龍騰世紀 > 歷史軍事 > 呂氏天下

龍騰虎嘯滅蒼穹 150中央集權廢分封,大業初建休馳道。 文 / 絕冷無淚

    上回說到嬴政該『王』為『皇帝』,並自稱『始皇帝』意為將要讓後代子孫們將他辛苦創立的大秦帝國一世一世的傳承下去,一直傳承到萬萬世!

    而為了有效地管理國家,也為了替子孫萬代奠定基業,秦始皇吸取了戰國時期設置官職的具體經驗,建立了一套相當完整的中央集權制度和政權機構。[搜索最新更新盡在.]

    中央設丞相、太尉、御史大夫。丞相有左右二員,是百官之首,掌政事。太尉掌軍事,不常置。御史大夫是丞相的副貳,掌圖籍秘書,監察百官。

    丞相、太尉、御史大夫以下,是分掌具體政務的諸卿,其中有掌宮殿掖門戶的郎中令,掌宮門衛屯兵的衛尉,掌京畿警衛的中尉,掌刑辟的廷尉,掌谷貨的治粟內史,掌山海池澤之稅和官府手工業製造以供應皇室的少府,掌治宮室的將作少府,掌國內民族事務和外事的典客,掌宗廟禮儀的奉常,掌皇室屬籍的宗正,掌輿馬的太僕等。丞相、太尉、御史大夫與諸卿議論政務,皇帝作裁決。

    在此之外,秦國還設立有一些比較重要的官職,比如秦國的博士(博士生?)—「掌通古今」,即通曉古今史以備皇帝咨詢,同時負責圖書收藏;

    秦典屬國——與典客一樣主管少數民族事務,不同的是典客掌管與秦友好的少數民族的交往,而典屬國則負責已投降秦朝的少數民族;

    秦詹事——管理皇后和太子的事務。秦王朝建立的這套中央集權機構的政權機構,以後一直被歷代王朝所倣傚。其中漢代的「三公九卿」,也基本上是照搬秦制。

    郡和縣都是行政區劃的名稱,春秋時已經出現,原先縣大於郡,戰國時郡大於縣。秦始皇帝二十六年(前二二一),四海統一,天下初定。大臣王綰等以「燕、齊、荊地遠,不為置王,毋以鎮之,請立諸子」。始皇將此議交群臣討論,群臣皆附和王綰之說。

    唯李斯列述自周文王、武王以來,分封子弟牙臣招致國家分裂、天子不能禁止的弊端,力主「置諸侯不做便」。秦始皇認定「天下共苦戰鬥不休,以有王侯」,肯定了李斯的建議,斷然決定廢封建,行郡縣。

    於是分全國上郡、巴郡、漢中、蜀郡、河東、隴西、北地、南郡、黔中、南陽、上黨、三川、太原、東郡、雲中、雁門、穎川、邯鄲、巨鹿、廣陽、上谷、漁陽、右北平、遼西、碭郡、陳郡、泗水、孽郡、九江、遼東、代郡、會稽、閩中、長沙、臨淄、琅邪等三十六郡。

    (始皇三十三年,征服百越,增設南海、桂林、象郡。三十四年,奪漠北陰山以南地,增設九原郡,共置四十郡。郡設守、尉、監。掌守一郡政務,尉輔佐郡守並掌軍事,監掌監察,直屬御史大夫。郡下設縣,縣設令、長,主一縣政務。)

    萬戶以上者設令,萬戶以下者設長。縣令、長領有丞、尉及其他屬員。縣令、長主要管政務,縣尉掌握軍事,縣丞掌管司法。

    縣以下有鄉,其主要職能有四:1攤派徭役;2徵收田賦;3查證本鄉被告案情;4參與對國家倉庫糧食的保管工作。鄉設三老掌教化,嗇夫掌訴訟和賦稅,游徼掌治安。

    鄉下有裡,是最基層的行政單位。裡有裡典,後代稱裡正、裡魁,以「豪帥」即強有力者為之。裡中設置嚴密的什伍戶籍組織,以便支派差役,收納賦稅。並規定互相監督告奸,一人犯罪,鄰里連坐。

    此外還有司治安、禁盜賊的專門機構,叫做亭,亭有長。亭除了主要管理治安,還負責接待往來的官吏,掌管為政府輸送、採購、傳遞(文書)等事。兩亭之間,相距大約十里

    分割線

    「今年陳郡的稅賦比預計時間晚了五個月才送來,朕倒要問問,難道你們陳郡距離咸陽的路要比齊地東海郡還要遠嗎?東海郡的賦稅可是在一個月前就送來了!!」始皇嬴政身穿玄色龍袍頭頂皇冕,雙眼毫不掩飾的透露出震怒之色,將殿下那名負責運送陳郡今年賦稅的那名官員嚇得瑟瑟發抖。

    呂布對殿下的那個押送賦稅的官員並不感興趣,他此刻正悄悄注視著始皇嬴政頭上新換的那個顯眼的皇冕。冕是皇帝最重要的禮冠。冕的規定形狀是前圓後方,前低後高,作俯視狀,前後各有十二旒。始皇嬴政頭上新換的這個皇冕長六寸,寬六寸。呈玄黑色,裡裹朱色,以白玉珠為旒懸彩色組纓。隨著始皇嬴政震怒時的抖動,那些懸掛著玉珠旒的彩色組纓霎時絢麗。

    而跪拜在殿下的那個負責壓損陳郡賦稅的官員可沒呂布這個心思卻觀看欣賞始皇嬴政的皇冕,他在始皇嬴政的威壓下早已經汗出如漿,為了自己的身家性命才勉強從嘴裡擠出幾句話來:「大,大王,哦不是,是皇,皇上。罪臣之所以耽擱了運送賦稅的時間,是,是因為,因為陳郡數月前連降大雨,致使,致使道路堵塞,臣無奈之下只得饒遠路,這才在路上耽擱了時間啊!皇上明鑒啊!!」

    始皇嬴政聞言深吸一口氣,卻是將心中的怒火壓制了下去。這名負責押送陳郡賦稅的官員已經說了原因乃是道路堵塞,這種大事只要稍微查一查就能清楚,想必這人應該不會口出虛言,也就是說這次的責任雖然有這麼官員的一部分,但是最主要的還是出在連降大雨致使道路堵塞這件事情上。

    「朕會派人查明此事,若是你所說無虛,就繞過你的死罪!快點給朕滾下去,朕不想再看到你這窩囊樣!!」始皇嬴政冷哼一聲,揮了揮衣袖示意底下的那名官員退出去。

    暫時逃過一死的這名官員自然是迫不及待的『滾』了出去,就好像生怕始皇嬴政突然心情突變,要將他項上的腦袋砍下來一樣,慌亂之下甚至左腳踩到了右腳,一個踉蹌狠狠的在地上栽了一跤。

    殿上眾文武發出低聲嗤笑,但是始皇嬴政顯然心情不像這些文武百官一樣歡快:「今年除了陳郡之外,還有好幾個地方都晚了送賦的時候,大多都是說道路堵塞延誤行程這些借口。以朕看,天下既然已經平定,就必須對道路加以休整建設更加便捷的馳道。否則今日是晚送了賦稅還沒有什麼,若是哪一天什麼地方出現了匪患需要鎮壓,道路若是被堵塞起來豈不是延誤了戰機?」

    聞聽始皇嬴政的話後,底下的右丞相馮去疾(古代人尊左,右丞相馮去疾的地位不如左丞相李斯)皺了皺眉頭,走出班列開口勸諫道:「皇上,天下才剛剛平定,一些地方的民心還尚未完全歸附。在這個時候大興土木去耗費民力修建馳道,雖然能方便各地之間的來往,但是卻必然會激起民眾的怨氣,實為不妥。臣以為,就算要修建各地之間的馳道,也應該先讓天下修養一段時間,等各地之間的百姓休養生息數年之後,再來執行這個計劃。」

    始皇嬴政陰沉臉呵斥道:「荒謬!既然知道各地民心不穩,自然應該加快馳道的修建,只有這樣才能讓關中的大軍隨時可以去鎮壓天下各地可能出現的叛亂。如果照你所說放任著道路如之前那樣無動於衷,一旦一些偏遠地區出現叛亂,關中大軍如何能及時趕過去?只要關中與各地之間的馳道被修好,有關中大軍的震懾,任何膽敢懷有二心之徒必然膽寒,天下何愁不寧?」

    馮去疾與始皇嬴政各有各的心思,馮去疾主張的是懷柔之策,欲給予天下百姓數年休養生息的機會來平復民眾心底的亡國之痛,之後再去談論修馳道的事情。而始皇嬴政卻想要採取鐵血之策,意欲立刻修建馳道方便各路之間的通行,也讓關中的數十萬大軍可以更加快捷的趕赴天下任何一個地方鎮壓可能出現的叛亂。

    右丞相馮去疾和始皇嬴政這兩人的想法完全是對立的,若是在天下一統之前,始皇嬴政也許還能聽取一下底下眾臣的意見,甚至有可能將自己的想法改變。但是在天下平定他自己更是成為了史無前例的皇帝之時,始皇嬴政心底深處的固執和冷血讓他不再謙虛。他根本沒有顧忌馮去疾的反對,當即就布下皇帝詔書並在詔書上蓋上不容更改的傳國玉璽寶印,下令天下各郡立刻組織鄉間民力開始大修馳道,務必要在今年達成天下各郡郡城之間與咸陽的通道暢通無阻!

    欲知後事如何且看無淚下回分解~~
上一章    本書目錄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