龍騰世紀 > 穿越重生 > 三國隨章侃

龍騰世紀 第六十三章 龐統 落鳳坡 宿命 文 / 沉睡的天空

    三國隨章侃第六十三章龐統落鳳坡宿命

    (演義第六十三回諸葛亮痛哭龐統張翼德義釋嚴顏)

    三國演義中司馬徽有句話相當出名,便是「臥龍、鳳雛,兩人得一,可安天下。」劉備得到了兩個,不過這句話畢竟只是演義虛構,天下並不會因為一兩個人才而改變,所以就算得到了兩個也只能三分天下而已。不過儘管如此,臥龍、鳳雛也確實是難得的人才。臥龍諸葛亮實在是太出名了,本就是演義中的主角,其待遇自不需說,與之齊名的鳳雛龐統的待遇就不算很好了,在本回中死於落鳳坡之下。

    其實,當時龐統的名氣不在諸葛亮之下,甚至有過之,諸葛亮雖然有臥龍之稱,但是長期在家躬耕,在被劉備邀請出山前,其名聲不顯,當初要不是深知其才的好友徐庶在劉備前的極力推薦,諸葛亮說不定便要埋沒在隆中了,他出山之後也就是一個無名小輩,根本不可能如演義那般名聲赫赫。而龐統不同,雖然他與諸葛亮臥龍鳳雛齊名,但是實際上他的名聲要大得多,司馬徽稱統當南州士之冠冕,而且他出仕頗早,在周瑜手下任過職,周瑜死後他送喪回吳,江東名士多知曉他的大名,與之交好。(演義中曹操聽得龐統大名又中其連環計不是沒有來由的,因為龐統確實有這樣的名氣。)諸葛亮可沒他那般的名聲,在被免官之後能得到魯肅的親筆推薦,而且在與劉備交談之後,得到重用,升為軍師中郎將,其職位已經與諸葛亮相當。

    與諸葛亮善於處理政務不同,龐統善於出謀畫策。在演義中諸葛亮常在劉備身邊舉個鵝毛扇籌劃軍事,但是實際上諸葛亮在劉備生前的大部分時間內都是處於處理內部政務的位置,少有直接參與軍事,在得到荊州之後,劉備的兩次重要軍事行動入蜀和入漢中時,劉備身邊的主要謀士都並非諸葛亮,而是龐統法正。尤其是前期,龐統作為劉備身邊的主要謀士參與了入蜀的所有軍事籌劃,甚至直接指揮作戰,作為後期加入劉備集團的人才,劉備對龐統確實相當的信任,可以說,在歷史上的龐統,比演義中更像與臥龍成名的鳳雛。不過可惜的是,龐統在攻雒之戰中被流矢射殺,時年三十六歲。對龐統的死劉備極其痛惜,《三國誌.龐統傳》中稱劉備言則流涕。(說起來演義中劉備喜歡哭鼻子也不是沒有來由,龐統和後來的法正作為劉備軍前的主要謀士,死時劉備都極其傷心痛哭。)

    龐統是在攻雒之戰中被流矢射殺的,而演義中將其死解釋為中了張任的埋伏,並虛構了一個落鳳坡作為龐統之死地。這其中頗有意味,演義中將臥龍鳳雛比擬為可以安定天下的人物,可是劉備卻兩人都得到了卻只能三分天下,那如何解釋呢,羅貫中自有妙計,在本回演義中,他將龐統的死地取名落鳳坡,暗合鳳雛之名,這與當時流行的風俗迷信大有干係。

    在《偽帝與讖緯》一章我們曾經說過讖緯迷信,但是讖緯還算是比較高深的東西,不是一般的專業人士是無法解釋的,比如說那個「代漢者,當塗高也」的預言為包括袁術的幾個真假皇didu借用過,但是這個預言是需要一些讀過書的專業人士解釋的,再比如推背圖易經都是如此,不是算命瞎子便可以胡吹的。只是三國演義面對的讀者是老百姓而不是廣大知識分子,他要用的便是比較貼近他們生活,比較簡單的,就好比名字。名字在古代不單是一種代號而已,我們曾說過直呼別人的名是不禮貌的,一般都稱別人的字或者代號,至於皇帝的名更是要避諱。這不單有尊敬的意思,還帶有一種迷信色彩,古人認為名字是一種神聖的東西,會受到鬼神的妒忌,比如小時取小名,或者取賤名好養活的說法,國外還有真實名字不可被魔鬼知曉的傳說,都是對名字的忌諱,而且這不僅僅限於名而已,稱號,地名都包括在內。

    龐統的落鳳坡乃是杜撰,但是歷史上卻不乏類似真實的故事,如同時代的北方,張楊部將楊丑殺了張揚,而眭固又殺楊丑後屯兵犬城。眭固字白兔,便有人稱兔見犬不利,要求他離去,眭固不從,被曹操派遣的史渙殺於此。仔細翻開史書,其中如此的故事不在少數。

    成名人物的成敗得失都可以與那些人名地名聯繫起來,而成為其成敗得失的證據,這與一個人成名之後稱讚其祖墳風水好是一個道理,用之後的結果來分析之前的原因,或者用模稜兩可的故事來解釋,這個道理無論是一般的算命瞎子還是讖緯的專業人士都是一樣的,就好像演義中猇亭大戰那個所謂仙人畫的圖,既可以表示蜀軍慘敗,也可以表示吳軍慘敗,甚至可以說是兩軍交鋒,必有兵士損傷,而其中最重要一點便是那賢人李意什麼都沒解釋,就說天意不可洩露,那之後便可任意解釋。這就好像一個相聲中說的瞎子算命伸出一個手指便可有無數意思一樣。

    但是,即便知道是牽強附會的故事。可人在世界上是太過於弱小的生物,命運的無常,人命的弱小,使得人在精神上需要一種寄托,尤其對於命運的失敗需要一種解釋,即便這種解釋是牽強附會,是借口。於是讖緯迷信便得而行其道,所謂的宿命論更能為老百姓接受。

    龐統身為可安天下的鳳雛,在戰場上被殺死,是不能被人接受的,但是假如加上落鳳坡,劉備夢見神人擊臂這樣的暗示徵兆,讀者便可以接受了,因為人可以與人鬥,不可與命鬥,這就是老百姓的思考方式。

    《三國演義》將諸葛亮關羽等人描寫得如此的神通廣大,可卻又最終失敗,雖然這種悲劇英雄更煽情,但是仍舊需要一種方式來解釋為何如此神通的諸葛亮卻會失敗。得到了臥龍鳳雛的劉備為何不能安天下?(即便不是歷史,卻要遵守歷史的結果,篡改了歷史,卻要自圓其說,這也是歷史演義小說的一種悲哀吧。)而宿命論則成為最好的辦法,龐統之死只是一個前奏,諸葛亮對戰司馬懿時屢屢最後時刻功虧一簣,最後續命油燈被魏延踩滅,都是想說明一點,即便再厲害的英雄,再偉大的謀士,都無法與命抗衡。(假如歷史上沒寫明諸葛亮死於五丈原,相信演義中出現一個墜龍原也不希奇)

    一個神通智慧的英雄,卻要面臨一個失敗的悲劇事實,或許只有宿命論對於讀者才是一種最好的解釋吧,至少在那個時代是如此的。
上一章    本書目錄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