龍騰世紀 > 穿越重生 > 三國隨章侃

龍騰世紀 第八十六章 名將終有隱退時 文 / 沉睡的天空

    三國隨章侃第八十六章名將終有隱退時

    (演義第八十六回難張溫秦宓逞天辯破曹丕徐盛用火攻)

    在這一回演義中,張遼在曹丕征伐孫權的戰役中中了一箭,回去之後傷重而死,不過這其中大有演義杜撰的成分,張遼在這次戰役之後死去確實是事實,他的死也確實和這次戰役大有關係,但是和演義中有些出入,在史書中,張遼並沒有中箭的記錄,這次出征時張遼已經染病,但是曹丕依舊帶他出征,在這次出征後,張遼病死。說起來張遼當年大破孫權軍,抵擋孫權多年不得北進,或許為了這關係,作者乾脆便把他的死因為安排為丁奉射箭的關係,也算是為江東出口氣吧。當然,這只是開個玩笑,不過演義中時常會安排把名將的死來個乾坤大挪移,而且十分偏好大將因為箭傷而死,太史慈,甘寧,黃忠,還有徐晃,張遼等人都被他安排為箭傷而死,假如算上如張郃這樣真的是受箭傷而死的,那就更多了。這弓箭的威力,實在不一般。

    無論怎麼說,這張遼確實是在此時死的,假如仔細想來,此時三國鼎立局面已經基本形成,但是那些曾經馳騁風雲的名將們大都已經老得老,死得死,依舊在戰場上的已經越來越少。其實當上一回劉備逝世時,已經意味著東漢末年那一代諸侯已經全部成為了歷史。

    一個將領能成為名將,除了本身的素質,經歷的戰事規模次數也是一個很重要的因素,很難想像只經歷一次戰役的將領便可以稱之為名將。漢末的戰亂造成了大規模的戰事,這給老百姓造成災難的同時,也使得大批的名將得以湧現,而這些名將也是我們喜歡三國的一個原因。在此,我們便在此處尋覓那些早期的名將們,以供紀念。自然,在這裡如曹操孫堅孫策劉備呂布等人都是一代名將,其中曹操更是東漢第一軍事家,但是考慮到他們又是一方諸侯的關係,又被大家所熟知的關係,就不將這些人列入了。

    關羽:關羽,劉備集團中自劉備而下的一代名將,一度曾投降曹操,在此期間立下斬殺袁紹大將顏良的大功,而後回歸劉備,因此事而被世人尊其之義,之後在劉備帳下一直為排名第一的武將,更是在劉備入蜀後都督荊州,其榮寵無以復加,建安二十四年,以漢中王座下前將軍身份北上攻打曹操,並水淹於禁七軍,擒曹操手下大將於禁,殺龐德,威鎮華夏,達到其事業頂峰,但是之後便被呂蒙偷襲成功,被擒殺。在三國演義中增加了他許多戲份,如斬華雄,過五關斬六將,斬蔡陽。(準確的說,從戰績上來說,關老爺當不得這個第一的位置,不過這一來也不是分先後,二來名將這名氣也挺重要,所以便把他放在第一個說明了,自然,這和實力無關,以後的次序也是一樣。)

    張遼:原為丁原手下戰將,後屬何進,董卓,呂布,在呂布死後率眾投降曹操,之後在攻打袁氏戰役中多以戰功,尤其以斬單于蹋頓一戰最為出名,日後多屯守各地,在合肥時以八百人大破孫權軍,此戰也是張遼人生中最出名的一戰,曹丕稱帝后任前將軍,而人生最後一戰是在帶病隨曹丕伐吳,時孫權令諸將:「張遼雖病,不可當之,慎之。」出征破呂范,還軍後病死。演義中對他的事跡有所挪移,比如他的死在演義中就有所變化,但是總的來說,事跡大都記載進演義。

    高順:在漢末群雄爭霸中,他作為不屬日後三國派系的一員戰將,其能力相當突出,在有限的史料中,便有他破劉備,夏侯惇這樣的戰績,對呂布甚為忠心,所領之軍攻擊無有不破者,當可稱之為一代名將。在呂布死時同時被殺。演義中沒有太大的變化。

    夏侯淵:跟隨曹操起兵後,隨同征戰無數,但是其中最出名的是在曹操擊敗馬超後鎮守關中時破韓遂馬超宋建極其羌軍無數,並跟隨曹操破張魯,得漢中,但是便是在夏侯淵行都護將軍鎮守漢中時被劉備擊敗,戰死。

    夏侯淵族兄夏侯惇:名氣雖大,官位也高,又為曹操重用,日後曹丕登位更是拜他大將軍,但是戰績遠不如他族弟夏侯淵,後來相當長的時間乾脆多是屯守,少有征戰,這或許和他在攻呂布時左目失明有很大關係,準確的說他不能稱之為名將。他在被拜大將軍後幾月就死了,他在演義中戲份很多,在諸多評書中更多,但是多是倒霉的角色。

    曹仁:跟隨曹操起兵,征戰多年,對袁術袁紹戰中都有相當出色的表現,曹操對其相當信用,曾在汝南破劉備,在江陵抵擋周瑜,尤其是在守樊城抵擋關羽一役中,艱難時守住一城,不至於局勢崩壞,功可謂高之,日後曹丕稱帝任其為大將軍大司馬,在黃初四年死,和張遼死的差不多時候,他在演義中也是被欺負的一個角色,尤其是在面對諸葛亮和周瑜的時候,便成了少智的勇將。(曹仁弟弟曹純是虎豹騎的將領,在破袁譚,北征,和長阪一戰中都有所表現,不過死的很早,建安十五年就死了。)

    曹仁族兄弟曹洪:他的名氣不小,但是最出名的時刻應該是在曹操最危急的時候送了他一匹馬,說了「天下可無洪,不可無君」的名言,不過最後兩個都沒死,比起來曹操兒子曹昂在進馬的時候就比較遜色了,沒有名言留下,也死了。他和曹仁一樣,是曹操發家的主力軍,開始時都收羅了千餘人馬,這在當時的時候也很有用了,不過曹洪明顯比曹仁有錢,他收羅的千餘人都是家兵,可見他家富而吝嗇的情況肯定是事實,但是因為這個毛病日後差點倒霉,要不是諸人說情還有當年救曹操的功勞,曹丕就把他殺了。曹洪其實頗得曹操信用,官渡偷襲烏巢時便留曹洪守營,而且參與的戰事也多,無論是在兗州苦戰的時候還是日後在漢中的時刻都算是很活躍的將領,但是沒有出色的代表性戰績。倒是活的很長,在曹丕死後曹叡即位後重新起用,熬到了拜驃騎將軍以後才死,死的時候已經是太和六年了。曹洪在演義裡的待遇比曹仁好不到哪裡去,其實曹洪的軍事才能也值得懷疑,在對於劉備屬下大將吳蘭時,曹休其實上才是當時的真正主將,不過曹休和曹真其實和張遼關羽這些人差了一代,不屬於早期名將了。

    張飛:這位大家都很熟悉,演義中劉關張三兄弟的三將軍,他的戰績開始不算很好,除了在長阪力阻敵軍外,沒有什麼特別的,但是日後入蜀一戰和對於張郃一戰中表現極其出色,他的故事不用太多說了,演義中對他的形象有所歪曲,但是在戰績上沒有給他摻水分。從演義中來說,他光輝的一刻是在長阪,但是從歷史上來說,收嚴顏和破張郃二戰最為出色。死於在劉備伐吳前的暗殺。死前為車騎將軍。

    黃忠:這位演義中的五虎將早期跟隨劉表默默無聞,但是在跟了劉備後,馬上便被重用,在入蜀一戰後表現出色,在隨劉備攻打漢中一戰更是斬殺夏侯淵,乃是最光榮的一刻,被劉備任為後將軍。在演義中他被描寫為一個忠心不二的老將軍,其實他是否老成如演義中的那樣並沒有明確記載,也沒有和關羽來個長沙城下單挑。(其實假如真有如此一幕,日後關羽怎麼還會對黃忠有意見呢?不過為了讓黃忠這位五虎將形象更光榮,才安排了這個故事。)

    與黃忠在演義中關係頗近的魏延:其實演義中將他和黃忠放在一切也頗有道理,因為和黃忠一樣,他也是屬於被劉備破格越級提拔的將領,他最出名的一刻當是突然取代大熱門張飛被劉備任為漢中太守。並有那句:「若曹操舉天下而來,請為大王拒之;偏將十萬之眾至,請

    為大王吞之。」的名言。之後諸葛亮執政時期,也多為重用,並有大破郭淮的戰績,還向諸葛亮提出著名的偷襲關中計劃,後來諸葛亮死時與楊儀相爭,被殺,死前為前軍師,征西大將軍。演義中對其形象頗多詆毀,最莫名的便是他與諸葛亮的關係,事實上他雖然有因為諸葛亮不採納他偷襲關中的計劃而歎恨,但是諸葛亮也繼劉備後一直重用於他。根本不可能出現演義中的一開始就要斬殺魏延,日後對魏延頗多限制的場面,更別提那個莫名其妙的踩滅本命燈故事了。

    張郃:魏延其實準確的來說並非是早期的名將,他出道太遲,雖然一下被提拔高位,但是從戰史上來說和關羽張飛張遼等人都不是一批的,所以雖然活得挺長,但是真要說早期名將又活的長又一直在戰鬥前線的還要算張郃。從袁紹曹操爭奪的群雄爭霸時代他就是袁紹手下的大將了,後來投降曹操,一直跟隨曹操征戰四方,其將略為頗為了得,但是直到其他名將一一去世,張郃才真正大放光彩,得以在西面獨擋一面,尤其是破街亭一戰,可謂其一生的閃光點,諸葛亮北伐屢屢失敗,在早期和他有莫大關係。但是在與諸葛亮戰中,被流箭所傷,之後死。演義對他的記載和史書中有一些差別,比如和黃忠的交手沒有記載過,而後與諸葛亮很長一段時間張郃乃是主將,沒司馬懿的戲份,但是總體來說不大。

    徐晃:起初為楊奉手下,後來投降曹操,。隨從作戰,多立戰功,但是最光輝的一刻還是在危機時刻,終於能duli統軍救援樊城,破關羽軍的那一戰。之後曹丕即位時為右將軍,在太和元年死,當然不是在攻打孟達的時候被射死的了。演義杜撰了他的死。

    周瑜:他不用多說了,與孫策交好,在見袁術無能後,投奔孫策,風流倜儻,號為周郎,在孫策死後又輔佐孫權,在赤壁大戰中率領江東主力與劉備軍一起擊敗曹操,一戰成就天下名,但是之後不久便病死,死前為偏將軍,演義中因為諸葛亮的關係對他的形象多有詆毀,但是只要和諸葛亮不鬥智,倒還算符合史實。

    呂蒙:呂蒙出道甚早,一路積功而進,其有勇有謀,可稱得上一代名將,其征戰喜用詐術,往往不正面交鋒,一擊破敵,但也不乏強攻之勇。偷襲荊州一戰乃是他的成名之作,在之後不久便死去。演義中將他的死歸因於關羽追魂,其他倒是沒有太多的修改。(孫權任用的周瑜魯肅呂蒙陸遜三人,除魯肅因為沒有大的征戰外其他三人都是頗有才幹的名將,尤其得益於孫權本身才能不足的關係,他們得以發揮,至於陸遜的資歷太淺,前兩者在孫策時代便就參與軍事,陸遜要等到孫權時代,所以不屬於前代的名將了。)

    於禁:原為鮑信屬下,後來鮑信死後歸於曹操,備得信用,治軍極其嚴厲,執法如山,曹軍中多有畏懼者,在對戰袁紹大軍中第一個求戰,在外姓中最受重用,但是在建安二十四年被關羽擊敗擒拿,投降,之後又被東吳得到,後回到曹魏,此時曹操已死,曹丕在位,明寬恕實嘲諷之,於禁羞惱而加,病死。其在被俘前為左將軍,與演義中記載相差無多。

    樂進:在曹操帳中多有戰功,最顯眼的是在攻打烏巢一戰時斬袁將淳於瓊,倒是在屯守合肥時參與了破孫權一戰,但是出擊的乃是張遼李典部。建安二十三年死,死前為右將軍,因為沒有特色,演義也將他放了一馬。

    馬超:他的戰功多是在自己為一方諸侯時,二度而起,對陣曹操大軍,也有勝機,確實為勇將,之後歸於劉備,雖然有出征漢中,但是沒有太顯眼的表現。在章武二年的時候就病死了,但是在演義裡為了實現諸葛亮的平五路計策,而延命數年。

    趙云:其實趙雲與關羽張飛馬超黃忠這四人相比,統率征戰的機會少得多,官位也差了許多,在生前是為鎮軍將軍,建興七年死,趙雲雖然有長阪救劉禪之功,但是在戰績上最出色的倒是在漢中一戰時守營一戰,被劉備譽之為「子龍一身都是膽」。總體上的戰績並不出色,但是頗有傳說色彩,而且個人品德相當不錯,在演義中大肆美化。

    太史慈:以膽色見壯,北海突圍至劉備處求救,與孫策單騎戰,又有神she才能,劉繇不能用,歸於孫策,得以獨任一方,不過其實沒有表現什麼統率才能的機會,在建安十一年就死去,為此演義刻意將其續命數年,經歷了赤壁大戰,在攻打張遼時才死,一樣,是射死的。與他一樣的有甘寧,甘寧勇猛至極,以數百人夜襲曹營,又身先士卒破皖城,但是在將略上差了許多,他在演義中被安排射死自然也和史實不一樣。其實太史慈和甘寧的戰績並不是特別突出,但是因為演義的關係,他們的名氣頗大,這樣的還有曹軍中的許褚典韋更是如此,演義中特別偏好這種有個人武勇的人。

    其實當時還有許多如李典霍峻文聘等人都是頗有水準的將領,但是這裡就不一一列舉了。上述列舉的也不全是真正的名將,許多只是名氣大而已。其實想成為名將也不容易,要成為名將至少要有duli帶領軍打仗的機會,我們仔細看無論是哪一方陣營中一些將領一開始都沒有duli太出色的戰績,很多是有戰功而已,為什麼呢?這一方面是信任關係,若是親信將領,如曹仁這樣的嫡系,那帶兵機會大得多,往往能督眾將,而其他將領機會便少。另一方面也是因為諸侯征戰,早期如曹操劉備等人都是自己帶兵的多,將領只是隨從而已,這樣即便打勝了也不能完全表現自己的作戰能力,就好像張遼若沒有合肥那一戰,便只怕和樂進等人差不多,多有戰功而已,這一點周瑜呂蒙等人得了便宜,若是孫權軍事能力與他兄長一般,那一定主動帶兵,周瑜他們就沒那麼容易得到帶領大軍的機會了。這也有兵力的關係,本身諸侯兵力不強,自然要集中於主將也就是諸侯身上,其他人便是帶兵也就是少數而已,而少數兵是很難打出有名的勝利戰役的,像合肥那樣的事可遇不可求啊。也好像關羽張飛,他們早期的表現不好,關羽到了曹操那還有所表現,張飛便默默無聞,為何?不是他們能力問題,而是劉備自己便流離失所,在這樣的情況下他們能帶領的兵力可想而知。此外,還有排序的問題,就好像假如夏侯淵不死,張郃就沒有機會帶領漢中曹軍殘部,張郃之後能大放光彩,和那些老將一個個死去有著很大關係。

    (實際上官位也是一樣的道理,比較信任的將領自然位高權重,比如曹魏中曹家將領往往能得到更多機會更多的官位,自己的主公陞官自己也水漲船高,比如周瑜最高才是偏將軍,關羽生前只是前將軍,他們都是最受信用的將軍,不是主公小氣,而是孫權那時自己也沒什麼好官職,劉備那時也才只是漢中王大司馬而已,這點曹操就佔了便宜,有皇帝在手好封官啊,所以臣下希望主公稱帝也不是沒有道理,至少自己的官位可以往上挪一挪了。還有要活得長,只要堅持著活著,等到主公發達了,其他老將都死了,你就有出頭的機會了。)

    說到這裡,我們就在下一章說說「蜀中無大將,廖化做先鋒」的事吧
上一章    本書目錄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