龍騰世紀 > 歷史軍事 > 輪迴之帝國的歷史

龍騰世紀 第二百七十七章 策略(二) 文 / 西南北無家

    和林。

    在眾多親軍地層層環衛下,帝國大汗坐在一張胡床上,眼神陰沉地眺望著草原深處,面容中更帶有出其的憤怒。

    伯顏則恭敬地站在他身邊,同樣看著這綠色的原野,一直默然不語。

    至元二十六年的忽必烈,的確陷入了他一生中又一次重大危機。

    「趙是小兒」已經將江南弄得天翻地覆,而從至元二十四年開始,海都在西面步步緊逼。

    忽必烈對海都的警惕,其實在他即位之初就有了。因為海都不僅始終托詞不來朝見,以示臣服,而且從他後來糾集窩闊台家族的後人、培植自己勢力的行為來看,他也必然是在覬覦蒙古帝國的大汗之位。

    忽必烈肯定不會輕視海都。

    海都是窩闊台汗的長孫,在許多人眼裡,他本就很有資格坐在蒙古帝國大汗的位子上。因此,即使沒有什麼指責忽必烈「太漢化」的借口,他也在草原上有著極強的號召力。

    在這點上,乃顏是遠遠不如他的。

    其次,海都的實力也絕對在乃顏之上。這是由於,他不僅有窩闊台家族後人的支持,他還有個非常重要的盟友,察合台汗國的現大汗篤哇。

    所以,如果過去忽必烈與阿里不哥、昔裡吉的相爭,可以視為拖雷家族內部的相爭,那麼他和海都之間的衝突,就是窩闊台、拖雷、包括察合台這三個黃金家族分支之間恩怨的一種延續。

    乃顏從某種程度上,其實並非是這場蒙古帝國大汗之位爭奪的核心人物。

    老忽是絕對不能在這場衝突中輸的。

    他在草原帝國大汗的位子上,還能事後顯示自己的寬大和仁慈,但海都那些人,卻不見得也能做到。假如他輸了,很可能丟掉的不僅僅是大汗之位,而且還將整個拖雷家族陷入萬劫不復之地。

    忽必烈的困難就在於,正因為有指責他「太漢化」的借口存在,固然他早已預料到與海都的衝突不可避免,可無論是對乃顏、還是海都,他都不能先動手,否則會讓所謂的「漢化」借口坐實。

    而當海都這個「貴客」真的起來鬧事時,帝國南方實已出現了一個愈來愈咄咄逼人、前所未有的大敵,這就讓他陷入了兩面受敵的不利境地。

    擺脫此種困境的最佳策略,本應是如三國時期的各方做法,盡量「拉一個,打一個。」就像前面提到過的,在他剛即位時,曾派郝經來南宋「謀和」,以便騰出手來應付「汗位之爭」。

    只不過這時候他所面臨的兩個對手,沒直接聯手,他已經要燒高香了。

    如此,他就只能先集中力量拿下一個,然後再轉過身來對付另一個。

    他必然會首先對付海都,因為海都對他的威脅更直接。而且他還要盡量做到另一條,那就是快速解決。只有這樣,方能擺脫不利的困境。

    可他也萬沒有想到,自己所面臨的對手已經變得一個比一個狡詐。

    海都的行事風格與乃顏完全不同,他根本不和老忽來什麼會戰。他的向東進攻,總體來說,就是有利、能戰,他和篤哇等人絕不放過;一旦覺察不利、或危險來臨,立刻遠遁。並且這些人還不是一個方向,而是從多個方向進攻,不斷地騷擾、試探老忽大元朝的虛實。這種飄忽不定的路子,不僅讓老忽、甚至是伯顏都覺得疲於應對。

    海都的套路,其實仍是所有遊牧民族傳統的路子。但他的這種拉同門師兄弟、用同門招數來對付師門掌門人的做法,就讓忽必烈陷入極為不利的境地。因為此時他不像在另一個時空,即便一時收拾不了對方,也還可以和對方「耗」,現在他完全「耗」不起,故此他是急於尋找機會一勞永逸地解決海都。

    至元二十六年,海都長驅直入,打到了和林。而北元派在那裡的宣慰使等官員竟多人背叛,歸降了海都,導致整個漠北地區大震。

    忽必烈大怒,他再度御駕親征,準備和海都一決高下,將彼此之間的恩怨作一個徹底了斷。

    只不過這一次他杯具了,海都聞訊之後立刻遠遁,向西退去,讓他撲了個空。

    老忽這時候已經是一個七十四歲的古稀老人了,海都在他眼裡也是一「小兒」,竟然如此拿他來「開涮」,他恨得是咬牙切齒。

    -----------------------

    歷史上的忽必烈親征海都,就是在至元二十六年,這也是他最後一次御駕親征。

    而海都之所以能和老忽糾纏那麼長時間,甚至一直持續到忽必烈去世之後,原因之一就在於他明白自己的實力不如老忽,所以一直不和老忽硬拚。

    直到最後一次,這時候忽必烈已去世,他也年紀大了,來日無多,故此做最後一搏。雖然大戰他勝了,可另一個方向上的篤哇卻輸了,所以沒有完全達到目的。並且此戰過後,在回去的路上他即去世。

    另一個則是,他在草原上始終有大批的支持者。

    -----------------------

    忽必烈是真的變得有點急躁,因為不能收拾了海都,他就不能轉兵向南,全力對付那個實際上更惡毒的小子。

    但老忽還是幸運的,在他身邊其實有人能助他擺脫眼下困境,這個人就是伯顏。

    身為北元樞密院的重臣,伯顏不僅知道朝廷眼下所陷入的困局,而且他也不是不認可忽必烈先解決海都、然後再全力向南的打算。只不過他是北元朝中真正能抓住海都弱點之人。

    當下,一直沉默不語的伯顏,在看了看陰冷的大汗後,終於沉聲說道:「大汗,海都之亂,固然眼下需早日平定,但也不能太急。」

    忽必烈此時心情之惡劣,伯顏絕對明白。

    聞言,忽必烈瞬間即將銳目盯在了他的臉上。

    「伯顏,朕近日已得雲南、四川行省急報,趙是小兒已兵出湖廣,目標直指川中。觀其動向,甚至他還有奪取雲南之意。」

    老忽真的不能不急了。

    伯顏的眼中有厲芒一閃而過,但面對大汗陰冷的目光,他不僅神色不變,態度愈加恭敬。

    「海都狡黠,大汗天威所在,他必然望風披靡。」

    伯顏知道,老忽您竟然在這麼短的時間內就將乃顏收拾了,海都聽說後,怎麼可能不避您的鋒芒?和您硬來,這豈不是找死?所以您大可不必生氣。

    忽必烈不語,依然盯著伯顏。

    伯顏已經輕聲接著說道:「臣認為,固然海都犯邊,邀之則遁,若能誘其深入,一戰可擒也。」

    忽必烈的眼睛瞇起來了,只不過其中再度閃出了陰冷之意。

    「你是說?」

    伯顏依然神色不動。

    「海都必會再來和林。」

    忽必烈忽然鬆弛了自己,再度看向了草原深處。

    伯顏的意思他已經明白了。

    因為只要海都的目的是奪取大汗之位,就算他躲躲閃閃、打了就跑,他必然還是要奪取和林。

    這是由於,和林過去是蒙古帝國草原上的國都,失去了它,在某種程度上也就等於失去了草原主人的身份。反過來講,誰控制了和林,不僅意味著他掌握了草原的核心地帶,且還能夠在這個蒙古人的發祥地召集傳統上的忽裡台大會,並借此重新確認草原帝國的汗位。

    所以,對於和林,忽必烈不能眼看著丟失,而海都,則必然是想擁有。

    既然如此,與其和海都在草原上玩貓捉老鼠的遊戲,曠日持久,還不如誘他再度到和林,尋機收拾了他。

    俗話:擒賊先擒王。海都被收拾了,其他人也就成不了什麼氣候了。

    ------------------------

    歷史上的海都之亂持續那麼長時間,另一個重要的原因,就是忽必烈本人並沒有真正放手用好伯顏。

    伯顏的家族過去居住的地方叫忽氈城,後世在烏茲別克斯坦境內,蒙古帝國時代屬於察合台汗國。

    而察合台汗國的大汗篤哇,是海都的鐵桿盟友。所以,有人就向老忽進讒言,說伯顏私通海都,故此平叛不力。

    由此,老忽將伯顏調到後面,改為玉昔帖木兒領軍在前。其結果,就是海都之亂一直無法平定。

    但後人可以猜測,儘管伯顏的家族居住在察合台汗國,他其實不太會私通海都,因為沒有忽必烈,就沒有他現在的身份和地位。不過他不想向篤哇的人下狠手,也不是沒有可能,畢竟那裡面會有家族的舊識。

    歷史上的伯顏在與海都和其手下多次交手後,終於找到了對付他的方法。當海都再來時,他就佯敗,一連七日。

    他手下的諸將都認為他膽怯,不僅指責他,而且連連請戰。

    伯顏告訴他們:「海都犯邊,邀之則遁,誘其深入,一點可擒也。」

    但諸將堅決請戰,於是伯顏只好回軍,雖一戰擊敗海都,可海都果然還是逃脫了。

    ------------------------

    帝國大汗轉而沉思,伯顏卻繼續說道:「當年讓趙是小兒成為漏網之魚,此為臣的過失。臣請大汗恩准,讓臣再到南邊,去對付那個趙是。」

    伯顏其實一直認為,讓趙是等人逃脫,自己是有責任的。而且他還知道,他的大汗有時候並非沒有猜忌之心。

    當初阿術的父親兀良合台是蒙哥大汗的老人,老忽上位後,雖然兀良合台並沒有站到阿里不哥那邊,可在討伐阿里不哥時,「兀良合台以宿將,獨擯而不用。」就是因為老忽對他仍「疑而忌之」。

    故此,鑒於自己的家族曾居於察合台汗國的事實,為避免大汗的疑慮,在托出自己的辦法後,他決定轉而去對付同樣危機重重的南方。

    伯顏的這個決定,自然是建立在眼下的形勢上,而且他認為,這對大汗和他,實為兩全之策。

    但他的大汗仍然否決了他的建議。

    「不,伯顏,在如何對付海都這件事上,朕授你全權。諸將如有抗命者,你可當即處之。」

    冷靜下來的忽必烈還是精明的,他之所以否決伯顏的提議,是因為伯顏的話下之意已經很明白,要想誘海都前來,他自己就不該親自出馬,那樣只會驚了海都這隻兔子。

    可如果要找一個更合適的人來對付海都,只要他內心的疑慮被徹底打消,他也不是不知道,朝廷之中並沒有人能超過伯顏。

    而通常一個策略的最佳執行者,也肯定是它的制定者。

    此外,在忽必烈的內心裡,現在還不是動用伯顏這柄快刀的時候。
上一章    本書目錄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