龍騰世紀 > 美文名著 > 重生關雲長

正文 第229章 平復兗州 文 / 白氏傳奇

    曹操帶領的部隊人數不多,但訓練有素,戰鬥力較強。曹操又抓住黃巾軍行動不便、補給困難的弱點,避免正面衝突,而採取輕騎突襲的戰術,困擾黃巾軍。在這種情況下,黃巾軍一面向青州方向退卻,一面與曹操談判,企圖動員說服曹操一道反對漢朝。青州黃巾軍曾給曹操一道檄書,其中說:昔在濟南,毀壞神壇,其道乃與中黃太乙同。似若知道,今更迷惑。漢行已盡,黃家當立,天之大運,非君才力所能存也。

    這些話的意思是:曹操您擔任濟南相時,曾毀壞漢室劉家的神壇,這種做法,和黃巾軍信奉的太平道是相合的;您現在不要受漢朝廷的迷惑,不要同黃巾為敵,應該與黃巾軍同心合力,推翻漢朝。

    曹操任職濟南時,曾禁斷淫祠,把漢朝諸王濫建的祠堂拆毀。黃巾軍認為曹操也反對漢室,競天真地把曹操引為「同道」,企圖說服曹操同黃巾軍一道作戰。聰明的曹操將計就計,利用所謂「同道」關係,對於處在困境中的青州黃巾軍進行誘降。

    就這樣,雙方一面交戰,一面談判,經過幾個月的醞釀,這支強大的青州農民武裝終於在曹操所謂「寬待」的條件下接受收編。曹操收編的青州黃巾軍30餘萬,另加隨軍男女老幼眷屬100餘萬。曹操從中選拔精銳10餘萬,號為「青州兵」,成為他爭奪天下的主力部隊。

    同時,他還學習青州黃巾軍「且戰且耕」的做法,把黃巾軍近百餘隨軍家眷及其攜帶的耕牛農具,作為基本勞動力和生產資料。設置屯田,組織生產,為軍隊作戰提供後方供應基地。「青州兵」其精銳部分,始終保持單獨編製,並且受到某種特殊待遇。其兵員的補充。也必須是從原來黃巾軍屯戶中解決,因此,「青州兵」帶有職業兵和世襲兵的特點,「青州兵」也唯曹操是從,不再聽別人的號令。

    曹操一下子平復了兗州的青州黃巾軍叛亂,並且坐擁了10萬精銳的青州軍部隊,很快佔據了兗州。「家底」也空前膨脹開來,曹操遂上書朝廷,鑒於清繳黃巾軍叛亂有功,經過朝廷大臣們舉薦封曹操為兗州牧,這兗州治所在昌邑(今山東金鄉縣西北40里),下轄陳留、東郡、任城、泰山、濟北、山陽、濟陽、東平八個郡國。大體範圍在今山東西部及河南東部。其中陳留,人口約87萬,東郡(治所在濮陽)人口60萬,東平,人口45萬,任城,人口20萬。泰山,人口44萬,濟北,人口23萬,山陽,人口60萬,濟陰(治所在定陶)人口65萬,總人口400萬左右乃是一大郡。

    曹操自此威震山東,聲名遠播開來,曹操佔據兗州之後遂召集各路豪傑之士。廣納人才,很快便有不少名士歸到帳下,茲有叔侄二人來投操:乃穎川穎陰人,姓荀,名彧。字文若,荀緄之子也;荀彧為人偉美有儀容。好熏香,久而久之身帶香氣。這荀彧出身穎川荀氏,荀子之後。其祖父荀淑知名當世,號為知名當世,號為神君。荀淑有八子,號稱八龍。荀淑有八子,號稱八龍。荀彧的父親荀緄曾任濟南相,叔父荀爽曾任司空。荀緄忌憚宦官,於是讓荀彧娶中常侍唐衡的女兒為妻。因為荀彧「少有才名,故得免於譏議」南陽名士何顒見到荀彧後,大為驚異,稱其為:「王佐才也。」

    公元189(永漢元年),舉孝廉,任守宮令(掌管皇帝的筆、墨、紙張等東西)。九月,董卓廢少帝劉辯,立獻帝劉協。十一月,董卓自為相國,贊拜不名,入朝不趨,劍履上殿。荀彧棄官歸家。對父老說:「穎川,四戰之地也,天下有變,常為兵沖,宜亟去之,無久留。」但鄉人多懷戀故土,不願離去。時冀州牧同郡韓馥派人接荀彧,卻無人相隨。荀彧只得獨自將宗族遷至冀州避難。到冀州後,冀州已為袁紹所得,袁紹見荀彧來,待之為上賓。荀彧弟荀諶和同郡辛評、郭圖都在袁紹手下。荀彧卻見袁紹「終不能成大事」

    公元191(初平二年),荀彧離袁紹而投曹操。曹操見荀彧來投,大悅,說:「吾之子房也。」任荀彧為行軍司馬,荀彧時年二十九歲。、

    其侄荀攸,字公達,穎川穎陰(今河南許昌)人。荀彧之侄,海內名士,曾拜黃門侍郎,後棄官歸鄉,今與其叔同投曹操,操以為行軍教授。荀攸出身於士族家庭,父親荀彝,任州從事之職。從小失去父母。荀攸十三歲的時候,他的祖父荀曇去世,過去荀曇手下一個叫張權的官吏,主動找來要求為荀曇守墓。

    荀攸對叔父荀衢說:「這個人臉上的神色反常,我猜他是做了什麼奸猾的事情!」荀衢趁著晚上睡覺的時候趁機盤問,果然張權是因殺了人,逃亡在外,想以守墓隱藏自身。

    公元184年(中平元年),何進秉政,征海內名士荀攸等二十餘人。荀攸到,拜黃門侍郎,公元190年(中平六年),董卓之亂,關東兵起,董卓遷都長安。荀攸與議郎鄭泰、何顒、侍中種輯、越騎校尉伍瓊等人商議說:「董卓無道,天下人都怨恨他,雖然他聚集了不少精兵,但實際上不過是一個勇夫而已。我們應該刺殺他以謝百姓,然後借皇帝的詔令來號令天下,這是像齊桓公、晉文公那樣的霸王之舉。」

    事未成就被人發覺,收何顒、荀攸入獄,何顒憂懼自殺,荀攸言語飲食自若,恰好碰上董卓被殺而得以免罪。棄官返歸,恰曹操在此廣納賢士遂前去投奔開來。

    荀彧又對曹操舉薦道:「某聞兗州有一賢士,今此人不知何在。」

    操問是誰,彧曰:「乃東郡東阿人,姓程,名昱,字仲德。」

    操曰:「吾亦聞名久矣。」遂遣人於鄉中尋問。訪得他在山中讀書,操拜請之。程昱來見,曹操大喜。

    這程昱,141年生人,字仲德,兗州東郡東阿人,本名程立,因夢中於泰山捧日,更名程昱。曾於東阿率領民眾抗擊黃巾。在黃巾起事時,東阿縣縣丞王度起而應之,更燒掉縣中的倉庫。縣令逾城逃走,吏民負老攜幼向東逃到渠丘山。此時尚在故鄉的程昱命人去偵視王度,發現王度等人得空城不能固守,於是出城西五六里外止屯。

    程程昱於是向縣中大戶薛房等人說:「如今王度等得到城郭也不能屯居,其勢可以測知。他不過想趁機虜掠財物,並沒有堅甲利兵以盈攻守之志。我們為何不相繼回城守之?而且城高郭厚,又多谷米,如今若果還城找尋縣令,共同堅守,王度必不能久待下去,那時向他攻擊,王度便可破了。」

    薛房等以為然。吏民卻不肯相從,程昱只得無奈地說:「愚民不可共計大事。」於是密遣數騎在東山上高舉旗旛,令薛房等人望見,然後大呼「賊兵已經攻至!」,便下山取城,吏民見勢便跟隨同去,終於找到縣令,一共守城。後來王度等人來攻城,不能攻破,正欲退走。此時程昱率吏民開城門追擊,王度敗走。東阿由此得全。

    公元192年(初平中),兗州刺史劉岱辟召程昱為用,程昱不應命出任。當時劉岱與袁紹、公孫瓚和親,袁紹令妻子居於劉岱處,公孫瓚亦遣從事范方帶兵助劉岱守地。後來袁紹與公孫瓚不和。公孫瓚擊破紹軍,於是遣使向劉岱說要收取袁紹的妻子,令劉岱遣上,並與袁紹絕交。公孫瓚又向范方下令:「若劉岱不遣上袁紹家小,便領兵回來。待我定了袁紹,就攻打劉岱。」劉岱連日不能決議,別駕王彧向劉岱說:「程昱有謀略,能斷大事。」劉岱於是召見程昱問計,程昱說:「如果放棄袁紹這個近援而求於公孫瓚為遠助,這等於求人於越地以拯救受溺的兒童一樣。而且,公孫瓚亦非袁紹之敵,如今雖稍勝袁紹軍隊,但最終必為袁紹所擒。如果取其一朝一夕之勢而不思慮長遠的計劃,將軍您必敗無疑。」劉岱聽從其計。於是范方領其兵歸去,兵尚未至而公孫瓚已大為袁紹所破。劉岱表奏程昱為騎都尉,程昱卻以身疾請辭。

    曹操兵臨兗州,荀彧叔侄舉薦程昱,程昱一口答應。程昱將行之時,他的鄉人十分疑惑,說他:「怎麼你前後的行為相背如此?!」程昱卻只笑而不應。程昱初至之時,曹操便跟他談論大事,十分高興,昱謂曹操道:「某孤陋寡聞,不足當公之薦。公之鄉人姓郭,名嘉,字奉孝,乃當今賢士,何不羅而致之?」

    曹操遂道:「吾幾忘卻!」遂啟操徵聘郭嘉到兗州,共論天下之事。

    這郭嘉(170207),字奉孝,穎川陽翟(今河南禹州)人。郭嘉出生於穎川,也就是今河南登封一帶。此地是三國時期最大的人才庫。當時為各路英豪出謀劃策的謀士,十之六七出於此地。少年時代的郭嘉就展露出非凡的智慧,他喜歡與長者交談,往往有獨到的見解,常使長者們自愧不如。光陰往薦,飽讀詩書的郭嘉轉眼長大成人。他長得清瘦俊朗,又有一雙清澈深邃的眼睛。郭嘉自信而清高,喜歡無拘無束,交友非常挑剔,只與心目中的仁人志士來往。但他待朋友非常真誠、熱情,喜歡通宵達旦地飲酒暢談。
上一章    本書目錄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