龍騰世紀 > 穿越重生 > 三國隨章侃

龍騰世紀 第四章漢末政治(三)董卓背後的故事 文 / 沉睡的天空

    第四章漢末政治(三)董卓背後的故事

    (演義第四回廢漢帝陳留踐位謀董賊孟德獻刀)

    此回說董卓入朝執掌大權,曹操圖謀行刺之事,卻引出一個問題來,董卓何以能掌握東漢大權。

    各朝對京城一帶防範最嚴,往往以重兵把守,假若邊關叛亂殺到京城,往往辛勞異常,而且等到到時,京城已經雲集各地調集的大軍,所以除非如實力已經雄厚到可居天下大半之外,要引兵入京執政難上加難,所以各朝的叛逆真造反時也是用偽詔(如安祿山),密詔(如劉備),清君側(如朱棣)的借口。像董卓這樣不費吹灰之力就得到入京借口的實在是太幸運至極了。這點上何進袁紹功勞不可不謂之大也。

    而何進被殺,朝中無人統領,何進之弟何苗在亂中也被殺,剩下何系部屬見董卓勢大,紛紛投靠董卓。(之中董卓初來兵少,還用了夜晚撤出白天進入的疑兵之計,等到大家發覺董卓已經勢大,)而另一大勢力宦官則更不用說了,被袁紹殺了精光。所以……

    等等,假如我這般說下去,那也未免太簡單了,朝中其他勢力呢?各位大臣呢?其中朱皇甫嵩都為討黃巾的名將,他們人呢?朝中三公呢?還有袁紹是誅滅宦官的首謀,又是四世三公袁家之人,為何何系人馬不投之於他呢?另外各地勢力有何動作?當然,不免要說到董卓此人。

    先說董卓其人,董卓隴西人,膂力過人,為人粗猛有謀,少時遊歷羌中,為羌胡所畏。之後為將有戰功,將所得財物分於屬下,不管說起豪爽也罷,收買人心也罷,他確實是一個人物,日後入京,他提拔蔡邕,取消黨錮,收買呂布,聽從周毖、伍瓊之計,任用荀爽、陳紀、韓融等名士,還令韓馥,劉岱,孔等人出任各地州牧太守。(不過後來這些人也是反對他的主力。)所以雖然他縱兵行兇,但是對於官員名士,實在是十分巴結或者說收買的,這點上歷史記載也公允的指出「卓所親愛,並不處顯職,但將校而已。」就這點也就可知為什麼蔡邕會在董卓死後為之而泣了,確實董卓用自己新得到的權力收買了許多人,尤其在遷都之前。他並非一介武夫而已,而是頗有心計之奸雄。

    演義中說董卓在入京之前的職位是前將軍鰲鄉侯西涼刺史,這前將軍鰲鄉侯到是不錯,但是西涼刺史就不對了,董卓任過并州刺史,河東太守,在入京前是并州牧的職位,而他手下的那是征討涼州作亂的羌胡時帶領的人馬。(董卓在征討涼州叛亂時戰績倒也不差,董卓手下涼州人士不少,不過能不能如演義中稱為二十萬西涼大軍還是問題,至少二十萬只怕是假的。)

    所以在得到何進密令後能第一個趕到洛陽的就是董卓,因為他離的最近,他在征討涼州之後,朝廷給了他并州牧的位子讓他交了兵權去就任,皇甫嵩也派來了,就準備接收他的軍隊,他呢?也沒去并州上任,也不在涼州征討了,就屯軍河東。要真是涼州趕來,那黃花菜都涼了。

    而且董卓在入京前是下了一番功夫的,雖然不能說宦官和何系的大火並是董卓主導的,但是他在其中添了一把火是肯定的,比如在誅殺何苗一事上,何苗是何進之弟,位列車騎將軍,雖然素來和何進在殺宦官一事上有衝突,但是其地位至高,而且擁有大量部屬,何進一死,應該是其掌權的大好時機,而且在何進死後,他同和袁紹入宮斬殺宦官趙忠,局面還是在控制之中,但是何進部屬吳匡和何苗不和,所以:

    「吳匡等素怨苗不與進同心,而又疑其與宦官通謀,乃令軍中曰:「殺大將軍者,即車騎也,吏士能為報仇乎?」皆流涕曰:「願致死!」匡遂引兵與董卓弟奉車都尉攻殺苗,棄其屍於苑中。」

    請見此文中董卓弟董參與了殺何苗一事,何苗死後宮中才開始大亂,而就在此時董卓突然進兵遇到在外的少帝,假若說巧合那實在是太巧了。(即便說是董是臨機一動,但是想必也送信於董卓了。)

    而且因為何進和何苗都死,使得何進何苗的部屬都歸於董卓之下,董卓得以控制朝中大權,若說董卓這位何苗被殺的最大受益者,沒在此中做了一番手腳,實在難以想像。

    當然,此事並不到此為此,我們還是要回答前面的問題,朝中大臣呢?袁紹呢?

    當時朝中百官中,大將軍和車騎將軍都死,司空是劉弘,也是第一個被董卓取代的,司徒丁宮剛被罷免,應該空懸,劉虞由幽州牧升為太尉,不過未就任,再就是由後將軍升為太傅的袁隗,和何進同錄尚書事,又是袁家大族之人,可以說是袁紹的後台,但是也未正面對抗董卓,在董卓要求廢帝時,掌管尚書的他只有「隗報如議。」這般,還主導廢立大典,尚不如其侄袁紹。三公都是碌碌無為之人。(演義說當時司徒是王允,太尉是楊彪都是錯誤的,其實王允楊彪的職位都是董卓上台後委任。)

    而朝中名將呢?朱在其時應該是就任城門校尉,河南尹,可憐他不久前出任河內太守,還要用家兵退弟,想來手中也是無兵。(不過等董卓離開洛陽,朱倒是意圖起兵,但是手裡還是無兵。)至於皇甫嵩他本是被派去接管董卓手下的將領的,結果一來董卓不交,二來很快就發生了何進被殺的事。倒是有人勸說他起兵和關東諸侯聯合進攻董卓,但是被他拒絕了,反而回京。(董卓對皇甫嵩又恨有忌憚,頗想殺之,但是和皇甫嵩之子卻交好,最終沒有為難皇甫嵩,只是和皇甫嵩鬥了一下嘴皮子。最終在董卓死後被用。)

    還有一位袁紹,他當時就任司隸校尉,又是何進手下首將,主導殺宦官之事,還有叔父袁隗支持,本是抵禦董卓的一大人選。不然也不敢和董卓說那句頗有氣概的「天下健者,豈惟董公!」

    但是一來袁紹資歷尚淺,固然關東起兵能做個盟主,但是在這京城還只怕不夠,尤其是之前處置失當,害得何進被宦官殺死,又造成宮中大亂,皇帝也流落鄉野,實在是極大的過失。而且在當時不能阻止殺何苗一事,使得日後何進何苗部屬心懷忌憚,投到董卓之下,不能不說是大問題。(殺何苗可能不能阻止,也可能是不想阻止,畢竟何苗何進死後,就是袁紹領大權了,不過沒想到董卓這個黃雀,不管是如何,都失了何氏部屬人心。)

    二來袁紹膽氣不壯,固然能對董卓說那句有氣概的話,但是卻不能採用鮑信(受何進派遣募兵回來,也是三國初年一個相當關鍵的人物)的趁董卓初來兵力不足疲憊的情況下先下手為強的建議,變得和何進一般猶豫了,不知是不是宮中大火打擊了他。曹操稱其幹大事而惜身倒也不是說錯。

    而唯一能和董卓相對抗的只有比董卓早到的外兵,并州刺史丁原了。(演義中稱之為荊州刺史是虛構,不過說起這并州強兵不少。)此時他就任執金吾,可惜被董卓拉攏了其部屬呂布,身首異處。(就是前一回中的所說的「饋金珠李肅說呂布」了。)

    朝中如此,各地勢力自然也不服這前幾天還是一州牧的鄉下土包子董卓了,只是董卓挾天子令諸侯,地方諸侯也沒有主心骨不得已從之了,不過各地離心勢力一步步加重,做了益州牧的劉焉已經斷絕蜀道,準備做土皇帝了。

    而各地反董聯盟形成也是遲早的事,而且還是董卓直接引起的。
上一章    本書目錄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