龍騰世紀 > 歷史軍事 > 輪迴之帝國的歷史

龍騰世紀 第二百六十九章 分權?分工? 文 / 西南北無家

    陸秀夫的確是敏感的,因為身為朝廷的首席大臣,他不可能不清楚陛下推出的新舉措將會對整個朝廷產生什麼樣的影響。況且他好學生的舉動還使他想到了另外一個人,王安石。

    王荊公在熙寧變法的過程中,曾推出過「制置三司條例司」。而如今這個實際上一直在變法的陛下,他也弄了個「朝廷支出預算」。冥冥之中,這兩者之間似乎存在的某種關聯,就頗耐人尋味。

    有王荊公熙寧變法的先例在前,其實已經足以讓陸秀夫預見到了整個朝廷即將出現的變動,他更認為,這次他好學生所要來的事,比他事先估計的還要大。

    所以,內心裡實有些不安的他,斷定陛下仍沒有說出自己的全盤大計。所以,為了徹底弄清陛下的圖謀,他在事後又單獨入宮覲見了陛下。

    陸秀夫也真的沒有猜錯,當他們師生二人再度見面後,面對他的詢問,那個狡詐之徒果然端出了自己後面的打算。

    「老師,時代變了,天下也變了,朝廷在許多做法上更變了,有些東西就不能不改。」

    「朕認為,朝廷過去設立的各部職官,今後需要進行一定的調整,以使它們既適應朝廷新的舉措,又職責更為明確。」

    陸秀夫的眼睛頓時瞇了瞇。

    就知道你小子要來事,只不過從你當初說要打造一個新的帝國開始,我就清楚,你以後不會沒動作,現在你終於要下手了。

    可他肩負的職責、行朝所處的現實,仍然使他說道:

    「陛下,朝廷各部的職責自當應明確。但臣也必須坦言,朝廷體制上的任何變動,必會給朝堂帶來動盪。昔日神宗先帝的元豐改制、王荊公的熙寧變法,均為其先例。尤其眼下仍為戰時,實不可不慎重。」

    帝國陛下點了點頭。

    「老師所慮甚是,朕也以為這要一步一步慢慢來,不可過於cāo切。」

    「但朕覺得,眼下最重要的事之一,仍是朝廷要加強戰時的理財。所以,朕打算在實施朝廷預算制度之後,將戶部拆分為兩個部。一個是民部,專掌民事;另一個為財部,主掌朝廷錢財。您覺得如何?」

    陸秀夫心中一顫。

    好麼,你小子的第一刀,果然如同王荊公,就砍到了戶部頭上。

    「陛下……」

    彷彿知道他要說什麼,帝國陛下擺了擺手。在略微想了一下之後,終於又說道:

    「老師,實施這個預算制度,有一個重要的要求。那就是:賦稅、錢財之收者、掌管者,不可以使用;而使用者,不可以收和掌管。」

    「基於這個要求,民事和朝廷的理財就應該完全分開。」

    陸秀夫的內心裡已經掀起了滔天巨浪,帝國的陛下卻仍然意猶未盡。

    「朕認為,這個財部,可以先設立四個司。度支、寶行國債、稅賦和倉部。」

    「度支主掌以後的朝廷預算。」

    「寶行國債專管寶行和國債發行。」

    「稅賦則掌天下稅賦的徵收。」

    「至於倉部,朝廷從天下百姓手裡購買的糧食,由其負責管理。」

    ……

    這裡是朝廷丞相的官署。

    所有人均已被屏退,只有帝國的兩位管家坐在哪裡。

    陸秀夫看了看對面的趙與珞,內心裡輕歎了一下。今日他找趙與珞所談之事,真的不是一個好話題。

    「……陛下以為,在實施了新的舉措之後,朝廷各部的職責應當重新劃分。所以他決定,拆分戶部為財部和民部兩個部。其中之財部,仍由你來擔任尚書。……」

    「這是他為財部所擬訂之草案。」

    說話之間,陸秀夫將幾張紙遞給了趙與珞。

    看著陛下親筆所書之稿,趙與珞的心中也有了輕顫。

    「臣自當遵從陛下旨意。」

    陸秀夫的心中再度有了歎息。

    「陛下的意思是,為了強化朝廷理財,財部以後在職員上仍要加強。」

    趙與珞點了點頭:「臣明白。」

    屋子裡陷入了沉寂,相對而坐的兩位帝國管家竟一時均已無語。

    此時他們的心情的確是複雜的。這是由於,當帝國陛下要把戶部拆分,並明確訂立朝廷賦稅、錢財的徵收和使用原則時,他們就很難沒有這樣的想法:

    陛下新近的舉動,固然是要強化朝廷的理財,可他也是在一石二鳥,借此於朝廷內部實施新的分權。

    而趙與珞個人的原因,更強化了他們的這個觀念。

    因為他們全都知道,當初在對趙與珞的任用上,陛下是有點破格的。

    在宗室的任用上面,大宋過去的規矩是:宗室經考試可以為官,但不可於朝中任實權高職。南渡之後,高宗趙構更明確將其定為不可為相。

    如果不是當年行朝將行在設在瓊州,在很多事情上要仰仗趙與珞這個當地的父母官,他是不可能得到被稱為「計相」的戶部尚書職位的。

    陸秀夫就非常清楚,即便在當時的情況下,朝中也不是沒人以祖宗的規矩提出過異議。

    也許此刻他們全都想到了另外一個人,趙汝愚。

    在整個宋代,宗室中只有一人破了例,他就是歷經孝宗、光宗、寧宗三朝,在關鍵的時候鼎持寧宗為皇帝、並曾經為相的趙汝愚。但趙汝愚的結局很不怎麼樣。

    從深一點的角度講,其實陸秀夫眼下的心情遠比趙與珞要更複雜。因為他既對趙與珞存在有些同情,可在內心裡又不能說陛下做的不對。

    他非常明白,自從陛下推出國債和寶行之措以後,戶部所掌的權力,實已比過去不知道大了多少。因為戶部現在掌管的已不僅僅是朝廷之財,而是真正意義上的天下之財。

    陛下當初關於國債和寶行的說辭、尤其是寶行,早已說明了這點。

    所以,以今日之趙與珞,他所掌的權力已經到了不能不「分」,也不能不「限」的程度;所以,在強化朝廷理財的名目下,陛下才要首先拿戶部來開刀。

    而這,不僅是帝國的分權傳統所要求,更牽涉到大宋宗室中的某些規矩,他就真的難以說什麼了。

    陸秀夫並不愚,宋瑞明白的事,並不是說他陸秀夫就不明白。

    他好學生口口聲聲的「文武分途」,其實質是什麼?還是文武分權。

    事實上,儘管身為朝廷首席大臣兼帝師,且陛下也曾有過他可以過問軍情的旨意,但他和宋瑞刻意不參與朝政一樣,如果不是什麼重大之事,他同樣也在盡量迴避。

    他知道,本朝太祖立國後曾定有一個規矩:掌管朝政的大臣與掌管樞密院的長官入朝奏事,要分先後,彼此不通消息。

    這個慣例的打破,是從仁宗朝宰相兼任樞密使才開始。

    他的好學生雖然任命他為丞相,並將處理朝政的大權交給了他,甚至連「參知政事」這樣的副相都已不再設立,可這個「英睿的太祖之後」,並沒有讓他兼樞密使,顯然並不是想讓他太過問兵部之事。

    面對如此「yin睿之主」,即使有著師生之誼的陸秀夫,他也是不能不謹慎的。

    況且以大宋的政治氛圍,假如他四處插手、過於攬權,恐怕要不了多久,就會有人像當年的陳宜中等人那樣,上書彈劾他,給他安上一個「權臣」之名。而「權臣」,實已離另一個世人口中的「激ān臣」並不遠了。

    陸秀夫是不願意被世人稱之為「權臣」的,更不要說是「激ān臣」了。

    但是,無論是陸秀夫、還是趙與珞,他們都沒能準確理解帝國陛下的本意。

    東是不會刻意為了分權而分權的,因為作為一個後世之人,他所注重的,是一種更大意義上的歷史趨勢。

    在他自己的看法中,人類社會分工深化的總體趨勢,是後世國家在行政權力上比過去更分散、更細化的最重要原因。而中國古代官制的變化,恰恰就是這種趨勢的一個最好說明。

    自隋、唐以來,除了過去的「三公九卿」已演變為「三省六部」,在「三省六部」之下,朝廷還有著分掌不同職責的「二十四司」。

    這種變化,不僅是因社會上分工的擴大,導致朝廷在管理上需要更細化,而且其本身,就是一種權力的分散。

    如果對比後世,古代六個部就基本上將朝廷的事都擔了起來,後世卻沒有幾個國家政府僅有六個部,就是不以這個東亞之國為例,人們也總不能說後世的國外政府構成,還不如中古時代吧?

    換句話說,中國古代之所以是世界上最先進的國家,就是因為它有著比其它地方更細緻、更合理的政府分工。

    所以他認為,在未來的大宋朝廷架構上,所謂的「部」和「司」,該增加的要增加,該裁減的也應裁減。關鍵的關鍵,是要在適應社會分工的條件下,職責明確,避免重疊和出現所謂的相互推諉。那樣,不僅降低了行政效率,更是政府機構變得不必要龐大的重要原因。

    而為了分權而分權,正是宋代官職紊亂、在「冗兵」之外,還出現了「冗官」弊病的重要原因。

    他以戶部來開刀,原因也正在此。

    因為這個時代的戶部,實際上兼具了後世民政部和財政部等部門的職能。它之所以如此設立,是由於過去「丁稅」的存在,使得朝廷在稅收上就必須與民戶掛鉤。而當朝廷已經取消了所謂的「丁稅」之後,東認為就應該使朝廷的民事和財政兩者之間脫離。

    他真正的目的,是要對老趙的財部進行一次也許是王安石未能完成的升級。

    從時代的特點來講,東也是一個另類,這就是他以後的某些行為,讓這時代所有的人覺得有些驚世駭俗的原因之一。

    ******************************

    三省六部二十四司

    三省:尚書省,門下省,中書省。

    六部:吏部,兵部,刑部,戶部,禮部,工部。

    二十四司則是:

    吏部:吏部、司封、司勳、考功。

    戶部:戶部、度支、金部、倉部。

    禮部:禮部、祀部、主客、膳部。

    兵部:兵部、職方、駕部、庫部。

    刑部:刑部、都官、比部、司門。

    工部:工部、屯田、虞部、水部。

    ******************************
上一章    本書目錄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