倫敦的人根本不知道去如何認識現在的華夏,在他們的印象中華夏還是幾十年前一樣,幾艘軍艦,幾千軍隊就能佔領這個國家的首都。」

    「是的,公使先生。」莫理循表示贊同道:「原先我也這樣認為,但是我看到了連雲港的情況後,就再也不相信了。」

    「有紀律,有組織,有計劃,目的性非常明確。並且他們的領導階層非常的有耐心,有魄力,有遠見。否則不會把龐大的山東半島控制的密不透風,也不會把治下的百姓治理的如此服從。也不會花費那麼大的代價建立龐大的工業區,那可是百萬噸產量的鋼鐵廠,還有完全的漢堡造船廠複製過來的,還有其他的工業。」

    「他們從一開始就意識到了要想強大一個國家,首先需要的是什麼,工業。而他們前後有不下萬人的人員去德國工廠學習技術,還有數千計的學生去德國學習各種知識。這些一切我們都能從報紙上看的到。」

    「同時我絕對不會懷疑他們有著強大的軍隊,沒有足夠威懾力的軍隊,是無法把山東半島的秘密保守這麼久,這麼嚴密。同樣,他們的軍隊數量也肯定非常的多,多到足夠控制山東半島的所有對外聯絡線路。這可是上千公里的陸地邊界啊。」

    朱爾典有點鬱悶地搖搖頭,感覺大英帝國有點作繭自縛。一向在國家上長袖善舞,沒想到卻被這愣頭青的漢斯給陰了,不能小瞧德國人的外交智慧啊。

    「你覺得那x勢力會如何對待大英帝國?」

    莫理循仔細想了想,不確定地說道:「公使先生,我實在無法確定,因為我不知道這x勢力是否還跟其他國家在合作,如美國,法國甚至俄羅斯。」

    「美國?為什麼不確定美國呢?不是美國每個月都來那麼一批龐大的船隊麼?」

    「公使先生,這才是奇怪的地方,按理說,美國應該早就沉不住氣了的,既然能賣給對方那麼多的石油過去,就肯定會打算在其他行業插手,可是偏偏就沒有過,甚至連美國的商船也只能在連雲港停靠,這很讓人不解,但要是說沒有合作的話,又怎麼解釋這商業行為呢?」莫理循也是一頭霧水,這事實在說不過去。

    兩人根本不知道,正式文森特和洛克菲勒的那份合同有效的保護了山東的秘密。文森特簽訂的那份訂單太過龐大,太有誘惑力,使得洛克菲勒發動自己的能力,盡力的不讓大家把目光遷移到山東的頭上去。即使自己龐大的運油船隊也是盡量的尋找那些能夠掌控的船運公司。那合同上的巨額懲罰可不是說笑的。

    而且洛克菲勒也擔心如果真把對方惹惱了以後,對方去想歐洲的石油公司購油就損失大了。南洋加裡曼丹石油,巴庫石油,都是歐洲石油公司掌控的。產量加起來也不比自家的美孚石油公司小。

    而霍洛島的情況,又只有菲律賓總督府的少數人以及海軍少數人知道,至於美國本土,除了白宮的有限幾個人之外,誰也不知道這回事。

    在麥金萊當初接到這個霍洛島的電報時,就打回給菲律賓總督府處理了,關注了兩回後就打進了故紙堆裡,去關注那些在美國本土發生的事情,以及為美菲戰爭善後的事情。

    等麥金萊遇刺後,沒想起來也沒來得及向羅斯福交代,而那些白宮內知道霍洛島事情的有限幾人也沒在意這回事。於是就莫名其妙的遺忘了這件事。

    在這樣的情況下,一幫美國高層知道之後華夏共和國正式成立,才如夢初醒。而之後對霍洛島的行為又受到華夏共和國的正面對抗,國內又受到洛克菲勒的共和黨牽制。使得羅斯福又陷入了和托拉斯財團之間的爭鬥,浪費了大量的時間。

    等到羅斯福解決國內問題,想要對共和國進行壓制時,華夏共和國也已經強大起來並且站在了俄羅斯屍體上成了列強之一。

    綠色小說.歡迎廣大書友光臨閱讀,最新、最快、最火的連載作品盡在起點原創!
上一章    本書目錄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