龍騰世紀 > 穿越重生 > 三國隨章侃

龍騰世紀 第五十一章借荊州? 文 / 沉睡的天空

    三國隨章侃第五十一章借荊州?

    (演義第五十一回曹仁大戰東吳兵孔明一氣周公瑾)

    「劉備借荊州,一借不還」這因為演義的關係,已經成了眾所周知的口頭語了。不過,這句話和那句「劉備摔孩子,收買人心」一樣,大有問題。

    之前已經提過,演義中所稱的「劉備摔孩子」乃是子虛烏有的事,後人卻常拿演義杜撰的這事來說劉備虛偽,而「借荊州」一事呢?

    先說說「借荊州」的始末,孫劉聯軍在赤壁擊敗曹操後,追擊到江陵,劉備南下攻取荊南四郡,而周瑜攻打江陵,這在演義五十一到五十三回也便提到了此事,但是和演義中截然不同的是,一來劉備是先攻取荊南四郡的,而且並沒有奪取襄陽,雖然日後劉備以關羽為襄陽太守,但是此乃遙領,襄陽之後一直在曹方手中;二來劉備在攻取荊南四郡時沒有象演義般那麼複雜,如長沙的韓玄未做任何抵抗便投降了,四郡中只有武陵太守金旋據稱抵抗了一陣,演義中為了黃忠魏延等人的出場,和顯示關羽張飛趙雲之能,刻意加入了這麼多戲。而第三,也就是最關鍵的是,劉備斷沒有象演義那般得諸葛亮之計偷偷奪取了江陵。

    演義中稱諸葛亮趁周瑜曹仁相攻之機,偷偷奪取了江陵,從而一氣周瑜,不過這純粹是無稽之談,要真是如演義中那般,孫劉聯盟肯定就此破裂,而且諸葛亮這樣的用計,也大大違背聯盟之道,頗像小人之為。

    這裡就要說到演義中的一點弊端,演義對諸葛亮寄予厚望,為了顯示諸葛亮的神機妙算,有時編造劇情達到了離譜的程度。比如這一氣周瑜的偷襲江陵,為了讓諸葛亮在計謀上高過周瑜一頭,不惜在背後算計友軍,可要他真這樣做了,孫劉聯盟還能維持下去嗎?歷史上的孫劉聯盟能維持一段時間,是建立在兩者共同進退的基礎之上,並不是如演義中所寫的那樣,江東出力,劉備佔便宜的,就說攻打江陵一事,並不是如演義說的周瑜攻打江陵,最後被劉備偷襲佔了便宜,而是劉備和周瑜合力攻打江陵,劉備還遣關羽以斷北方援軍,在兩軍合力之下,才得以控制了江陵,而江陵也是由周瑜軍所控制,劉備在南岸地駐守,設公安。

    孫劉聯盟日後關係雖然一度緊張,但是起初聯盟是建立在相互合作的基礎之上,雙方都表現了一定的誠信關係,劉備和周瑜在一段時期內也是相處非常的融洽,若真是按演義中的諸葛亮那樣做,只佔便宜不出力的話,根本就維持不了聯盟關係。演義為了顯示諸葛亮的智慧,刻意做出這麼多戲來,可是仔細看進去,只能感覺到一種文人的小聰明而已,斷斷算不上大智慧,可以說是一敗筆。

    最有趣的是,演義是劉備借荊州這個說法的鼓吹者,可他卻把劉備從孫權那真正借來的江陵先搶到手了。

    我們常說劉備借荊州,其實這並不完全,荊南四郡是劉備征伐而下,江陵劉備和周瑜一起相攻而得,劉備得到南岸之地,此時的荊州已經一分為三,而孫權日後借給劉備的只是包括江陵的南郡江北之地,而且荊州的江夏還在孫權手中,所以準確來說,劉備借的是南郡或者說江陵,而不是荊州。(有一點最有趣的,演義中有魯肅和諸葛亮訂約劉琦死後還荊州,可是呢,劉琦死前江陵就根本沒借給劉備,劉備得到江陵乃是劉琦死後,劉備被推荊州牧之後的事了。)

    而日後孫權幾次提到要劉備還荊州,也就是指的借出江陵之功。演義中孫權一方幾次提到赤壁之功,但是這其實和荊州一事關係不大,赤壁一戰,即便劉備不參與,孫權也要拚死一爭,所以赤壁一戰兩者是聯盟關係,劉孫兩家都出了大力,而不是誰得了誰的好處,而且赤壁勝利並不意味著荊州便就到手,演義中在談到荊州問題上的赤壁之功並不是荊州問題的關鍵,荊州問題的關鍵便是孫權借出的江陵,這和劉備打下的荊南一樣,是實打實的土地,劉備得到江陵,在這點上確實欠了江東人情。

    而江東為何要送出這個人情呢?孫權不是傻瓜,魯肅也不像演義中那般老實得被諸葛亮擺佈,他們把江陵借給劉備,自然有自己的考慮。

    當時的情況是,曹操還依然控制了襄陽地區,還控制了江夏部分,與孫權的江夏部分對峙,此外在兩淮地帶對江東保持著壓力。而另一方面,劉備控制的荊南四郡還有新設立的公安和曹軍並沒有直接的衝突,雖然在一方面限制了劉備的發展,但是另一方面也使得劉備相對安全,而壓力全在控制江陵的東吳軍之上,如此一來,等於是孫權為劉備守北大門,周瑜生前還指望由江陵北上或西進,所以一直控制著江陵,但是在周瑜死後,江東內部便產生了不同的看法,認為與其在江陵和兩淮一同用兵,還不如專注一邊,而且劉備在荊州素有民心,眾多人口由江北投奔劉備,這樣乾脆將江陵交給劉備,一來可給劉備一個人情,二來也可以讓劉備直接與曹操對峙,減少自己的壓力,這樣才有了將江陵借給劉備的做法。

    事實上,假如沒有荊南四郡作為後勤支持,單單以江陵一地,就想在多處與曹操對峙攻伐,這對於江東是不現實的做法。江陵雖是荊州重鎮,但是經過曹軍佔領之後,已經大不如前,南逃而來的荊州人又大都投奔劉備而去,指望以江陵就地補充,與曹軍對峙是不現實的做法;而劉備雖是盟友,但是並沒有為孫權部提供後勤供應的義務,劉備佔了荊南和公安,如此一來,江陵若要與曹軍對峙,則必須由江東從下游提供後勤補給,而江東還有兩淮戰場,江夏那邊也與曹操對峙,這樣一來對江陵的補充則對江東的壓力更大了。

    孫權當時只有兩個選擇,一則撕毀聯盟,攻伐劉備,奪下荊南四郡,這樣就形成孫權稱帝那時的東吳疆土,(孫權日後奪得的荊州經過劉備經營多年,實力大增,完全可以以荊州一域與曹軍對峙。)但是這在與曹操對峙的孫權來說,根本是不現實的,何況劉備也並非那麼好打,那第二個選擇,將江陵給劉備,讓他對曹操對峙,減少自己的壓力,則是最顯示穩妥的做法了。

    所以說,借江陵並不是江東孫權魯肅等人善心發作,而是權衡利弊的結果。

    不過有了這個借江陵,日後江東和劉備就有了瓜葛,假若孫權在奪取兩淮方面順利,或者劉備一直沒有發展,消耗於與曹操的對峙之上,那還罷了。可結果是孫權在兩淮用兵不順,另一方面劉備不單得到江陵後壯大,還奪取了益州,相形之下,孫權未免有所不平衡,便又想到了借江陵一事,便派諸葛瑾來要求還當初借江陵的利息了。

    這裡就有個問題了,孫權到底想要的是什麼呢?想要整個劉備的荊州未免也過分了些,劉備雖然得到益州,但是剛得到益州,並不穩定,不可能把荊州就不要了,而且當初孫權只借了江陵,這一還就要包括荊南四郡和南郡,未免利息也太狠了些。而只要回江陵,這未免又和當年一樣了,也並不太划算,從日後孫權先置官又出兵荊南三郡看,孫權最想要的是荊南,這樣不和曹操衝突,又可得當地的財力,但是假若要了江陵,也不算太壞,畢竟此時的江陵在劉備關羽經營多年後,已經成為一大重地。

    而從劉備這邊看,他在荊州素有威望根基,荊州又是隆中對的一大環節,所以荊州是不能放棄的,即便在益州奪取之後。尤其江陵之地,是荊州北伐的基點,又是連接荊州益州的紐帶,斷不可失,而且此時的江陵和當年到劉備手中的江陵已經大不一樣,劉備收容江北投奔而來的流民,關羽數年內多次北上用兵。(從劉備建安十五年得到江陵之日起,關羽便一直北上拓地,與樂進等曹軍發生戰鬥,效果頗佳,所以說劉備留關羽在荊州,是有其道理的。)此時的江陵已經為一重鎮,不可放棄,而荊南數郡,雖然重要性不比江陵公安等地,但是也是一方賦稅來源,劉備也沒到了家大業大的地步,對他來說,能不分一處便不分一處的好。

    孫劉兩人一個心裡不平衡,要撈一筆利息,一個看著自己總算有點基業,不想快些分出去,如此一來產生的矛盾終於在孫權出兵後爆發了,建安十九年孫權出兵取長沙零陵桂陽三郡,劉備到公安使關羽將三萬兵至益陽與吳軍對峙,未戰之時,曹操出兵漢中,劉備和孫權達成協議再分荊州,我們看看他們的協議:(日後諸葛亮時代的蜀漢還和東吳有另一個分天下的協議,以後會說到)

    「遂分荊州、長沙、江夏、桂陽以東屬權,南郡、零陵、武陵以西屬備。」

    這次的分荊州孫權應該說是滿意的,不久便再攻合肥去了,至此,借江陵的問題就此解決,不過,這只是解決了債務問題而已。荊州的再次分割,劉孫聯盟的裂痕,孫權對兩淮的攻伐不利,孫權與關羽的私人關係,這種種的一切導致了日後的荊州乃是多事之秋。不過那就是以後的故事了。
上一章    本書目錄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