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國隨章侃第六十一章荀彧
(演義第六十一回趙雲截江奪阿斗孫權遺書退老瞞)
若說到曹操手下第一謀士,大家一般都會想到早死的郭嘉吧,而且在與諸葛亮的比較時,大家總會把郭嘉提出來,但是這更多的則是演義的影響和郭嘉死後曹操對郭嘉的緬懷所故。無論,無論是曹操手下第一謀士還是與諸葛亮的相像程度,荀彧都應該是當然也可以說無庸置疑的人選。
荀彧,字文若,穎川穎yin人,祖輩中多有名士,可稱得上也是書香門第,官宦人家。荀彧年輕時南陽何顒驚訝他的才能,稱其為王佐之才。董卓入京後,他看到局勢不穩定,斷定天下必將大亂,尋機離開京城回到家鄉將家人遷往冀州避禍。但是他在冀州並沒有呆多久,當時冀州已為袁紹所有,荀彧認為袁紹不能成就大事,便離開袁紹投奔曹操,他與曹操的相遇可說是堪比諸葛亮遇劉備那般,曹操在見到荀彧後稱:「吾之子房也。」而之後的事實證明,荀彧的投奔絕對是曹操的幸運,因為荀彧不單是張良,他更像是蕭何張良的結合體。
劉邦在提及漢初三傑時曾說:蕭何之能為:「鎮國家,撫百姓,給饋饟,不絕糧道,」張良之能為:「夫運籌策帷帳之中,決勝於千里之外,」那荀彧呢?
興平元年,曹操東征陶謙,張邈陳宮聯合呂布在兗州起亂,兗州各處群起響應,這可以說是曹操起兵以來最大的危機,假若失去兗州這個大本營,曹操則無歸路,這樣的下場只怕比日後失去徐州的劉備好不了多少。正是荀彧在兗州主持大局,片語退郭貢,為曹操保住了兗州三城,從而得以立足。曹操征伐多親歷親為,每次出征為之留守後方的便是荀彧,調集糧草,穩定政局,處理軍國大事。曹操每次征伐能屢屢勝之而不憂心其後,多因荀彧之故。其能便是蕭何再世,也不過如此。
蕭何之功,其中有一為推薦韓信這一千古名將,而荀彧為曹操舉薦荀攸,鍾繇,戲志才,郭嘉,個個都是良臣謀士。
所謂相才,便要如蕭何一般輔佐主公,鎮撫天下,舉薦良才,荀彧在這點上可說是出類拔萃,說他為蕭何再世不委過也,但是何顒稱他為「王佐之才」並不是限於此而已。
曹操身邊以謀士眾多著稱,一提到曹操總想到他麾下謀臣如雲,武將如雨,而說到劉備便總想到一個諸葛亮,這雖然有演義的因素,但是曹操麾下謀臣眾多確實是個不爭的事實,但是即便如此,荀彧在其中也是絕對的第一謀臣,無人可及。
曹操在兗州與呂布對峙時,陶謙身亡,曹操一度想攻打徐州奪其地再回擊呂布,此時的曹操處於危機中,已經比較急噪了。(之前一度想答應袁紹的要求,遣家居鄴,被程昱所阻。)此時曹操的實力不同當年全據兗州,與呂布對峙又不利,士氣不高,假如此時攻打徐州,一旦不得進,呂布在背後一擊,曹操可說無路可逃了。幸虧荀彧勸阻了他,並獻計,曹操才決心集中兵力,先擊敗呂布。此荀彧獻策其一功也。
獻帝東歸,因兗州剛平,韓暹、楊奉又在天子身邊,曹操手下眾將都認為不宜在此時迎接獻帝,荀彧勸說曹操迎接獻帝,(這個原因在第十三章的附章《挾天子以令諸侯》一文中也說的很清楚了。)最終挾天子以令諸侯,從而獲得政治上的優勢,在諸侯中佔得一點主動,此荀彧獻策其二功也。
袁紹與曹操為敵,袁紹勢大,曹操上下惶恐之,便連曹操自己也坐立不安,在此時荀彧提出四勝四敗說,以定眾人之心,並獻計先破呂布再敵袁紹之策,並舉薦鍾繇鎮關中,從而抓緊時間在決戰來到之前完成了戰略部署,而在官渡之戰曹操心意動搖之時力主堅持,(說起來曹操雖然智謀過人,但是畢竟還是凡人,有時確實比較容易動搖,沒有荀彧這樣的謀士推一把也有麻煩。)最終迎來了官渡的大逆轉。此荀彧其三功也。
此三大功可說為曹操奠定了大半天下,荀彧雖然因要鎮守後方而常不在曹操身邊出謀劃策,但是戰前曹操便詢問之,而戰時雖遠隔千里,也不忘以書信詢問荀彧之意見,而荀彧之謀可說每每必中,曹操出征荊州,荀彧進言:「「今華夏已平,南土知困矣。可顯出宛、葉而間行輕進,以掩其不意。」,曹操從其計,荊州迅速平定。留侯「運籌策帷帳之中,決勝於千里之外」也不過如此。
荀彧之才,可說是三國曹魏中第一人,他與諸葛亮乃是同一類型的人物,便是那種「王佐之才」,而不是僅僅限於謀士或者名臣這樣的限制之中,但是在演義中,因為諸葛亮的形象被加工成為那種在軍帳之中神機妙算的人物,而曹魏這邊郭嘉因為與演義中的諸葛亮形象相近而倍受注目,反而是真正的第一謀臣荀彧被忽略了。
荀彧當年棄袁紹而就曹操,又為曹操出謀劃策多年,但是在最後兩人還是發生了矛盾,這便是本回演義提及的事件。
建安十七年,董昭等人建言曹操進爵國公,並備以九錫,以此事咨詢荀彧。
九錫乃是古代帝王授予諸侯大臣的最高禮遇,演義中對此有具體的說明,但是這種禮儀實在是太高了,幾乎不能為人臣所用,尤其是當年王莽篡位前便得九錫,九錫至此便成為了權臣篡位的前奏。(之後的曹魏,西晉等古代權臣篡位大都是以九錫為前奏,當然也有如桓溫這樣謀取九錫失敗者。)曹操動九錫的腦子,意味著什麼不言而喻。
荀彧雖說為曹操手下,但是他同時也是漢朝廷的臣子,對此他出言勸阻。
「彧以為太祖本興義兵以匡朝寧國,秉忠貞之誠,守退讓之實;君子愛人以德,不宜如此。」
荀彧的勸阻引起了曹操的不滿,此年征孫權,荀彧不再留守後方,而是先以勞軍名義至譙,順勢留荀彧於軍中,而荀彧也沒能回到許都,再壽chun死去,一說憂愁成疾而死,一說因曹操送空盒至而飲藥自殺。演義採取了第二種說法,三國誌陳壽寫的是第一種說法,在其後僅跟了一句:
「明年,太祖遂為魏公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