龍騰世紀 > 歷史軍事 > 世子風流

正文 第037章 文 / 夜悠

    秦子臻同情了謝九思一秒,很快將事情拋之腦後。

    他承認,謝九思是一個有趣的人,身世十分悲催,但是那又如何,目前為止,謝九思並不足以讓他放在心上。

    次日,秦子臻領著人馬去了郊外莊子。

    早在沒有上京的時候,他就囑托周瑜安幫他置辦了兩座大山。

    美其名曰,他要打獵。

    大山距離京城較遠,地勢比較偏僻,整片山林,方圓數十里,周瑜安全部買了下來。

    天氣越來越冷,寒風凜冽,昨天夜裡剛剛下了一場大雪,整個山上白茫茫一片。

    周瑜安簡直想哭了,這位爺又要怎麼折騰,大冷天的,不在屋裡暖著,居然專門往山上跑,他是嫌命長嗎?懂行的人都知道,下雪天,就連獵戶也不會上山,萬一遇到什麼危險,哭都來不及。

    京中不少官員驚掉了下巴,平西王世子來京就鬧事,一舉把承恩侯府拉下馬,隔幾日又把外家狠狠得罪,還以為他又會有什麼動作,彈劾的奏折都準備好了,誰知人家拍拍屁股就走,根本不按牌理出牌。

    不少人鬆了口氣,這種不再掌控中的人,要麼離得遠遠的,這樣對大家都好。

    要麼就把人弄死,絕對不能放縱。

    平西王世子知道的秘密太多,只要他還活著,有人就不能安心,誰也不知自己有沒有把柄被人逮住,他們忌憚平西王世子的同時更加希望他去死。

    只有死人,才能保守秘密。

    至於世子死了,平西王會傷心,會找麻煩,這一點他們完全沒有放在心上。

    聰明人不會把秘密宣揚出口,平西王身在西北,天高地遠,無詔不得上京,就算想管也管不了。誰讓他的兒子嘴上不把門,死了也是活該。

    皇上可以一推四五六,平西王世子身死是意外。

    儘管皇上希望平西王世子活著,想要壓搾他剩餘的利用價值,但是死人爭不過活人,平西王世子活著,因為西北的威脅,還有朝中的局勢,皇上會警告旁人不要亂來,會為平西王世子撐腰,但是他若是死了,皇上卻不會為了一個死人大動干戈,了不起弄出一個替罪羊完事。

    這就是官場的潛規則。

    秦子臻心知肚明,他現在就是達官貴人的眼中釘肉中刺,之所以沒人動手,是因為不想做了出頭鳥。

    所有人都在觀望,包括三皇子。

    承恩侯府垮台,秦子臻和太后一脈勢同水火,怎麼說太后也是皇帝的親生母親,林貴妃更為皇帝生下一兒一女,三皇子呼聲很高,風頭直壓太子,女兒嫁給當朝太傅嫡次子,駙馬雖然不能手握實權,但是太傅的人脈卻不能小看,要不然他也不會被人當成京中拒絕來往戶。

    當然,其中皇上的態度也起了很大作用。

    現在這個當口,皇帝對西北疑心,沒人願意和他有牽扯。否則,與他交好,豈不是比被他威脅好了很多,畢竟,是人就不會沒有秘密。

    對於自己被人孤立,秦子臻絲毫沒有放在心上,他只知道,任何陰謀詭計,在絕對的實力面前,全是渣。

    京城這潭渾水,越亂越好。

    得罪承恩侯府雖然莽撞,但他無悔。

    如果事事都心懷顧忌,他在京城別想有好日子過。

    至於被人針對,秦子臻眼中閃過冷意,有人前來找茬最好,他正愁沒人消遣。

    他是紈褲世子,塑造的就是一個不知天高地厚的形象,只要皇帝忌憚平西王府,不敢光明正大拿他如何,他在京城無所畏懼,上不了檯面的陰謀,他會讓人吃不了兜著走,正如現在跟在身後的一群暗探,一個個叫苦連天,他們既要隱藏身形不能被人發現,還要保證跟住平西王世子,如果換了平時,這對他們來說沒有任何難度,問題是現在大雪天,寒風刺骨,這還讓不讓人活了。

    一行人很快來到山莊。

    秦子臻瞅了一眼暗探的藏身之地,勾了勾唇,吩咐侍衛清場,方圓一里之內,他不想看見任何活物。

    暗探險些沒嗑出一口老血,好不容易才跟上,又要被人清出去,這算怎麼回事兒。

    他們不會懷疑親衛的行動能力,早在三天之前他們就發現,遠遠監視世子沒問題,若想更近一步,無論偽裝成什麼模樣,總會有人把他們給揪出來,卻又不會點破他們的身份,彷彿真的一無所知。

    那態度,就像是逮著一個心懷不軌的小毛賊,教訓一通,奚落一番,放在腳底下踩兩腳,然後就會把人放了。

    堂堂皇家暗探,被人當成賊對待,他們心裡別提多憋屈,一個個忍不住開始懷疑,平西王世子是不是知道什麼。

    但是如果知道,為何又放任他們監視,太打擊人了好不好。

    這個答案無解

    秦子臻卻以為,皇上派來的暗探,換了一批,還會再來一批,與其這樣,還不如教會他們規矩,讓他們遠遠跟著得了,反正又查探出不什麼事情,換了新人,反而麻煩。

    馬車門被打開,秦澈冷得縮成一團,厚厚的衣服裹在身上,像是一個小圓球。

    秦子臻拎起兒子,微微蹙了蹙眉:「明天開始加強訓練。」

    「父親。」秦澈哀嚎。

    秦子臻懶得理他,

    關於訓練方面,秦澈哭也沒用。

    周圍侍衛心神一凜,他們所有人都知道,這次前來山上,主子要教導他們更深奧的東西,一個個興奮不已。

    唯有秦澈小大人一般唉聲歎氣。

    回了屋,秦子臻問周瑜安:「孤兒安排的如何?」

    「全在莊子上,總共二百三十八人,其中女孩五十三人,其餘全是男孩,目前正在學規矩。」周瑜安一頭霧水,世子還是那個世子,總覺得來到莊子上以後,世子身上的氣勢變得有些不一樣。

    秦子臻沉吟了片刻,吩咐道:「全部叫來。」

    事不宜遲,除了親衛以外,他還打算訓練出一批暗衛,秦澈身邊也需要派人保護。

    秦子臻做起事來雷厲風行,短短三天,他把孤兒分成三批,一批訓練成暗衛,一批訓練成探子,剩下資質普通的則訓練成下人,他的眼中沒有男女之分,只有能不能用。

    秦子臻打開電腦,找出一套特種兵的訓練方案。每日除了訓練親衛,他還挑選二十名能力出眾者帶在身邊親自培養。

    他是一個懶人,也是一個喜歡逍遙自在的人,如果什麼事情都要親力親為,還要手下幹嘛。

    至於能學多少,端看他們各人的本事。如果一年之後合格,他會使用引導液開發他們異能。

    他手下的兵,一定會是最強的。

    時光飛逝,山莊裡,秦子臻有條不紊加強自己的實力。

    京城,近日發生了一樁大事。

    五皇子被人廢了。

    武百官禁口莫言,金鑾殿上氣壓沉重,皇帝已然怒極。

    容妃哭天搶地,看誰都覺得是兇手,發了瘋一樣要為兒子討回一個公道。

    只是

    皇帝一想起兒子被廢的原因,心裡就覺得丟人,然而再怎麼丟人,那也是他的兒子。

    查來查去,結果只顯示五皇子強搶民女,民女不從,拔刀本是自衛,誰知陰差陽錯,一刀砍斷五皇子的命根子。

    這樣的結果,誰信?

    五皇子成為京城一大笑話。

    靖安侯怒不可遏,容妃是他親妹妹,不管他和二房有什麼齷齪,家族他卻始終放在第一位,五皇子沒了命根子,怎麼繼承皇位?

    瞬息之間,朝廷的風向變了。

    民女在嚴刑逼供之下終於招認,行刺五皇子,乃是她有意為之。

    只是,看見民女的供詞後,靖安侯氣得渾身發抖,心裡突然後悔起來,他寧願她永遠閉嘴,也不願將事情公之於眾,哪怕是私下解決,也比讓皇上知道好。

    天子一怒,血流成河,不管是什麼原因造成兒子被廢,皇上總要有一個出氣桶。

    五皇子側妃張氏,乃是九門提督的女兒,也是靖安侯夫人的外甥女。

    民女名叫小翠,她是張府家生子,一家都為張府辦事,小翠的嫡親姐姐,正是五皇子側妃的貼身丫鬟。

    張氏久不懷孕,便把丫鬟推出去固寵,小蓮樣貌清純正好入了張氏的眼。

    侍寢幾次,小蓮很快有了身孕,如果張氏沒那麼狠心,後面的事情不會髮絲,怪只怪張氏不僅去母留子,為了怕留下把柄,還將小翠一家趕盡殺絕,唯有小翠一人死裡逃生。

    一個弱女子,小翠沒有本事報復,她的希望全在姐姐的兒子身上,只希望小王爺長大成人能為母親報仇。

    她在京中租住了一間院子,每日聽見小王爺的消息,她就心滿意足。

    很可惜,自從幾個月前張氏有孕,小王爺身子一日不如一日,然後

    沒有然後了!

    小王爺突然沒了,一個不到三歲的孩子。

    小翠瘋了,一心要為家人報仇。

    小王爺的死,觸怒了她最後一根神經,一個不要命的女人,什麼事情都敢做。

    小翠進不了五皇子府,不能找張氏報仇,於是,她把仇恨集中在五皇子身上。

    如果不是為了五皇子,如果不是為了生兒子,張氏不會用姐姐固寵,也不會害死她全家。

    五皇子不是想要兒子嗎?

    她的小外甥都死了,五皇子還要兒子幹嘛。

    小翠偽裝成被人欺負的女子,成功引起五皇子注意,一刀斷了他的命根子,這樣才好,以後都不用生兒子了。

    至於張氏,小翠相信發生了這樣的事情,不管她肚子裡的孩子是男是女,五皇子都會遷怒,張氏絕對活不了,張家助紂為虐,肯定也討不了好。

    小翠知道自己活不長,她是笑著死的,終於為家人報仇了,小翠走的時候無牽無掛。

    同樣,小翠死了,所有的線索也斷了。

    靖安侯根本不信,區區一名弱女子,拿一把刀,就能傷到五皇子。且不說五皇子身懷武藝,平日裡五皇子什麼樣的美人沒見過,又豈會中了這英雄救美的圈套。

    只可惜,線索一斷,靖安侯再也查不出蛛絲馬跡。

    張家被皇帝撤職查辦,全部打入大牢。

    張府和靖安侯府是

    姻親,五皇子一脈打受打擊!

    五皇子都被廢了,以後也不可能再崛起。

    容妃心裡恨極了張家,也把大嫂怨上了。

    靖安侯夫人何嘗不怨,她的膝下沒有子嗣,娘家又被打入大牢,如果不是靖安侯有問題生不下孩子,沒有娘家的女人,哪裡還會有活路!
上一章    本書目錄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