龍騰世紀 > 歷史軍事 > 行者玄奘

正文 第四十四章 從鐵門到睹貨邏國 文 / 昌如

    第二天一早,雨似乎小了些,一行人收拾起行李又匆匆上路了。

    冷硬的風使地面結了一層薄薄的冰,馬踩在上面溜滑難行。不久,雨又變成了雪,且越下越大,所有人都凍僵了一般伏在馬上,通紅的手機械地抓著韁繩。

    接近正午,他們面前出現了一條半凍半淌的小河,彎彎曲曲,直伸向莽莽蒼蒼的原始森林。此時頭頂風雪正酣,古道上一片沉寂,冰封的河面上風雪漫卷。西行的隊伍牽著馬匹,踏著冰面上的積雪,小心翼翼地順河前進,不久便鑽進了濃林密佈的森林。

    一行人在這片原始森林裡深一腳淺一腳地走了一整天,天快黑時,居然看到一座廢棄的古廟。古廟房舍盡毀,只餘下一間大殿還算完整,可以擋風遮雪。

    騎兵們率先歡呼起來,忙著將馬匹牽進殿去。

    玄奘和摩咄則在古廟周圍撿拾了些枯樹枝子,然後就在破舊的大殿內化雪煮飯。

    一口熱湯下肚,每個人身上都暖和了許多,摩咄伸了個懶腰,預備休息時才發覺,這座破廟的地上全是冰碴子,顯然不可能躺上去睡覺,不禁皺起了眉頭:「今晚睡在哪裡呢?」

    拉卡納哈哈一笑:「還記得道誠小師父怎麼說的嗎?久坐必有禪。咱們都跟法師學學打坐吧。」

    聽了這話,玄奘心中一樂,這個道誠,我讓他弘法,他倒弘得挺快。

    摩咄苦著臉道:「法師是無所謂,可以打坐。我可沒有坐著睡覺的能耐,這些日子急著趕路,累得腰酸背痛,怎麼可能不躺下來睡覺?」

    「達官不用擔心,」阿克多笑道,「我就不信這麼大的森林,還弄不到一張床?拉卡納,保護好法師,我帶兄弟們找床去!」

    玄奘覺得奇怪:「森林裡哪裡有床?就算用木料打製,一來咱們沒工具,二來這一夜的時間只怕也不夠用。不如將這大殿打掃一下,鋪上氈毯,在馬腹下睡上一覺不也很暖和嗎?再不行就搭起帳篷好了。」

    阿克多搖頭道:「法師說得固然不錯,只是這些日子露宿在外,好容易得了這麼個遮風蔽雨的好所在,若再不睡得舒服點兒,豈不虧待了自己?」

    玄奘道:「有這麼個所在就不算虧待了,你們還是不要出去的好,天都這麼黑了,外面風大雪急,當心出事。」

    「不會出事的,」阿克多道,「法師只管寬心,我們很快就回。」

    說著,便帶了二十幾個士兵一起出了破廟,頂著風雪鑽進了森林。玄奘無奈,只得閉目誦經,替他們祈禱。

    半個時辰後,就見他們拖著四棵碗口粗的枯樹回來了,玄奘立即明白過來,趕緊上前幫忙,將樹上的枝枝岔岔砍了下來,摩咄又用小刀在牆的四邊分別挖了小洞,眾人齊心協力,把枯樹幹往洞裡一塞,把樹枝剁巴剁巴,並排鋪在上面,就成了兩個又暖和又舒服的大通鋪。

    這個夜晚,他們就躺在這張大通鋪上,舒舒服服地睡到天亮。

    一轉眼,玄奘等人在這深山峽谷中已經穿行了半個多月,居然連一個人影都沒有見著。眼中所見,儘是山川峽谷和無邊的森林、雪原、草地、河流,中間時有雨雪天氣,甚至還遭遇了一次山石滑坡,好在這些人都是經驗豐富的旅行者,總算是有驚無險地渡過了難關。

    再往前去,便是阿克多所說的,被稱作「黑豹之口」的深谷了。

    眾人站在山巔之上往下看,只見山谷中霧靄成煙,深不見底,山間有一條懸空的棧道,寬不過尺許,棧道邊上竟無繩索相欄,只有一個挨一個的木橛釘在崖壁上。

    對於在凌山上走過冰棧道的玄奘來說,眼前的木質棧道似乎算不上有多險。不過細細打量,這些組成棧道的木板由於年久失修,在這裡風吹日曬的,有一些確已朽壞、斷裂。更要命的是,由於剛剛下過幾場小雨夾雪,棧道上覆了一層薄冰,走在上面極易打滑。

    大夥兒割了一些草,綁在馬蹄上和自己的靴子上,儘管如此,仍需一步一步,小心謹慎地行走。

    他們用了一整天的時間,直到天完全黑下來,才算過了這個「黑豹之口」。踏上對面山梁的時候,每個人都發覺自己緊張得快要虛脫了。

    玄奘擦了把額上的冷汗,強笑道:「中原有句古話,叫做『如臨深淵,如履薄冰』,現在咱們不是『如』了,是真的走在上面,果然是戰戰兢兢。」

    摩咄也笑了:「莫非法師的家鄉也有這樣的路?」

    玄奘道:「在中原,有個地方叫蜀地,那裡的棧道與此處可堪一比。不過,那裡修路的人會在棧道兩邊圍上繩索,以做扶手。」

    「好聰明的做法!」阿克多讚歎道,「那樣就安全多了。」

    「其實我一點兒都不擔心,」拉卡納邊走邊說,「像法師這樣的人,走在哪裡,都會有神靈相助的!」

    「你說的對,」阿克多道,「還記得大森林裡的那座破廟嗎?那鬼地方前不著村後不著店,卻有一座古廟,不是太奇怪了嗎?若不是神佛護佑法師,化現出來的,誰又能相信呢?」

    「如此說來,我們跟著法師,也能沾些光了。」摩咄笑道。

    聽了這些話,玄奘心中既感動又難過——無論多麼艱難,這些夥伴們都有這般樂觀的心境,不僅不認為是我這個沙門將他們帶到如此險惡的環境中,相反,他們執著地相信神靈的存在,並且認為我會給大家帶來好運。

    問題是,我真的可以嗎?

    一行人相扶相攜,翻山越嶺,不知過了多

    少難關,終於有一天,阿克多指著前方屏風般的山峰喊了起來:「法師快看,那裡定是鐵門關了!」

    玄奘精神一振,順著他手指的方向望去,只見群山環繞,雲霧蒸騰,通往那山上的是一條細細長長的棧道,僅容一人通行,而且崎嶇險峻,棧道兩側的石壁斷崖如刀削一般。

    「怎麼沒看到關門?」他奇怪地問。

    「弟子猜測,那關門定在山頂險峻之處。」阿克多說。

    玄奘點了點頭,認可了他的說法。

    於是,西行的隊伍牽馬連成一線,在狹窄的山道上艱難行進著。

    望山跑死馬,他們沿著崎嶇的山路又行了三百餘里,終於來到鐵門峰下。

    兩名突厥士兵上前攔住了他們:「你們是什麼人?」

    這是自進山以來,他們見到的第一波活人,摩咄等人都不由得長舒了一口氣,心中都有一種重回人間的喜悅,就連那兩名士兵望向他們的兇惡眼神也覺得順眼得很。

    玄奘出示了葉護可汗給的玉牌,兩名士兵吃了一驚,果然畢恭畢敬地讓在一邊:「原來是玄奘法師,請——」

    玄奘舉頭望去,只見這一帶山形奇特,地勢險要,兩邊懸崖峭壁,怪石崢嶸,山間棧道變得更加狹窄,曲曲彎彎地一直伸向雲端。

    「沿著棧道走,便可出關了嗎?」他問那兩個士兵。

    「正是,」一個士兵答道,「棧道的盡頭便是鐵門關隘之所在。」

    「這個關隘好險啊!」玄奘感慨地說了一句。

    「要不怎麼又叫塞鐵門呢?」摩咄插言道。

    一個士兵衝他們一笑:「我們這個鐵門關可是這片高原地帶最險要的關塞了!南來北往的商客都要從這兒經過,所以,這裡一向是兵家必爭之地。法師您看這山,天生鐵質,故而又名鐵山。山上多有懸崖峭壁,易守難攻得很吶!」

    「如此說來,這裡是西突厥的門戶,」玄奘沉吟道,「關外便是睹貨邏國了吧?」

    「好像是的,」那小兵不太肯定地說,「法師沿著棧道出鐵門,再往南去,全都是些小邦國,算不算睹貨邏地界不清楚,因為他們雖然也聽命於大汗,可畢竟路途遙遠,多少年不通音訊了。」

    玄奘點點頭,謝過那兩個士兵,便一手牽著韁繩,一手提起衣襟,順棧道朝上走去,摩咄和騎兵們牽馬跟在後面,順次而過。

    再往前去,地形更險,兩旁石壁陡峭險峻,色黑如鐵,高插雲天,刀劈斧砍一般,無人敢攀,一條蜿蜒曲折的山路,一面倚著峭壁,一面臨著深谷,直通關門,讓人心驚。也難怪西突厥汗國將其視為西界,羯霜那國也以此為屏,果真是一夫當關,萬夫莫開。

    走不多遠,果然看到前方石壁下有一個大大的缺口,可以容得下駝馬出入,顯然,這裡便是鐵門了。缺口下又有七八個西突厥士兵把守,他們看見玄奘一行人馬接近關門,立即上前,喝令停止前進。

    玄奘再次出示玉牌和通關護照,守關驗證無誤,揮手放行。

    眾人來到關塞前,果見這關上有兩道鐵門,門板上鐵釘數十枚,個個都有拳頭大小。玄奘朝裡面探了探,卻見裡面光線昏暗,頂部岩石相合,不見天日。此時正值深秋,山上狂風呼嘯,通過鐵門時,發出的聲音猶如萬馬奔騰一般。

    一行人馬不敢久留,迅速通過了鐵門要塞。回頭望,見有幾十個鐵鈴懸掛在鐵門之上,鐵門開啟時,鐵鈴叮噹,聲音遠播。

    過了鐵門關,玄奘與摩咄等人繼續南行,隨著地勢的逐漸降低,天氣也漸漸暖和起來。三天後,他們終於抵達睹貨邏國地界。

    這睹貨邏國,舊名吐火羅,原是西亞的一個大國,東扼蔥嶺,西接波斯,南臨大雪山,北據鐵門,東西三千里,南北一千多里。阿姆河自東而西,流貫國境中部地區。中原王朝將其稱為「大夏」,漢朝時臣屬大月氏國,後來改為厭噠國,隋代時又改稱睹貨邏國。由於其是西亞、天竺、西域諸國和中國西部的交匯處,又是波斯化、天竺化和中原漢化的交融混合地區,因而一度國力強盛,無人敢欺。

    然而那畢竟是很多年前的事了,近百年來,睹貨邏一帶酋豪力競,各種勢力紛紛立起自己的君長和首領,依川據險,竟將一個諾大的國家,分成了二十七個小國。如今的睹貨邏國早已是王族絕嗣,新成立的這些小國雖然畫野區分,勢力卻是大不如前,只得全部臣服於西突厥,受其役使和欺凌。

    睹貨邏的興衰讓玄奘感歎不已,一個統一的國家是多麼重要。他和摩咄等人走訪了其中幾個小國,見這裡的居民大都身著毛皮衣服,皮膚被高原的陽光曬得黝黑透亮,五官長相也異於諸國,語言竟不是大蔥嶺一帶通用的粟特語,反倒與玄奘在高昌、阿耆尼等地聽到的吐火羅語頗為相似,但又有所不同。

    好在這裡的人也信奉三寶,人們略略懂得一點信義,不喜歡欺詐,因而民風頗為淳樸。

    沿阿姆河的北岸順流而下,道路變得平坦起來,玄奘與眾人策馬急奔,不久就到達呾蜜國。

    此國東西長,南北狹,有伽藍十餘所,僧徒一千餘人,是睹貨邏一帶佛教最為興盛的國家。

    當晚他們投宿於一座較大的寺院裡,寺中有數座窣堵波,寺僧告訴玄奘,這些窣堵波以及佛尊像,多有神異和靈鑒。

    但玄奘更感興趣的卻是這裡的藏書——不僅有眾多梵貝葉佛經,還有很多地方俗志。玄奘隨手取下一部,發覺裡面的字很奇怪,是用一種類似於吐火羅的斜體字母寫成,

    數了數,總共二十五個字母交相排列,書籍也都是從左至右橫讀的。

    再取另外幾部看,也是如此。

    「這是吐火羅嗎?」他一面翻閱著這些俗志,一面問旁邊的僧人。

    「當然是啦。」寺僧一副理所當然的口氣。

    玄奘取出紙筆,寫下了「南無阿彌陀佛」這幾個字,遞給寺僧。他用的是在西域諸國學的吐火羅。

    寺僧接過看了看,皺緊了眉頭:「法師所書,既非吐火羅,又非粟特,更非梵,不知這是……」

    「這就是吐火羅字。」玄奘道。

    「看著倒有點像,但肯定不是,」那僧人笑道,「我是睹貨邏人,還能不認得自己國家的字嗎?」

    玄奘也覺困惑難解,稱謝而出。

    睹貨邏地區氣序溫暖,因而瘟疫疾病也非常多,每年冬末春初,霖雨綿綿,從這個地區往南,一直到濫波以北的各個地方都流行各種瘟病。大寺院中的僧人們平常也替信眾看病,玄奘也加入其中,用針灸治好了幾位,寺僧們驚異萬分,不明白這小小的銀針何以能夠治病?

    玄奘簡單地向他們解釋了針灸的原理,當地人依然弄不明白,只當是神佛護佑,個個敬佩不已。

    西行隊伍在此住了幾日,便又上路,寺僧們依依不捨,直送出十里開外。

    「法師來得也算湊巧,」一個僧人邊走邊說,「若是再遲來兩個月,我們便要進入雨安居了。」

    玄奘覺得奇怪:「雨安居不是在夏日嗎?」

    「我們這裡與別處不同,」那寺僧道,「夏天是沒有雨的,反倒是每年的秋末冬初,雨水下個不停。所以這裡的僧徒每年以九月十六日入安居,臘月十五日解安居。」

    「原來如此,」玄奘讚歎道,「據其多雨而更改安居之日,這也算是設教隨時啊。」

    告別了熱情的寺僧,玄奘與他的隊伍繼續向前,他們出了呾蜜國,策馬往東行進,依次經過赤鄂衍那國、忽露摩國、愉漫國、鞠和衍那國、鑊沙國、珂咄羅國,到達拘謎陀國。

    這是睹貨邏舊地一個較大的國家,據於大蔥嶺之中,國王是突厥人,境內還有一個不大的沙磧,一條大河自東向西穿越其間——這便是阿姆河。此河源起帕米爾高原,自東向西流,輾轉千里,流向鹹海,始終不涸。

    此時玄奘等人正沿著阿姆河,在群山環繞間行走,在他的眼裡,阿姆河是一條與佛教的宇宙觀聯繫緊密的河流——佛說世界以須彌山為中心,分四大部洲,我們所居住的南瞻部洲的中央,有一「無熱惱池」。周圍有四條河分別繞池一周後,向四方流出。

    這四條河分別是恆河、信度河(印度河)、縛芻河(阿姆河)、徙多河(葉爾羌河)。

    想想也不奇怪,在這峰巒重疊的群山之間,最先出現並逐漸貫通的當然是水道——那便是佛經中經常提到的恆河、信度河、赫爾曼德河、阿姆河、徙多河……循著這些滋生並哺育了明的大河上溯,最終都可以在蔥嶺高原的千山萬壑間找到宗源,找到每一條最不起眼的溪流。

    高原終年不化的積雪提供了充足的水源,長年經流,剝蝕著巨大的山體,加上上游那些隨水遊走的河沙不斷淤積,於是,高山的溝谷間便有了最先形成的河漫灘,以及由此誕生的河畔開闊地,這使得大蔥嶺一帶很早便有了以農牧為業的人類,並逐漸向外拓展。

    玄奘邊走邊想像著經中提到的那些地方——我們所生活的這個世界當然屬於南瞻部洲,那麼,所謂「無熱惱池」是不是就是指大蔥嶺呢?這裡終年積雪,當然沒有「熱惱」了。

    他突然想起,中原及中亞、西域一帶幾乎所有的大江大河都源於蔥嶺,其中,徙多河注入塔里木河,潛入羅布泊地下,從積石山流出,成為黃河,與中國傳說中「河出崑崙」的說法是一致的。

    這樣一想,心中本能地對這座號稱「萬山之祖」的大蔥嶺產生出一種濃濃的敬仰之情
上一章    本書目錄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