龍騰世紀 > 歷史軍事 > 鐵漢子

龍騰世紀 211 【袁世凱的機會】 文 / 過河老卒

    211【袁世凱的機會】

    誰也不知道那日光緒由李鴻章陪著去頤和園,造價不菲的石舫上,老佛爺、皇帝和「陪同」的大學士李鴻章說了什麼,各自作了何種妥協?總之,丁卯日的上諭出後,接連好幾天,幾乎天天都有上諭頒下。

    先是命李鴻章為督辦軍務處會辦大臣,主海軍事;榮祿為督辦軍務處幫辦大臣,主陸軍事,責令整編京營八旗及五城巡防營為皇家禁衛軍,改遼東宋慶所部為國防軍第二軍,依克唐阿、長順、壽山部合編第三軍,江南自強軍、湖廣兩江湘軍合編第四軍,陝甘平叛諸部為第五軍。再詔準直隸總督衙門和天津海關道,籌辦天津西學學堂。又昭告天下,於丙申年改武舉試騎射為試槍炮,庚子年停止科舉。

    隨後,大學士福錕致仕,軍機大臣孫毓汶告疾請退,准免其本兼各職。過了一天,軍機大臣徐用儀也被罷免,大學士額勒和布、張之萬致仕。軍機處缺額甚多而未補,陷入停頓。

    光緒又詔以華殿大學士李鴻章入閣辦差,實授王韶為直隸總督兼北洋大臣;以麟書為武英殿大學士,以禮部尚書昆岡協辦大學士,以吏部尚書李鴻藻協辦大學士,具皆每日入值軍機,舉辦樞事務。保和殿、淵閣、東閣、體仁閣大學士缺。因大學士不兼尚書銜,特詔戶部尚書翁同龢與督辦軍務處大臣、總理各國通商事務大臣恭親王奕參與閣務。至此,軍機處名存實亡,內閣制應運重生。

    永定河畔的河務處旁,帶著三巡防營和三神機營的「大爺」搞法操練的袁世凱聞訊,幾乎就想一頭栽進永定河裡淹死算了。

    袁某人的命苦哇!

    眼看著老恩主李鴻章已經被輿論打壓得翻不了身,直隸總督一職易人已成定局,再加氣憤不過年紀輕輕的楊某人飛快地從防勇爬到辛苦辦差十數年的自己頭上,故而如今,明眼人都看出來了,朝廷不宣佈撤銷軍機處,只是為李鴻章一人掩天下人耳目,老姓哪裡知道軍機處已經不起作用了,內閣大學士才是真正的樞?

    得罪了內閣輔,袁某人的前途黯淡得沒有一星光亮,只能成天階陪著那群大爺以「操練」為名戲耍一番。

    管凌厲每天都遣一半人來,卻勢單力薄,懶散、驕橫成性的巡防、神機營兵丁面前,根本就是無能為力,有了幾次差一點鬥毆的經驗,不能當真的以第一軍的「四大條令」約束之,乾脆當一天和尚撞一天鐘,以應付第一軍軍政總監吩咐下來的差事,順便給總監當當警衛跑腿兒的。

    榮祿不是沒有許諾,禁衛軍練成後,袁世凱能撈個參謀官的職位,也就是禁衛軍的第二人物。可是,看這河邊懶散的人就知道禁衛軍要編成,那恐怕只能用「遙遙無期、遙不可及」的字眼兒來定論嘍。

    一屁股坐河溝邊,袁世凱並不想真的投河。選擇還是有的,或者,老老實實的回蘆台去,向聶家伯父認個錯,認認真真幹好軍政部的事兒,以總監的身份協助次官陳固,這樣總可以讓楊格滿意,從而讓李堂滿意了?或者,把巡防營、神機營所謂精銳根本不堪使用的實情告訴榮祿,請他另行挑選合格兵員來訓練,自己則還需再找幾個人才出來協助,才能完成榮祿交辦的差事。

    唉一時間如何決斷啊?

    「慰亭,慰亭兄。」

    誰?誰喊?聲音耳熟呢?

    袁世凱四下張望,只見前方大約十丈處不知何時停了一輛馬拉藍蓬大車,一個人站車轅上使勁的向自己揮手,喲,那不是老袁朝鮮風光時的書記官唐紹儀嘛!

    「少川,少川。」袁世凱感覺自己的聲音裡帶著哭音,鼻腔、咽喉都似乎有啥東西堵住了,急忙起身跌跌撞撞的小跑過去,把住迎上前來的唐紹儀雙臂,連聲道:「少川吶,少川吶,可見你了。耶,你怎麼來這裡了?」

    唐紹儀年近四十,戴著一副眼鏡,看上去斯斯的又顯得老成持重,說話卻很鏗鏘:「恩相讓我來此找你!」

    「恩相,恩相。」袁世凱嘴裡念叨著這個詞兒,頹然道:「如今的袁世凱哪有臉面去見恩相吶!」

    「那邊坐坐。」唐紹儀指了指方才袁世凱坐過的地方,這路邊時而有人來往,不方便說話。兩人並肩走到河沿邊坐下,袁世凱說:「少川,實話說,我連回去認錯的臉子都沒有了。恩相和聶軍門賞了軍政總監的差事,我心太大,總覺得自己也能自領一軍」

    「恩相知道。」唐紹儀對袁世凱的所為真是有些反感,可二人相處日久,又哪能不伸手拉一把呢?再說了,如果袁世凱把恩相交代的事兒辦好了,今後不是沒有出身任職的機會,畢竟是三品銜的候補道嘛,淮系今後上位的機會多,可有著三品以上階級的可用之人少。「如今軍製品級已經由督辦軍務處定下,第一軍司令部四大總監都是三品、從三品銜了。恩相說,這個位置權且給慰亭留著,他以後想去第一軍就去,不想去了,看看督辦軍務處找個相宜的位置。」

    「少川,告訴我,我該怎麼做?」

    「恩相要你留這邊,好生整訓禁衛軍,過兩天,他會調派李純等人前來幫你,不過,是以你聘請的名義。」

    哦丁卯日的爭鬥方才落下帷幕,一輪的爭鬥又開始了!這一次不是爭楊格和出洋名單的問題,而是禁衛軍和第二軍了?太后使人插手遼東諸軍和宋慶所部,這事兒袁世凱從榮祿嘴裡聽說了一二分,給宋慶兩萬餘人一個軍的建制,肯定是太后的意思。老佛爺軍隊實際控制權的問題上吃了大虧,輸了一陣,這就要依靠第二軍和禁衛軍,還有遠陝甘的第五軍扳回一局來。只是,袁世凱始終覺得宋慶有問題,此時又見唐紹儀來找自己說這個,頓時明白了李堂的用意。

    得勒,老佛爺如今也要抓軍權了,那就抓。您抓禁衛軍,好,我派人給你訓練出來;您溝通宋慶,好,宋慶乖乖地送上門去;至於第五軍嘛,成分複雜的很,有川、楚、甘、陝、鄂諸軍,基本是以左宗棠征西的老湘軍為底子,除了董福祥可用之外,其他難。

    沒有軍事人才可用的老佛爺,一開始就把第二陣給輸掉了。

    自從楊格崛起、皇帝親睞之後,大清國的政治爭鬥就變得**裸的不加掩飾了,權謀手腕要用,可佔著強國大義和坐擁精兵強將者有話語權。老佛爺會算計,會使手腕,也夠狠辣,惜乎如今的皇帝和李堂都不跟著老佛爺的本子唱戲了。

    垂簾聽政,挾天子以令諸侯,天子如今翅膀硬了。

    說道親情,皇帝就是皇帝,自古皇家無情。

    跟李堂說道幾十年來的恩遇,沒用,一口黑鍋讓李堂的臉黑得比鍋底還黑。

    拉攏別部將領,遼東的戰事讓人羨慕楊格的飛速陞遷,武毅先鋒軍的屢獲厚賞,也讓人生出不敢與之對陣的念頭來,何況皇帝、恭王和楊格手裡還操著整編大權吶!靠攏老佛爺,可以啊,你自己個兒想辦法整編軍隊去,到時候督辦軍務處和兵部點編各軍,不合格的據說只有一個下場——遣散,隊伍遣散了,將領們還有何依仗?賦閒,卸甲歸田唄!

    老佛爺要輸,榮祿也就要跟著倒霉,袁某人犯不著走這條死胡同。只是,李堂利用袁某人插手禁衛軍整編的事兒,針對的恐怕不僅僅是老佛爺,也包括皇帝?究竟,楊格給李堂出了啥主意?!

    袁世凱想明白了大局,卻又想不明白其一些關節。

    看到袁世凱愣,呆,唐紹儀也能理解這位道台大人的尷尬,打破尷尬的好辦法就是說事兒。他從懷裡掏出一份書塞給袁世凱,說:「慰亭,這是安排給你的名單,都是蔭昌大人從錦州來的,你拿著,看著辦。」

    蔭昌,平素裡與袁世凱也算交好。

    袁世凱展開名單一看,滿滿一頁的名字,有方才說的李純,也有王士珍、曹錕等名字。他是熟悉王士珍的,王士珍出身武備學堂,跟隨聶軍門參加過牙山之戰,鴨綠江之戰。虎山撤退時丟了炮火,奉命回蘆台訓練炮隊,陰差陽錯下沒能跟楊格打過倭鬼子,愣是沒撈到啥軍功,如今僅是第二師炮兵營的副營長。按照第一軍整編計劃,本來是要整編完成後擔任旅級炮群75炮2營營長的,怎麼會出現名單上?而且是蔭昌擬定的名單上?

    蔭昌錦州,楊格也應該錦州或者奉天。

    袁世凱的腦子不含糊,略一想就明白了,楊某人想從上到下,又從下到上的控制未來的禁衛軍。太后、榮祿第二陣打不過皇帝和李堂的聯手,今後也就無需插手軍政大計了。剩下皇帝和李堂兩隻大老虎,楊某人想要左右逢源,獨掌軍權吶!若果真如此,那時候的楊某人就又成了大清國的第三個巨頭。

    永山,楊格結拜兄弟延山的兄長,與楊格相交甚深,又得皇帝信任,現領著八旗親軍營翼長銜頭,榮祿一倒台,永山出掌禁衛軍的可能性極大。這個人選,皇帝滿意,楊格滿意,李堂當然不會反對。再以王士珍、李純等人教練禁衛軍,今後未必就不能打破滿漢界限留禁衛軍裡擔任、低級軍官。柳條邊都能開,禁衛軍裡怎麼就不能出現漢人軍官?!加上楊格第一軍軍令部、軍學部把持的教導總隊、士官學校和蔭昌、聯芳把持的武備學堂,未來的禁衛軍根本就是另一支武毅先鋒軍。

    這一下,袁世凱徹底看明白了,也徹底的服了氣。人家左手拿著淮系衣缽的大印,右手拿著皇帝賦予的大權,機關算,算無遺策。形只影單的袁某人搞不過,就只能趁勢而為,為人家效犬馬之勞,事成之後能撈個禁衛軍參謀官當一當,或者帶著功勞回去就任第一軍軍政總監也算不錯。

    「少川,請轉告恩相,此事袁世凱一定辦好,絕無二心。」

    「恩相知道你會辦好的,把握住機會啊!此地不宜久留,慰亭兄,紹儀告辭了。」

    「你去哪?」

    「奉總理大臣差委,去盛京將軍衙門辦理洋務外交事宜,保重!」

    目送唐紹儀遠去,袁世凱心裡嗟歎:人比人,氣死人吶,如今的北洋,幾乎全部圍著楊格轉動了。

    !#
上一章    本書目錄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