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一旁的小黛妮在想,你們在幹嗎呀?你們這算是在正說歷史吶?或是戲說歷史?反說歷史?評說歷史?品說歷史?瞎說歷史?趣說歷史?謎說歷史?嘿嘿,難得進一次中國的皇宮,那,我也來說一回?說一回最新版的《司馬光砸缸》?所以,小黛妮就對著王木木:「王老闆,你們在說《司馬光砸缸》啊,我在我家鄉聽到的版本可不是這樣的呀!差別可大了。
話說,在某一年,某一月,某一天,有一名叫司馬光的小孩跟帶著一群小屁孩偷偷地鑽進一老員外家的後花園玩耍,他們從來沒有來過這麼有趣的地方,玩得正高興的時候,一個孩子不小心把一口盛水的大缸砸裂了,缸裡的水開始洩漏,水從裂縫中大量的滲了出來。闖了禍的孩子嚇得哭起來。
大家都傻了眼,不知如何是好。這時,司馬光一聲不響,從旁邊撿起一塊大石頭,狠狠地向缸砸去。只聽『光』的一聲,大缸被砸開一個大洞,水奔湧而出。這下禍闖得更大了,大家都埋怨司馬光。
司馬光笑著說:『別怕!只有這樣,老員外才不會讓我們賠呢。』
司馬光拽過那個孩子,說:『一會兒你鑽到缸裡,只要把衣服沾濕就行,然後就說你不小心掉到了缸裡,我為了救你,就把缸砸破了,不然你就非淹死不可。』又對其他人說,『你們都做出驚慌的樣子,有的喊救命,有的跑去喊大人,明白了沒有?』
孩子們一下子高興起來,太好了,太有趣了,就這麼做!我們小孩子也能欺負大人了。於是司馬光一聲令下,孩子們分頭行動起來。
聽到喊聲,老員外和他的夥計們跑過來,慌慌張張地問:『孩子怎麼樣了?』
那個身上還在滴水的孩子指著司馬光說,『多虧光哥做善事,砸破了大缸,不然我早就淹死了。』
老員外拉著司馬光的手,激動地說:『想不到你這麼小就這麼聰明,長大一定有出息。』
司馬光說:『沒什麼,這是我應該做的,也是我必須這樣做的。』
司馬光對著孩子們來了個大招手,說:『走,咱們到外面繼續玩去,外面的世界更精彩,外面的員外更癡呆!』……」
在一旁的小香妮有想法了,唷,黛姐有表現了,我是不是也該表現表現吶?最近看了點中國的雜書,那我也取長補短的推斷一個能做插件的《司馬光砸缸》的故事吧。於是,小香妮就對著王木木,說:「王老闆,我們家有一百多個三娘,什麼趙三娘,錢三娘,孫三娘,李三娘,扈三娘,等等三娘。那世界上也一定會有好幾個司馬光吧?因為我讀書看到的《司馬光砸缸》跟你們的版本都不一樣啊。書上說,某司馬光官居高位了,一些拍馬溜須的想為他樹碑立傳,於是就開始動腦筋為司馬光撰寫故事了。
撰寫故事的秀才們認為,一個人的成長必有他的歷史淵源和人生歷程,一切偉大人物,其小時必是天才。應該借鑒前人所撰的《少年孔夫子》、《少年秦始皇》、《少年諸葛亮》等成功經驗,塑造出一個完美的、令人信服的偉人形象。
這些秀才搜索枯腸,終於從狗仔隊的口中獲取了三個關鍵詞:司馬光、救人、砸缸。
秀才們如獲至寶,日夜兼程,趕到司馬光老家陝州實地調查。村裡人對司馬光的名字倒還依稀記得,但是砸缸救人之事卻都說不清楚。
秀才們好不容易找到了已經搬遷外村的老員外的孫子,孫子便帶著秀才們來到傳說中司馬光砸缸的地方。這裡已經繁華褪盡,一片衰草。
孫子聽了聞所未聞的傳說,說,從常識出發,這其中好多環節,不合常理、不合事實啊。再說,就是有這麼件事,有必要在幾十年後再大張旗鼓、大加讚美嗎?
秀才們覺得有理,回去便向宣傳大臣做了匯報。沒想到,宣傳大臣勃然大怒,說,『你們以為只要是典型就都是真的嗎?如果都是真的,就沒有典型了。謊言重複一千遍也能成為真理,誰敢在一千遍後否定一千遍前之說吶?人家的皮夾子沒有掉你就不能先撿起來?你就不能開發個期貨市場?唉!材料不夠就編一些嘛,有點線索就挖掘一些嘛,事情太小就昇華一些嘛,別人的東西就借鑒一些嘛。幾十年前的事情了,就算有些出入,這歷史遺留問題就讓它遺留在歷史上嘛,誰會事事小心求證?對不?大不了,你們把老爺子自己的話附在後面:『臣光曰:夫信者,人君之大寶也。**於民,民保於信。非信無以使民,非民無以守國。是故古之王者不欺四海,霸者不欺四鄰,善為國者不欺其民,善為家者不欺其親。不善者反之,欺其鄰國,欺其百姓,甚者欺其兄弟,欺其父子。上不信下,下不信上,上下離心,以至於敗……』不可以嗎?』
於是,《少年司馬光》就流傳千古了,《司馬光砸缸》就家喻戶曉了……」
小黛妮來勁了,接口道:「是呀,這個世界真是太大了,這個地球則是太小了。大千世界,同姓不同性,同名不同命,多了去了。我來說說我家鄉的另一個的司馬光砸缸的故事吧:
話說,有一小孩叫司馬光,與眾小孩在花園裡玩耍,司馬光見一水缸裡有金魚,搬了塊大石頭墊著腳想撈魚,不慎頭重腳輕,一個倒栽沖,翻入了水缸。其它小朋友們慌了,司馬光卻很冷靜,叫缸外的小朋友把剛才自己那墊腳的大石頭抬起扔入水缸,以便自己能踩著石頭踮著腳爬出水缸。不料,大石頭太沉,幾個小孩合力抬起投入時把缸底砸破了。缸破了,司馬光得救了。不過,大家卻高興不起來,因為把人家的一大水缸給砸破了呀。司馬光說,沒問題,小狗子,你過來,配合我。如此這般的,等等,等等後,就有了現在大家耳熟能詳的《司馬光砸缸》了。小夥伴們都很佩服司馬光,司馬光的乾坤大挪移,爐火純青啊,消災化難,轉危為利,千古一人啊!砸了人家的缸,還名垂青史啊!」
小
香妮不甘示弱,說:「我也有一種另類的《司馬光砸缸》:話說,司馬光家裡的一珍貴的精陶大水缸不慎被司馬光自己玩耍時砸出了條縫,司馬光怕老爸責罵、怕老媽肉痛,怎麼辦?靈機一動,有辦法了!他認識一位富二代,他家很有錢,但他家很摳,孩子手中從來都沒有一零花錢的。司馬光立即邀請了這位富二代來家玩,於是,這麼那麼的,就有了大家所知道的《司馬光砸缸》的故事了。後,土豪賠了司馬家一隻新缸,還獎賞了司馬光的救子之恩。事後,司馬光給了富二代一成所得,作為演出費、作為他當演員被冷水淋了一身的補償費、作為他為背台詞腦筋要急轉彎的執行費……」
小香妮繼續,說:「我剛才說的是我五歲時聽到的《司馬光砸缸》,我六歲時聽到的《司馬光砸缸》,更另類:話說,有一小孩叫司馬光,在一開大酒樓的土豪家的花園裡玩耍,眼饞那些封存著的壇罐甕缸,因為那裡面裝有好吃的醃菜、醬油肉。司馬光想吃,看看邊上沒人,就捧起兩隻醃菜缸,一隻是醃大頭菜的,一隻是醃醬油肉的,將兩小甕缸往園中的一貯水的大石缸砸去。後,醃菜缸碎了,醃肉缸也碎了,司馬光有菜吃、有肉吃了,他的饞蟲得救了;坊間則開始流傳起大家所知道的那個《司馬光砸缸》了。」
小黛妮對著小香妮:「沒了?你這個故事結束了?」
小香妮一臉無邪:「是啊!沒了,這個故事就這樣了,結束了!」
小黛妮較真了:「那,不對啊!你後面那故事中的司馬光並沒有救人啊;且,你說那大水缸是石頭制的,這更加砸不出洞了;還有,你故事中還沒有其它小朋友!誰掉水裡了?你這故事太沒邏輯,不扣題,有點神經質,別人聽不懂,太飄逸了,所以,阿烏特!」
小香妮很原則:「黛妮姐,我這故事咋不成啦?我自己覺得都能升v了!你看,故事中有司馬光,有砸,有缸,有救,很扣題啊!我小缸砸大缸了呀,我小缸破了,我饞蟲得救了,時間、地點、人物、情節,一個沒拉,咋就會不及格了吶?至於邏輯啊、事實啊什麼的,這重要嗎?重要的是我誕生了《司馬光砸缸》這一故事了,而且我誕生的《司馬光砸缸》可以被任何人任意化的,我只要求關鍵詞同一。唉!高處不勝寒啊,千年之後,我相信,我這模塊將被惡炒,事實與故事間的間隙,早晚會是人士絕好的平台,我孤獨求敗了。再說,我這《司馬光砸缸》與點擊率最高的《司馬光砸缸》也不就是一百步和五十步的差別嗎?這有所謂嗎?要知道,本來,在這裡,我們都是在講故事,找個說法而已,而不是在講事實。而且,我這版本多好,有菜吃,有肉吃,不像你們,一二號主角個個都得作成落湯雞,導演疙瘩點的,落水娃還得擻擻抖。抖了半天是司馬光在出名,咱們頑童,千古奇冤啊!」
小黛妮:「不行!別叨嘮了,反正不行!你這故事太另類了,裡面有好幾道腦筋急轉彎,不合時宜,罰你再來一段!要求:簡單,順暢,有情節!」
小香妮:「好,好,好,再來一段就再來一段。哎唷,真是罪過,我一個外國小美女,千里迢迢來你們大宋,也不賞賜我幾套官窯宋瓷汝哥鈞定,弄幾隻荷葉碗、青蛙盤來,倒叫我砸缸。不但要出苦力、流大汗,還得動腦筋、搞逆襲,命苦啊!好了,好了,廢話少說,咱醬油肉換泡菜了,話說,有一小孩叫司馬光,在花園裡玩耍時,有個小朋友不小心掉進了盛滿水的缸裡。小夥伴們慌了,司馬光冷靜的搬起塊石頭向缸砸去。缸破了,水流出來了,小朋友得救了,大家都稱讚司馬光了。
第二天,他們又去河邊玩,司馬光不小心自己落入河中了,小夥伴們冷靜的從地上搬起一塊塊石頭,紛紛向河裡砸去。後,司馬光,卒,享年六歲!小夥伴們就在路邊摘了不少野花,編織花圈……。」
扈東笑了,這小妮子,又來惡搞了,這裡畢竟是後宮,所以趕緊制止,說:「別胡說八道,別把小姑娘的快樂建立在老頭子的身上。我們這裡不講故事,只講事實。咳,關於剛才那位大人所說的什麼光山縣城西上官崗村或尚光崗地名的由來和「感恩亭」的解說,其實各個不同版本的砸缸說已經給了答案。
扈東認為,在十幾年、幾十年前,流行給名人貼標籤。如,同時期還有一古人智慧故事——「彥博灌水浮球」。說的是司馬光的好友彥博,他自幼聰明過人,一次,他和幾個同伴在草地上踢球,一不小心,球掉進一個樹洞。同伴們趴在洞口伸手摸球摸不到,用棍子到洞裡撥球也夠不到。大家正在焦急時,彥博想出了個好辦法,把水灌入樹洞中,水滿而球浮出。這就是「彥博灌水浮球」的故事。
唐宋時,蹴鞠、擊鞠(馬球)、捶丸、步打、木射甚盛。有彥博灌水浮球事,比較合理。也許,司馬光看著比自己大了13歲的彥博,灌了點水,就被譽為「自幼聰明過人」。他要攀比了,你灌水,我放水,於是天才的司馬光爭勝鬥狠地就攀比出了《司馬光砸缸》了。殊不知,他這個《司馬光砸缸》現在被王木木抓住了破綻,於是,《司馬光砸缸》在這現場都快變成《缸砸司馬光》了。
扈東做事比較認真,面對著眼下眾說紛紜的《司馬光砸缸》,現場的氣氛有點詭異。扈東偷眼看了下司馬光,只見他又惱又羞,已經惱羞成怒得老臉成豬肝色了;而一旁的一蘇二王,則在不同程度的悶笑,三張臉也憋出了紅票;那幾位太娘娘,則是有點雲裡霧裡的沒方向,咱們大宋厲害啊!有這麼多的司馬光啊!而且都愛砸缸啊!不過,凡事總得有個度吧,別把咱大宋的缸給都砸了,《司馬光砸缸》變《司馬缸砸光》了!
扈東想,打住吧,別再發散了,我來個總結性發言吧:「各位,關於《司馬光砸缸》事,本人曾求證過更接近歷史人物的歷史人物——王安石相爺。王相爺曾語焉不詳地談及過《司馬光砸缸》的真相,相爺說,在某次宴會上,這司馬光曾拍著王相爺的肩膀說:『安石,跟我鬥?你還是太單純了。』
王相爺當時很淡定地回擊:『有什麼了不起的?不就是砸個
個水缸嘛?換了我也一定會這麼做,我和你比,只是少了一個機會罷了。』
司馬光很不屑,眼中射出兩道寒光:『機會,是自己創造的。你只知道老夫砸缸,你卻不知道那孩子是怎麼掉進去的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