龍騰世紀 > 穿越重生 > 首席外交官

龍騰世紀 第四章 所謂『夷』者 文 / 珞驊

    第三章

    白金漢步入會場的步伐出奇穩健,他並不覺得對方多了一個高官就會對他的交涉工作產生多大的阻力,在他的眼中,中國對於什麼經濟利益甚至是主權的範圍基本上沒有一個清晰的概念,比之關稅他們似乎更關心他們的面子工程,奕訢的到來不但不會對他造成任何負面影響還可以讓他放心大膽地去討論關於英國在華具體利益的分配,至於一個禮拜前的那幢「爛尾樓」,議會已經給過他明確的指示,雖然無論在文書中稱呼「中華」還是「中土」都無關痛癢,但是到底不想讓中國人撈到什麼利益,當然具體情況,具體方案,在這個問題上白金漢還是被授予了自主退讓權的,當然從白金漢自己的主觀來說自然是不希望動用這個權力,議會方面的意思很明確像他這種新手,負責個熱身運動就可以了,此輪談判結束他就得繼續回外交部打他的雜,能不能引起上級的注意,就在此一舉,自然容不得他不上心,好在功夫不負有心人,白金漢緊握手中的文案——鐵證在此,是他清國違約在先。

    看到白金漢所出示的所謂「清國罪證」,沈哲終於明白了「被石化」究竟是個什麼樣的感覺,那份折子大概是某個縣官寫給當地巡撫的,紙張已經發黃,應該是有些年頭了,想來八成是在第二次鴉片戰爭時期英法聯軍攻入廣州城的時候找到的眾多公文中的一份,這批公文的淪陷,倒也是一件人盡皆知的事情,英國人也就是因為這批公文裡各地官員仍將其稱之為英夷,才提出要在新簽訂的條約中明確規定要將英國稱為「大英」

    如果可以證明這份文書真的是1856——1860年之間從廣州流出的,固然不可以算是中國這邊違反了《北京條約》的規定,但這份殘破如大難重生一般的奏折什麼都不缺,偏偏缺了上奏人的落款和日期,而顯然英國人是咬定奏折中那句引自魏源《海國圖志》的「師夷長技以制夷」是中國人違反了規定,根本容不得他們對這份證據有半點質疑,更別說把消息通報回國內一辨真偽,國家積弱的悲哀就在於此,國際中的所有義務你都要承擔但是所有權利你都沒有。

    奕訢感到自己官帽的前簷的內裡已經被額頭上細密的汗珠沁濕,作為一個生於宮闈,長於廟堂,在中國的官場上屢次沉浮的政客來說,他已經比沈哲更敏銳的嗅到了他們的危機。雖然修改提案不是他奕訢提出的,但處置一個年僅十五歲的少年明顯是不足以平民憤的,太后一直偏向於搞洋務的那幫人,就算是要重責沈哲也會找個墊背的讓湘淮的官員心理平衡,去年一個天津教案就讓曾國藩成了萬夫所指,他奕訢在國內的影響力再大那也大不過曾國藩,若是這次莫名其妙割了地,賠了款,其結果絕不會像曾公抱病回鄉這麼簡單。

    英國人此舉絕不只是不想對條約修訂,分明是想坐地起價,借這個理由,再狠敲中國一筆。對於賠錢這種事,清廷可以說是已經無感了,但凡和外國人打交道不砸進去個把年的稅銀那是不可能的,不過以前他們至少可以說是自己被逼的,而現在要是因為自找的行為賠了款那定然是要觸動太后的龍威。

    奕訢無法,只得試著轉移話題「此等小事,自可日後再議。」以他和英國人打多年交道的經驗來看,這些名號一向是歐洲人不看重的,倒不如就此糊弄過去。

    可這次英國人卻一反常態,非要整出個子丑寅卯不可,那是認定自己吃了虧,而且,這虧不能白吃。

    奕訢此時突然發現,讓他暗自緊握雙拳的感情不是緊張,而是憤怒,他的內心深處積聚的不是對沈哲的責怪,而是對英國人的痛恨,努爾哈赤子孫的熱血一瞬間在奕訢體內重新甦醒,他願意用自己的一切實現大清的復興,用一切來保護大清的尊嚴,他強壓了怒火,在這樣的場合下理性的喪失必然會讓大清陷入更大的危機之中。

    「請貴國放心,這件事情我們一定會調查清楚,將當事者緝拿歸案,交與貴國責罰。」

    「貴國不必這麼麻煩」白金漢頗有點傲慢地回到:「以貴國的人口數量要將這件事查清楚還不知道到了什麼時候了,不如把徹查所需的錢財交給我方,由我國的駐華公使代為處理。」

    奕訢冷笑,終於進入正題了,說到底還是要錢。

    「這是我國的內事,貴國就不用如此操心了。」

    「事關我英帝國的榮辱,當然不能不上心,你們大清不是有句古話嗎——『士可殺,不可辱。』清國本就與那麼多的國家邦交,前日又新增了個日本,相信政府內部也是應接不暇,恐怕沒有什麼力氣為我大英女王陛下的榮譽操心,請恕在下實在不敢將此事托付於貴國。另外……」白金漢將一份文件推到了奕訢的面前,奕訢沒有翻開那份文件,英國的口氣是越來越大,他不知道將會展現在他眼前的會是個什麼樣的數字,是朝廷幾年的收益。

    他又一次要喪權辱國,又一次要成為大清的罪人,可是不簽怎麼辦,英國人容得了他商量嗎?!

    奕訢沉吟了片刻,還是將手伸向了那份文件,不管多少錢,今天不簽,明天英國人也會以別的理由向他要。

    「等一下,此事錯的確在我大清,但是我大清的過錯,並不在此處。」

    在場所有人都愣住了,沉寂的氣息在會場籠罩了整個會場幾秒,所有人,包括恭親王都微微偏過頭去,用餘光打量這個「語不驚人死不休」的少年。

    恭親王的心思,沈哲也未嘗不知道,只是比之恭親王所思,沈哲作為一個曾經的觀棋之人,看見了一些更長遠的東西——中國人的信心。

    他必須在與英國人的交涉上取得一星半點的成功,他不能等到1904年日本打敗俄國的時候,再由狼子野心的日本為整個亞洲樹立黃種人的信心。

    而更加令他擔憂的是,如果這次交涉失敗,無疑會使中國在自主近代化的過程中更加被動,想到這裡,圓明園被燒紅的殘垣又浮現在他的眼前——從這具軀體中繼承的記憶給了他比任何影視重現和舊照片更深刻的徹膚之痛,真正立於滿目瘡痍的華夏,即便是他這樣一個在他的父輩看來功利,冷漠,懶散,毫無集體觀念的90後大學生也可以瞬間被賦予北洋烈士以死報國的,戊戌君子以身殉法的堅定。如果得到這份記憶起初只是由悲憤激起的一時衝動,那麼這三年來,西方列強的得寸進尺,官場的結黨營私,軍隊武備廢弛,徒有其表都一遍遍鞏固他富民強國的決心,當然他並沒有挽救民族危亡的十足信心,但他願意和天下共存共亡,而此刻是他實踐自己諾言的機會,活了二十幾年他第一感覺到自己的身體裡的充斥著沸騰的血氣,他知道,他放手一搏的時候到了。

    「沈公子。」奕訢低聲提醒。

    可沈哲似乎沒聽見一般。

    「我大清之過,是從一開始就沒有把這個『夷』字交代清楚,當然在上次會議中沒有言及此事也是我沈哲的過失。」

    奕訢心中疑惑,卻也及時忍住了,既然他自己也沒有更好的辦法,姑且讓這個孩子一試,沒準真在他眼前出了個甘羅。

    「什麼意思?」白金漢略微皺了一下眉。

    「這個『夷』字在漢語中的意思絕不是貴國向來理解的侮辱之意。」

    「沒有侮辱的意思?」白金漢身邊的一位傳教士說了,操著一口標準的中國官話,想來是在中國呆了很長的一段時間。對中國的文化也頗有一番瞭解「在下不才,但是在貴國期間,對於貴國的典籍經文,我記得貴國漢武帝時期的史學家司馬遷曾經說夷人是『不曉文字,未通禮樂』之徒,難道這不是輕蔑嗎?請問我大英怎麼不曉文字了,怎麼未通禮樂了,難道是在下愚鈍記錯了司馬長卿公的言語不成?」

    沈哲淡淡地掃了一眼那個表情倨傲的傳教士,心下極為不屑,問我你有沒有記錯,您老人家還真的記錯了,不但記錯了還沒記全,人家太史公的話是「椎髻左言,不曉文字,未有禮樂。」不過話說回來,這個極品的傳教士要不是記憶出現了誤差,他沈哲還真的是不知道怎麼反駁他,看來,人謀事,老天也是會時不時幫著成事的。

    沈哲簡單思索了幾秒,佯裝釋然一笑:「沈某終於知道這誤會是從何而起,原來是源於貴國誤解了太史公。首先,請貴方注意,太史公說的是文字,不是貴國所用的單詞,是單字,比方說,白金漢先生的名諱,如果翻譯成中國的文字,那是三個單字,但是在你們的語言中,那只有一個單詞,再比方說……」沈哲指向桌子中央的一隻蝴蝶標本,「我們中文中稱之為『蝴蝶』,是兩個單字,無論這兩個字分開多遠,只要中間不添加其他字詞就不會在詞意上產生異議,但是按照你們英文如果把『butterfly』這個詞分開,寫成『butterfly』那就變成了『黃油飛』或者是『黃油蒼蠅』,對吧?」

    那個傳教士略微點了下頭,白金漢經過翻譯的過度也輕瞇起了眼睛,這兩個不經意的表情,已經透露出他們對沈哲這個解釋的興趣。

    「『單字』這種東西本來就是東方語言文化中特有的,所以說貴國不知道『單字』這也是在闡述事實而已,再來說禮樂,既然貴國的這位先生說自己閱讀過中國的典籍經文那就應該知道,在中國古時的典籍中所謂禮,並不是今天貴國所認為的雙方見面時必要的禮貌表現,所謂樂,也不是現在泛指的音樂,而是指《禮記》和《樂府》這兩本古書。」

    說到這裡,沈哲故意停了一下,給英方可憐的小翻譯留了點時間,白金漢死瞇著眼睛,眉毛幾乎擰在了一起,一副似懂非懂還非要搞懂的表情,恭親王雖臉上顯得波瀾不驚,卻也是暗自佩服,這個沈哲當真是個中興之才,他定然要好好扶植,心下已經盤算開來,整個會場的氣氛漸漸已經從洽談的緊張轉向了一場中國文化的普及課。

    「所以,所謂『不曉文字,未有』……不是,是『未通禮樂』實際上只是一個很客觀對非中華之人的描述而已,並沒有輕蔑之意,敢問,貴國的女王陛下會因為不通曉中國的文字,沒通讀《禮記》和《樂府》而感到羞恥嗎?」

    「當然不會。」

    「那事情就結了。所以說,此項條約的簽訂是建立在貴國對條約概念迷糊的情況下,根本就是一條從簽訂之時就開始失效的偽條約。」

    白金漢聞言錯愕,雖然的確是不對「夷」這個字抱有好感,但是從沈哲的語氣上判斷這件事情是英國吃了虧的,不過這虧,與他擬定的三百萬兩的賠款孰輕孰重,他拿不準,兩方翻譯都頗費了一番周折才讓白金漢明白定義其為偽條約主要原因在於英國本身在擬定甚至簽訂條約的時候都不理解條約內容,事情一下子明朗了。

    三百萬兩的白銀,從哪裡都可以補上,但是如果這件事情放著不管,傳於各國,甚至遺留後世,說他大英帝國,自己都不知道自己定的是什麼條約,那日不落大帝國的顏面何存。

    「這件事情可以就這麼過了。」白金漢將那份證據收了起來,「可是歸國一定要將『中土』改成『中華』能不能給我方一個可以接受的理由。」

    白金漢此言一出,沈哲立刻意識到了自己當初修改提案的時候有多幼稚,在英國人的心裡,如今的中國和印度沒什麼兩樣,清國與英國就算不是那麼正式的殖民與被殖民的關係那也不會是什麼平等相處,因此他提出的以互相尊重雙方選擇的理由必然是被英國的議會當場否決了。

    而且人家給出的理由也是相當的充分,中國在唐朝的時候,西域各國就對中國的稱呼為中土,難道能說當年那些對大唐卑躬屈膝的西域友人是在罵中國嗎?

    但是,現在的沈哲也已是今非昔比。

    「『中華』一詞乃我大清之先祖入關後除『大清』之外,所慣用的對中國的稱呼。」

    聽到這裡,奕訢不禁抿了一下自己的嘴唇,在沈哲當真會胡編亂造,大清先祖何時對「中華」一詞情有獨鍾,不過反正是在糊弄洋人,也就且聽他說下去了。

    「各位知道是為什麼?」

    整個會場又迅速被沈哲帶入了課堂狀態,對方年輕的小翻譯竟然還像個學生一般地搖搖頭,眼神中充滿了求知慾膨脹的神色

    「因為此中的『華』所指的並非是在座諸位所理解的什麼華麗繁榮,而是指華夏,何謂華夏?華夏者,乃炎黃之後裔衍生之地也,太祖皇帝以『中華』自居,其意乃是表明但凡生於華夏的炎黃後裔無論滿漢,無論蒙藏,亦或是其他別的民族都是我大清的子民,我中華民族五十六系,同為炎黃後人,是故無貴無賤,無尊無卑,是為一家。」

    奕訢聞言,暗自讚歎,沈哲此舉,可謂是一箭雙鵰,一則,是頌揚清廷博愛之心,對所有子民都一視同仁,省得外國總拿什麼天賦人權來擠兌,二則,此時英國正對西藏另有企圖,沈哲這個時候說這些也正好提醒一下英國當局不要企圖以什麼民族論來肢解中國。

    「當然剛才貴方說的沒錯,在中國的唐朝時期,西域各國的確是用中土來稱呼我國,但是正所謂時過境遷,現在這個稱呼用於中國似乎便不是那麼妥當,當年的李唐皇族是隴西的貴族,自詡道者老聃的後人,乃是農耕民族,而唐朝也是一個自始至終都以農耕為重的朝代,正所謂國之大事,在耕在祀。然而如今我大清之祖,是發跡於北方的白山黑水之間,以放牧狩獵為業,而自太平禍事以後我大清也是廣辦船政工業,不能說是徒有農耕,如今之大清,乃是國之大事,在商在貿。」沈哲停頓了一下,眼神陡然一利,「如果貴國如此堅持要以中土二字繼續稱呼我大清,考慮到當年太平軍對貴國的種種退讓,在下實在不得不懷疑貴國眼中的中國正統到底是我大清還是山東的捻賊?」

    「閣下說這話不是太健忘了嗎?」白金漢是沉不住氣了,話說是男怕入錯行,女怕嫁錯郎,國際交往中最怕的是站錯隊壓錯寶。「在太平天國時期,我國難道沒有全力幫助貴國平定內亂嗎?」

    沈哲的眼神緩和下來,心中儘是復仇的快感,你英國也有怕的時候。

    「太后和皇上自然明白貴國的心意,但是也正如貴國所言,我大清邦交繁複,新晉的日本更是深諳我中華的文化與啞謎,貴國如果在此事上一味堅持絲毫不肯退讓的話,就算皇上和太后不對貴國有什麼看法,與中國邦交的各國怎麼揣測貴國的想法呢?」

    經了一番沈哲的思想「洗禮」,白金漢這才「如夢初醒」,中國到底是與印度不同的,這個國家早已不是英國當局的私有財產,而是牽一國而動世界,涉及到所有這個世界上最強大的國家的切身利益。

    白金漢與一旁的傳教士對視了片刻,不約而同地發表了意見「簽」。
上一章    本書目錄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