龍騰世紀 > 歷史軍事 > 輪迴之帝國的歷史

龍騰世紀 第一百七十七章遲疑 文 / 西南北無家

    忽必烈放下了手中的兩道奏章,帶著微笑望向了殿外來人。請記住我們的網址)本書最新免費章節請訪問。

    這還是一個僅僅處於而立之年的後生,但他的品階早已遠超朝中所有大臣。從這個人的走路澗態就可以看出,他沉穩而厚重。也許更難得的是,他的臉上還有著草原之人少有的儒雅之氣。

    忽必烈是不會忘記這個人的。中統四年,當他抓住了阿里不哥及其黨余時,就曾經故意問過此人:「朕欲置此屬於死地,何如?」

    這個從十三歲起就隨侍在側、當時年僅十六歲的少年人,竟然給了令他震驚的回答:「人各為其主,陛下甫定大難,遽以私憾殺人,將何以懷服未附。」

    聽了如此老成之言,從那時起他已認定,這是一個可造之才。

    也正因為如此,在平定了李璮的叛亂,逐步收回漢軍世侯權力的同時,作為加強蒙古人統治地位的重要舉措,這個人在至元二年,就被自己任命為「光祿大夫、中右丞相,增食邑至四千戶。」而此時,他不過才十八歲。

    但這個後生再度展示了他的大氣,他推辭道:「今三方雖定,江南未附,臣以年少,謬膺重任,恐四方有輕朝廷之心。」

    為了培養這個難得的帝國良才,自己曾親自請許衡來給他以教誨。

    可他和許衡等這些儒生走得太近了,也被影響的太多了,所以後來受到來自阿合馬的排擠。因此,半是保護、半是為了讓他多歷歷事,自己讓他從皇子那木罕鎮邊,以防備那些西邊的諸王。不幸的是,在昔裡吉叛亂時,他和那木罕都被扣押,而且這一押,就是七年,直到年初才被放回。

    待此人行禮完畢,忽必烈溫言說道:「安童啊,坐吧。」

    安童再度回禮:「臣謝大汗眷顧。」

    忽必烈看著這個自己曾經寄予厚望的後生,微微歎了一口氣,問道:「盧世榮所奏,你都看了?」

    安童恭恭敬敬地回道:「回大汗,臣看了。」

    「如何?」

    「臣亦覺其有點道理。」安童稍稍猶豫了一下,又接著說道。「盧世榮所奏之事,臣以為可以詔示天下。」

    聞言,老忽露出了笑容:「如此甚好,那就還是由你來擔任右丞相,盧世榮為右丞。」

    安童臉上露出了遲疑。這是大汗再次讓他擔起右丞相,雖然在此之前他已經多次推辭過,可大汗他就是不許。)

    見他沒有響應,忽必烈臉上已有不悅之色:「安童,莫非你真的已不準備為朕分憂了?」

    安童露出了惶恐,他趕緊起身言道:「大汗,臣非敢如此。」

    「那就先把這個右丞相給朕擔起來。」忽必烈恨恨地看著他。

    ……

    當安童走出宮門時,他的神情的確有點恍惚。大汗讓他復相位,在外人眼裡肯定是天大的喜事,可他的心中卻始終有種說不出的味道,這並非是說他完全不願意,或者說是認為大汗在害他,也許我們可以把它描述成某種潛藏在心底裡的茫然。尤其是在面對忽必烈殷殷的目光時,更十分強烈。他說不清楚這是為什麼,可這就讓他的內心十分的不定。

    騎在馬背上的他,是如此的心不在焉,以至於任自己的愛馬在街道上漫無目的地信步而行,但他卻在不知不覺中來到了長**。也只有到此,他才渀佛醒過來一般,趕緊下了馬,讓隨從等在門外,自己卻獨自一人走了進去。

    這是一位睿智的長者,也是一位如神仙般的方外之士。由於他並不常在大都,他們之間極少會面。但就是在這寥寥的幾次見面中,每一次在他面前,無論何時,安童的內心立刻就會變得平靜。

    也許在他的一生中,只有兩個人會讓他有這種感覺。而另一人,就是他最尊敬的許衡老師、許師。

    一個乖巧的道童為他們遞上了茶,在對面之人和藹、而又似乎洞悉一切地眼神下,他輕聲地講了大汗讓他復相之事、以及自己的迷惑。

    「晚輩難決,懇請道長指點迷津。」

    對面的長者微笑著看了看他,但卻同樣的輕聲地問了一句話:「昔與子同列者何人?今同列者何人?」

    聞言,安童恍然大悟。他深深地施以一禮,轉身離去。

    只不過當他的身影消失在門外時,長者的臉上卻變得若有所思。

    屋子裡面又出現了另外一個人。

    「師兄,安童為相,委實強於他人。」張志仙說道。

    「他是躲不掉這個相位的。」長者淡淡地言道。

    見張志仙似仍有不解之色,他加了一句,「因為他是太師之後。」

    張志仙也恍然大悟。

    安童是成吉思汗起家的老人、即著名的四傑之一木華黎的曾孫。木華黎在蒙古帝國的早期和後來對付大金的過程中,均立下了赫赫戰功。尤其是在蒙古滅金的過程中,其前期在北中國的攻伐,主要就是由他來全權指揮的。

    為此,成吉思汗除將北中國的軍隊全交給他指揮,並罕見地授予木華黎太師、國王的封號,賜誓券、黃金印曰:「子孫傳國,世世不絕。」另外還告訴他:「太行之北,朕自經略,太行以南,卿其勉之。」

    不但如此,成吉思汗又特賜木華黎大駕所建九斿大旗,而且曉諭諸將:「木華黎建此旗以出號令,如朕親臨也。」木華黎就此立行省於雲、燕,圖略中原。

    因此,北元在北中國的基礎,應該算是木華黎打下來的。

    木華黎去世後,他的子孫依然在為蒙古帝國拚殺。而更關鍵的是,他的孫子、安童的父親霸突魯,是當初忽必烈攻鄂州時的蒙古軍主將。在忽必烈與阿里不哥爭奪汗位的過程中,他毫無保留地支持了老忽,手下的蒙古軍更成為了他重要的力量。

    也正由於長期的征戰和對北中國的瞭解,霸突魯生前還給了當時仍在潛邸的老忽一個重要建議:以燕京為將來的國都。

    「幽燕之地,龍蟠虎踞,形勢雄偉,南控江淮,北連朔漠。且天子必居中以受四方朝覲。大王果欲經營天下,駐驛之所,非燕不可。」

    以至於忽必烈自己都對下面的人說:「朕居此以臨天下,霸突魯之力也。」

    霸突魯在中統二年去世,死後贈推誠宣力翊衛功臣、太師、開府儀同三司、上柱國、東平王,謚武靖。他的夫人帖木倫,又是忽必烈昭睿順聖皇后的同母姐姐。

    這就是安童小小年紀能位居人臣極位的原因。

    可安童十八歲當丞相時,他的副手先是史天澤,而史家就是在木華黎征伐北中國時前來投靠的,因此從某種程度上也算是他這邊的老人。隨後又有許衡、姚樞等忽必烈在潛邸時招攬的人才為副手或作其高參,在這些亦師、亦友加長輩的盡心輔佐下,雖然有阿合馬這個鳥人和他作對,可他仍然應付自如。

    現在,長者的一句話就使安童這個迷中人明白,他心中的彷徨或不定,實際上就是「事過境遷」。因為目前的朝廷,這些人去世的去世,離開的離開,早已「物是人非」。

    更重要的是,長者的話裡還暗示著,忽必烈早已改弦更張,不用儒生們的那一套了,你看看他眼下用的人就可以知道。試問崇尚漢儒的安童,你還能像以前那樣得心應手嗎?

    但是,長者說歸說,以他的閱歷和眼光,他還是能看到,忽必烈是肯定要讓安童來當這個丞相的。因為這個大元朝在阿合馬死後,需要建立新的朝廷框架。在西域來人被打壓,甚至於大量排斥出朝廷之後,忽必烈只能更多地借重蒙古大臣和漢臣。

    這是蒙古帝國,朝廷的首席大臣為丞相,它勢必為蒙古大臣所擔任,但這個人卻要能被漢臣們所接受,否則整個朝廷依然如同散了架。

    安童是木華黎的子孫,他的家族有大功於朝廷,由他來擔任丞相,不要說蒙古的大臣不會說什麼,就是忽必烈他自己,也十分的放心。而木華黎的家族由於久處漢地,早已深受漢家文化的影響。安童是許衡的學生,他過去不僅和朝中的大儒關係密切,本身又極崇漢儒,漢臣們自然對他樂於接受。這樣一個合適的人選,忽必烈是肯定會考慮到的。

    正如長者所推斷,安童的確是推不掉這個丞相職位的,在維持一個穩定的帝國框架目的下,忽必烈會始終將他放在丞相的位置上,哪怕這個他本來曾寄予厚望的後生甚至並不同意自己的某些主張。

    但是,對長者來說,他還關心的另一個問題是,忽必烈恢復安童丞相的職位,他又啟用一個名不見經傳的漢人盧世榮,這會不會預示著,他已經改變了過去打壓漢人的政策,而是如同以前那樣,向略偏重於漢臣的方面轉變呢?

    因為不管他是如何的超然於世外,看淡世俗的任何名利,甚至於內心裡更追求的是另一種「道」的境界,自他當年接過掌教之位起,他就有了一種必須要為這個當年重陽真人和長春真人所創教派擔起的責任。而這,就脫離不掉這個塵俗的世界了。

    方外之人往往也要先入世,而入世的目的,可能就是為了之後更好地出世。因為,也許只有這樣,才能讓他們真正看破塵世的一切。

    「志仙,為兄今日就返回金閣山了。這裡的一切,還請你多加費心打理。」

    張志仙看著長者:「師兄放心。只是委羽道兄哪裡……」

    長者打斷了他的話,「再等等,再看看吧。」

    他的眼中,也有了遲疑。

    但現在的他還絕對不會想到,哪個南方之人,將會給他和整個全真教,帶來多大的衝擊。而這,就徹底改變了歷史上全真教的命運。他更不可能知道的是,所有的這些,起因都是後世的一部小說。

    -------------

    嘿嘿,不好意思啊,標題改了幾次,最終覺得還是現在這個好。
上一章    本書目錄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