龍騰世紀 > 穿越重生 > 三國隨章侃

龍騰世紀 第五十二章龍生龍,老鼠的兒子打地洞 文 / 沉睡的天空

    三國隨章侃第五十二章龍生龍,老鼠的兒子打地洞

    (演義第五十二回諸葛亮智辭魯肅趙子龍計取桂陽)

    上回我們在《借荊州?》一章中便就說到,演義中魯肅和諸葛亮訂約劉琦死後還荊州,便是這回演義中的事了。

    「孔明曰:「子敬乃高明之士,何故亦出此言?常言道:『物必歸主。』荊襄九郡,非東吳之地,乃劉景升之基業。吾主固景升之弟也。景升雖亡,其子尚在。以叔輔侄,而取荊州,有何不可?」肅曰:「若果系公子劉琦佔據,尚有可解;今公子在江夏,須不在這裡!」孔明曰:「子敬yu見公子乎?」便命左右:「請公子出來。」只見兩從者從屏風後扶出劉琦。琦謂肅曰:「病軀不能施禮,子敬勿罪。」魯肅吃了一驚,默然無語,良久,言曰:「公子若不在,便如何?」孔明曰:「公子在一ri,守一ri;若不在,別有商議。」

    史書中並無魯肅和諸葛亮的借荊州一事,但是在《先主傳》中說到:「先主表琦為荊州刺史,」由此可見,劉琦在當時的情況下確實有著比較特殊的地位。這便是我們本章要說的主題:

    「龍生龍,老鼠的兒子打地洞」

    我們所知,中國古代,甚或說世界古代史最大的特徵之一便是:血緣在權力政治佔據著極端重要的地位。在前文《兗州和徐州》《長子繼承下的迷霧》《養子》幾章中,已經數次涉及了這個問題,雖然在幾章中都談到了非血緣或者與傳統繼承製度不同的要點,但是總體來說,中國自傳說中的堯舜禪讓之後,便一直延續著以血緣為核心繼承和分配權力的體系,皇室自不必說,社會中的各個階層,自官僚貴族到商人平民,非不是以血緣為核心,形成大大小小的家族,甚或形成同姓的宗族。(一般宗族是以若干代前同一個祖先傳下的子孫可視為同一宗族,據說是以四代前為基準,但是在實際情況下,往往有超越四代之前的,如古代農村常有一村同姓的情況,這些農村的人往往便是尊奉同一祖先,同一宗族,這在現代農村也可以常見到,此外便如劉備劉表等人,便是所謂的漢室宗親,都是屬於劉氏宗族的人,還有更廣的以同姓便為一宗,所謂的五百年前是一家,如本回演義中的趙范與趙雲便是這樣拉上關係的。)其最典型者莫過於魏晉南北朝的士族鼎盛時期,所謂「上品無寒門,下品無士族。」官職高低不是以實力,而是以血緣為依據。

    至於西方自然也不例外,古希臘和古羅馬在城邦時代固然有minzhu選舉執政官的傳統,但是細究其中的歷史,仍不外乎是幾大家族操縱。到了帝國時期和封建時代,王公貴族也將自己的家族用血緣包裹的嚴嚴實實,生怕與那些庶民們產生聯繫。雖說歐洲大陸並沒有統一,但是這些貴族通過聯姻等手段將歐洲大陸上的貴族們聯繫成一體,仔細算來,歐洲各王國朝代雖然頻繁,但是權力的交接只是由一個貴族世家轉移到另一個罷了,若是平民介入其中,便會引得整個貴族世界側目,這種排他xing絲毫不遜色於古代中國。

    宗族宗法制度的內容極其廣泛,寫出來要一本書都不止,自然不可能就是在一章之內便能談到的,本章就只是說說宗族宗法制度的核心,便是血緣。宗族對血緣看的極重,在《長子繼承下的迷霧》一章我們便說到宗族中分大宗小宗,長子往往作為大宗,佔據著極其重要的地位,《養子》一章我們也說到若是要異姓收養為子改祖歸宗,是要得到宗族內部的允許的,宗族往往不同意收養異姓為子,養子也往往以同姓同宗為先。至於劉邦那著名的白馬誓,「非劉姓不得為王。」更是將血緣的重要性凸現出來。

    黑格爾說,「存在即合理」。對這句名言我並不以為然,但是若說「存在一定時間並受過一定考驗的事物有其道理之處」,我則深以為然。血緣能作為長期以來的社會制度的核心,確實有其獨到之處。而其中在我看來,最重要的一點,便是減少了繼承製度的成本問題。

    在財產私有,權力私有的社會體制之下,不單個人保有私人財產和權力成為一個重要問題,財產權力的繼承也成為一個相當棘手的問題。以最現代的觀點看來,個人的財產和權力應當屬於個人,而與其有血緣關係的子嗣假如並無貢獻的話,並沒有權力獲得父輩的財物權力。但是,這就意味著一旦一個人死去,其所有的財物權力將成為無主之物,這樣的真空必然引發一場爭奪,而隨著財物和權力越大,爭奪也會越將慘烈,為了避免這樣的情況,必須,或者說,自然而然的形成了一種繼承慣例,讓有血緣的子嗣繼承財產。

    為何選擇有血緣關係的人,最重要的便是簡單,選擇諸如有實力有智慧等等的選項都太多繁瑣,驗證成本過高,只有血緣的成本最小。而且在家庭形成之後,有血緣的家庭往往是全體而不是以個人的身份參與社會競爭,這樣一來,從某種程度上來說,他們也是財物的部分擁有者。(當然,這只能解釋於成年子嗣)而隨著時代的發展,這種慣例不斷細化,形成比如長子繼承等等措施,並贏得社會認可,形成法律或宗法制度。

    在繼承著財物和權力的同時,繼承人也要對祖輩作出相應的回報,如祭祖,延續家族等等。(西方對祖先的崇拜尤其在基督教進入之前並不亞於東方社會。)這自不必說,但是為了維護延續家族的榮光。在漫長的過程中,貴族漸漸將血緣神聖化,將自己與其他等級的人區分開,所謂的「君權神授」,從某種意義上,也就是血緣神聖化的一種表現形式。

    為了使自己的血緣神聖化,最早期的人是製造出各種神作為自己的祖輩,或者說將自己的祖輩塑造為神。這在東西方神話中都能找到影子,我們看那些古代帝王,莫不是神的後裔,便是這個緣故,在之後便是將自己的祖輩的英雄事跡廣為宣傳,皇帝國王最為簡單了,開國帝王無人可比,那些大臣大將自然要好好宣傳一下了,其中也不乏宣傳的過頭的。(也有一種是拉一些英雄作為自己的祖輩的事。)再後來也有一些比較淺薄的,自然我們也可以說現實吧,乾脆也不要英雄事跡了,就比我們祖輩哪個官大吧。種種這些,都是要說明一點,我們家的血緣優良啊。

    到了現代,種種這些都不行啦,連教會都不敢說太陽圍繞地球轉了。沒事,說法總是有的,我們完全可以用科學來解釋血緣的優良性嘛,所以教育說精英論一躍而出,成為新血統論的頂梁之柱。糾纏了這麼多年了,其實貴族們就是想要說一點:

    「龍生龍,老鼠的兒子打地洞」嘛!
上一章    本書目錄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