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國隨章侃第八十一章惟三將軍快人也
(演義第八十一回急兄仇張飛遇害雪弟恨先主興兵)
余幼年時娛樂設施缺乏,別說網絡遊戲,電腦遊戲ps等,就連黑白機都沒出現,甚至電視也是少數人家才能擁有的,當然,仔細要說來,儘管沒有現代化的設備,當時的遊戲也有著現在生活在電腦空調下的孩子們體驗不到的樂趣,不過在資訊方面來說,比現在的網絡時代,當時的社會是少的可憐了。小孩自然最喜歡看小人書,學名就是連環畫吧,在日本的卡通入侵之前,這是中國家中每個孩子在過年時最渴望得到的禮物之一吧,小人書說來不貴,只需幾分錢,但是當時對於我們來說也算得上奢侈品了,而且還不一定能買到想看的,所以儘管家裡的小人書已經有了一箱子,但是也嫌不夠,除了交換來看外,最常做的事便是交上一分錢,在路邊的小人書攤看上幾本小人書,那時最大的願望便是太陽晚些下山,因為小人書攤看書是不限時間的,只是也不會有燈光供應,到了看不見的時候,大家自然便只好早些回家了,也有諸如我等在「雞進籠了」(我們老家的說法,意思就是黃昏了,看不到字了)時刻還在翻書的小孩,現在想來自己戴著樹脂鏡片在電腦前打字說不定就有那時的功勞。
我小時候看書很快,所以小人書往往就看完了,飢不擇食的我只好翻閱起其他書來,比如十萬個為什麼啊,世界之窗,許許多多的雜書看了不少,想來我的老毛病就是在那時培養起來的,看得多了,一時沒得書看就心癢癢,便瞄上了書架上的書,當時我還年幼,書架上的書自然輪不到我來安排,所以放的就是四大名著魯迅全集。所謂「少不看水滸,老不看三國」,可是當時我從書架上拿書的時候可沒人告訴我這句名言啊,於是一下就誤入歧途。除了紅樓夢的版本太老,為右起豎寫版,在我看第一頁後就果斷放棄後,三國水滸西遊三大名著就不小心被我讀了。三國水滸雖然不是正宗的白話文,但是讀起來並不是十分難懂,尤其是我看的那書註釋挺多,遇到生僻字還可以翻字典,所以三大名著便被小學時的我一個個攻克了,當然,那時只是讀故事,從來沒想過什麼歷史事件啊背後的意義啊,更別提會來寫這部《》三國隨章侃》了。
說也奇怪,這三本書中水滸西遊記我都事先看過小人書,但是在讀三國演義前,我卻從來沒看到過三國的小人書,什麼說唐啊薛剛反唐岳飛傳之類演義的小人書倒是看過不少,但是三國的小人書卻直到大學畢業以後才看過,那時小人書連環畫已經是珍本了,可不是當年的幾分錢就可以買到的了。
或許就是因為這個緣故,我在三大名著中最喜歡的就是三國演義,在以後的日子裡最喜歡翻的也就是三國演義,也因為這個緣故,我家的那本《三國演義》破損程度相當嚴重。有人以前問過我一個問題:三國演義中最喜歡哪個?
我喜歡其實很多,曹操劉備諸葛亮張遼周瑜陸遜,三大集團都有我喜歡的人物,但是若要說最喜歡的,那就是三將軍張飛了。當然,只是演義中的張飛。
史實中的張飛,比起演義中的張飛,更智慧,更出色,更有才氣,更有名將之風,然而,比之演義中的張飛,感覺上要差了少許,或許,就是因為史實中的張飛太過理性,太過斯文了些。(也是因為史書上的張飛記載太少的關係)
演義中的張飛是非常魯莽的人,因為張飛的緣故,劉備失卻了徐州,當見到千里走單騎到古城的關羽,張飛不問是非便刺了關羽一矛,忠心奔千里的關羽險些就在終點喪送在兄弟手中,張飛的魯莽可見一斑,然而,我們還是喜愛演義中那魯莽的張飛,為什麼?
其實不但是三國中的張飛,水滸中的李逵,說岳中的牛皋,都是深受眾人歡迎的角色,儘管各人中都帶有自己不同的特色,牛皋喜劇色彩要濃一些,李逵江湖氣重,張飛則更有將軍的風度,但是他們的總體類型都是相似的,便是一個直性子的人,在絕大多數的演義中都有這樣設定的人,而且往往能得到讀者的絕大歡迎,儘管他們做著一些荒唐透頂的事,這又是為何?
演義中的張飛是個相當成功的角色,比起著重描寫的關羽和諸葛亮來說,張飛的戲份要少得多,儘管沒有如劉備一般被大量的刪改歷史,但是張飛也被加上了一點本分他所有的內容,比如著名的鞭打督郵事件便被從劉備移到了張飛身上,但是這並不有損於張飛的形象,反而使得張飛那疾惡如仇的性格顯現得更為鮮明,試想若是劉備在那鞭打督郵,而張飛袖手旁觀或是勸和,那是多麼怪異的情形。再比如長阪橋前,喝退百萬大軍的只有不惟強者的張飛,換作其他人都顯得不協調,演義中的張飛性格與行為搭配的十分貼切。
演義由三國誌和民間傳說融合而成,而在民間傳說中,張飛的戲份要比演義中多得多,在三國演義之前的眾多民間傳說和平話故事中,張飛比之關羽的戲份要多得多,如三國誌平話中張飛的武藝還在呂布之上,也不單純是靠武力作戰,戰黃巾時還用計,甚至還有夜殺太守的情節,當真成為了如神話一般的英雄人物。在三國演義中,張飛的戲份做了大量的刪除,而關羽的戲份得到了大量的增加,從而奠定了關羽帝君的寶座。不過儘管如此,張飛的角色也佔據著相當的地位,戲份的減少,固然減少了張飛的傳奇色彩,但是也突出了張飛的性格,這對於演義的總體角色需要來說是十分適合的。另外,依然有大量的民間傳說如張飛審案之類的故事存在於民間,張飛,依然是一個備受廣大民眾歡迎的角色。
為什麼眾人會喜歡魯莽少智的張飛?或者說,為什麼眾人會喜歡如張飛李逵一般的角色呢?喜劇色彩濃厚是一個原因,水滸中的李逵與說岳中的牛皋及其說唐中的程咬金都帶有極強的喜劇色彩,三國演義中的張飛相比起來喜劇色彩略少一些,但是這只限於書中,在評書說書中張飛的喜劇角色往往會被說書人極大的發揮出來。這是張飛等人受到歡迎的一大因素,但是並不是最重要的因素。
其實張飛李逵等人在書中是極其粗暴的角色,李逵名為天殺星,總是拿板斧殺人,張飛也總是喜歡鞭打士卒,都不是完美的聖人,但是在讀者眼中,這些小節往往被略過,因為張飛等人有著他們最喜歡,也是最缺乏,最需要的。
因為張飛他們都是直性子,有一說一,不會把話藏在肚子裡,全部表現出來,認準了就做,做錯了就認,沒有任何借口,就好像古城相遇中,張飛開始誤會關羽上來便是一矛,但是在之後誤會消解後便馬上認錯,沒有半分猶豫,再比如他對諸葛亮開始甚是不服,但是在見識到諸葛亮之後便心悅誠服。同樣的情況在水滸中李逵也出現過,誤會了梁山泊等人便氣得要砍了替天行道的旗幟,誤會解除馬上道歉。正是因為他們是直性子的人,人們才忽略了他們的魯莽,因為他們知道他們的衝動是出自自己的本性,而在平常的生活中,人們常用面具掩蓋著自己,直性子的人越來越少,正因為越來越少,才渴望在戲劇演義中看到。
因為張飛的疾惡如仇,單純的直性子只會讓人覺得有喜劇色彩,但是並非一定會使人喜歡,加上疾惡如仇便不同了,或許有人認為直衝沖的疾惡如仇不智慧,就好像張飛,明知道打不過呂布為什麼還要上去呢,明知道個人無法對抗大軍為什麼還要站在長阪橋前呢,為什麼不能轉個彎子換個想法呢?或許有人認為這種疾惡如仇不正確,因為你可能打擊的對象反而是假的,真相往往在陰謀之下,如張飛為什麼對關羽刺矛前不能問問話呢,為什麼李逵不問清楚就砍那替天行道的大旗呢?確實,這樣做張飛就明智了,就更完美了。但是讀者並不是想看到一個完美的人,一個智慧的人,那樣的人只需要一個。讀者們想看到一個明知前面是自己無法匹敵的對手仍向前衝的人,讀者知道,世間沒那麼多內幕與陰謀,至少他們的身邊沒有,他們需要的不是揭開內幕真相的智者,他們需要的是面對強者毫無畏懼,敢對抗,敢為他們說話的勇者,即便這個勇者不完美,但是這個勇者能承認自己的錯誤,讀者們,需要的是英雄!
是的,讀者們需要的是英雄,因為他們不是英雄,所以他們需要英雄,無論什麼樣的時代,都需要英雄的存在,無論什麼樣的時代,再完美的社會,小民們面對著強者還是處於劣勢,他們需要的是英雄,無論這個英雄是敢與對抗權貴的清官,還是敢於挑戰強者的勇士,他們都需要,需要一個風風火火,疾惡如仇,做一是一的英雄。人畢竟是脆弱的,所以需要英雄來為自己增添勇氣,為自己樹立英雄這個榜樣,或許他們一輩子都是只能做著小民,但是只要有希望,小民也有成為英雄的一天,而假如將對英雄的夢想都放棄的話,希望就沒有了。
所以,讀者們需要張飛們來作為自己的英雄,作為自己的夢想。
2006年8月22ri星期二獻給張飛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