龍騰世紀 > 穿越重生 > 重生之反派女配

《》章 節目錄 第126章 文 / 蕭茉蝶

    康熙六十一年(1722)十一月十三日,康熙帝在北郊暢春園病逝,他繼承了皇位,次年改年號雍正。

    胤禛即了帝位之後即重用康熙十三子胤祥,而康熙皇八子胤祀先是被安撫封為親王,後被削宗籍和圈禁,並被改名為"阿其那",意為待宰的魚。康熙的皇九子胤禟發往西寧,後被削宗籍和圈禁,並被改名為"塞思黑",意為討厭的人。皇十子胤哦被圈禁,康熙的皇十四子胤禵先是派去守陵,再後來受圈禁。康熙皇十二子胤祹被降爵,後康熙的皇三子胤祉也被革爵圈禁。

    從雍正年間時,對雍正繼位的談論便不絕於耳。雖然史學界對皇位合法性尚無定論,但流傳的把"十改於"的改詔之說是不成立的,因為現存的康熙遺詔是雍正登基後擬就並頒布天下,並非康熙真跡,所以遺詔不能說明問題。主張篡位說的學者中,有的認為康熙去世過於突然,未來得及留下任何傳位遺詔,而雍正和隆科多等合謀搶佔了先機;有的認為康熙生前兩立兩廢太子,對立儲君一事勞心傷神,直到臨終前才屬意皇十四子為儲君。按照正統繼位說學者觀點,如果沒有實在的證據證明其他皇子為康熙所屬意,雍正的即位是有理由的。

    《康熙立儲遺詔》存於遼寧省檔案館。但這康熙遺詔是雍正登基後擬就並頒布天下,並非康熙真跡,所以遺詔不能說明問題。

    去世

    雍正十三年(1735年乙卯)雍正帝駕崩,葬於清西陵之泰陵,廟號世宗,謚號敬天昌運建中表正文武英明寬仁信毅睿聖大孝至誠憲皇帝。

    弘歷即皇帝位(滿清入關後的第四任皇帝,雍正帝第四子,公元1736-1795年在位。屬兔,生於康熙五十年八月十三,卒於嘉慶四年正月初三,終年八十九歲,葬於河北裕陵(今河北省遵化市西北)。)

    2為政舉措

    政治

    加強皇權

    雍正帝在祖先基礎上繼續加強皇權,從兩方面入手:

    第一、強化密折制度,擴大密折的範圍和內容。密折起於康熙二十年。密折有助於皇帝更好地瞭解下情,掌握動態,有針對性地制定措施,有效地實施統治。為充分發揮密折作用,雍正帝把遞密折的範圍擴大到布政使、按察使、學政等,內容則擴大到生計、風俗等方面。

    第二、設軍機處。雍正七年,因用兵西北,以內閣在太和門外,

    雍正皇帝

    恐漏瀉機密,始於隆宗門內設置軍機房,選內閣中謹密者入值繕寫,以為處理緊急軍務之用,輔佐皇帝處理政務。十年,改稱「辦理軍機處」,簡稱「軍機處」。軍機處的大臣由皇帝挑選,由內閣大臣兼任,他們直接聽命於皇帝,跪受筆錄,他們的活動都是在皇帝的監督下的,旨意完全是按皇帝的話記錄的。可見,軍機處本為辦理軍機事務而設,但因它便於發揮君主j□jj□j,所以一旦出現之後,便被皇帝抓住不放,不但常設不廢,而且其職權愈來愈擴大。

    軍機處的設立是清代中樞機構的重大變革,標誌著清代君主集權發展到了頂點。

    雍正帝

    第三、勤政:與康熙帝一樣,雍正帝非常勤於政事。後人收集他13年中朱批過的折子就有360卷。雍正在位期間,勤於政事,「以勤先天下」、「朝乾夕惕。雍正初年,重用年羹堯和隆科多。年羹堯先後被任命為川陝總督、撫遠大將軍,赴青海征討厄魯特羅卜藏丹津叛亂,成功後封為一等公,成為實際的西北王。隆科多為吏部尚書、步軍統領、兼理藩院,賜太子太保銜,被雍正尊稱為「舅舅」。兩人都顯赫異常,但未過幾年,即被雍正整肅。年羹堯令自裁,隆科多被禁死,同時雍正興起文字獄打擊兩人勢力(汪景祺案和錢名世案)。

    雍正一朝寵信四位臣工:李衛(江蘇人)、田文鏡(福建人)、張廷玉(安徽人)、鄂爾泰;其中李衛、田文鏡和張廷玉為漢人,田文鏡為漢軍旗人,足見雍正確實瞭解並重用漢人。

    第四、秘密立儲

    鑒於康熙帝在預立太子問題上的失敗,雍正帝於元年八月宣佈密建儲位法——將他的繼承人弘歷的名字寫好,雍正御筆《夏日泛舟詩》軸放匣中,置於乾清宮「正大光明」匾後,駕崩後從匣中取出宣讀。又以密旨藏於內府,以備核對。這個方法,避免了皇子爭權而引起的激烈鬥爭。後世幾代都傚法他。改善秘密選儲制度,即皇帝在位時不公開宣佈繼承人,而將寫有繼承人名單的一式兩份詔書分別置於乾清宮「正大光明」匾額後和皇帝身邊,待皇帝去世後,宣詔大臣共同拆啟傳位詔書,確立新君。這樣使得使皇位繼承辦法制度化,也在很大一定程度上避免了康熙帝晚年諸皇子互相傾軋的局面。

    第五、設軍機處

    為了加強皇權,順治恢復明朝的內閣。康熙成立南書房都旨在分散議政王大臣會議的權利,但是沒有從根本

    上解決問題。

    軍機處成立之後,排除了王公貴族,也排除了內閣大臣,使皇帝朝綱獨斷——既不容皇帝大權旁落,也不允許臣下阻撓旨意。皇帝通過軍機處直接向各地方官員下達命令,努爾哈赤以來的議政處就漸漸形同虛設了。

    作為輔助皇帝決策與行政的機構,軍機處漸漸成了處理軍國要務的中樞。軍機大臣沒有定員,少則二人,多則九人。主要職掌:每日晉見皇帝,商承處理軍政要務,以面奉諭旨名義,對各部門、各地方發佈指示;面奉諭旨,起草公文,由朝廷直接寄發,稱為「廷寄」。封函標明「某處某官開拆」字樣,由兵部捷報處發送;撰錄保存公文,就是將皇帝批閱的奏折,撰錄副本,稱為「錄副奏折」。這項制度使大量檔案得以保存。

    雍正帝設立軍機處,就有了固定助手,可以及時處理政事了,所以他的權力比明太祖還要集中,以前的其他帝王的權力更沒法與他相比,他是真正的集權力於一身,總理天下庶務。

    民族政策:廢除西南少數民族原本的土司制度,改行「改土歸流」加強對少數民族的統治及同化。此外,雍正亦宣稱「朕以外國之君,主中國之事」,嚴防漢族士大夫階層離心。

    第六、整飭吏治

    雍正帝重視吏治。雍正賞識執法嚴,作風雷厲風行,嚴猛行政,有開拓氣魄,政績顯著的官員。如田文鏡、李衛在河南、浙江清查錢糧做得好,被譽為「模範督撫」.康熙末年財政虧空嚴

    故宮軍機處內景

    重,雍正位後雷厲風行地進行了一場錢糧大清查。他組織了一個得力的領導班子,由康熙十三子怡親王允祥總理事務,皇舅隆科多、大學士白潢、尚書朱軾會同辦理。清查虧空首先在中央進行。地方上的清查也普遍進行。清查不力的官員,則予以調查處理.

    清查使財政好轉但要說明的是,康熙朝末年存銀為2000多萬兩,雍正朝末年存銀也為2000多萬兩,電視劇裡康熙朝末年存銀為800萬兩的說法是不對的,極大的誇大了雍正朝理財效果。

    但是,雍正也有嚴重的過失和局限。他在位期間雖沒有出現大規模農民起義,但零散的反抗經常發生,雍正的鎮壓措施十分嚴厲。不論具體情節,抗官者即以反叛論處,斬殺不赦。甚至拒捕時,有人"共在一處,雖非下手之人,在旁目觀,即系同惡共濟",均斬立決。對民間秘密結社,囑咐官吏們"時時察訪,弋獲首惡,拔樹尋根,永斷瓜葛"。蘇州手工業工人要求增加工資,罷工叫歇,雍正嚴加懲處,立碑永禁叫歇。

    雍朝名臣

    愛新覺羅·胤祥

    愛新覺羅·胤祥(1686—1730),清康熙帝第十三子(自然排序為22子),滿洲正藍旗人,敬敏皇貴妃章佳氏所生,努爾哈赤裔孫。弟兄間,惟與雍親王胤禛關係最密。胤禛繼位,即封為和碩怡親王,後又出任議政大臣,輔助雍正帝處理重大政務。雍正陵寢,凡宮中府中,事無鉅細,而且「無不精詳妥協」,甚合皇上心意。蒞事八載,精白一心,從不居功,又極謙抑,如此事君,皇上待他也非尋常,死後令享太廟,謚號曰「賢」,以褒眾美,並以「忠敬誠直勤慎廉明」八字,冠於謚法之上,以示寵褒。還特於奉天、直隸、江南、浙江各建祠宇,以昭崇報,並將其名字改回胤祥,這是滿清一代臣子中不避皇帝諱的唯一事例。

    鄂爾泰(1677—1745),清滿洲鑲藍旗人,西林覺羅氏,字毅庵。康熙舉人。任內務府員外郎。與田文鏡、李衛並為雍親王(即世宗)的心腹。雍正帝死後,受遺命與張廷玉等同輔政,總理事務,出任總理事務大臣,加至太保。乾隆元年(1736)為欽點會試大總裁。除大學士職務以外,他又兼任軍機大臣、領侍衛內大臣、議政大臣、經筵講官,管翰林院掌院事,加銜太傅,國史館、三禮館、玉牒館總裁,賜號襄勤伯。乾隆十年(1745)以病解職。同年病逝,享年六十六歲。

    田文鏡(1662-1732年12月24日),漢軍正黃旗人,字抑光,康熙元年(1662)生,監生出身,曾任福建長
上一章    本書目錄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