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國隨章侃第十三章關中的朝廷
(演義第十三回李郭汜大交兵楊奉董承雙救駕)
在第九章說到,董卓被殺後,以王允為首的士大夫官僚的新政權只維繫了不到三個月,便以李,郭汜為首的涼州兵團再度攻入長安,王允被殺,呂布出逃為結局。
而李,郭汜在長安依仗其軍力掌握實權,李,郭汜本是董卓女婿牛輔手下的將領,乃一校尉,毫無統治經驗,(董卓入京時怎麼也是個并州牧了)一下得掌大權,把長安搞的烏煙瘴氣,一方面大肆封賞,剛入長安時李為揚武將軍,郭汜為揚烈將軍,過了三個月,李就升任為車騎將軍、領司隸校尉;郭汜升任為後將軍,等到了興平二年,乾脆李做起了大司馬,而李之下郭汜等人按位置排序職位,一個個輪下去,濫封無數,以前的小兵封侯也不奇怪,那些公卿百官有點意見,就以武力威脅。另一方面,李下屬的涼州兵本來就是一時聚集起來,攻入長安後李等人為了保持自己的權力,對這些部下更是縱容至極,放縱涼州兵搶掠百姓,外加涼州兵內部攻伐不斷,加上饑荒,關中一時間民不聊生。
面對這種情況,受到直接的威脅的百官公卿再度密謀除去李等人,手無兵權的公卿唯一的辦法就只能是再度挑動內訌,而因為并州勢力已經隨著呂布失敗而離去,對像則只有涼州內部。而這一辦法很見成效。馬騰等涼州本土軍閥本來就和李不同屬一個勢力,首先便與李交惡,當然這其中還有當時在益州的劉焉背後的支持。而隨著獻帝成年,他對於掌握朝政的李等人也越來越不滿,挑動涼州兵內部勢力內訌的行動也加快了,涼州軍閥內部自己也開始了猜疑。先是李猜疑樊稠,設宴殺之,再是一次偶然的事故導致李和郭汜反目,便是演義中所說的郭汜妻為防郭汜愛上李婢妾暗中下藥之事。(郭汜妻子因為妒忌行事荒唐,李妻子也好不到哪裡去,本來李郭兩人一度和解,要交換兒子作為人質,結果李妻子愛惜兒子而和解未成功,結果又打了段時間,交換了雙方的女兒。)李和郭汜相互征戰,一度挾持天子和公卿百官,李搶了獻帝,並拿臭牛骨給獻帝,氣得獻帝差點要和李翻臉。其實李是個又蠻橫又單純的人,不但相信迷信,而且他和獻帝交談,說郭汜壞話,獻帝順其意答覆,他居然認為得到皇帝歡心……此外為了得到羌胡兵的幫助答應事成給他們宮女,在和郭和談期間,耐不住寂寞的羌胡人跑到宮前大喊:「天子在此中邪!李將軍許我宮人,今皆何在?」。意思就是說天子是不是在這裡,李答應給我們的宮女呢?,實在是丟盡了臉,獻帝后來許諾給他們更大的好處,讓他們離開了。而郭汜也是如此,李搶了一個天子,他就搶百官,大概認為天子份量足,所以就多搶了幾個高官挾持,其中名將朱便是在被挾持期間憂憤而死。
時局如此敗壞,原本被派出鎮守弘農的涼州軍一大首腦張濟跑回來進行勸解,而李和郭也初步達成和解意向,張濟提出了讓天子移駕弘農的計劃,獻帝此時是去哪都比留著強,答應了。
於是,獻帝開始了艱難的移駕行動,考慮到整個活動的艱難,還是稱為逃難比較合適,先是出去一開始就遇到郭汜部下阻攔,皇帝不得不親自出來給那些涼州兵發表幾句演講才能繼續,過了幾天,郭汜又變卦了,要天子去高陵。獻帝乾脆拉攏原來涼州軍的楊奉、董承自己一走了之。開始了一場名為移駕實為逃難的行動。
這之後的事大都如演義中所言。或者說比演義中還要複雜和艱難,如演義中所說的供應過獻帝百官飲食的段煨,就因為和護駕之一的後將軍楊定不和,被楊奉等人攻打了十幾日,而本支持獻帝東向的張濟也變卦和李郭兩人聯合。
而且楊奉,董承和先後來援的李樂、韓暹、胡才,張楊內部也有分歧,演義中說李樂叛變,其實李樂倒沒有叛變,史載他病死。到是其他幾人,韓暹攻打董承,胡才也準備攻打韓暹,被獻帝勸說停止。而最後還是借張楊之力,回到殘破不堪的洛陽。
洛陽自被董卓燒燬後,殘破不堪,獻帝一路逃難,能到洛陽已經全賴張楊的糧食供給,怎麼還有能力供養百官,所以百官中窮困餓死的不少,就如演義和史書中記載的那樣:「尚書郎以下,皆自出城樵采,多有死於頹牆壞壁之間者。」而另一方面,韓暹為大將軍、領司隸校尉,矜功專恣,引起董承不滿,而這一切,解決的辦法只有一個,便是令各路諸侯勤王,雖然這是一個前門驅狼,後門引虎的辦法,但是也是沒有辦法的辦法。而且。當時的地理位置看,有能力勤王的不過那幾人,本來忠於皇室的幽州劉虞已死,公孫瓚和劉虞餘黨正在交戰,而徐州陶謙也死,徐州剛遭到曹操的兵災,而且繼任的劉備就算有心,他也不可能繞過袁紹和曹操去洛陽。袁術正策劃篡位,江東和益州的諸侯離的太遠,西邊的關中則更不用說,剛從那裡逃出來,而并州的張楊不想干涉朝政,把皇帝送到洛陽就走了。而荊州的劉表正與袁術對峙,而且也不見他對此事有何熱情,唯一有可能也有能力的只怕只有袁紹和曹操了。
袁紹是當時諸侯中實力最強的,但是他遲遲沒有行動。
曹操實力因為剛與呂布交戰,削弱不少,而且他的威望也因為徐州屠城之事受到打擊,而擁立皇帝則是最好的恢復威信的辦法,而他也這般做了,日後大家稱之為挾天子以令諸侯。
附一章:挾天子以令諸侯
令人注意的是,雖然我們現在認為曹操迎接獻帝是一步好棋,但是當時卻有許多人反對,且不說袁紹對之毫無興趣,就連曹操手下諸將也認為不要迎接這個皇帝為好,這是為何呢?(當然,獻帝這一路走來,輔佐他的那些人如董卓王允都沒好下場,或者內部分裂,或者被殺,實在是個喪門星。)
漢室衰亡並不是那時所有人的公認,還是有很多人信奉漢室,雖然也有如袁術等人想圖謀篡逆,但是對於許多地方官員和士大夫來說,中央朝廷的命令還是很權威的,即便在董卓等人控制之下,還是有許多人遵從他的命令。也有如張楊一般的諸侯為其效命。所以此天子還是有威信的,但是為何許多人對此事毫無興趣呢?
或許,獻帝的身份和這幾年的局勢給了人一種假象。
獻帝是董卓所立,這使得部分人對其的公信度產生懷疑,如袁紹便對這位皇帝頗為不滿,他當初反對此帝登基,這或許是他不想迎接獻帝的一個原因。
此外,獻帝當朝期間,中央政權命令對於關東諸侯毫無效果,這使得許多諸侯產生了皇帝無用的想法。事實上,獻帝的天子身份也是在曹操手中用的淋漓盡致,或許說,挾天子不是最重要的,而挾天子之後的政治手腕才是最重要的。我們注意到,曹操在討伐諸侯時,諸侯中主張投降並以曹操挾天子令諸侯的為借口的往往是文臣,而主張武力對抗的往往是武將。這樣就給我們這種感覺,講究實力的武將往往忽略天子的政治意義,或者說他們不太重視漢室,只注意自己的主子,所以曹操手下諸將不主張迎接天子,認為要打敗楊奉等人得到皇帝費力不討好,而文人則對漢室有著相當的信任,或者說:他們往往為了目的擴大挾天子以令諸侯的意義。而曹操的重要手段便是使挾天子以令諸侯產生的影響擴至最大,或者說輿論造勢造的最好。
其實曹操挾天子後的**,比董卓李有過之而無不及,曹操進洛陽後,以有糧食為借口,鼓動皇帝來許昌,天子控制在其手中後,馬上表奏韓暹張楊的罪狀,韓暹或許有獨斷驕橫之罪,而張楊則根本就是欲加之罪,(張楊和呂布親善,而呂布之前剛和曹操對峙兵敗,張揚一度想救援呂布,得罪了曹操,這才是張楊的罪狀。)而領兵在外的楊奉他也不放過,派大軍討伐之,再領司隸校尉、錄尚書事。先後誅殺侍中台崇、尚書馮碩,議郎趙彥,罷免三公,太尉楊彪、司空張喜;封暗通自己的衛將軍董承等十三人為列侯。朝政為自己私門把持,不單已經成年的獻帝無法涉足,而跟隨獻帝忠心耿耿的百官公卿也不得實權,所用之人皆為曹操屬下,其獨斷比董卓遠過之,只是在政治手腕上他遠過董卓,當初暗通他希望得到支持的董承反被他控制,可見曹操的政治手腕,經濟上也使百姓有所安定,這才得到士大夫的擁護。
當然,這也和曹操早期的身份有關,他雖然屠殺徐州百姓,但是又是漢室忠臣,反董先鋒,而董卓等人早就被輿論打到谷底了,所以獻帝在董卓手裡,只能作為封官的工具,而在曹操手中則成了最大的政治武器。
不過,對於袁紹來說,獻帝的價值就沒這麼大了,袁紹起家是以反董聯盟盟主的身份,從某種意義上說,他也就是反獻帝的盟主,尤其他一度想謀立劉虞為帝,假如成功,獻帝便是偽帝,他現在要把之前認為的偽帝迎接奉立起來,也難怪會猶豫。其實袁紹最希望的只怕是獻帝永遠在董卓手中,那樣他便可以反董聯盟的盟主身份發號施令,以袁家當時的勢力和威望,他並不需要獻帝來為之錦上添花。獻帝在他手中的作用是最小的,他要防止的是讓獻帝落到如曹操之類人的手中即可。
所以說,袁紹利用獻帝的作用最小,曹操利用獻帝的作用最大。事實上,在有了挾天子之後的曹操在面對袁紹時還是處於劣勢,之後的勝利可以說是僥倖,挾天子以令諸侯的背後還是要靠實力說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