龍騰世紀 > 歷史軍事 > 民國戰神

正文 第098章 :用錢砸出的勝利 文 / 鈞申

    「臣日夜考察,陝西八鎮新軍雖革命黨滲透嚴重,然皆不敢表露,士卒依舊心向大清。今又調七鎮入陝,在此威勢下,便是有革命黨亦不敢起事。反觀西北亂匪,止不到八萬兵力,我大清將士是其近三倍,只需一戰便可蕩平西北,使西北恢復平靖,臣雖萬死,亦要報效皇恩……」

    鐵良用電報發出了這封奏折。

    很快滿清政府內部的主戰派就喧囂塵上了,英國大使薩道義也對英國政府報告:「遠東清政府與西北政府很有可能將爆發的這場戰爭,在我看來,清政府的勝算應該更大許多,因為清政府在兵力上佔據了優勢,而且裝備了大量德**火,戰鬥力並不是很低。」

    日本政府也像是聞到腥味的蒼蠅一般,一名潛伏在陝西的日本間諜報告稱:「滿清與西北即將爆發戰爭,是挑起中國混戰的大好時機,但西北軍勝算不大。」

    日本政府收到這個情報後很糾結,不管是滿清政府還是西北政府,誰打贏了都讓日本政府感覺不完美。如果雙方能夠兩敗俱傷,誰都贏不了那就好了。如果一定要分出一個勝負的話,日本還是支持滿清政府的。因為滿清政府**,而西北政府發展出了很多工業。

    德國人同樣也很關注這場即將爆發的戰爭,德國佬並不希望西北政府被打敗,因為西北政府有英國人需要的東西。如果西北軍撐不住了,西北政府很可能與英國達成交易,這對於德國的海軍戰略是不利的。儘管德國人對於西北政府的工業發展也有一些擔憂,他們並不希望中國崛起成為一個大國,但起碼在遠東地區德國的利益還不是太多,如果德國不考慮日後向中國擴張的話,那麼也可以無所謂,畢竟受衝擊最大的還是英國。

    德國佬為此發去電報,詢問西北政府需不需要向德國採購一批重炮,以增強西北軍的實力。

    不過很快被西北政府拒絕了這一提議,西北軍根本不需要那麼大的重炮。目前來說,150mm榴彈炮已經很夠用了。西北軍工業,也正在研究203mm榴彈炮。

    在各方的注視中,1907年10月16日,西北軍在滿清調來的7個鎮的新軍立足未穩之際,率先發動了進攻。

    戰爭爆發,史稱『丁未渭水之戰』。

    此戰的主戰場依舊是渭水,這已是西北軍與清軍發生軍事衝突最頻繁的地區。西北軍以六個甲種師為主力,同時還從後方有調來了第13師,這個師是西北軍的軍級炮兵部隊,裝備的是150mm榴彈炮,以及150mm加農炮,負責火力支援即戰略攻堅任務。

    戰爭爆發當天,西北軍首先以炮兵部隊對鐵良所在的清軍指揮中心進行了猛烈的炮擊。清軍的指揮中心的位置根本瞞不過西北軍,西北軍在清軍當中到處都是人,對八鎮新軍的情況一清二楚,甚至是剛調來的九鎮新軍中,同樣也有不少潛伏人員。

    鐵良運氣好,在炮擊中沒死。但是整個指揮中心被炸得一塌糊塗,人員死傷慘重。特別是保護著鐵良來到陝西的一個營的北洋軍,幾乎都被炸死炸傷了大部分。整個清軍十七鎮官兵頓時陷入了無指揮狀態。

    西北軍趁機發動進攻,前線與西北軍對峙的第三十八鎮新軍率先發動起義。

    「西北軍的兄弟們已經進攻了,大家都扒了這身皮,驅逐韃虜,光復中華。」三十八鎮的一名管帶立即當眾脫掉了新軍軍服,接著高舉步槍朝天扣動了扳機。

    三十八鎮官兵立即響應起義,高喊「光復中華,驅逐韃虜」,同時脫掉了上身的軍服,在西北潛伏軍官的煽動下,新軍士兵一個接一個的脫掉了軍服。

    整個前線陣地頓時亂了。

    三十八鎮士兵突然起義,其他各鎮新軍,也如同多米諾骨牌一般,一個接一個的發生了起義。

    當一個鎮的大部分新軍士兵都起義的時候,其他的新軍士兵就算不想起義也由不得他們了。

    不起義就會立即被幹掉。

    這就是勢,如飛流激石、鷙鳥毀折般的勢。

    西北軍的進攻,便如這種不可阻擋的氣勢,一路席捲而過。一路上陝西新軍紛紛脫掉軍服,光著膀子加入了西北軍的進攻隊列,迅速的形成一股不可阻擋的洪流。

    只要是碰上脫掉了新軍軍服的士兵,西北軍都不會攻擊。但面對那些不脫掉軍服的,西北軍的士兵可不客氣。在這戰場上,容不得有什麼猶豫。

    率先起義的是原陝西八鎮,西北潛伏軍官及炎黃會軍官控制了近70%%u7684官兵,這些官兵一直受其影響,西北軍一進攻,聽掉消息後都立即發動起義。

    那些不同意起義的軍官和士兵,很快就倒了自己人的槍口之下。以至於很多不願意起義的士兵也跟著起義了。

    西北軍與起義新軍迅速形成了一股不可阻擋的洪流,向剛調入陝西的七鎮新軍席捲而去。

    炮兵緊隨其後,對抵抗目標發動猛烈炮擊。天空中的偵察機多達數十架,不斷的將坐標發給炮兵部隊。

    西北軍指揮中心內,張奎發、趙維書,還有沈凝雲在內,包括一群參謀正在不斷的發出指令。

    「我們不要大包圍,而是要把新軍一口一口的吃掉。」這是沈凝雲戰前的建議,大包圍的兵力不夠,要想解決掉十三鎮新軍,第一是策動起義,八鎮新軍是有把握的。

    進攻開始後,第一階段八鎮新軍響應西北軍的進攻發動了起義,緊接著進入第二階段,敵人為剛調入的九個鎮新軍。

    這九個鎮,軍情局的滲透並沒有那麼徹底。

    「報告大帥,第清軍第十一鎮已被我軍成功包圍,正在對第十三鎮進行包圍。」

    「好。」張奎發欣喜的大聲叫道,趙維書點頭道:「陝西八鎮新軍起義後,我們在兵力上實際上已佔據優勢,但是戰場比較混亂,原八鎮新軍的編制也被打散了。我們現在無非就是兩個選擇,一個是穩一穩,先將八鎮新軍成功收編,然後慢慢的吞掉另外九個鎮新軍。一個就是快刀斬亂麻,向另外九個鎮發動猛烈進攻。」

    「這兩者有什麼優劣?」張奎發問道。

    「慢有慢的好處,首先人員傷亡不會太大,不管是我們西北軍還是新軍都是如此,而新軍又是我們收編的對象。如果是快速的解決,人員傷亡會大一些,但是省錢,可以快速的結束這場局部戰爭。」趙維書敘述道。

    「還有一種方法,那就是快慢結合。邊收編,邊包圍,邊殲滅。」沈凝雲第一次直接參加軍事指揮,他表了自己的看法。

    「這個方法比較折中,但也非常可行。」趙維書點頭認同道。

    「好,立即向其他各鎮新軍發動佯攻,牽制他們的兵力調動。盡快將十一鎮吃掉。另外馬上派人收編八鎮新軍。」張奎發立即下達命令,多年下來張奎發也形成較好的軍事素養。

    戰爭爆發後不過三個小時,第十一鎮剛到達寶雞後不久便被西北軍包圍在了渭水南岸。此時的新軍聽著隆隆的炮聲一陣恐慌。

    剛調入陝西的九鎮新軍當中,那些混入其中的革命黨和激進青年則是一臉喜色,西北軍進攻了。

    他們都想著,該如何配合西北軍。

    戰爭開始時鐵良所在的指揮中心遭到了炮擊,到現在還未恢復指揮,整個新軍系統一片混亂。

    整個新軍的指揮都癱瘓掉了。未起義的九鎮新軍根本就像是個瞎子一般,完全不知道戰場上發生了什麼。

    在這樣的情況下,西北軍迅速將第十一鎮包圍,其他各鎮新軍根本沒有接到什麼前去救援的命令。

    西北軍迅速對第十一鎮形成包圍之後,不到半個小時後也成功包圍了第十三鎮。這兩個鎮成為了西北軍第一口要吞掉的對象。

    此時西北軍向九鎮新軍播灑了傳單,這些傳單是用飛機播灑下去的。

    傳單上從兩個方面進行宣傳,一是民族層面。宣傳西北政府是漢人政權,滿清政府是異族政權,並用嘉陰三屠,揚州十日等慘案做為宣傳,挑起新軍士兵對滿清的仇恨。

    二是從物質待遇上進行宣傳,對於普通士兵們來說,如果飯都吃不飽,怎會去想什麼民族大義呢!

    西北軍許諾,只要投降,一律給與優待政策,普通士兵可成為西北軍,與西北軍一樣拿每個月五塊銀元的軍餉,吃和西北軍一樣的軍糧,並許諾天天有肉。同時許諾,24小時內投降,每個人立即都能拿到十塊銀元的獎勵。

    包圍十一鎮的03、04師正打算給包圍圈內的新軍再發射一些宣傳彈,卻聽到十一鎮新軍的陣地上傳來了一陣槍聲。不一會,陣地上升起了白旗。

    十一鎮內部爆發了起義,十一鎮統治因拒絕投降而被士兵打了黑槍。統治一死,沒有哪個當官的敢違逆士兵們的意志,生怕也被打了黑槍,於是十一鎮新軍就很乾脆的投降了。

    然而接下來的戰局發展,讓是出乎了西北高層所有人的預料。

    當各鎮新軍士兵知道了西北軍將會對他們進行收編,並給與他們每個月最少5塊銀元的軍餉,投降馬上就能拿到十塊銀元的獎勵後,其它八鎮還沒被西北軍包圍,便已紛紛起義。

    有些起義被鎮壓了下去,但是隨著西北軍打到他們的陣地前,就再次爆發起義。整個新軍,簡直就是兵敗如山倒。

    所有新軍士兵都毫無戰鬥意志,不管是從民族大義上還是個人利益上,都不允許他們抵抗西北軍的進攻。

    當天夜晚,西北軍連夜進攻,當黎明時分,九鎮新軍悉數投降,寶雞縣城被西北軍順利攻克。鐵良在亂軍之中不知所蹤,但是謝平瀾卻是成功救出來了。

    這場戰爭,還不到24個小時就結束了。

    出乎了所有人的預料,後世有史學家稱,這場戰爭是西北政府用銀子砸出來的勝利,在中國打內戰,只要肯花錢,沒有打不贏的戰爭。

    因為西北政府肯砸錢,加上本身也有民族大義的光環,滿清新軍自然是兵敗如山倒。

    若是沒有民族成分的漢族軍閥內戰,那麼即沒有什麼民族成分在內,錢自然也就能夠發揮巨大的作用。畢竟都是漢人,投降了照樣是相同的地位,不會如同像異族投降後當奴才一般的結果,既然有錢拿自然是倒戈了。這種心理,在原歷史上的軍閥內戰中體現的淋漓盡致。

    如後來馮玉祥、閻錫山與蔣介石之間的中原大戰,蔣介石就是用錢把馮玉祥的部隊給搞垮的。

    中原大戰中的馮玉祥,其根基便是在西北,那些官兵怕打敗仗後回到西北的黃土地上,所以非常恐懼。黃土地能有什麼吃食弄到,那種苦日子誰都不想過。

    此時的西北政府,卻因為發展出了工業,生產力大大的提高了,黃土地上的農民也正在轉為工業化人口,而西北缺乏的物資可以從外省甚至是海外進口,因此不存在這個問題。

    鎮壓起義的那些軍官,多是怕被滿清秋後算賬,連累到家小。但是大部分都被擊斃在亂軍之中。

    陝西境內的十七個鎮的新軍,一天之內土崩瓦解,沒有經過多少戰鬥就起義的起義,投降的投降,頓時震驚了全中國,甚至是震動了全世界。

    不到十萬對二十萬,一天之內取得勝利?這是在開玩笑嗎?

    十七鎮新軍的土崩瓦解,陝西頓時變成了毫不設防的區域,任意西北軍馳騁。
上一章    本書目錄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