龍騰世紀 > 穿越重生 > 三國隨章侃

龍騰世紀 第五章 十八路諸侯 文 / 沉睡的天空

    第五章十八路諸侯

    (演義第五回矯詔諸鎮應曹公破關兵三英戰呂布)

    本回關東諸侯終於雲集反董了。

    董卓在洛陽挾天子令諸侯,這各位諸侯自然心懷不滿,但是最終先跳出來那些諸侯卻是董卓任用的,尚書周毖、城門校尉伍瓊,在當時為董卓信任,不過心裡卻是反董一族,前文提到的袁紹和董卓爭執掛印離開,便是這兩人勸說董卓拜袁紹為渤海太守,而此兩人推薦的赴各地任州牧太守的韓馥,劉岱,孔,張邈等人都是關東反董聯盟的主力,董卓見關東諸侯興兵,便怒極將他們與袁隗一家殺死。(演義上第六回也有所記載,大致無差,而資治通鑒上說董卓殺了周毖、伍瓊有所後悔,另有說伍瓊和第四回中行刺伍孚的早期事跡相同,可能是同一人。)

    演義這回說的是關東諸侯討董,但是其實突顯的是書中兩位主角曹操和劉備,如曹操矯詔一事,乃是子虛烏有,曹操徵兵有之,但是矯詔一事,並非他所做,而是東郡太守橋瑁干的,而且也不是矯詔,而是矯做朝中三公書,發到各州郡,袁紹牽頭,這才引起關東州郡響應。說曹操矯詔只是小說需要,一來突顯曹操,二來承接上下文方便。而另外就是這十八路諸侯,其實關東諸侯只有後將軍袁術、冀州牧韓馥、豫州刺史孔、兗州刺史劉岱、河內太守王匡、勃海太守袁紹、陳留太守張邈、東郡太守橋瑁、山陽太守袁遺、濟北相鮑信,廣陵太守張超,長沙太守孫堅是真正地方諸侯,才十二位,加上自己起私兵的張楊曹操,才十四位,所以演義中加了沒來的公孫瓚,陶謙,馬騰,孔融成了十七位,這樣正好十八位,一來符合傳統對數字的要求比如喜歡三十六路反王,七十二路煙塵,一百零八將之類。二來將日後早期爭霸的幾路英雄都交代了,刻意加入孔融,陶謙,馬騰,劉備,公孫瓚的目的就在於此,他們都是早期爭霸的諸侯,演義都會說到,所以這是一次早期的英雄總亮相,還是有相當意義的。

    當然,這次英雄總亮相,十八路諸侯雖然名頭響,但是演義裡真正的貴族往往是不列在數字之中的,所以演義中最出彩的還是當時還不是諸侯的一縣令兩弓手,也就是劉關張三兄弟。此回將書中的主要人物劉備三兄弟尤其是關羽,大大渲染了一番,帶起第一次高潮,如關羽溫酒斬華雄,三英戰呂布,相比其他諸侯只有曹操顯露了才略膽色,袁紹袁術孫堅公孫瓚跑了幾個龍套,其他諸侯根本提都沒提。當然,這些沒提到的諸侯,除了並沒有來的陶謙馬騰孔融外,其他的幾位演義中也不再會詳細提及了,真是連龍套也不如了。

    至於劉備歷史上是否參與了這次關東諸侯討董呢?前文談過劉備的早期生涯,除了《英雄記》中說劉備也一同起兵外,其他都沒有談到此事,按時間看,劉備應該在下密丞或者高唐尉這個位置上,還沒有資格能同諸侯一同討伐,而且引出劉備的公孫瓚就沒參與此時行動,更別說劉備了,事實上假若劉備真參與了此時行動,那按演義中應該認識孔融,陶謙,呂布了,但是在後來的演義中劉備和陶謙呂布會面都好像第一次認識一般,尤其孔融,假如大家都參與了關東聯盟,劉備還會說那句:「孔北海知世間有劉備耶?」(見演義第十一回)問題是兩人都沒有參加聯盟的事,這不能不說是演義的一大漏洞。

    不過這次十八路諸侯也是演義的一大高潮,除了溫酒斬華雄,三英戰呂布外,最大的意義就是

    下面我們就一個個說一下,這十八路諸侯日後的歸宿:

    第一鎮,後將軍南陽太守袁術。當時結盟諸侯中職位最高者,後將軍一職還是為董卓任命,後來逃亡到南陽,正好南陽太守張咨被孫堅殺,他乘機接任南陽太守。日後以此為基業想爭霸天下,一度稱帝但是與兄長袁紹不和,被袁紹曹操等諸侯擊敗,流亡中死去。

    第二鎮,冀州刺史韓馥。職位同為董卓任命,應為冀州牧,原為朝中尚書一職,在受到橋瑁書後一度猶豫,在謀士劉子惠諷諫放縱袁紹起兵,曾和袁紹同謀立劉虞為帝,被劉虞拒絕。之後在壓力下將冀州讓給袁紹,本想繼續留在冀州,但是在自己兒子被仇人朱漢所殺後離開(事後朱漢被袁紹所殺,但是朱漢也是袁紹任命,袁紹其心可知),流落至張邈處,一ri見袁紹使者到,與張邈耳語,惶恐之下自殺。

    第三鎮,豫州刺史孔。職位同為董卓任命,原為侍中,在這次反董事件後不久病逝。

    第四鎮,兗州刺史劉岱。職位同為董卓任命,劉繇兄長,後與橋瑁不和,殺橋瑁,日後青州黃巾入東平,討伐失敗戰死。日後演義中曹操派去攻打劉備的劉岱和此劉岱非同一人,演義混為一談了。

    第五鎮,河內郡太守王匡。本為何進屬下,據傳殺宦官一事,他也參與,何進死後去官,後任河內太守(不知是否又是董卓任命),和袁紹頗為親近,是其忠實盟友,後來在河內駐守,被董卓部下所破,後到泰山徵兵,想和張邈會合,被仇人執金吾胡毋班的家屬(胡毋班是董卓所派到河內解散關東諸侯軍隊的,袁紹下令殺之,胡毋班是王匡妹夫,所以胡毋班的家屬和王匡應該有親戚關係)和曹操合兵殺之。

    第六鎮,陳留太守張邈。東平名士,以俠著稱,職位同為董卓任命,(除了被孫堅殺的張咨,其他被周毖、伍瓊推薦給董卓的都叛變,董卓殺周毖、伍瓊確實不冤。)曹操和袁紹都為好友,此時和曹操一起起兵,對曹操資助之,會盟間批評袁紹驕矜,引起袁紹不滿,令曹操殺之,曹操拒絕,然自曹操掌兗州大權後,張邈日漸恐懼曹操要殺己,終和呂布合兵叛亂,兵敗後在前往袁術求援途中被自己的兵士所殺。

    第七鎮,東郡太守橋瑁。曾任兗州刺史,原為何系人馬,詐三公書於州郡,乃是關東反董聯盟發起人之一,後來和劉岱衝突,被劉岱所殺。

    第八鎮,山陽太守袁遺。袁紹族兄,有勤學之稱,後袁紹任其為揚州刺史,被袁術擊敗,之後逃亡中被亂兵殺。

    第九鎮,濟北相鮑信。在歷史中不起眼,但是是相當關鍵的人物,早先為何進下屬,募兵回來何進死,勸袁紹反董不成,回鄉募兵,禮賢下士,曹操日後的大將於禁便是他招募而來,(鮑信死後歸曹操)反董聯盟成立後,在大家都支持袁紹時,獨他看好曹操,在劉岱死後,是鮑信迎接曹操任兗州牧,使曹操有了自己的地盤,得以擴張,日後曹操壯大,鮑信當為首功,而且在曹操被軍圍住時,鮑信殺入重圍救之,而自己身死,死後百姓將士為之流涕,刻木祭之。

    第十鎮,北海太守孔融。這位就並非參與這次關東聯軍了,而且他當時任的應該是北海相而不是北海太守,他後來到朝中就職,被曹操所殺,他比較出名,以後會談到,這裡就不多說了。

    第十一鎮,廣陵太守張超。張邈弟弟,日後同張邈一起起兵反對曹操,被曹操所圍,最終一族被殺,死前送信給臧洪,請來兵救之,臧洪時在袁紹下,袁紹因和曹操同盟而不同意,結果臧洪與袁紹交惡,袁紹圍臧洪,城中自相吞食不叛臧洪,最終城破,臧洪死,這是後話。

    第十二鎮,徐州刺史陶謙。陶謙並沒有參與此次征討,但是之後他有支援朱兵馬抵禦董卓,(之後也資助劉備,看來他好這一手。)更一度聯合眾人推舉朱為太師,迎回天子,不過朱拒絕之。一直對天子保持朝貢,後來的故事大家都知道了,就是曹操父親被殺,征討陶謙,引出劉備來。

    第十三鎮,西涼太守馬騰。馬騰此時應該是征西將軍,(初平年間馬騰又遷征東將軍,不過此時應該還沒)而不是什麼西涼太守,和演義第三回說董卓是西涼刺史一樣,東漢並沒此官職。他此時還在關西,比長安還遠,這關東諸侯他怎麼可能趕去,所以這並不可能,只是演義中刻意加的,不過日後他確實屢次攻打董卓西遷後的京城長安,但是沒有成功過,後來曹操掌權後,他到是為曹操的建安政權立下了幾次功勞,之後與韓遂不和,又覺得年老了,就入朝為官,之後嘛,都是通常所知的故事,馬超起兵一年後,馬騰被殺,族夷。

    第十四鎮,北平太守公孫瓚。此時公孫瓚應該是奮武將軍,封薊侯,兼領屬國長史,並不是北平太守。(當然,要是這樣寫在演義裡,那讀者就沒幾個明白了。)他在遼東,並沒有參與此次行動,日後他更是與袁紹為敵,並殺劉虞,但最終不敵袁紹,被殺。

    第十五鎮,上黨太守張楊。原為丁原屬下,後入京跟隨蹇碩,何進,他也是何進派出募兵的一員,何進失敗時他在上黨募兵,此時他不是上黨太守,反而是攻打上黨太守的人,在這次聯軍時,他和袁紹同在河內會合,但是不料匈奴單于於夫羅想造反,袁紹張楊不從,於夫羅挾持張楊而去,後來得以重新統領大軍,董卓封其為建義將軍、河內太守。張楊是漢末對朝廷極為忠心之人,一度救濟獻帝,而且無野心,送獻帝回洛陽後自己也就回去,並沒有挾天子的想法。張楊與呂布關係甚好,(同為并州人)呂布和曹操相互攻擊時,一度想出兵援助呂布,不料被親曹操的部下楊丑殺死,之後親袁紹的眭固又殺楊丑,最終眭固也被曹操滅之。(張楊待下甚寬,「楊xing仁和,無威刑。下人謀反,發覺,對之涕泣,輒原不問。」)

    第十六鎮,烏程侯長沙太守孫堅。這是下一章的主角,這裡就不多說了,結局是被劉表射殺之

    第十七鎮,祁鄉侯渤海太守袁紹。這位也是出名的人物,他的渤海太守也是董卓任命,原因之前就說到了,之後他用盟主名義封自己為車騎將軍,後來被曹操擊敗後病死。

    第十八鎮:曹操:董卓封其為驍騎校尉,(馬上就跑了)而且之前曾經任過東郡太守(沒就任)會盟後袁紹推薦其為奮武將軍。後來表之為東郡太守,原先擔任此職的橋瑁此時被劉岱所殺,他的故事也很多了。

    至於那位不是諸侯的劉備,那就不用多說了。

    另外此時其他的地方諸侯,青州刺史焦和也起兵反董,結果還沒和其他諸侯會合,遇到黃巾,焦和不敢與之戰,使得青州黃巾橫行,也沒有參與會盟行動。不久病死,袁紹派遣上文說到的臧洪代之。

    荊州刺史王睿本也要起兵反董,因為和孫堅有私怨,被其逼死,後來是劉表代之。

    冀州牧劉虞沒有參與這次行動,袁紹勸其稱帝被之拒絕,後來被公孫瓚殺。

    益州牧劉焉已經不聽中央政權號令,之後資助馬騰進攻過長安,未成功,病死。

    揚州刺史陳溫,曾經幫曹操曹洪募過幾千兵士,後來被袁術殺之。(另一說病死。)
上一章    本書目錄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