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無忌運勁通行督脈,足劂陰(肝)、足少陽(膽)、足少陰(腎)等經,一拳打出,無聲無息之處,空氣蕩起一圈漣漪。後腳大腳指跟部用力,大腳趾內側脾經之起點隱白穴,其外側為肝經之起點大敦穴,一步邁出從此二穴牽動脾經,使之沿腿內側而上,起到「肝脾之氣宜升」的作用。
兩臂出入時緊貼肋部,不斷地撫摩期門、章門二穴。章門為肝經之要穴,脾經之募穴,八會穴之一,期門為肝經之募穴,大敦為肝經之井穴。故練習崩拳可以煉肝。肝氣舒則心血足,筋膜健脾氣開則肌肉豐滿。
拳距短,爆發力強,張功當年五行俱練,但獨愛崩、炮二拳,張無忌受其影響,也練習這兩種拳法的時間居多,但如想進軍化境,身體五臟無一不可缺,需齊頭並進才可,所以他每次修煉五行拳都是依次金木水火土五行挨著修煉一遍,不偏不倚。
鑽拳屬水,是一氣之曲曲流形,無微不至也。鑽上如水在地上忽然突出,亦如拳水之上翻似閃。在腹內屬腎,在拳中即為鑽。鑽拳煉腎,其氣和則腎足,其氣乖則腎虛,腎虛則清氣不能上升,濁氣不能下降矣。故鑽拳之重要性不言而喻,在拳路上的表現,卻是跟啟動的鑽機相同,是一股螺旋激進的勁道。
走的是任督脈,足少陰(腎)、足太陽(膀胱)、手少陽(心)、手劂陰(心、包)、手少陰(三焦)等經。有益腎填精,還精補腦之作用。
炮拳屬火,是一氣之開合,如炮忽然炸裂,其彈突出,其性最烈,其式最猛。在腹內屬心,在拳中即為炮。炮拳煉心,最是危險,其氣和則心中虛靈,其氣乖則心中朦昧,其人必愚矣。其拳和則身體舒暢,其拳謬則四體失和矣。
在拳路上,一記炮拳打出,首先就是一記爆裂聲先聲奪人,拳頭猶如飛出炮筒的炮彈一樣,擊中人體,勁道在人體中爆裂開來,跟爆炸的炮彈一模一樣,威力十分巨大。
走的是衝脈,任督脈,手少陰(心),手劂陽(心包)手太陽(小腸)等經。
修煉炮拳,一拳上翻,可發動心經脈氣自腋下之極泉經少海、神門、少府直達小指尖橈側的少衝穴。同時,也調動了心包經的脈氣自****外側的天池穴,沿臂內側,正中經曲澤、內關、勞宮而達於中指尖的中衝穴。另一拳磨脅而出,發動肝木之氣以助心火之威。左右交替,生生不息,兩脈暢通則心氣和順,方能養心血。心與小腸相表裡,心火與小腸火密切相關。心、腎相交,有賴於呼氣推動心火下降,吸氣引動腎水上升。
修煉此拳,全在一心,心平氣和、動靜相間、神明有責、則四肢百賅悉皆聽命,不愧為五臟中樞之首腦要害。
橫拳屬土,是一氣之團聚也。在腹內則屬脾,在拳中即為橫。其形圓,是以性實,其氣順,則脾胃和緩。其氣乖,則內氣必努力矣。故橫拳煉脾。內中努則失中,失中則四體百骸無所措施,諸式無形矣。其氣要圓,其勁要和,萬物土中生,所謂橫拳似彈屬土是也。先哲有云:「在理則為信,在人則為脾,在拳則為橫。」
橫拳走的是任督脈、帶脈、足太陰(脾)、足陽明(胃)、足劂陰(肝)、足少陽(膽)等經。修煉橫拳時,後腳斜蹬、拇趾叩地、兩臂如絲錐擰進,陰陽轉換。大腳趾內側的隱白穴,乃脾經之起點。兩臂陰陽分佈著大腸經、小腸經和三焦經。蹬腳、擰臂,則帶起碑經之脈氣,大小腸經之脈氣亦隨之通暢。久練食慾增進,體重增加,乃大地之厚重感。脾胃為後天之本,為生化之源。練習此拳至一定功候,氣發章門、勢如泉湧、身體捷健,有輕身凝脂之效、蕩滌腸胃之功。
人而無信,百事不成,人傷其脾,則五臟失調,橫拳不和,百式無形。此言形雖殊,其理則一也。
形意五行,劈、鑽、崩、炮、橫,對應金、木、水、火、土,五行循環,息息相關,缺一不可。各有各的作用,各有各的威力,練到深處,奇妙無窮。
五行拳打完,五行要義在心中又過了一遍,他能夠清晰的感覺到五臟六腑在每次行拳中的輕微變化,每打一次五行拳,總能感覺到身體在發生明顯的變化。
這一變化卻是當下的拳法比不上的,當下的武學還是以練氣為主,氣為體,招為用。煉氣最主要是通過打坐來實現,而國術是通過動的形式來實現,究其根本就是形而內用,招式的意義不僅僅體現在對敵上,也作用於己身的修煉,這是當下武學比之不及的優勢所在。
修煉至今,張無忌發現勁道雖然也走經脈,也可儲藏丹田,但是它比之真氣,卻有了一番不小的變化,勁道不僅能夠行走經脈,也可附著於全身上下的血肉皮膚、血管大筋,全身內外,無處不可走。鍛煉全身的同時,勁可藏身於全身上下,並不局限於丹田一處。
相比較而言,當下的武學應該是傳於上古的煉氣一脈,而後世的國術像是煉體一脈,二者修行方式不同,但是大道殊途同歸,張無忌相信在上古之時,二者應該是共同存在的。
只不過上過之時,天地元氣豐沛,煉氣更容易取得成就,煉體則需要對肉身進行嚴酷的鍛煉,頗多折磨才可成功,非大毅力之輩不可功成。
慢慢的,煉體之術就沒落了,但是根據張功的記憶就可知道,後世修煉內功心法毫無進展,有武學人士認為天地元氣已經喪失殆盡,所以後人才琢磨出了國術修行體系,按照後世記載,天地元氣好像就是從當下這百年時光逐漸消失的,到底是何原因,說法不一,自己正好處於這個武學大變革時代,今生今世,或能發現一二,也未可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