東南都督府,作戰室。
禁軍在東南地區的主要將領均已凜然在座,此時他們全盯著一幅圖。
這幅掛圖與史格所見到的那幅不同的是,除了三個分別指向西南、襄陽、揚州的箭頭外,還多了一條彎曲紅線。這條紅線分成了四段,分別被標注上了江南運河、邗溝、通濟渠和永濟渠。而在永濟渠的盡頭,又畫了一個圈,注上了大都之名。
望著這條紅線,蘇劉義的神情既有著慎重,也彷彿隱藏著某種狂熱。
陛下突然親臨,蘇劉義的確有點意外。因為當初從翁州傳來的軍中密信,僅是講劉師勇要來,並沒有提到陛下。
但可以肯定的是,他對此也絕談不上像唐玨那樣有些緊張的。相反,他的內心裡卻隱隱約約有著某種莫名的興奮和期待。
這麼多年都已過去了,不講親身經歷,僅憑蘇黑手與陛下關係之「近」,他就不可能不知道,在這種看似跑來跑去湊熱鬧的背後,通常少不了一些狡詐的圖謀。
事實上,「聖駕」光臨的當天夜裡,他就已經從彼此關係並非一般的劉師勇哪裡得到了某種證實。
劉師勇告訴蘇黑手:
「劉義,陛下是在看了你的奏報、東南都督府已準備拿下揚州和兩淮之地後,決定親自前來。因為他認為,時至今日,東南都督府已不能僅盯著包括揚州在內的兩淮,而是要著眼於未來的北定中原,恢復我大宋故土。」
說到這裡,劉老大放低了聲音。
「文相西進前,曾經與參謀院多次密商未來的北伐,並草擬了一個全盤計劃,但該計劃最初實為陛下所策劃。陛下到此,就是要親自向你和東南都督府的眾人解說。」
雖然劉老大也並沒有再說下去,可蘇劉義不僅對陛下的來意瞭然於胸,眼中還閃出了精光。
東和劉世勇突然前來建康,確實是在看了東南都督府的奏報後決定的。而且他和劉師勇都非常清楚在蘇黑手這個上書背後真正的原因,那就是東南都督府目前的實力有了急劇的擴充。
因為在上一年蘇劉義領軍東下的過程中,他收降了總數約十多萬的新附軍。其後,通過大規模地重新選編,這些人被淘汰了近三分之二,保留了四萬多精壯之士。由此,儘管帝國還沒有完全實施新兵役之制,整個東南都督府的軍力卻已經達到了十萬之眾。
-------------------------------------------
在我們的帝國爭霸史上,「收降」或「收編」始終是一種增強自身實力快速和有效的方式。並且不同於「徵兵」或「招募」所引入軍中的、很多仍是需要訓練的新兵,「收降」或「收編」往往「收」進來的,還是有著相對新兵較高素質的、已歷過陣之兵。
三國的曹操,開始時實力並不強,當他收降了黃巾軍的餘部,選其中的精壯組成「青州軍」之後,同時其它策略運用得當,從此方能於北方稱雄。
朱元璋沒有採用普遍的徵兵制,可他之所以能在奪得南京之後的第十年,以數十萬之眾大舉北伐,也是由於明軍在前期逐步擊敗、收降、收編了南方的各路人馬。
就是發生在二十世紀中期的大對決當中,雙方實力轉換的那麼快,同樣還是有這方面的因素。因為其中一方的每一次倒戈、被收降,除了自身的削弱,對方則相當於得到了一次輸血。這一進一出,不僅是兩倍的概念,一方還等於是淪為了別人的新兵訓練班,甚至更附帶奉送了手中的武器。如此,怎麼能不造成雙方實力消長上的急劇變化?
---------------------------------------------
實力大增的蘇黑手其實早已有點按耐不住,別的不講,陛下劃給他東南都督府的地盤可以說是所有人中間最大的,這不能全部拿下,他自己都覺得對不起陛下的信任。
而正當他摩拳擦掌之際,年初又收到了兵部密函:兵部尚書文天祥已領兵西進,經略西南,東南都督府務要抓緊準備,盡快實施奪取揚州的計劃,以形成一定的策應。
就此,在與凌震仔細商議過後,他們立即聯名上書,請旨奪取揚州和兩淮之地。
但東在看了他們的奏報後認為,鑒於東南都督府在未來北伐中所承擔的角色極為重要,他們的計劃不僅應當予以修正,且自己更有必要當面將有些事情給眾人徹底講明。因為蘇劉義和他東南都督府在以後的一段時間裡,很有可能所面臨的壓力也非常大,只有這樣做,才能讓眾人樹立信心,並保證今後北伐的成功。
所以,在反覆盤算後,他決定親自前往。
現在,有劉師勇的所言在前,再看到圖上所示,即便陛下還沒有解說,蘇劉義已經明瞭了他的打算。可他也沒說話,而是像其他人一樣,望向了帝國陛下和劉世勇。
東在看了蘇劉一和眾人一眼後,淡淡地說道:
「劉一將軍,凌將軍,諸位將軍,從圖上我們可以看出,如果我禁軍將來能夠沿運河一直攻擊,不僅可以打到關中,而且還能打到北朝的大都城下。所以,朕和參謀院認為,今後東南都督府的行動,應主要圍繞著運河來進行。」
這個計劃可行不可行?當然可行。既然劉裕和朱元璋能做到,咱更應該能做到。
其實該方案對禁軍有利的一面,不用咱說,這裡的每一個人也都能明白。
「但朕和參謀院也不是讓你們現在就大舉向北攻擊,因為眼下總體還是敵強我弱,並不是採取此種行動的時候。」
這個堂堂大元朝,依然實力很強,咱對此絕對有著清醒的認識。
蘇劉一忽然心中大定。
因為明白歸明白,他先前所擔心的,就是以目前東南都督府的實力,還不足以支撐像這樣的行動。
「相反,朕和參謀院認為,東南都督府應首先奪取揚州、在江北立穩腳跟以後,再沿運河逐步向前推進。並且務要做到,每佔領運河上的一個要點,必能固而守之。」
帝國陛下再度看向了蘇劉一。
「劉一將軍,如果我禁軍沿運河逐步向北推進,你以為北兵會如何應對?」
蘇劉一一怔。
「陛下,如果我禁軍始終向前,即使緩慢,北兵也勢必不能坐視,他們定將前來相攻。」
帝國陛下的臉上露出了笑容,只不過是陰冷的笑容。
「還是讓他們來攻的好,尤其是現在。」
聽了陛下所言,蘇劉一是真的一愣。可他分明還在陛下的眼中看到了某種熟悉的壞笑。
他又看了看始終無話的劉世勇,就是劉老大眼裡也有著莫名的陰冷之意。
疑惑不解之中,他再度望了望掛著的圖,突然腦中有光一閃,他徹底明白了。
但所有人當中反應最快的,是曾為參謀的凌震和翟國秀,這兩人的眼中均有厲色閃過。
我們說,當宋軍和對方、尤其是騎兵交手時,應該有兩種情況對他們是比較有利的。
這一就是野戰中堂堂正正的陣戰。
因為從嚴格的意義上講,草原騎兵之強,真不是強在它面對面的衝擊。對方真要是這麼幹,以宋軍經三百多年反覆錘煉出來的軍陣,他們沖不了幾次,騎兵就會所剩無幾。所以過去才有這樣一句話:「陣而不戰。」
這種陣戰,實際上在一定程度上放棄了騎兵的機動性,而失去了機動性,騎兵也就失去了它應有的威力。
就是從史書上您都可以看到,在宋軍過去的戰例中,越是成陣、越是面對面地硬憾,勝率反而很高。
金人的重鎧騎兵「鐵浮圖」、「拐子馬」,威力絕對不可小覷,可實際情況又怎樣?
有人說了,咱集中所有的草原騎兵十幾萬一起沖,你還能擋得住?
兄弟俺哭了,這種硬來,你真玩不了幾次,甚至能否進行第二次都難說,咱的大宋能拉出來隊伍不要太多。您沒見,還沒有採用徵兵制,禁軍過去都已經有上百萬。
如此,這個爭霸天下的遊戲就變得實在是太簡單了。
至於對宋軍最有利的,肯定是守城戰。
它之所以對宋軍更有利,還是因為對方徹底放棄了自己的機動性,變成了硬憾。孫子早已說過,「攻城下之。」攻城的消耗更是對方所承受不起。
而問題就在於,沒有人會捨己之長、用之以短。別人不可能輕易如你所願。
但我們還是能說,如果換一種思維來思考,也不是不能做到一件事,那就是從策略上迫使對方不得不按照您所想的那樣做。
沿運河攻擊,就是達到這個目的的手段之一。因為這樣的行動,用不了多久,對方就不得不前來阻止。老忽會由著你順運河一路進入關中?
不會就要來阻止,來阻止就對了,這時候您就有很大可能將對方拖入守城戰中。
只要您能確保運河補給線的暢通,保證糧食、軍械、援軍能送進被攻打的城池,沒有援軍的襄陽都能堅守五年,現在就更應當不在話下。對方來攻,正好讓他們的軍力消耗在攻城戰中。
您沒見,咱們的國秀兄就已經躍躍欲試。
對方也有可能來截斷您的運河補給線,或不攻而改為圍困戰。
在前一種情況下,劉裕當年曾有個著名的「卻月陣」,您改進改進,足以對付對方。
而對手改為圍困,那就必將屯重兵於城下,這樣,您的另外兩個方向就輕鬆了,也就更可以來事了。
大宋當年所犯最嚴重的錯誤之一,就是在襄陽吸引住北元十萬大軍於城下時,期間整整五年,即使不直接解圍,也應該從其它方面出擊。不管是玩圍魏救趙、還是攻敵之必救,都有大把的時間和機會。但它的表現卻恰恰是最差的一種:不作為。
這個教訓,咱如何能不汲取?
其實咱這樣做也是被逼的,因為以忽必烈的雄才大略,假如咱坐等,他定然以後不會讓兄弟我好過。既然如此,那咱就先下手為強,爭取主動。不僅打亂他可能的部署,更要將他引入到咱喜歡的路子中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