龍騰世紀 > 歷史軍事 > 血腥刺刀

龍騰世紀 第一百九十六章 朱爾典和莫理循的對話 文 / 沉迷

    (求推薦,求收藏,給點希望,希望大家能支持下,您的每一張推薦票都是我寫作的動力,新人不容易啊。保證每天至少更新一章,5000+字,不斷更。)

    新年剛到,整個山東半島成了一片歡樂的海洋,富足的生活讓山東半島的百姓對軍政府可謂是死心擁護.

    與之相對的是一線之外的其他地方,則還是如同以前一樣死水一潭,即使年關也看不到多少生氣,甚至一年比一年難熬。

    山東半島富裕的樣子,沒有人清楚,強有力的共和國各大機構是絕對的嚴密封鎖消息外洩。

    別說分界線之外的清政府統治下的百姓,就連在威海衛的英國人也必須要承認自己對於山東半島的瞭解也是皮毛而已。

    即使是在威海衛的英國人想要進入山東腹地,也被在威海衛周圍駐防的德**隊所阻止,態度很強硬,僅僅一句話就逼迫的英國不得不三思自己的行動。

    「你們是否想撕毀英德山東合約?我們德意志帝國會把你們英國人肆意進入我們德德意志帝國的領地看成侵略,這樣會逼迫我們不得不採取一些你們不希望看到的措施。」

    同樣,在山東半島,有著德國十多艘數百噸的小型炮艦日夜巡邏著山東半島海岸線,而陸地海邊也同樣有著大量的軍隊巡邏,以防有任何他國勢力的登陸行動。

    英國實在是擔心德國會在膠州灣建造戰列艦,如果真要建造的話,那對於英國方面來說完全是一場災難。

    之前英國因為布爾戰爭而不得不在遠東對德國妥協,現在的後果出來了。

    德國已經在山東建立了一個完全封閉式的相對完善的工業基礎,這個基礎有多大,除了德國高層,誰也不知道,即便是在德國的情報人員也無法得知詳情,只知道很大,很多,很全。然後呢……

    但是,即使再蠢蛋的英國人也知道,德國人在膠州灣已經建立了一個強大的海防工程。膠州灣極其有利的地形使得它可以充分的利用所需要的一切地理優勢。

    並且,百萬噸級的鋼鐵廠以及完整的槍炮工廠,也使得沒有一個英國人會懷疑德國不會在青島鋼鐵廠生產大口徑重炮,並安裝在海防炮台上。

    德國人的大炮是出了名的強大,克虜伯大炮就是這個時代最好的大炮代名詞。英國人沒有理由相信德國不會大肆修建防禦工事。

    甚至在英國海軍專家的評估裡還寫了這麼一段話。

    「我有理由相信德國人在膠州灣的炮台上至少安放了超過30門的大口徑艦炮,甚至我私下裡認為這些重炮至少都是12英吋的口徑。而其他口徑艦炮更是不用懷疑。否則我無法想像德國在青島年產百萬噸鋼鐵需要用來做什麼,他們造船只能用幾十萬噸,造鐵路?山東半島也不需要那麼多,唯一的可能就是製造武器,製造海量的武器,把山東半島徹底的變成一個刺蝟。」

    「在這樣的情況下,山東半島基本上是無法攻陷的堡壘,即便是帝國也不一定有那些要塞能和膠州灣媲美,因為帝國沒有哪一個要塞背後依靠著百萬噸的鋼鐵廠。同時我也不會懷疑這些炮台的彈藥補給問題,那絕對是一個無知的問題。」

    而另外一份記者報告裡則寫下了以下的文字:

    「依照德國人的謹慎,他們會在山東半島召集大量的人員,並加以訓練。我們必須要知道,即便是這些人員只有帝國海軍官兵的一半素質,如果在某一天膠州灣裡一下子衝出了數十艘戰列艦把我們的遠東艦隊打敗,我也不會懷疑。」

    「同樣,我們也可以看得出,山東半島的x勢力和德國的聯繫是那麼的密切,我不知道為什麼德國人為什麼能在華夏找得到這麼一股能夠決心和德國人聯合到一起的人,也不知道為什麼德國人和這個x勢力的結合是那麼的完美。至少我們的情報中,在山東半島的德**隊不過4000餘人,以這麼一點數量的人員要保證數千名工程技術人員已經很勉強了,但是德國人卻是做的那麼游刃有餘。我很奇怪這裡面的x勢力到底是什麼樣的勢力。」

    「或許這股x勢力是和德國聯合,而不是德國和x勢力聯合?可那樣也無法解釋的清楚德國為什麼放棄在膠州灣的重大利益,對於這個山東半島的局勢,我們很迷茫,因為我們沒有足夠的信息去證明一切,以前我們有機會去發現德國人在山東到底做些什麼,但是現在,我們沒有了這個機會,除非我們下定決定和德國開戰,並把整個遠東艦隊從山東半島的其他地方登陸進攻陸地,那樣的話,我們怎麼知道這不是第三次布爾戰爭再現?我們有那麼強大的能力在那麼遠的地方投放數十萬的兵力嗎?我不這麼覺得。」

    「目前我們對於山東半島的瞭解都是從連雲港這個對外開放的港口瞭解的,我們可以很清楚的知道,在連雲港的x勢力從來不跟外界接觸,即使是美國的商船運輸瀝青或石油過去,也僅僅是在碼頭上而已。」

    「但是從日照的那些和其他地方不一樣的華夏人身上可以發現,那裡的人遠比其他地方的人更有自信,更有朝氣,更充滿希望,身體上也更強壯,最重要的是,那裡的人都沒有了腦袋後面的那根辮子,我相信這股x勢力也許用不了多久就會統治整個華夏,我們必須想盡一切辦法和對方接觸。」

    「另外,我提出一個設想,加入這佔據山東半島的x勢力和德國的合作關係並不是像外界傳說中的扶植代理人關係,那麼會是一個什麼樣的結果?無論是從連雲港的發現,還是山東半島這幾年來的表現都能證明這一點,可是我實在無法想像這個x勢力是用什麼方式讓德國人同意花費這樣大的代價和他們合作,資金?他們有這樣強大的資金嗎?也許一個容克財團把全部資產投入進入都不夠,那麼,到底這是什麼呢?」

    這片報告名字叫做《迷霧中的迷霧》,喬治·厄內斯特·莫理循所寫,原本是準備投給泰晤士報的,莫理循是泰晤士報駐華首席記者,接過被朱爾典看見之後,非常的欣賞這位有著敏銳眼光的蘇格蘭人,把這邊文章直接以報告的形式交給大英帝國駐華公使薩道義以及倫敦。

    朱爾典親自把莫理循引進了自己的書房。

    面對大英帝國駐華辦理公使,莫理循很是敬仰,朱爾典在華夏的影響力估計是所有外國人中最大的一位了。從某種程度上說,眼前這位白髮老人朱爾典比薩道義這名正牌公使的一言一行更加的能夠影響一大部分華夏的政府高層人員,甚至能改變他們的決定。

    「尊敬的公使先生,向您致敬。我非常榮幸能夠有機會和您一起交流。」

    「呵呵,不用把這次見面看的那麼重視,我們就像華夏人那樣見面拉拉家常聊聊天,在華夏呆了這麼久,相比你也對這些習俗習慣了不少。」朱爾典微微一笑。

    「是的,先生,我從1894年來到華夏,已經有8年的時間了,在這麼長的時間裡,我甚至覺得自己已經非常的瞭解華夏人的思維,並能夠很好的適應他們的風俗習慣。」

    朱爾典點點頭,笑笑:「我是從1876年來到華夏的,都26年沒有回到不列顛了,有時我甚至以為我這後半生都會一直在華夏常住下去。」

    「公使先生,您為大英帝國在華夏的利益所做出的貢獻,每一名英國人都不會忘記的,同樣,您的付出也不會有任何一名英國人會忽視的。」

    不以為意地揮揮手,朱爾典微微搖搖頭笑道:「請不要客氣,今天我請你來是為了你寫的這篇迷霧中的迷霧,對於山東半島我們的瞭解並不多,所以我希望通過你所瞭解的一些內容幫助我們更加清晰明確我們所將要面對的是一個什麼樣的---x勢力。」

    一談到正事,莫理循神情很是慎重,仔細回想著腦海中的資料,說道:「公使先生,這個x勢力,我有一點不成熟的想法,希望您不要介意。」

    「莫理循先生,你直接說,我只需要你最真實的想法,越是這樣才有可能越貼近這股x勢力的真實面目。」

    「是的,先生。我認為這個x勢力很像德意志帝國誕生前北德意志聯邦的情況,只不過他們比起北德意志聯邦更加的喜歡把自己隱藏起來,即便這種隱藏實際上還是那麼的耀眼。」

    朱爾典心裡一驚,這莫理循的說法跟自己心中那隱約的想法非常的接近:「你覺得這x勢力很可能會統一中國是吧?」

    「是的,公使先生。雖然國際上都非常貶低華夏人的能力,但是那只是不明白實際情況而言。實際上在華夏時間越久,我就越發感覺到這個民族的忍耐力是如何的驚人,否則他們也不會有這種漫長到人感覺到恐怖的歷史了。只有最強大的忍耐力才能延續一個文明的進程。即使在我們所有西方人看來這個文明已經沒落了,但是我覺得這些人的看法是錯誤的,荒謬的。這個國家在過去的幾千年裡稱雄整個亞洲不是沒有道理的事情。而他們的沒落僅僅是從這最近的一百年才開始。」

    「相比世界上的所有帝國,如果在衰落之後基本上就沒有再次統一的機會,古羅馬帝國如此,東西兩大羅馬帝國,拜占庭帝國如此,薩珊王朝如此,阿拉伯帝國如此,安息帝國如此,甚至蒙元帝國如此,這些帝國強大時能夠達到極限的疆域,震懾整個世界,但是一旦沒落了,那就再也沒有機會再次登臨到世界的巔峰。而華夏不會出現這種情況。」

    「這個國家好像有一個怪圈,從有文字記載的歷史以來,這個國家幾千年的歷史中,一直延續的是主體的華夏文明,而其中漢人在這個國家的人口是95%以上,同一種語言,同一種文字,同一個種族,使得他們即使在國家沒落後,也會很快的統一起來並再次站在世界的巔峰之上,而這是有著兩千多年的文字歷史所記載的,周,秦,漢,晉,隋,唐,宋,明,這些歷史上的王朝,或百年,或幾十年,這些王朝的出現即意味著東亞霸主的到來。即使現在的清朝,在繼承了明朝的疆土和人口後,在這幾百年裡也都是亞洲的霸主,知道1840年才真正的沒落下來。」

    「從1840年沒落到現在已經有62年的時間了,按照這個國家的歷史怪圈,在這幾十年中也同樣會有一個強勢的國家出現。站在前任王朝的廢墟上,重新建立起他們的榮耀與輝煌。」

    「所以我在研究了華夏人的歷史後,我就開始在華夏尋找這個新的未來的領導人。以前我認為是袁世凱,畢竟小站練兵,他掌握有華夏這個龐大國家最強大的軍隊,北洋新軍。但是在山東半島出現神秘x勢力後,再進入連雲港碼頭觀察後,我發覺我可能錯了,錯的很嚴重。」

    莫理循的話引起了朱爾典心中微微一驚:「什麼問題?」

    無奈地笑了一下,莫理循整理了下思路說道:「後來我在整理有關華夏歷史時發現,我在連雲港的碼頭看到的除了一部分工人穿著我們西式的牛仔服等有利於工作的衣服。還有另外一些沒有干重活的人穿著的是非常別具一格的服裝,這是漢服。」

    「漢服?」朱爾典有點疑慮,雖然他在華夏這麼久了,但畢竟接觸到的人都是滿清官員之類,穿著的都是長袍馬褂和旗袍,在他的意識中,這衣服就是華夏人的傳統服裝了。

    「是的,公使先生,是純正的漢服,漢族人自己的服裝,而不是滿族人的服裝。」莫理循最後一句話著重加了語氣。

    朱爾典猛的一驚,頓時明白了對方的意思:「你是說,在山東半島的x勢力是由純正的漢族人統領的,而不是滿族人?」

    「沒有一名滿族人會穿著漢族人的服裝,而且還是滅絕了250多年的服裝。現在,x勢力把這種服裝從歷史書籍中翻出來,公使先生一定明白這x勢力為什麼一定要強行封閉山東半島了吧?他們和滿清政府有著絕對不可調和的仇恨。」說道這裡,莫理循從自己的文件袋裡拿出了一些照片。

    「公使先生,請你看一下,我在去年對南洋華人移民考察時,在加裡曼丹島上發現的一些資料。」

    朱爾典忙接了過來,頓時被眼前的景象震驚了。

    數十張照片都是秘密拍攝的,從拍攝的角度可以看得出,沒有引起被拍攝人的注意。

    照片上的人穿著的全都是不同與現在華夏大陸樣式的服裝,沒有辮子,走路也不是低著頭,昂首挺胸,一眼就能感覺的到這照片上的人和現在的華夏人完全的不像是一個民族了。

    這些人帶著紗帽,衣服也是紗織的。不過式樣完全另一種樣式,交領、右衽、束腰,用繩帶系結,也兼用帶鉤等,給人灑脫飄逸的印象。

    衣領相交,且左側的衣襟壓在右側的衣襟上,在外觀上表現為「y」字形,形成整體服裝向右包裹的效果,衣衫闊大,以帶輕縛。給人一種衣帶飄飄製造出飄逸靈動的動感美。

    男子戴冠、巾、帽等。女子髮髻梳成各種式樣,並在髮髻上佩帶珠花、步搖等各種飾物。

    而且這些人的裝飾還有一個重要特徵就是幾乎人人飾玉珮玉。玉文化在華夏有著幾千年的歷史,華夏人好玉,這點朱爾典很清楚,但是他更清楚玉的價值,即使普通的玉也不是現在華夏國內的普通百姓能佩戴的起的。

    照片距離較遠,看的不太清楚,總的來說,他完全不相信這照片上的人和平時見到的華夏人是同一個地方出來的。

    這些照片裡的人穿著的服裝可以用幾個詞來形容,那就是:莊重、大氣、飄逸、靈動。

    即使見多了各國的服裝,朱爾典也不得不承認這些照片中的人完全的有著一個大國公民的風範,僅僅憑借這照片就能看得出,這上面的人是充滿了自信,驕傲,與自豪。

    朱爾典問了一個至關重要的問題:「這些照片具體是在哪裡拍攝的?」

    「在坤甸,那裡的移民不再穿戴滿人的服飾,這兩年已經完全的變回了他們的民族風俗。我在坤甸看到的城市非常的衛生、整齊,也非常的繁華。我不知道以前是什麼樣的情況,但是我能肯定肯定是在這兩年才發生的事情。荷蘭人治理殖民地,除了屠殺就是使勁的收稅,恨不能收走對方最後一個銅板為止。」

    「而在三年前,荷蘭人軍隊退出加裡曼丹島後,這裡只有極少數的荷蘭人存在。同樣,這個山東的神秘x勢力,也是在這幾年才冒出來的,我相信他們之間必然有聯繫。」

    「你在連雲港看到的人和上面的人是一樣的嗎?」朱爾典有點無力。

    莫理循點點頭,語氣非常的清晰明朗:「是的,公使先生。當我在華夏歷史文獻中看到了這個服裝所代表的意義之後,我就明白了,這個神秘的勢力很可能就是下一代的華夏領導階層。而他們穿上了這個衣裝也代表了他們的意願,那就是恢復他們漢文化的統治地位,而不是滿族文化。」

    「在華夏這片古老的土地上,從來只有一種文化能佔據統治地位,即使滿清政府不想去對這個勢力發起攻擊,也不得不為了自己的生存而拚死戰爭了。同樣,這x勢力也是如此作想。」

    「所以我在想到這些事情的時候,就猜想著,是不是德國在幾年前就發覺了對方的勢力,並深刻的瞭解了他們。德國人對於任何未知事務的追究能力是我們公認的,所以我懷疑是他們看到了這股勢力穿著的服裝後,就採取了另一個方法在華夏獲得利益。」

    朱爾典這時皺了下眉頭,心中不詳的感覺油然而生:「你是說……」
上一章    本書目錄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