跟著大隊混了幾天才知道,現在正確的時間是康熙十三年,幸好林風是文科出身,當年高考的時候很是下了一番苦功,而且離開學校也沒多久,根據記憶裡模糊模糊的資料,聯繫康熙王朝收復台灣、簽訂尼布楚條約之類重點考點往下推算,現在大概是公元1674年。
玩過《大航海》遊戲的都知道,正是這會西方列強剛剛長出了小虎牙,不列顛約翰牛正忙著和荷蘭風車搶地盤黑吃黑,各式各樣的航海家也忙著在世界各地走私販奴偷稅漏稅,而中國這裡也是戰火連天,北邊俄羅斯沙皇陛下偷偷摸摸搞小動作,西邊漠北蒙古漠南蒙古什麼准葛爾吐謝圖內戰打得不亦樂乎,康熙更是忙得焦頭爛額,調兵遣將火拚吳三桂。總而言之現在與什麼康乾盛世沒有任何關係,這個世界亂到了極點。
老實說對於目前的境況林風不是沒有想法,這事是明白著的,雖然旁邊的這些兄弟對前途持樂觀態度,但他卻知道,吳三桂耿精忠這夥人遲早會完蛋,現在清軍已經漸漸穩住了局勢,慢慢展開反攻,接下來這邊就是一連串的敗仗——這個事情很恐怖,據林風所知,清軍有個很不好的習慣,每次打勝仗之後總喜歡一通亂砍,所謂「揚州十日」、「嘉定三屠」那絕對不是浪得虛名,所以目前擺在林風面前的形勢非常嚴峻,就不談個人前途人生理想之類遠大抱負,保住老命也是大有問題。
走了幾天之後,林風徹底否決了逃跑的念頭,福建這個地方在二十一世紀是個好地方,但以十七世紀的技術水準來衡量的話,那就只能算是窮山惡水了,在林風的感覺中,這地方沒別的,除了山還是山,一天到晚翻山越嶺,旁邊的人告訴他,這還是走的大路,林風簡直很難想像小路是個什麼樣子。
另外一個重要的原因是身體問題,雖然以21世紀的標準來衡量林風是個棒小伙,但在這個世界,和身邊的這些人比起來,不說那些士兵,就是身邊的那些挑夫也絕對比自己強壯得多,這些人百分之百農民出身,據說在8、9歲的時候就下地幹活,十多歲的時候就能挑能扛,擔著幾百斤走起路來比騎騾子的林風還快,看著這些挑著重擔步履矯健的傢伙,林風不得不感歎勞動人民的偉大,想起前世自己從城東到城西還要坐公共汽車,生活簡直墮落得不能再墮落了。
由於接近戰場的關係,這裡的老百姓早已逃離一空,看著前前後後遠遠近近連綿不絕的山頭,方圓百里沒有一處人煙的原始地帶,林風幾可肯定,如果自己脫離大隊偷偷跑到山裡去,多半死路一條。
幸好就目前的情形來說,他的日子過得不算壞,感謝歷代偉大的皇帝,對廣大勞動人民實行了愚民統治,在和李清流文縐縐的胡掐一陣之後,這些身強體壯傢伙對自己多了一些莫名其妙的畏懼,就連那些神色凶悍的軍人,看自己的眼神中也多了幾分敬重,這樣的情形林風剛開始時倒是很納悶,後來問了李清流才知道,這支部隊連同挑夫幾千人上下,算得上文化人的總共兩個半——李清流、林風自己,還有一個能夠用毛筆把自己的名字寫對。
這樣就從本質上拉開了階級差距,林風一加入隊伍李清流就慷慨大方的送了一頭騾子給他,當天宿營的時候林風就接到了任務,幫李清流計算賬目。
李清流這個人是個典型的**官僚,自身也沒什麼本事,只是出身世家大族,耿精忠受封福建之後,這小子馬上投靠過去,並且把小妹送到靖南王府,當了耿精忠的第九房小妾,也算混了個親戚的名頭。這次耿精忠起兵反清之後,一路進軍順利,眼看同僚個個立功,李清流也不免動心,但他與那些從遼東打到福建的悍將不同,一不會行軍二不會打仗,忙乎了個把月才鑽營到這麼一個運送輜重的差事。好在小妹在耿精忠面前很受寵愛,連帶他也有了那麼一點小小的面子,耿精忠雖然知道這個親戚沒什麼本事,但看他還算小心謹慎,便也允了,為謹慎起見,還加派了近兩千遼東帶過來的精銳老兵,想來前方有都督徐尚朝五萬大軍駐紮在浙江前線,應該不會出什麼大事。
其實這支部隊並非是運送什麼糧食草料,那十來輛大車上裝的是八十萬兩白銀,帶著的幾千挑夫是順便征發的軍前勞役。耿精忠接到戰報,康熙派遣了幾路大軍進入浙江,大戰在即,這批軍餉就是為了在戰前振奮士氣、戰後封賞戰功用的,不然若是軍隊的命脈糧草,耿精忠作為清初的百戰名將,也不會讓李清流接這個活。從心理上來說,大凡像這類與銀子沾邊的事,一般人下意識的還是覺得找個親戚辦比較放心。
說來林風也不算太背運,李清流原本請了一個文案幕僚隨軍,不料這個先生隨軍爬了幾天山路之後就得了大病,然後上吐下瀉人事不省,李清流也沒辦法,只好打發了銀子派個親兵送他回福州,這荒郊野嶺也請不到能識文斷字的先生,所以這幾天軍營裡的文案賬目只好自己動手,累得苦不堪言,而林風在這個當口適時出現,自然立馬就李清流刻意招攬委以重任了。
與後世的想像不同,在林風看來,這個時代的軍隊就管理上來說勉勉強強也算是制度化了。這支隊伍共有四千多人,其中兩百五十名騎兵,兩棚步卒一千五百人左右,三千多民夫,另外還有不少騾馬,一天下來人吃馬嚼的糧食草料的確不是個小數字,不過這當然難不住受過高等教育的林風,當天晚上就小小的表現了一把,拿根樹枝在地上左劃右劃一會就算得清清楚楚,給了李清流一個驚喜——雖然他也算是個文化人,但顯然對數學這門科目不大精通,看林風三下五除二的解決了他頭痛的難題,立馬擺酒上菜,叫上親兵侍侯著犒勞功臣。
李清流雖然長得不咋樣,但人的確還算不錯,出乎林風的預料,喝酒的時候並沒有提出什麼填詞唱賦詩酒應和的無理要求,其實林風倒也看得出來,這位李大人只是個花架子,很有可能只看過《論語》什麼的,其他經史子集估計一竅不通,倒是對什麼《三國演義》、《水滸傳》、《封神榜》之類很有興趣,幾杯酒下肚,扯起關雲長張翼德之類手舞足蹈滔滔不絕,據林風觀察,李將軍這個樣子這多半是茶館裡說書先生的功勞。
這些古典名著林風自然滾瓜爛熟,和他扯起蛋來一點不落下風,很多時候都是強他一頭,開玩笑,林風在前世的時候把光榮公司三國誌從2代玩到10代,從高中時代就開始潛心研究,大大小小的將領、戰場的地域、曹操劉備等勢力範圍一清二楚,只是看聽聽說書的李清流自然比都沒得比。
很有意思的是,從李清流的口中得知,在這個時代,《三國演義》這本書的影響力達到了匪夷所思的地步,據說還有這麼一句流行術語:宋朝有「半部《論語》治天下」,大清有「一本《三國》得天下」,對於把小說升級成軍事教材的現象,雖然很多儒生不屑一顧,但在李清流和周圍的軍官中倒是大有市場,一夥人喝得酒酣耳熱,林風就充了一把說書先生,一張嘴巴指東打西指南打北,說得這些軍官心悅誠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