龍騰世紀 > 穿越重生 > 三國隨章侃

龍騰世紀 第二十七章 古代的緝捕 文 / 沉睡的天空

    三國隨章侃第二十七章古代的緝捕

    (演義第二十七回美髯公千里走單騎漢壽侯五關斬六將)

    本回演義說到關羽關雲長千里走單騎,過五關斬六將,真是威風八面,不過呢,歷史上關羽並沒有這麼風光,他離開曹操雖然曹操並未捉拿他,但是他的出逃想必也不安穩,當然,絕對沒那個時間走那些歪路去過五關斬六將,怎麼說關羽老大也是一個老流竄犯,怎麼跑路這點技巧還是懂的,本章我們就說說古代是怎麼緝捕如關羽這些流竄犯的。

    其實從演義第一回,我們就被灌輸了一點,東漢末年的治安很不好,就不說黃巾起義吧,就說關羽這個殺人犯,當然現在沒有完全證據說他殺了誰或者幹了什麼,但是就憑他犯了事跑到劉備老家涿郡就沒事了,還大搖大擺和劉備一起參軍,就可見東漢末年這個追捕犯人的技巧不是那麼好。

    再譬如文中所提到的鞭打督郵一事,演義中雖然為了塑造人物性格,將歷史中鞭打督郵的劉備改成了張飛,但是對於其他的內容,卻和歷史並無大的區別。想劉備只是一個小小的縣尉,居然敢公然鞭打監察官員,而且還在緝捕之下逃至代州劉恢處,而劉恢卻真敢將他們窩藏起來。假如是在中央政權強有力的情況下,比如漢武帝時代,此類事件根本不可能發生。(當然,東漢末年此事也不稀奇,之前黨錮事件時就有頗多人窩藏黨人)

    這話說回來,古代緝捕犯人的技術就那麼差嗎?

    關於這點,我只能說,和現代比起來,肯定是有差距的,但是有一些問題,就算現代也沒辦法解決。

    現代有科技上的進步,照片技術和通訊手段使警察能更準確的找到犯人,交通手段的進步也使得追蹤方便了許多。但是道高一尺,魔高一丈,科技的進步也使得犯人擁有了更多的藏匿手段。而且假若犯人遠離人蹤,找個沒人的地方過著野人的生活,那無論是古代還是現代對此都毫無辦法。

    不過畢竟願意做孤身野人的人太少了,大多數人生存下去必須依賴社會的支持,而在人群內不管如何藏匿,終究會露出蛛絲馬跡被人知曉,我們就說說古代對於這些流竄犯的處置。

    任何的犯罪都首先要設法防止,在這點上,古代有其自己獨特的辦法,便是「連坐」,「族誅」,「保甲」。

    連坐制度是中國古代很久之前便有的,以商鞅變法時的連坐最為著名,其內容便是以十家為伍,互相監督,一有問題便要告發,否則以同罪處理。之後漸漸演變為保甲制度,「保甲」之名以王安石變法時的保甲法得名,主要是以戶為單位,幾戶一甲,設一甲長,幾甲一保,設一保長。保甲內實行連坐。其實連坐保甲起源都是軍事防衛制度,但是在日後的和平時期成為了一種戶口管理和治安管理制度。

    保甲連坐是一種包含懲罰的管理制度,而族誅則純粹就是懲罰,我們常聽到株連九族這一說法,便是指這一制度,一般是說因一人獲罪而使得全家全族誅滅的懲罰,這種懲罰極其殘酷,一般用在謀反等大罪上,是很嚴重的大罪,後期漸漸少見,但是因一人獲罪,全家流放充軍的例子到是屢見不鮮,這樣的情況主要出現在士人官宦這樣有地位有名望的家族中。

    連坐保甲家族內部的株連形成了管理網,這張管理網以刑罰的威懾力為本,構成了緝捕犯人的第一道防線。(這個制度極其殘酷,在現代當然是廢除的好,但是我們本章只說他對古代治安緝捕上還是很有功效的。)官宦人家獲罪,我們在人質一文便說到,家人就是人質人質,你獲罪若是受罰那家人可無礙,或者輕判,假如你流亡於外,則作為人質的家人便要受到牽連,所以為了家族著想,大多數的有權有地位的人大都束手就擒,你看那皇帝抓平民可能比較難,但是抓官大都是手到擒來,便是畏懼株連九族。

    官宦人家如此,一般的平民也是一樣,誰沒有自己的社會關係,沒有親戚也有朋友鄰里,若是你犯了事當街殺了人,那捕快也不用親自來尋你,直接找族長或者保長即可,若是不把你交出,他們便要獲罪,所以你要逃亡,只怕先要過你這家人鄰里朋友這一關,縱使他們肯冒風險留你,可你看他們受罪自己好端端的沒事嗎?(當然,也有一些情況是為了保護族中一人而尋另一人抵罪的。)所以這大多數的古代流竄犯都是赤條條一個人,沒有牽掛。就拿我們的關老爺來說吧,他說是在老家殺了惡霸後逃出來了,可你看他在和劉備在一起後從來就沒提過自己以前的親戚,可見八成是老家沒人了,這可是流竄犯的一大條件啊,否則他在殺那惡霸時就要想想自己這以後浪跡天涯,家中老母要代自己受過,那只怕那刀就砍不下去了。

    不管怎麼樣的制度再嚴格,刑罰再恨,總是有人喜歡過流亡天涯的生活,比如我們的關老爺,這時緝捕方就要行動了,既然已經逃出,那就要緝捕啊,而緝捕先要做什麼呢,現代是發通緝令,這古代呢,也一樣,發緝捕文書,而且往往附了犯人的頭像在上頭,形式和現代通緝令一模一樣,但是效果上就大大不如了,一是這畫像畢竟沒照片逼真,假若是那些名人官宦那只怕還罷了,人見得多了,畫師綜合起來畫出來總有幾分真的,像伍子胥逃亡時就為了他的緝捕令過不了關苦惱了好一陣,要不是愁白了頭外加有相像的人幫忙,那只怕是逃不掉的。但是假若那些不知名的呢,本就沒幾個人見過,即便見過的人胡謅一通,那畫像又能當真才怪;第二便就是這通緝文書的速度,這流竄犯逃的比兔子還快,朝廷的文書有專門的驛站傳送,那是挺快的,但終究比不上現在的網絡速度,再加上寫文書畫像那點時間,只怕文書到了人也跑了。說是這般說,但是細細追尋起來,古代的緝捕卻是頗有成效,畢竟畫像雖不如照片但是終究有幾分像的,而論交道能力,那些犯人怎麼比得上能動用官方驛站的捕快們。

    古代若要緝捕犯人,往往會在各個交通要道和主要人口聚集地發出告示文書,犯人若要是買食物必然要去有人處,而古代人口有限,連坐保甲制度更是使得任何一個新出現的人備加注意,藏匿起來頗為不易,不小心就會暴露行蹤。

    古代對於緝捕有詳細的規定,捕快的一大主要責任便是將逃犯追捕歸案,甚至可以長期追蹤流竄犯的,假若追捕不利,還要受到一定的責罰。甚至假如在追捕過程中無法逮捕犯人而遇到有攜帶武器的路人,可以要求路人協同追捕犯人,假如路人有能力幫忙還沒有幫忙,可以予以刑罰。此外,便是我們常在小說中見到的懸賞追捕犯人,有以追捕犯人追贓的部分作為賞金的,也有直接朝廷予以賞金的,這類懸賞花紅在近現代也依然存在。

    古代甚至對於捉拿犯人時還有詳細的規定,如宋代規定犯人空手拒捕不得加害,但是執杖拒捕時就可以殺死,可見當時的緝捕手段和辦法已經頗為老道,法例也頗為詳盡。

    對於緝捕最大的威脅是兩種,第一種是上一章說的綠林,賊寇,他們組成集團的力量便不是捕快力所能及的了,只是對於這些也不能算是緝捕而更多要用剿這樣的詞了。另一種便是頗有勢力的土豪士族大官僚,這些人大都擁有自己的莊園,脫離於保甲制度之外,而與朝廷有千絲萬縷的關係,雖然一般情況下不會收留那些逃犯,但是一旦真的藏匿起來,要尋找出來也是千難萬難,即便在刑罰遠比之後嚴酷的漢代,也頗有這些喜歡窩藏逃犯的人。

    其實假若在古代所稱的「治世」等和平時期,這些時期朝廷威信猶在,執行力量能涉及大多數地區,保甲連坐制度完善的情況下,古代緝捕還是很有成效的。但是一旦任何一個環節出問題,比如朝廷威信大減,部分地區失去執行力量,甚或保甲連坐制度名存實亡,緝捕能力就要大打折扣。以朝廷威信來說,東漢黨錮時期,朝廷對黨人的打擊不得人心,就有人冒著被牽連獲罪的危險收留黨人。到了亂世末世,那些流竄犯就算到處跑也沒人管了。

    我們還是拿關老爺在東漢末年做例子(誰叫他在演義裡出風頭呢)他少時在老家殺人,應該是家中無牽掛,不怕株連家人,而當地保甲制度尚未癱瘓,所以乾脆流竄到涿郡,跟隨了劉備,史實上此時的劉備應該聚集了如張飛等人,在涿郡也是一霸了,另外東漢此時對地方的管理已經混亂,涿郡也比較遠,保甲連坐制度已經失效,使得劉備即便收留關羽這個流竄犯也沒人管,或者是管不了,這一次逃亡是典型的殺人潛逃,比較丟臉,所以史略不詳。而之後劉備鞭打督郵,和關張一起棄官來了一個眾人大逃亡,這次逃亡關羽不是主角,史實是劉備,演義是張飛,關羽只是陪逃的份,我們不多說了,唯一值得一說的那時應該是聚集了一批人跑路的,已經升級到流竄集團了。還是因為亂世,這些本在平時是被緝捕的人可以從軍立功。(當然,古代軍人本就是頗多因罪從軍的,從軍也算一種刑罰。)這是第二次了,第三次也就是本章了,關羽棄官潛逃回劉備處,雖然關羽這份忠義是令人敬佩,掛印封金等做法也頗有氣節,但是在法理上他還是一個逃犯,不過這次逃亡可不同以往,是以漢壽亭侯的身份逃亡的,雖然還是逃犯,檔次就不同了,經過羅貫中先生的筆,而過五關斬六將,千里尋兄,(演義中寫的很微妙,在史實中關羽逃亡後一度有人要追,但是被曹操制止。而演義中,曹操雖然送行,先沒有給關羽通行公文,須知官員若不得公文擅自棄官潛逃也是重罪,各路關卡即便不緝捕關羽,但是阻攔是完全合理的,這樣一來關羽就成了武裝拒捕了,而之後在過了五關後曹操給關羽的通行公文到了,(只是這驛站的快馬要這麼久快出曹操地界才追上帶著二夫人坐馬車還要沿途拒捕的關羽,這效率未免也太低了些。)卻為關羽的上述行為做了解釋。)更是可以和伍子胥的逃亡相媲美了,可見就算要流竄,也有檔次之分啊。

    自然,最後鄭重聲明,絕非鼓勵大家做有檔次的流竄犯,現代社會了,家裡呆煩了就去旅遊啊,別以為被人在後面追來追去很刺激啊。
上一章    本書目錄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