龍騰世紀 > 歷史軍事 > 鐵漢子

龍騰世紀 361 【直指官制積弊】 文 / 過河老卒

    奕欣心灰意懶,百般陳情,光緒看著滿頭白髮、形容枯槁的輔政親王,只是不允。

    一時間,自然有人紛紛陳奏「大清國中樞非輔政親王主持不可之情」,歷數恭王從辛酉年以來的樁樁功勞,尤其以支持曾國藩、左宗棠、丁寶楨、李鴻章等人推行洋務一事,把新政樞首的大帽子扣在恭王的頭陳奏者以為,這樣就可以拍光緒和奕欣的馬屁。

    楊格卻覺得奕欣在演戲,演一出悲情的、無奈的,以自己為示範的、催醒滿族親貴們「奮發」的大戲,同時也在李鴻章和自己這邊討得一個好,至少亮明瞭態度——咱在政局行將發生尖銳對立之際,不想與二位作對。

    可惜啊,當初的奕欣把楊格當做「君王奪取軍權、鞏固皇權」大局中的一顆棋子,今天的楊格卻不把奕欣看做自己的棋子。

    「臣有奏!」

    楊格中氣十足聲量頗大、語氣鏗鏘中蘊含一種令人生出不可違逆之感,還待幫著皇帝勸說恭王的人們情知大戲開演,立即打消了陳奏勸說的主意。

    「皇上,臣以為新政當下最為迫切需要解決的問題有四事。第一,國力寡薄卻要支持其龐大而低效的官僚體系、供養貴族旗人,無能籌措更多的資金用於開辦教育、交通、工業、國防,如今,龐大而低效的官僚體系依然在觀望和掣肘新政。必須加以改革。第二。大清國的法令已經不適應新政之需,時勢已變,律令當隨之而變,考察列強法政修改我國法律,適應經濟發展之需要,當立行!臣素聞天津知府沈家本諳熟律令、執法嚴謹公正,可委以主持律法修訂之責,另以駐美、墨、古、秘諸國公使伍廷芳會辦其事。第三,地方督撫中有明抗暗拒新政者,當褫奪其職。以有為之人替之,譬如兩廣地理位置特殊,開埠較早而民風開化,推行新政應當是最見成效之地區。卻因兩廣總督譚鍾麟、廣東巡撫德壽牴觸新政而不見其效!臣以為,湖南巡撫陳寶箴厲行新政得法,成效卓著,可調任兩廣。第四,根據編練三十萬國防軍、裁汰舊軍之計劃,總參和陸軍部擬以督辦欽廉軍務馮子材為第七軍司令官,統籌廣東、廣西各一師新軍編練;以湖廣總督張之洞為第六軍司令官,以湖北護軍營為基礎,在兩湖地區編製一師另一旅;以四川總督鹿傳霖為第八軍司令官,統籌雲貴川三省編練新軍事。編製應以兩師另一旅為宜。另外,山東半島為京畿屏障,山東巡撫李秉衡前番備戰甲午,有軍兩萬四千餘,當立即以新軍制加以整編為第十七師,受第一軍司令部節制。以上四事,請皇上御准。」

    瞠目結舌,龍案後的光緒是瞠目結舌,養心殿上的王公重臣們也是瞠目結舌。楊格這哪裡是在奏事?那語氣,那說法。那架勢,分明就是「這事就這麼定了,皇帝你就照準吧」的意思嘛!

    一時間,朝堂上寂靜無聲,公開的、偷偷的打量楊格的目光中。有怨毒、有不可思議也有驚愕、佩服。

    光緒臉色凝重,手裡還拿著李鴻章呈遞的折子。一時之間難以決斷。

    「皇上,自盛京開始人口、耕地普查和後備兵役預登記以來,戶部也整理出各省呈報之人口、耕地數目。截止於乙未年,大清國有總人口四萬萬三千萬人,遠比嘉慶年間統計的三萬萬六千萬人為多,而耕地面積卻只有940萬頃,其中包括東三省在最近兩年內大規模開荒所得的110萬頃。按照這個數據計算,大清國人均耕地面積僅為兩畝三分地。再說總耕地面積中,皇產旗莊佔了280萬頃,另有近400萬頃集中在少數人手中。這些數字說明了一個問題,四萬萬三千萬國人中,只有大約三千六百萬人擁有自己的耕地,其他近四萬萬人則要租種別人的田地,繳納賦稅、釐金之外的田租。前番,皇上下旨移民實邊,移民無不深感皇恩浩蕩,如今在關外定居者戶均擁有耕地面積為水田12畝、水澆地8畝、旱地15畝,人均擁有可耕地面積為7畝半,基本達到乾隆年間的水平。假以時日,移民委員公署和屯墾兵團協力完善農田水利之後,還可改水澆地甚至旱地為水田,總產出可望再增兩成。今年,水田種植一季水稻一季小麥可得收成折算為1100斤黃谷,水澆地種植一季水稻一季雜糧折算收成為900斤黃谷,旱地種植一季小麥一季雜糧收成折算為730斤黃谷。水田、水澆地、旱地的畝產具皆遠遠高於關內各省、各地,據臣所知,關內河南地區的旱地畝產只有380斤左右,只得關外一半。究其原因,乃是農田水利不興、種苗沿襲日久未經改良,加之地少人多又頻受水旱災害其責當問地方官府,其根本就在大清官制積弊!」

    話說來說去,又繞到官制上來了。不過,這番是說理,楊格的語氣不復方纔的強硬。

    「移民實邊、關外建省,完全以穩定移民、增加屯墾和發展工商為根本,各地官府在三將軍轄地衙門的基礎上沒有增加人員,反而酌情裁減冗員,提高幹員之待遇,一改機構、人員龐大而不作為之態,各級官署辦事效率有顯著提高。目前,東三省有丁217萬餘,口820萬餘,督署、省、府、縣廳三級機構總人數為8萬餘人,加上11萬4千駐軍,東三省的官、軍和百姓比例為1比4」也就是說,東三省的百姓擁有超過關內百姓三倍的耕地面積、兩倍的畝產,供養比關內少一半以上的官員、軍隊」

    協辦大學士剛毅突然出聲道:「楊大人。皇上隆恩開邊。關外移民自然是得天獨厚,關內外境況不同,豈能相提並論?!」

    班列後面,東三省移民委員、從三品道員宜麟出班,高聲道:「尸位素餐者,當然不能與體恤民生、積極作為者相提並論!有的人竊據高位、拿著厚祿,不思為皇上分憂、為百姓謀利,卻刻意散佈漢人強、滿人危之言論,挑動滿漢矛盾,干擾新政實施。移民東三省。朝廷累計撥支經費只有八百二十三萬兩,平均到七百多萬移民,人均只有一兩一分銀子。今日,盛京移民實邊已見成效。卻不知當年某人阻擾移民實邊時,又是何等想法?又如何能把『關外移民得天獨厚,關內外境況不同,豈能相提並論』之語說出口來?!」

    剛毅怒道:「宜麟!朝堂之上,豈容你小小從三品道員放肆!」

    宜麟「噗通」一聲趴伏在地,磕頭道:「皇上,奴才懇請皇上改革官制,清除積弊,裁撤冗員、庸員,以有能者代之!「光緒擺手作勢道:「宜麟。平身吧,茲事體大,尚需閣部論定、妥善籌劃才成。剛毅,朝議國事,人人可言,你身為協辦大學士,不可做出阻塞言路之事!戒之、慎之。」

    毅和宜麟都應了一聲,不再言語。

    一句茲事體大,光緒就把楊格提出的四件大事交給內閣另行議定,算是為自己爭取了一些時間。對此。楊格也沒有指望在朝議上解決問題,轉交閣議就轉交閣議,大勢所趨,這事兒拖不了幾天!

    「諸卿還有何事陳奏?」

    慶王奕匡自忖恭王請辭,宗室諸王中除卻未成年的載灃就以自己為尊。理當為那些傢伙們說幾句話。至於皇帝和楊格怎麼辦這事兒,那是他們的事兒。反正。慶王爺夠厚道,該為宗室貝勒們做的都做了就成。思想一定,奕匡奏道:「啟奏聖上,請聖上開恩頒旨,令貴胄武備學堂生員人等回家反省。」

    「此事,由總參謀部和陸軍部會商以軍法裁定,他人無需多議。」

    光緒還是想有所作為的,對八旗子弟的紈褲之行深惡痛絕,正要借楊格之手好生整治一番,哪肯輕易鬆口?反正,被懲治者不會記恨皇帝,只會怨恨於楊格,若能經過此事而奮發學習軍事,對皇帝來說是最好的結果。

    楊格轉頭看了一眼蔭昌,蔭昌猶豫片刻,還是上前一小步,行立正禮說道:「啟稟聖上,貴胄武備學堂開辦五個月來,一百二十名學員尚未完成一項基本軍事訓練科目,奴才以為當就貴胄武備學堂沒有繼續舉辦的必要。如此,各位學員也就無需按照軍律論處,可以各自回家過節了。」

    「哼!」光緒悶哼出聲,目光銳利的看向蔭昌,厲聲道:「辦,一定要辦下去!朕意已決,請參謀總長楊格兼任學堂總辦一職,把那些個人好生的訓一訓番被楊愛卿關禁閉十日者,罰俸一年;五日至九日者,罰俸半年;一日至四ri者,罰俸一季。聽說,只有慶恕沒有被罰,楊愛卿,此事是否確實啊?」

    楊格心道,如此一來那些傢伙們倒是更恨楊某人嘍!皇帝越來越會玩兒陰招了,此番是拿定主意要把貴胄武備學堂辦下去,那……哼哼,辦吧,老子倒要看看那些人能否撐得過三個月!?心裡如此想著,皇帝的問題不能不答,楊格立正道:「是,慶恕是臣到達貴胄武備學堂時見到的唯一學員。」

    「擬旨,擢升慶恕為一等侍衛,賞銀三百兩。」

    在一旁請辭不得,久不出聲的奕欣在光緒話音剛落之時就躬身作禮,嘶聲道:「聖上英睿果決,大清中興可期,吾皇萬歲,萬萬歲!」突然的山呼過後,奕欣身形晃了晃,竟然一個立足不住向前撲倒。

    幸好答話過後的楊格正站在大殿中央,距離奕欣最近而反應也確乎夠快,忙上前兩步接住老王爺,仔細一看,奕欣面色青中帶金,已然昏厥過去……!。
上一章    本書目錄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