龍騰世紀 > 歷史軍事 > 混跡三國

第三部 雍州風雲 第四十四章 信使交馳(上) 文 / 姜尚

    琴聲低徊悱惻,如怨如慕,漸遠漸低,如月影西斜,引領著周圍景物漸漸淡去,終於一片寂然。蔡琰只覺胸中空空的,便似在這短短一瞬,十餘年的喜怒哀樂湧起又退去,唯余孑然一身,遺世獨立。心中又苦又澀,又是茫然,悲苦之際,已是滿面淚水。

    吳晨雖然也在聽琴,卻一直留意她的神色,見她神情淒苦,急忙向辛毗望了一眼。辛毗會意,起身道:「黃公子這一曲幾令人不知身在人間,繞樑三日不知肉味想來便是如此了。這份厚禮我就代吳使君領了。大家遠來辛苦,天色已晚,不如就此歇息吧。」

    眾人這時也已是萬分疲乏,站起身,在王戧、辛毗等人引領下走了出廳。吳晨低聲向一旁的小倩道:「小倩,我看蔡小姐的面色不好,你去照看一下,等我這裡事一完再去找你。」又輕輕握了握她的手。小倩面上一紅,低低應了一聲,隨蔡琰走了出去。

    這時辛壚領著十餘人走到吳晨身前,引見道:「并州大人,這位是塗翟單于派來送我們回程的丹敦丹使節。這一路上如果沒有丹使節帶咱們甩開攣鞮豹,咱們是再見不到大人了。」吳晨道:「原來如此,丹使節的大恩咱們就記下了,他日若塗翟單于有什麼需要幫忙的,咱們一定竭盡全力。」丹敦身材敦實,一張臉因為大漠風沙的吹打,肌膚有些粗糙。額頭上深紋滿佈,也看不出有多少年歲,聽了吳晨的話,面上閃過一絲苦笑,淒然道:「大人的好意我代咱們侯爺領了,只是……今生我都無法再見到侯爺了。」吳晨望向辛壚。辛壚解釋道:「美稷傳來消息,塗翟礙於攣鞮豹的威勢,已將他們逐出蘭氏,今生他們是再也不能回美稷了。」

    辛顱說的雖然是漢地官話,但這些匈奴人顯然對他的話心中有數,神情又是怨怒又是淒涼。

    吳晨道:「回不去那就乾脆不回。若非你們一路護送,咱們的人也回不來。這樣的赤誠兄弟生死之交到哪兒去找?他不要,我們要。願意留下來的,咱們歡迎,不願留下來的,咱們也會盡力安排他到想去的地方。」

    眾匈奴人相望一眼,單膝跪倒,齊聲道:「我等對并州大人仰慕已久,情願終身追隨,效犬馬之勞。」吳晨朗聲道:「從今往後咱們便是一家人了,這些跪跪拜拜的禮節沒得生分了,能免就免了吧。」向辛壚道:「匈奴人的習性還是文鼎更熟悉些,這些兄弟就有勞你照顧了。」辛壚道:「并州大人放心。」高聲向匈奴人說了幾句,匈奴人齊聲歡喝,再向吳晨深施一禮,隨陶亮走了出廳。

    這時徐庶、辛毗兩人送完人都已走了回廳。辛壚見人已到齊,說道:「這次匈奴之行,咱們死傷慘重,主要是未曾料到塗翟答應讓我們走之後,攣鞮豹會率兵突襲我們。」接著便將這次匈奴之行從路上遇盧水胡伏擊開始,到洛水遇鮮卑人,美稷驚變,再到一路逃難等等,事無鉅細盡數說了出來。

    吳晨和徐庶對今日攣鞮豹遠走一事極為審慎,詳細問了問上郡、西河郡等地的地理情勢,何處有綠洲可以補給,何處河流有異等等。辛毗則詳細詢問了些塞外遊牧諸族的情況,辛壚又將拓跋鮮卑和鮮卑沒鹿回的情況說了說。這一番又與方才接風洗塵不同,直到夜半時分,辛壚已是萬分疲憊,四人才散。辛壚將數十件未明之事記了下來,只待日後詳細詢問丹敦等人。

    走出大廳,辛毗徐庶相視一笑,齊聲向吳晨告辭。吳晨見二人笑得古怪,面上一紅,但半年未見,心中確是非常記掛,顧不得他們笑,轉身走向後院。

    秋雨新停,水汽清新,迎面拂來,心中只覺說不出的受用。沿議事廳旁的竹林向西,轉過兩座假山就到了女眷居住的庭院,院中隱隱透出燭火淡淡的光線,吳晨心知小倩未睡,仍在等他,心中泛起一陣幸福之感。輕輕敲了敲大門,隱隱聽到屋中傳來蒼老的女聲:「倩丫頭,去看看什麼人深更半夜敲門,不知道我們這裡住貴客了嗎?」就聽得小倩的聲音應了一聲,門緩緩拉開。暗夜之中,兩人四目相對,如在夢中,脈脈相對,良久無語。

    「倩丫頭,是誰在敲門?」一個年老的婆婆推開房門走了出來,瞪眼望著兩人,喝道:「你是誰個?深更半夜到女眷府要做甚麼?」小倩向吳晨微微一笑,說道:「虔婆婆,他是并州大人的親兵,并州大人派他來問蔡小姐的情形的。」虔婆婆上下打量了打量吳晨,冷哼道:「你去回復并州大人,就說有我虔婆在,一定照看好蔡小姐。」咳了咳,轉身走了進去。吳晨吐了吐舌頭,笑道:「倩丫頭?什麼時候倩小姐變成倩丫頭了?」小倩抿嘴笑道:「她見我服侍蔡姐姐,以為我是新來的丫頭,就這麼使喚上了。」吳晨笑道:「她可真沒眼光,如你這般,誰見了都會以為是天上的仙女下凡,如何會是丫頭?」小倩面色一紅,心中卻是一片甜蜜。便在這時,就聽那婆婆高聲道:「倩丫頭,快點將他打發了。打擾了咱們小姐歇息,他擔待得起嗎?」小倩向吳晨作了個鬼臉,兩人會心一笑,心中都湧起在景山的那些日子。吳晨指著臨晉城外一座山頭,低聲笑道:「看到那座山了嗎?看誰先跑到那裡!」話音未落,已縱身跑了出去。

    那座山雖然看著極近,但仍花了兩人半個時辰跑到山顛。此處正位於商顏山的邊沿。入了山,縱橫綿延的山巒,怒濤般從左右攢聚而至,氣勢雄偉之極。到山顛時,便望見另一山麓的半山腰畔有一座涼亭,兩人相視一眼,攜手走向涼亭。進入亭中,兩人只手相握,四目相對。山風陣陣,鼓動兩人衣襟,兩人只覺心中纏mian溫暖,都不願說話。不知過了多久,吳晨歎了一聲,道:「都忘了問蔡小姐的事了。你們下去後,她沒出什麼事吧?」小倩低聲道:「蔡姐姐什麼都不說,只是不停地流淚,方纔你來之前一刻才睡下。希望過些日子她能慢慢好起來。」吳晨歎道:「她的丈夫和父親都死了,唯一牽掛的孩子也被攣鞮豹帶走……」霍然站起身,道:「經過這一次,我是痛感手下的人才太少了,我想再次頒布求賢令。前次的求賢令因為咱們軍中多是流民,所以求賢不分貴賤。如今我軍已擴展至整個關中,而且伯奕、佐治、文師、思潛、子敏都出身世族,我想在求賢令中將世族也囊括進來。倩,你讀的書比我多,幫我斟酌一下該如何措辭吧。」小倩嫣然一笑,道:「我資質魯鈍,這可想不出來。」吳晨道:「幫我想嘛。」小倩道:「不幫你想嘛。」吳晨道:「不幫我想,我可呵你癢了。」小倩佯作皺眉思索,歎道:「平民寒士因為進階無路這才需求賢令。豪門世族卻自有其進身之路,求賢令對其來說,有沒有又有何區別?能讓寒士世族都滿意的求賢令,這可真是難倒我了。」吳晨想了想,心中暗暗讚服她的蕙質蘭心,抬起頭時,見她巧笑盈盈,心中又喜又愛,佯作生氣,轉身看向亭外,卻猛地轉了回來,小倩驚笑一聲,飛也似的掠了出亭。兩人在山中追逐了一陣,笑得上氣不接下氣才攜手走了下山。此時天色微明,風靄流嵐漸漸升起,四周霧氣湧動,有如細雨微潤,沾衣欲濕。到山下時,一條不知名的溪流從山腳蜿蜒而過,河岸旁青草如茵,水霧瀰散,一片氤氳。吳晨道:「這溪流仙氣氤氳,順著這條溪走,說不定竟能找到神仙呢。」小倩算算腳程,已離開臨晉有三十多里,抬頭望了望天,道:「水汽有些重,看來是要下雨了,咱們回去吧。」吳晨玩心正盛,道:「哪裡是要下什麼雨,只是秋日的霧水重了些罷了。」拉著她的手徑直沿溪岸向上遊走去。穿過一片疏林,濃濃的霧氣已化作細密的雨水撒了下來。小倩道:「看,是下雨了吧。」吳晨道:「這麼小的雨算什麼……」張開雙臂,朗聲吟道:「……青箬笠,綠蓑衣,斜風細雨不須……」猛地一陣風捲著雨水飄了過來,雨滴細密,便如一道白色的珠簾。吳晨大笑道:「啊喲,雨真下大了,快跑……」兩人攜著手,一邊跑一邊笑。那雨滴黃豆般大小,跑到涼亭時,兩人渾身都已濕透。吳晨從懷中取出一方絲巾遞給小倩,說道:「擦擦吧。」小倩接過那絲巾,正是冀城時自己為他擦嘴角藥漬的那方。絲巾上猶有他的體溫,想是他貼身收藏的,心中只覺一甜,擦了擦髮絲的雨水,回過頭,見他仍是滿頭雨水,便將絲巾遞了過去,道:「你也擦擦吧,別著涼了。」吳晨用手在臉上抹了抹,笑道:「這點小雨怕什麼,比這更大的雨我也不怕。」小倩見他的頭髮都被雨水打濕,雨水順著髮梢不住向下流淌,卻仍裝作若無其事的樣子,不由得噗哧一聲笑了出來。吳晨道:「笑什麼?」小倩搖了搖頭,忍著笑道:「沒有……沒笑什麼。」吳晨道:「哈,我知道你一定有什麼好笑的事瞞著我,快說,不然我呵你癢了。」小倩笑道:「我想起了一首詩。」吳晨道:「什麼詩,快念給我聽。」小倩咬了咬嘴唇,強忍住笑,緩緩吟道:「顱之巨兮,雨無懼兮。彼有傘兮,吾以顱兮。」

    吳晨眨了眨眼睛,促狹道:「什麼顱兮傘兮的,什麼意思?」小倩笑道:「即是『大頭大頭,下雨不愁』……」吳晨叫道:「哈,你笑我是大頭,看我不呵你癢……」縱身跳了過去,小倩已咯咯笑著躲過一旁,兩人在亭中笑鬧起來。猛地小倩腳步一住,吳晨已將她攬入懷中,笑道:「看你還往哪兒逃?」小倩卻低聲道:「那處有人。」吳晨急忙望向亭外,就見數十丈外的一株樹下,隱隱有一片灰色的衣角露在風雨之外。吳晨深吸一口氣,側身擋在小倩身前,朗聲道:「山下的朋友,雨下得這麼大,不如一起到亭中避雨吧。」

    那人緩步從林中走出,吳晨吃了一驚,只見那人鬚髮灰白,竟是黃忠。黃忠緩步走入亭中,向吳晨深作一揖,道:「黃漢升參見并州大人。」吳晨見他渾身透濕,想是在雨中已不知站了多久,方才自己和小倩說笑的事可能都讓他看在眼中,臉上不由得一陣發熱。黃忠急忙道:「老夫碰巧路過此地,見山上有亭,就想到亭中避雨。誰知才行到山腰,就被并州大人發覺了,什麼也沒聽到,什麼也沒看到。」

    吳晨心道:「你這麼急著撇清,定是什麼都看到了。」心知黃忠是有要事要說,解下身上的長衣,擰乾,披在小倩身上,道:「小倩,我有些公事要說,你在一旁歇一歇。」小倩應了一聲,似笑非笑地看著吳晨,吳晨笑道:「怎麼了,我臉上長花了?」小倩低聲道:「原以為在你心中就只有公事,今日才曉得,在你心中,終究是記掛著我多一些。」吳晨吃了一驚,望了望她,驀地驚覺,半年未見她的臉頰竟然有些瘦削,心道:「這半年我在外征戰,她又何嘗不是日日提心吊膽?她對我情重如此,真不知是我幾世修來的福氣?」心中一酸,胸口只覺一陣發堵。小倩嫣然一笑,轉身在一旁坐了下來。

    黃忠見吳晨面上一臉茫然,原本不想打擾,但心中有話,不吐不快,也顧不得許多,道:「黃漢升此來是向并州大人負荊請罪的。」吳晨回過神來,苦笑道:「老將軍是說放走攣鞮豹一事的嗎?若我在老將軍的位置,也會這麼做的,這件事不怪老將軍。」黃忠搖頭道:「不是此事,是小犬的事。當日若非犬子無知,在美稷將攣鞮圉劫走,攣鞮豹也不會惱羞成怒率匈奴部眾大舉來襲。黃忠管教無方,不但壞了大人北和匈奴的苦心,也令大人的手下死傷慘重,更令三輔、并州百姓遭受罹難,實是罪無可恕。大人的手下卻將所有事都一力承當,令老夫更覺羞愧。大人請下令責罰,黃忠若是皺一皺眉頭,便不是漢子。」

    吳晨道:「他們的確沒有對我說起這件事。只是說起來仍是怪他們思慮不周,不能怪令郎。」黃忠道:「并州大人越是淡然,老夫心中越是惶愧。并州大人,無論如何都請你下令責罰,黃忠心中有愧,不領責罰心中總是難安。」吳晨道:「好,我就打你三十軍棍,責你教子不力之罪。」黃忠如釋重負,說道:「謝并州大人。」吳晨笑道:「只是這軍棍要到臨晉才能打了。」黃忠道:「哈哈,只要并州大人記下了,老夫就絕不會忘了。」兩人相對而笑。吳晨向一旁讓了讓,在涼亭一側坐下,道:「我心中也有事不明,將軍不是一直長駐荊州的嗎,如何會到了臨晉?」黃忠也不謙讓,在吳晨一旁坐下,道:「這要從今年三月說起。并州大人想必也看到了,犬子身有殘疾行動不便。他這病是小時就得下的,治了十餘年,病勢卻越來越重,老夫四處尋訪名醫,直至今年三月才找到名醫張機為小兒疹治,只是隨他而來的還有令師兄翟公子。」吳晨脫口道:「他……他去了荊州?」黃忠道:「是。他從巴蜀順江而下,到長沙時,和荊州水軍大都督蔡瑁在江上大戰一場,蔡瑁張允連同數百兵士都被他丟下江中。」吳晨神往道:「他……他仍是這般厲害……後來呢?」黃忠道:「當時小兒便在橘子州對面的酒樓上,眼見令師兄大顯神威,驚為天人。其後令師兄隨名醫到我家中,小兒便纏著他拜師。只是當晚江東大將太史慈聽說令師兄到了長沙後,專程上門拜訪,卻與尾隨追來的蔡瑁等人遇上,在我家中大打出手,令師兄脫身而去,犬子卻認為是我周護不力,一怒之下離家出走。」

    吳晨心知黃忠身為荊州大將,不得不聽從蔡瑁調派,多半是和翟星交了手的。想起當年在蔡瑁言語擠兌之下,關羽等人和奸商交手的事,便如發生在昨天一般,不由歎了口氣,說道:「老將軍隨後就追來了?」黃忠點了點頭,苦笑道:「老夫晚年得子,加之他年幼便身患殘疾,總是嬌寵了些。他走後一月,老夫憂心他安危,只得追出來,直到最近才在直路附近和他遇上。」吳晨道:「原來如此。老將軍這一走,那在荊州的官職呢?」黃忠道:「蔡瑁遇上太史慈吃了大虧,便告了我個私通敵軍之罪,老夫現在已是無官一身輕了。」吳晨心道:「難怪你會直呼他的名字了。」心中已起延攬之意,道:「老將軍今後何去何從?」黃忠道:「待此間事了,老夫便回南陽老家。」指了指頭上的白紗,道:「我父早亡,是平福看著我長大。這次隨我找尋敘兒,卻不幸於半路殞身。葉落歸根,這裡的事一了,我就帶同他的骨殖回南陽。」

    吳晨原以為那紗布只是箍頭之用,現在才知原來竟是孝布。再聽他說事了就走,心中不由掠過一絲失望,但想起翟星和王翦,心知人各有志,強求不得,隨即釋然,說道:「不知老將軍在這裡還有什麼事,如果我能幫得上忙,一定盡力。」黃忠從背後取出三支羽箭,遞向他,道:「這是三支箭。有這三支箭,并州大人就可以命我做三件事。做好一件,我便取回一支。三件事了,就是我回返南陽之期。」吳晨推辭道:「老將軍生擒攣鞮豹,將一場大禍消於無形,我已經很承你的情了,三件事就免了吧。」黃忠怒道:「你不肯接是不是嫌我老邁,不堪重用?」吳晨見他如此豪爽,再要推辭倒顯得做作了,接過箭支,說道:「那我就恭敬不如從命了。只是若將一般的事拜託將軍,恐怕將軍也會認為我是在小看你。」黃忠道:「哈哈,你若真將些雞毛蒜皮的小事拿來消遣老夫,老夫甩袖就走,什麼三箭之盟老夫全當它是放……那個氣。」吳晨聽他說得率直,大笑起來,黃忠也是開懷大笑,這樣一來倒是將兩人之間的距離拉近不少。兩人笑了一陣,慢慢停下,吳晨道:「老將軍和太史慈打過照面,覺得他這人如何?」

    黃忠道:「老夫和他交往不多,除了那次在家中和他見了一面之外,也只在海昏之戰時交過手,這個人究竟如何倒不是很熟。但聽聞他和孫策孫伯符是莫逆之交。孫策英雄了得,他看得上眼的人當不會有差。」吳晨好奇地道:「我聽說孫策和劉表是世仇,他曾數次率兵進犯荊州,你們荊州人怎麼看他?」黃忠道:「孫伯符號稱江東猛虎,猛銳冠世,所向披靡,有再世霸王之稱。至難得的,這人氣度闊達,不拘恩仇,雖是咱們荊州的仇敵,咱們可也把他當英雄看的。」

    這半年來吳晨忙於征戰,對天下大事知之甚少,對江東的事更是一無所知,聽黃忠說起太史慈和孫策,不由得談興大起,追問道:「那孫權呢?」

    黃忠皺了皺眉,說道:「孫策死後,江東大亂,孫權處亂不驚,任賢計才,鎮撫內外,不但守住了孫策創下的基業,隱隱然還有青出於藍之勢。只是其人殺戮心太重,就拿建安五年他征伐廬江太守李術之戰來說,他破城之後,不但殺了李術全家,還縱兵在城中屠戮數日,在氣度和胸襟上可遠遠不及孫策了,咱們荊州人多不喜他。」

    吳晨知黃忠雖然豪爽,卻不喜亂說,他既然說荊州人不喜孫權,那自是事實了。只是黃忠口中的這個孫權和自己想像中的那個知人善用的孫權相去有些遠,不由長哦一聲。黃忠道:「雨已經晴了,但看天色陰沉,恐怕午後還要下,不抓緊回去,只怕就要在此過夜了。」吳晨仰頭看了看天色,道:「是了,看樣子這雨還會再下,咱們走吧。」

    三人站起身,沿山徑而下,翻越山嶺時雨又下了起來,吳晨拉著小倩跑入山路旁的密林折了些樹枝紮成帽子帶在頭上。三人頂著葉帽沿路狂奔,只是不多時三頂帽子就散了架,被風捲著不知吹到何處。三人雖是狼狽萬分,卻是一路笑聲不斷,到臨晉城下時,已是笑得上氣不接下氣。吳晨用力抹了抹臉上的雨水,笑道:「讓老將軍跟著咱們淋雨,這可著實過意不去了。」黃忠哈哈笑道:「并州大人客氣了,若不是跟著大人,老夫還不知淋雨也會淋得這般痛快。哈哈,痛快,真是痛快。」

    小倩笑道:「這世上什麼事最痛快?」吳晨和黃忠齊聲道:「淋雨。」說完,三人齊聲大笑。城上的兵士隔著老遠就望見了三人,眼見三人到了城下,急忙放下吊橋將三人讓了進去。城洞之中擠著數十百姓,或靠或坐在城洞兩側,都是些因匈奴戰禍逃到臨晉的難民。吊橋放下,這些人都望了過來。三人見這些百姓面容淒苦,都噤了聲,快步向城中走去。這時猛地一人站起身,指著對面大聲叫道:「水有毒,不要喝。」吳晨側臉向那人指的方向望去,卻見那面只有一個老婦茫然望著這邊,心中暗叫不好,再回頭時,眼前已揚起一片白塵,鼻中辛刺難忍,立知是石灰,揮舞雙袖護住臉面,縱身後退。就聽得前方一人厲聲叫道:「小賊,還我爹爹的命來。」

    金刃破空之聲尖鳴而起,狂飆般直撲吳晨。
上一章    本書目錄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