龍騰世紀 > 穿越重生 > 三國隨章侃

龍騰世紀 第一百零八章 女人政治 文 / 沉睡的天空

    三國隨章侃第一百零八章女人政治

    (演義第一百八回丁奉雪中奮短兵孫峻席間施密計)

    本回主要說的是諸葛恪一事,在上一章我們就介紹過諸葛恪被誅殺全族一事,那很大程度上是由於輔政大臣的黨爭還有新任皇帝的年幼所致。若說曹魏那邊本就是運氣問題——曹叡運氣不好,兒子早夭,好不容易斷了念頭收養兒子,結果自己也沒幾天的命了,遺詔上又遇到劉放孫資兩位為了自己的事作祟。那東吳這邊呢!就很難說是運氣問題,而是孫權自己惹的事,他年紀一大把,大多數兒子都成年了,結果把成年的兒子都不用,選了一個最小的。

    其實孫權晚年實在做出了許多糊塗事來,如公孫淵的事,因為公孫淵來祝賀一下就派遣萬人規模的隊伍去授印公孫淵,其給的地位還高呢,一下就給了燕王的封號,當然這封號本來就是空頭支票,公孫淵當不當這個燕王都只是管那遼東一畝三分地。只是孫權你這麼熱情幹嗎?當初曹丕還給你一個吳王呢!(還就這個吳王曹魏還反對呢!)結果轉眼你就翻臉不認人了,將心比心,你還真因為公孫淵會把這燕王當回事?當年做別人臣子的時候那邊要你兩三個人質你都捨不得,現在當了皇帝送一萬多人去。而且這一萬多人也不尷不尬,說是送禮的嘛,人太多了些。讓人不敢相信,公孫淵和你也不熟悉,你送這麼厚的禮別人都要懷疑是不是來搶自己地盤的。問題要是討伐公孫淵的這人也太少了些,司馬懿還帶了四萬呢!就一萬人也太看不起公孫淵了。所以大臣們都反對,就孫權一門心思送這一萬人上路,結果是肉包子打狗,禮物都收下了,這人也都收下了,還送了幾個去曹魏那邀功。這次除了讓我們明白中國古代遠洋艦隊的技術與規模發展到一個相當地步外,好像沒得到啥好處。(對了,還有一次去找夷洲也派遣了萬人。)結果一氣之下孫權又要發兵打遼東,這次被勸住了,且不說派遣這麼多兵後勤保證的問題,就說打下來又怎麼辦?遼東可離東吳遠離曹魏近,這打下遼東除非把江東遷徙個幾十萬人去估計才能守住,可要真有這麼幾十萬人可以浪費,還不如奪幾個淮南的地盤呢。從孫權被勸住看,他其實還是有理智的,腦子沒完全發昏,就是剛愎自用,當了皇帝有人來祝賀太興奮了。

    再好像孫權晚年寵信呂壹,對許多重臣不信之,後來說孫權醒悟,誅殺呂壹,還下了一道詔書給諸葛謹等老臣,意圖重建信任,但是他真的信任那些老臣嗎?只怕不然,陸遜為孫權立下汗馬功勞,孫權以西邊事盡任之,後更是任之為丞相,但是因為太子一事,孫權:「累遣中使責讓遜,遜憤恚致卒,」死後還責問其子陸抗,陸抗「無所顧問,事事條答」孫權才「意漸解。」等幾年之後又對陸抗說:「吾前聽用讒言,與汝父大義不篤,以此負汝。前後所問,一焚滅之,莫令人見也。」

    聽信讒言往往是君王腦子糊塗,孫權腦子糊塗?不然,陸遜的事發生的時候孫權是年紀大了,但是他在同時期群臣進言懷疑蜀漢蔣琬意圖背盟攻吳的時候他覺得不然,而且其理由說的很清晰。(蔣琬的東進計劃是蜀漢中北伐計劃中最大的不同了,蔣琬在諸葛亮逝世後意圖繼續北伐。但是因為蔣琬的病逝放棄了,之後到了姜維時代依舊還是在西邊打主意。)可見孫權沒有得什麼老年癡呆,而只是疑心病太重。

    在三國的幾位開國君主中,孫權資歷最淺,能力也最低,要他像曹操劉備那樣白手起家,那肯定是不行了,這種事也只有他哥哥孫策能做。孫權最大的優點在於他能任用人才,正如他哥哥所說的,舉賢任能,各盡其心。這一點上,他和另兩位可說是不相上下,又得益於留下的基業與人才,他才能在三國之中佔得一席之位。在守成並開拓前人之業上,曹丕等人都遠不如孫權。孫權年少時能依仗周瑜魯肅,啟用呂蒙陸遜,與曹操劉備抗衡。但是到了晚年,當年的英雄都已經歸去,曹魏那邊都到了第四代,蜀漢主政大臣也換成了當年來使的費禕,或許是寂寞,或許是看到英雄一個個逝去,他也開始尋求那種長生,尋求那種做皇帝的榮耀了。就好像想把當年的氣都發洩出來一樣。而對於他身後的事,他也開始擔心,對那些老臣,對自己的兒子,都懷疑上了。

    孫權,這個英雄不是糊塗,而是多疑和偏信。

    孫權的事先說到這裡,我們還是說正題,孫權的事還是要怪自己,自己這麼多兒子,結果都不用,太子孫和不用,而另一個兒子孫霸也不用。(這點是因為當時二子在群臣各有支持者,孫權擔憂有袁紹劉表那樣的問題,不過這種問題最終還是出在孫權自己身上啊,不過孫權也做不到把其中一個兒子驅除,乾脆就兩人都不用。)還有其他兒子也不用,就選了最小的孫亮。之後一度想召回孫和,受到勸阻沒有成功。勸阻他的是誰呢?日後輔政的兩個,孫弘孫峻。(孫峻也是建議讓諸葛恪前來輔政的,日後又幫助諸葛恪除掉孫弘,和諸葛恪很是親近,所以諸葛恪日後對孫峻很警惕,因為有前面的關係在裡面,也是因為這個關係,孫峻背叛諸葛恪後提心吊膽,甚至做夢之。不過當時老將大都身亡年邁,諸葛恪在年輕人中已經是出類拔萃的了,所以孫權雖然擔心,還是用了諸葛恪。)

    除了孫峻孫弘外,他們一個是侍中,一個是中書令,都是孫權身邊的人,還有一個人在太子問題上對孫權有很大影響,就是孫權的女兒全公主。

    全公主是孫權步夫人所生的大女兒,名魯班,原本嫁給周瑜之子周循,但是周循生病早死,於是嫁給了全琮為妻,又名全公主,她在孫權很是得寵,利用對孫權的影響力干涉朝政,進讒言給孫權,使得孫和母親王夫人失寵憂死,孫和失去太子之位,之後孫權想召回孫和時更是極力勸阻。她極力支持孫亮做太子,甚至把自己喜愛的從孫女全氏嫁給孫亮。(考慮到孫亮是全公主的弟弟,所以孫亮從輩分上實際上是娶了自己的孫女一輩,當然,全公主和全氏應該沒有血緣關係。)

    此外,全公主與孫峻私通,(孫峻是孫堅族弟孫靜的曾孫,全公主是孫堅的孫女,所以孫峻應該比全公主小一輩,他們的血緣關係也比孫亮和全氏近得多。)並在孫峻死後,與孫亮,全尚共謀除掉孫綝,反被孫綝所除。如此,其干涉朝政才告一段落。

    其實,還有一位夫人可能比全公主還要厲害,就是孫亮的生母潘夫人。為什麼這麼說呢?因為這位潘夫人在孫權病重期間居然問中書令孫弘呂後**的故事,敢情也想做做呂後。不過她被宮人昏睡時所殺,還死在了孫權前面,不然東吳的政治局勢更加熱鬧了。

    東吳政治混亂,雖然歸根究底還是孫權的問題,但是這一位公主一位皇后因為自己的私yu在背後搞了不少名堂。其實,這女子干政也並非是這兩位的專利,就說全公主嫁全氏給自己的弟弟一事吧,有人早就幹過了。就是漢景帝的姐姐長公主,嫁女兒陳阿嬌給侄兒劉徹,也就是日後的漢武帝,並為此在漢景帝面前為劉徹說話,使之成為太子。(金屋藏嬌就是說的這件事,劉徹年紀小小就嘴巴這麼甜,實在令人佩服。)之後漢武帝的姐姐平陽公主儘管沒這麼厲害,但是也進獻了衛子夫,對於漢武帝后宮政治產生了一定的影響。至於唐朝太平公主干涉朝政的事,那就更不用提了,在武則天後期到玄宗上台,太平公主在那段唐朝歷史上活動頻繁,參與策劃了許多大事,尤其是皇帝的廢立。

    至於後宮爭寵,寵妃干政的事自然不用多說,我們在之前就說過袁紹劉表的故事,那其中袁紹劉表的寵妃影響很大,至於之後的晉朝的混亂,除了晉惠帝是個弱智外,賈後弄權的關係也不少。

    不過公主皇后的干政終歸不是常例,而是依仗於皇帝對之的寵信而獲得的間接權力,公主就不用說了,皇后儘管地位崇高,理論上享有重權,但是還是不能與皇帝比擬,如武則天那樣站在高宗頭上或者有個弱智丈夫皇帝的終究還是少數,即便是獨孤皇后那樣敢對皇帝做脾氣的也是少之又少,大多數的皇后還是皇帝的附屬品,在皇帝之下,沒有直接的權力。但是又一個特殊的存在,便是太后。

    確實,在以皇帝為中心的體制中,太后是一個比較特殊的存在。在一個正常的體制中,皇帝應該佔據著統治的中心地位,無人可以超越之,但是人的血緣關係卻沒有辦法隔斷。若說皇帝的父親太上皇是個反常態現象。(一般來說,做皇帝的時候父親不可能還活著,即便是活著,劉邦開創的太上皇制度也有效的遏止了太上皇權力的使用,很少出現如乾隆那樣的太上皇掌權的局面。)但是皇帝的母親太后的存在幾乎是個常態,很少有皇帝登基沒有太后的情況,倒是時常出現有太后,還有太皇太后的局面。如漢武帝那樣要殺掉太子生母的畢竟是少數,大多數的皇帝不得不面對自己頭上還有一個比自己更高或者說血緣上更高的存在。

    儘管說,太后在一般狀態下並不會干涉朝政,但是其崇高的地位有著極強的影響力,即便是成年的皇帝也不得不對太后保持著一定的尊重,雖然很多情況下太后不會干涉成年皇帝的朝政,但是一旦干涉,其干涉的力度和名義都要比其他如權臣公主皇后之類強得多,呂後和武則天就是一個很好的例子,武則天公然稱帝,呂後雖然沒有稱帝,但是史記漢書都載有呂太后本紀或高後紀,實際上認同了太后等同於皇帝這一現實。(漢書裡至少還有惠帝紀,史記乾脆也惠didu不專門列本紀了。)

    不過呂後和武則天畢竟是太過強悍的存在,更多情況的則還是帝年少,以太后臨政。也就是在皇帝成年前由太后直接或者間接控制朝政,這幾乎成了一種常例,歷代的皇朝基本上都認同之,漢武帝之所以要殺掉太子生母,其很大因素也是知道在其死後,就無法控制太后干政局面而所做的一種極端例子。

    漢代為何外戚權力甚大,就是因為皇帝年幼,太后聽政,而太后畢竟多是女流,不適合或者不善於處理太多的政務,從而自己的娘家人就成為了最好的替代品,等到皇帝成年,為了奪回權力,不得不又依賴身邊的宦官,東漢宦官與外戚的爭權,某種程度上是皇帝與太后的權力爭奪。

    這種狀況,並非中國獨有,世界上各國都能找出例子來,可見,政治這東西,並非是男人的專利。
上一章    本書目錄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