龍騰世紀 > 都市小說 > 繡妝

正文 046 窈窕淑女 文 / 愛璦一生

    豎著耳朵在一邊聽了半晌的袁漠早已經停下了動作,扶著一根人多高的木頭黯然神傷。果然,馮初晴還是想著商洛的,否則怎麼連常滿夏那麼優秀的人都看不上。

    上一刻袁漠都還在不住沮喪,下一刻瞧見馮初晴手上的短褂心裡又是一片火熱,能夠和馮初晴站這麼近,吃她親手做的飯菜,還能讓她幫自己補一回衣裳已經夠回味一輩子的了。

    常守信哪裡是馮初晴的對手,沒幾句話就被繞得雲裡霧裡,再等馮初晴搬來了一套木頭做的華容道,講了點關於華容道的三國典故,常守信就被徹底收服了,到常滿夏他們回來他都有些捨不得走。

    「真是打擾了,守信這孩子沒給你添麻煩吧?」常滿夏的笑容很溫暖,眼神中也帶著坦誠的暖意,讓人如沐春風,很容易對他生出好感。

    馮初晴是覺得常家人真的很不錯,中間有商家那回事也沒生出嫌隙,織錦作坊在哪不是開,常滿夏還專程來止馬壩選址招人,這分明就是對馮家的拉拔,有感於此,馮初晴對常滿夏也笑得燦爛:「沒事,沒事,守信很懂事,學問也是極好。」

    是人都喜歡別人誇獎自己的孩子,常滿夏摸了摸常守信的頭,在袖子裡摸了一卷紫金色的絲線出來遞到馮初晴面前:「上次我聽正柏說你沒買到這顏色的繡線,正好家裡去年做的那批還剩下些,就給你帶了點來。」

    之前馮初晴並不知道亮眼貴氣的紫金色是如今皇室專用色,在景彩虹那沒找到還拉著馮正柏陪她逛完了萬年鎮除了商家外所有的線莊,結果可想而知。現下見著常滿夏手中的絲線可真是又驚又喜,情不自禁就伸手接了過來:「不是說沒有嗎?這又是怎麼回事?」

    「真正的紫金色絲線是有定量的,顏色也大有講究,這個是去年定量中不合格的幾卷之一,今天臨行時突然想起來你二哥抱怨的話,就給你帶來了。」常滿夏看馮初晴的驚喜不似作偽也覺得欣喜。他不是那等心急的男人,之前的妻子憑的是父母之命媒妁之言,這一次,他想試著尋一個心心相映的。馮初晴之前是什麼樣子的他略有耳聞,現在看來她倒是和傳聞截然不同,但他也不願意太過草率。

    馮初晴才沒想常滿夏心裡有那麼多的彎彎道道,繡線顏色越多,繡出來的圖案就越是絢麗逼真,不說俗氣的價錢,單單那份滿足感就是旁人領會不了的。道謝再三之後乾脆又回家去拿來了一個骨頭型的小枕頭給常滿夏,「滿夏哥,這個用來墊在脖子下睡覺能讓頸椎舒服些。」

    枕頭邊上有馮初晴繡的荷葉和荷花,枕芯裡裝了絞碎的布頭和決明子,清心明目。常滿夏剛剛入手就嗅到一股清香,上面只比指頭大一點的精緻繡花用色大膽、繡工獨特精湛,最難得的是荷花正是他名字當中的「夏」契合,倒像是專門為他繡上去似的,頓時眉眼中全是喜愛,給馮初晴行了個半禮:「如此禮物,真是多謝初晴妹子有心了。」

    馮初晴只是想著常滿夏和常守信要走了隨意拿的東西,不曾想瞎貓裝著死耗子,反倒是引得常滿夏如此多禮,忙擺手讓到了一邊:「沒什麼,滿夏哥別嫌棄東西太小就好。」

    「我的呢?怎麼沒我的?」常守信伸手捏了捏他爹手裡的枕頭,有些委屈:這女人不是說不喜歡自己得爹嗎?瞧瞧這都阿諛奉承上了,真是可惡!原來小狗子說的都是真的,女人都是口是心非的東西!不過,這女人和小狗子的後娘倒真的不一樣?

    「你不是都得了我的『華容道』了嗎?」袁漠是個全才,但最近實在太忙,馮初晴想出來的好幾樣東西他都只來得及做出樣品,這華容道馮初晴屋裡都只有倆,送出一個她還正肉痛呢。

    「小氣。」常守信看馮初晴整張臉都皺到一處的心疼模樣莫名覺得爽,緊了緊手裡的華容道,扯了常滿夏的衣裳一下:「爹,我們回家去吧!」

    馮初晴正為送走了這難纏的熊孩子鬆了一口氣時,常守信又接著來了句:「下次休沐你還帶我來止馬壩!」

    常滿夏見兒子貌似對馮初晴沒了偏見,連連點頭應了下來,並問馮初晴道:「後日我還會過來,有什麼讓要帶的儘管說?」

    織錦作坊就選在九隴縣到止馬壩之間一個叫海窩子的小村子,那村子的人大多是前些年北方大水逃過來的難民,沒有山地也沒有水田,生活大都艱難。馮正柏和余德祿帶了織錦作坊這個項目前去投資幾乎就被當地人當做了萬家生佛,余德祿還有止馬壩的雜事要處理,去得多的反倒是馮正柏這個常家代言人,馮初晴又建議他教了那些人養蠶之法,以至於他在海窩子說一句話比當地的里長還管用。

    轉眼十天過去,馮初晴帶著穗兒坐上了去景山的馬車,當然,袁漠也「正好」要回家去看看躺床上的爹和一雙弟妹,自然就被馮正柏拜託「照顧」馮初晴母女兩個。

    景山鎮是以鎮邊一座景山為名。景山北承玉壘西脈,南接九隴丘陵,東臨湔江出口,臨近有天彭門、白塔坪、三昧水等風景名勝之地,又為九隴八脈之一。山巒迭翠,風光秀麗,自古就是靈秀獨鍾的蜀郡名山,乃是佛都東漸後佛道其處之山,寺觀特盛。崇巒架殿,疊嶂營樓,鶴林聖跡,龍泉佛影,這是景山之上沿途寺廟的真實寫照。

    除此之外,景山牡丹之名也是讓歷代名流嚮往鍾愛,每到四月花期,人們蜂擁而至,朝山、拜佛、賞花,熱鬧非凡。益州向來就有「三月葛仙、四月景山」的俗語傳唱,即使這兩年景山開始收取進山香火錢也擋不住通往景山鎮的大道上的人滿為患。

    不過對此袁漠早有防備,不但走的路和旁人不同,進山也省了一人十錢的香火錢。

    所以說,區別便是區別!能省下二三十錢對袁漠這樣的家境算是一大收入,但對吳桐、商洛這樣的人來說,此時恨不得用二三百兩銀子入山香火錢來彰顯自己兩人對蜀郡王家眷的一片至誠之心!
上一章    本書目錄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