龍騰世紀 > 武俠修真 > 黑白道之初下江湖

正文 第11章 療傷 文 / 秋葉的歌者

    方承道:「您若有需要,只要小可力所能及,小可一定盡力而為。至於風險,人在江湖何時沒有風險。」

    老婦笑道:「既是如此,我也就放心了。你出去吧,再去把新習的內功心法多溫習幾遍。若有餘暇,把前番我給講解過的那三段療傷的內功心法,試演上幾次。如能修習得熟透,那是最好。」

    老婦接著又道:「這幾****須靜養,你不可再來攪擾於我。」

    方承行了個禮,道:「那,小可就出去了。小可還是在門外守候,您若有差遣,呼喚一聲即可。」

    老婦「嗯」的應了一聲,閉緊了雙眼,不再理會方承。方承退出房外,在門外的一塊蒲團上盤膝坐下。坐下之後,方承心中暗暗思忖:老人家之前特意先挑出那三段療傷心法講解,今日又再提起。照此看來,這三段療傷心法必然是對她療治內傷大有用場。我可得把這三段心法修習熟練中了,別在以後,因為這個而耽誤了老人家的治傷。想及於此,方承對那三段心法又多上了幾分心。

    幾天過去,轉眼已到了月圓之時,方承加了十萬分認真,在老婦的房門外邊打坐調息,一邊時刻留意著房內的動靜。快到近午時分之時,老婦終於出聲喚道:「你,快進來!」

    方承急忙起身推門而入。進門之後,老婦又囑咐道:「把門關上。」方承依言而行,然後急步走到床前。這時老婦的臉色又和一月之前一模一樣了,神情則比之當日更為嚴峻。

    老婦察覺到方承已到了跟前,開口急道:「你,你快把上衣脫了。」

    方承聞言一怔,愣在了那裡。

    老婦似十分焦急,立刻又催了一句:「快把上衣脫了,坐到我對面去,背對著我……」

    方承這才猛然醒悟,手忙腳亂的把上衣盡然脫去,跳上床盤腿坐下。眼下已是寒冬時節,屋內又未生火取暖,極是寒冷,方承雖年輕體健,卻也不由得連打了幾個寒戰。但還沒等他的寒戰打完,忽覺一隻滾燙如火的手抵在了他後背的靈台穴上,隨後耳畔傳來了老婦的聲音:「我教你的第三段內功療傷心法,你可記得。」

    方承正想回答,卻覺得背上靈台穴有股甚為強大的內力正在湧入。他的體內則應時生出了一股引導之力,將那股外來內力引向丹田,走的正是依著第三段的內功心法。原來,老婦絕頂聰明,她一言點醒了方承。方承體內內力因此下意識的照著第三段療傷心法運行起來。這時老婦的內力驟然發出,這股外來內力便自然而然順著方承內力的運使而走。

    方承導引著體外初來的那股內力在體內運行了一圈,隨後將之導向丹田。但這股內力十分不安分,進了丹田之後,自顧東衝西撞。方承只覺丹田之內如針刺般疼痛,沒奈何他只好依照第一段療傷心法將其重新導出丹田,在各處經脈中遊走,然後再以第二段療傷心法運使之法,將其慢慢馴服,再導回丹田。

    老婦似能覺察出方承體內的一舉一動,這時忽得笑道:「嗯,不錯,你居然能領悟到要這麼做,你的悟性還真是有些。」說話間,她又吐出了一點內力,方承依著剛才的法子,將其導入丹田,然後再導出,最後又導回丹田。如此這般反反覆覆十餘次,耗費了兩個多時辰,老婦總算停止了催吐內力,收回手掌,長吁了一口氣。

    老婦停下不再向方承輸入內力,但方承體內的內力卻並未就此安穩下來,反而還在鬧騰。初時方承還未察覺,但漸漸的他體內的異種內力力量越來越強勁,慢慢的竟有驚濤駭浪之勢,且逐漸失去了控制。方承初感到不妙,還想依著那第一段,第二段療傷心法,用自己本身的內力將其馴服。結果,他本身的內力非但沒能將輸入的異種內力馴服,反倒被其所伏,兩股內力合在一起在他體內諸條經脈中亂竄,形勢甚是危急。

    危急關頭,老婦也發覺了,忽的說道:「你不要再照著那三段療傷心法來運轉,用你平常練功時的路子試試。」

    方承聞言,當即將內力引向上篇內功心法修習的路徑。果然,體內內力十分契合練功心法,漸漸的按著心法的路徑來走。不過,內力還是不太安分,方承無奈只好引著它,按照平日練功的路徑,一遍一遍又一遍的走著大周天,小周天。也不知折騰了多少遍,方承終於感覺體內內力慢慢的又開始重新受到自己的控制了,最終完全被方承完全撫順。在運行了最後一個周天之後,方承嘗試著將其導進丹田。哪知,這股內力一入丹田,便如同決了口的洪水,傾洩而下,勢不可擋。方承被其激得不由自主的仰天長嘯,體內內力洩入丹田用了約盞茶功夫,他的嘯聲也持續了約大致相同的時間。

    長嘯過後,方承只覺體內內力充沛有力,數日前那種感覺再次出現。方承心知這是自己內力大進的徵兆,不由喜不自禁。興奮之餘,他便想再運一個小周天,以確認自己的內力到了何等境界。他正想把內力異出丹田,耳畔忽的傳來一個聲音「便宜你了。」

    方承猛醒,立刻想起了老婦,急忙轉過身去看老婦。他轉身一看,老婦面色慘白,垂首萎頓的盤坐那裡,但她臉上的腫塊卻消退了些許,顏色更淡了許多,更沒有上次發作時那種痛苦難當的神情。

    方承忙踏下床,關切的問道:「老人家,您怎樣了?」

    老婦淡淡一笑,道:「我沒事,只是差點讓你的嘯聲給震死過去。」

    老婦此語一出,方承這才注意到不遠處桌上放的茶壺茶杯盡已被震裂震碎。茶壺茶杯離著方承剛才所坐之處有數盡之遠尚且如此,就在方承身邊的老婦所受傷害可想而知。

    方承大驚失色,頓覺愧疚難當,口中語無倫次的說道:「我,我,真是該死……我太忘乎所以了,一時都忘了您的安危了……」

    老婦卻擺擺手道:「你勿需自責。我所傳授給你的內功心法,當練到一定程度時,便會不由自主的發出長嘯。之前,你不是已經有過一次了嗎?所以說,這件事怪不得你。」

    話雖如此說,方承仍舊深感自責,忙又關切的問了一句:「老人家,您,您,現在真的沒事嗎?」

    老婦淡淡一笑,指著地上的兩個棉團道:「我既然事先就知道會這樣,怎麼可能沒做防備了。若不是這兩個東西,我的五臟六腑只怕,咳……咳……只怕要和桌上的茶壺茶杯一個下場了。咳……」

    老婦說著說著忽然咳了起來,方承急忙上前幾步,老婦又搖搖手道:「沒事,沒事,不過是岔了氣,扶我躺下,一會自然就好了。」

    方承依言將老婦扶躺下了。老婦隨即閉目調息,再不理會方承了。方承不敢多做打擾,輕輕退到了門外候著。到了掌燈時分,方承特意讓伙房熬了一碗參粥,端在手上來敲老婦的門。很快房內應了一句:「進來吧。」

    方承推門而入,把粥送到床前。老婦這次病後恢復情況看來比上次好多了,她自己坐了起來,伸手接過了參粥。不過,方承還是有些不放心,依舊站在旁邊侍候著,直到老婦把整粥都喝完了。

    喝過粥,老婦將碗遞給方承,反身又從枕邊取了一張紙也遞給了方承。方承展開一看,原來又是一張藥方。老婦緩緩說道:「明日一早,你按這個方子,去抓七貼藥來。藥抓回來以後,一貼藥煎兩次,早晚各一,三碗水熬成一碗。」

    方承重複了一遍:「七貼藥,每貼早晚各煎一次,三碗水熬成一碗水。小可記下了。」

    老婦「嗯」的應了一聲,點點頭又道:「記下就好,你去吧,我要休息了。」說完,她便即轉身躺下了,方承忙退了出來。

    次日清晨,方承早早的去了藥店。這次藥倒抓得挺順利,只是藥方中多有野山參一類的名貴補藥,所費不菲。回程時,方承經過一家蜜餞鋪子,便順道進去買了些蜜餞。等買完蜜餞回到客棧已是將近巳時,方承讓店夥計把藥煎了,自己趕忙先去老婦床前問候了一個。

    老婦顯是醒了一會,見方承來了,但吩咐他去取粥來。老婦喝過了粥,又等了一會,到了近午時分,藥總算煎好了。方承端著藥,拿了蜜餞,送老婦床前。藥的氣味甚濃,老婦似乎有些受不了藥的味道,接過藥以後,躊躇許久,最後狠下決心捏著鼻子,才算喝了下去。

    喝過藥,老婦便要給方承講解中篇的內功心法。方承擔心她病體未癒,想推後兩日再說,但老婦堅決不肯。無奈之下,方承只好依她。不過,方承仍是擔心老婦過於勞累,所以只讓她講解了一個來時辰,便自打住了。此後幾日,老婦每早喝過藥以後,便給方承講解內功心法,下午方承則在自己的房裡揣摩,若有想不通的,晚上再去向老婦請教。

    只是那藥大約實在太難喝了,老婦前三天不得已還強忍著喝下去。到了第四天她無論如何也不肯喝了,直讓方承端走。方承當時就覺好笑,心想這位老人家怎麼也有點孩子氣了。居然會因為嫌自己開的藥太苦,所以不肯喝,這不是天大的笑話嗎?沒辦法,方承只好苦口婆心的在一旁勸著,每次都得他費盡了口舌,把老婦說得煩了,她才肯喝下去。

    或許是因為老婦的身體好了許多,她講解得更清楚透徹的緣故,其後方承領會起老婦的講解也容易了些。時光易逝,方承完全沉浸在這上乘武學之中,全然忘了時間的流逝,不覺不知之間又七八天過去了。這時,他突然發覺老婦傳授的中篇和下篇內功心法已快講解完了。

    方承心中不禁覺得有些意猶未盡。但他不想去求老婦,再傳授其他高深武功。思來想去,方承便自己琢磨開了。他首先想到了自己習練多年的五行八卦刀法。這套刀法雖只有招式沒有口訣心法,但畢竟方承習練了多年,一招一式都已銘刻在心,如不加以利用,未免有些不捨。於是,方承便想以老婦所授下篇運使內力的諸多法門當中取一種來驅使這套刀法。

    老婦所授下篇運使內功的基本法門共有一十三種,其中兩種是輕功,五種是兵刃,六種是拳腳。方承想從五種運使兵刃的基本法門當中,挑出一種與五行八卦刀法較為相合的,用來運使五行八卦刀法。他的這個想法不敢告訴老婦,便自己揣摩試演了幾次。結果發現,效果還可以,方承自覺比較滿意。只是,刀法之中有些招式與老婦所授法門相去實在太遠,方承無奈只好將這些招式捨掉,自己想一些招式補上。雖然他自己想出的招式未免拙劣,但那也沒辦法。他可不敢去修改內力運使法門,只好修改招式來配合。改得不好,也只能濫竽充數了。

    老婦對方承這些舉動,自然是看在眼裡,但她既不點破,也不出力相助。不過,如果方承在其中遇到什麼難題,跑來問她,她也會詳加作答。
上一章    本書目錄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