龍騰世紀 > 穿越重生 > 三國隨章侃

龍騰世紀 第二十六章綠林 文 / 沉睡的天空

    三國隨章侃第二十六章綠林

    (演義第二十六回袁本初敗兵折將關雲長掛印封金)

    本章文丑被殺後,關羽再次出征,對付的是誰呢?汝南的黃巾餘黨劉辟龔都,結果在這裡得到了劉備的消息,之後又得到劉備書信,從而離開曹操,掛印封金,開始過五關斬六將的事跡,但是歷史上並沒有過五關斬六將。當時是什麼情況呢?文醜死後,袁曹兩軍在官渡相持,這是許昌的北面,而許昌南邊的劉辟等人起兵呼應袁紹,袁紹便派了劉備與劉辟合兵,是準備騷擾曹操的後方的,也就是在此時,關羽回到劉備這邊,也就是說,其實演義中關羽的這次出征時關羽就跑回劉備那裡了,而且也沒象演義中那樣過五關繞遠路,跑洛陽轉個圈再回來,關老爺怎麼說也是老跑江湖的,這點地理常識還是有的。當然我們今天不研究關老爺的地理知識,我們要研究的是劉辟龔都等人。

    劉辟龔都是什麼人物呢,前面已經說了,黃巾餘黨,只是,這些黃巾餘黨在宗教上的味道已經很淡了,他們公然參與袁曹之爭,而兩者其實都是他們早年的對手,失去了太平道天師們指導下的他們,更不如說是亂世時期一種非官方的武裝力量,

    這些力量各朝各代都有,在朝代末年尤其多些,東漢末年是黃巾軍,假如往前幾百年,那就是綠林赤眉,往後幾百年的隋朝末年,那是瓦崗軍,再過了幾百年,到了唐末,我們就叫他們是黃巢義軍,再過幾百年的元末,那是紅巾軍,等到17世紀的明末那就是大順軍或者大西軍了,等到離我們不遠的清末,則是太平軍了。

    這些武裝力量興起有各種各樣的原因,有宗教起事的,如太平軍黃巾軍,有天災**活不下去被逼的,這是大多數,甚至有走私集團武裝造反的,如唐末。他們有各種各樣的稱呼,如賊,寇,匪,甚至是妖人,長毛。自然這些是見於官方的記錄之上,對於他們自己來說,他們有自己值得自豪的稱呼:

    「綠林」

    綠林,是王莽建立新朝後,因為施政上的問題,民不聊生,使得大批饑民出現,最終這些饑民組建起自己的武裝力量,因以綠林山為根據地,也被稱為綠林軍,綠林軍推翻了王莽的政權,日後的東漢光武帝劉秀一度也參與綠林。或許是敬重綠林當年光復漢朝之功,更或許是之前的祖師爺陳勝吳廣們沒把自己的軍隊取個好名字,日後眾多佔山為王的大王小王們,都喜歡稱自己為綠林好漢。

    這些綠林好漢們在漫長的歷史時期中一直存在著,即便是和平時期,也不乏這些綠林好漢的身影,除一些是特殊的政治原因外,最多的綠林中人是因為生存的問題而上山。畢竟在古代那種低下的生產力環境下,稍微一點動盪或者天災就可能產生大批沒有生計的饑民,而一旦處置不當就會聚眾成為與官府作對的武裝力量,這種情況即便在現代一些窮困國家也是屢見不鮮,在沒有解決生存問題的時候,這種綠林勢力是剿不盡的。

    除了因生存問題聚眾成匪外,由之前的武裝力量殘餘形成的綠林勢力也是很常見的,尤其是皇朝的開國初期和晚期,主力被殲滅的舊皇朝或者造反勢力的殘餘武裝力量,不想臣服於老對手,寧願落草為寇。如三國演義中的黃巾餘黨,便是典型代表,與一般性的綠林不同,任何一個皇朝對這些威脅自己的力量是想方設法除之而後快。

    除此之外,還有一種比較獨特的綠林,是由商人尤其是走私商人組建起來的武裝力量,比如唐末的起義,領頭人王仙芝和黃巢便是私鹽販子,再比如明朝的海盜,很多也是兼營海上商業,鄭成功的父親鄭芝龍可就是這類大海盜。這類在現代社會還有存在,比如南美一帶的鴉片販子組成的武裝力量。

    上述是以綠林的起因而分,假如按綠林的活動方式來分,綠林又可以分為流寇和坐匪。

    前者四處流竄,是官府頭疼,百姓痛恨,危害性極大的勢力。因為沒有根據地,也沒有自己的綱領,流寇的流動往往是為食為財流動,到得一地,將其洗劫一空,或者留下數日,坐吃山空後再走,他們只是為了錢財食物而活動,就如同覓食的野獸一般,一旦這裡沒了食物,便到了另一處,而無論到了何處,何處便要遭殃。(其實如海盜和遊牧民族也是這樣,所以最麻煩,不是中原軍隊戰鬥力不足,而是這游動作戰太麻煩。)所以百姓最痛恨這些流寇。而官府也總頭疼這些流寇,因為這些流寇沒有固定的大本營,基本上是走到哪算哪,沒有目標方向,這樣一來堵截起來就麻煩了,假若是處處分兵,那容易被其各個擊破,假如是集中兵力,那可能就被漏了過去,萬一對手是馬賊,那就更麻煩了。小股流寇更可以化整為零,典型例子如明朝中葉幾十倭寇橫行千里的傳說,其實這些倭寇最是麻煩,大股明軍來了,他們就逃,消失於人群中,而小股的地方治安如捕快對付這幾十個倭寇又力不從心。這類流寇戰鬥力人數不如正規軍隊,而對於那些地方治安力量又比較輕鬆。行動卻是比他們靈活多變,要對付他們往往要用幾倍十幾倍甚至幾十倍的力量,麻煩至極。至於大股流寇雖然比較好追,但是戰鬥力又強了許多,一般軍隊難以應付,更可怕的是流寇所到之處的生產遭到極大的破壞,造成大量流民,這些流民很可能出現新的流寇,這樣一來反覆幾次的惡性循環,整個政權的基礎就會遭到破壞。當然,流寇最終的結局不是被殲滅招安,就是成為坐匪。

    坐匪與流寇不同,坐匪往往是本地人,雖然他們的生存方式也是以搶掠綁票為主,但是有一些遵守著一定的法則。有的只搶外地的路商,就是我們在古代戲劇中常見喜歡說「此山是我開,此樹是我栽」這類要過路錢的山大王;有的只搶富人,還接濟一下窮人,這是劫富濟貧的義賊;甚至有些只到外面去搶,而自己的勢力範圍不搶。對於這些坐匪,部分原因是這些綠林中人遵循著一些潛在的規則,部分原因也是這些人本身就是本土人,鄉土情節的關係。而且這些綠林中人依然要與外界打交道,也是為了安全,自己的勢力範圍盡量不要騷擾,所以有時會形成奇異的山上寨山下村的局面,甚至一些綠林本身就是農民,還從事著農業生產,農忙時拿鋤頭種田,閒時拿刀槍搶劫亦農亦匪也不是沒有的現象。正是因為這樣的情況,所以才有了綠林好漢,義賊,水滸傳這樣的英雄人物的傳說。

    其實水滸傳中的替天行道,只反貪官不反皇帝,追求招安這並非作者的虛構,而是正式的存在,大多數的綠林中人甚或被官府逼上梁山的也遵循著正常的社會法則,想著招安,走向正規的仕途。比如綠林軍,他們在推翻王莽政權後卻還要立個姓劉的做皇帝,其思想比一般的士大夫還要來得正規,祖師爺如此,下面的徒孫們更是了,隋末李密竇建德如此的造反聲勢,還是對隋朝政權保持著尊敬,李密在隋煬帝死後還向隋朝政權稱臣,竇建德還為隋煬帝哭喪,雖然有政治需要的關係,但是他們的骨子裡確實想脫上賊皮換上官衣。最好自然是可以改朝換代做開國功臣了,可是那畢竟難,退而求其次做招安也是一個好的選擇,甚至可以說是最佳選擇了。

    可並不是所有的朝廷都想招安解決問題的,招安來的土匪們,他們融入不了官場,而官場看著他們也彆扭,生怕他們一轉臉又造反,這世界上招了又反,反了又招,越來越強大的例子屢見不鮮,即便不反覆,像朱溫那樣招安來的篡位也不是好事,所以官場對於招安而來的這些綠林中人防而又防,水滸中那些帶兵出征的可以說算是好下場了,一般大都是被剝奪兵權養起來的份。

    對於朝廷來說,綠林是越少越好,不單是因為綠林搶劫財物,而是在天下大亂時,綠林往往是反抗勢力的助力。我們在第一章說宗教勢力時說到,要造成天下大亂改朝換代,除了天災,宗教勢力因為其組織性也是很強大的存在,而綠林雖然組織性不強,但是作為依附勢力,卻是一種極佳的選擇。一般來說,眾多的流民聚集是天下大亂最威脅的存在,而假如有一股勢力造成很大的聲勢,吸引大量的綠林加入,也是擁有相當的威脅,因為相比流民,綠林的組織性因派系眾多或許整合有困難,但是在戰鬥經驗上卻是頗為豐富。清末太平天國,明末的李自成起義,都有大量綠林人物的參與。所以對於朝廷來說,一定要把綠林勢力扼殺在搖籃裡,一旦綠林眾多,那王朝覆滅的日子也就不遠了。

    當然,對於想奪得政權的其他勢力來說,或者說任何一個想奪取天下的勢力來說,任何一個武裝力量都要是拉攏的,之前的身份已經不是大問題了,管他是綠林還是官兵,所以袁紹拉攏劉辟這位黃巾餘黨也不是什麼稀罕事,這曹操起家還收編了幾十萬黃巾軍呢。偉人孫中山也沒少拉攏綠林會黨黑社會給自己的革命賣命,這辛亥革命的成功綠林人士沒少參合。這綠林人士在亂世時也是如魚得水,哪邊都想要,自立為王也行,這招安也成,左右逢源啊,一不小心說不定就成了割據一方的大軍閥了,如張作霖,在東北顯赫一時,可比在山寨做山大王風光得多了。

    不過,不管是土匪也好,流寇也好,義賊也好,綠林也好,我們還是敬而遠之的好。
上一章    本書目錄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