龍騰世紀 > 美文名著 > 重生關雲長

正文 第230章 廣聚人才 文 / 白氏傳奇

    郭嘉18歲的時候,在朋友辛評、郭圖等人的鼓動下,投奔到袁紹帳下。袁紹當時被稱為「天下英雄」。他對郭嘉等人極為敬重,厚禮待之。但數十日一過,郭嘉便看出袁紹不懂得用人之道,非成大事之人。於是,郭嘉毅然離袁而去。

    公元191年(建安元年),程昱就將好友郭嘉推薦給了曹操。曹操大喜,十里相迎將郭嘉接入自己的營帳,共論天下大事。郭嘉比曹操小15歲,但對曹操的宏圖偉志似乎瞭如指掌。當曹操就天下形勢向郭嘉問計時,郭嘉一語道破要害,曹操又詢問郭嘉,作為謀士,最關鍵的素質是什麼?郭嘉說戰爭和下棋一樣,沒有一場戰爭是事先部署好的,熟讀兵法只是入門,軍師的優劣在於臨場應變。

    郭嘉明晰透徹的分析,讓曹操相見恨晚。曹操聽完感歎道:「能幫助我成就大業的人,就是他了!」郭嘉離開營帳後,也大喜過望地說:「這才是我真正的主人啊!」從此,郭嘉便當上了曹操參謀軍事之官。

    郭嘉又為曹操舉薦光武嫡派子孫,淮南成德人,姓劉,名曄,字子陽。操即聘曄至。這劉曄,字子揚,淮南成德(今安徽壽縣東南)人,是光武帝劉秀之子阜陵王劉延的後代,劉曄七歲時,母親去世。其母臨終時說:「你父親(劉普)的僕人有誣害人的秉性,我擔心自己死後會出亂局,希望你和你哥哥(劉渙)長大後能除去此人。」

    劉曄十三歲時就按母親遺命,斬殺了父親寵信的侍者,而後又坦然向父親請罪。劉普原先大怒,但知道劉曄的動機後也對他十分欣賞。不作苛責。汝南許劭善於觀人,當時楊州避難,稱劉曄有佐世之才。

    劉曄二十歲時,天下大亂,揚州地方的豪強們大多不願抑強扶弱而且狡猾殘暴。揚州當地有鄭寶、張多、許乾等人擁兵自重。其中以鄭寶最為驍勇果斷,才能和力氣都很突出,為當地人所忌憚。當時鄭寶想擄略百姓渡過長江到江南地區,看中了劉曄是當地的高族名人,想要強逼他倡導這個計謀。

    劉曄知道後很害怕,但都沒有被鄭寶找到。此時曹操派使者到揚州。劉曄去見使者,論及當前時勢,並請使者在他那裡停留數日。鄭寶於是帶數百人帶著牛和酒迎接使者,並等待劉曄。劉曄則在中門外設酒菜飯席給鄭寶部眾,自己則與鄭寶在內宴飲,並暗中要人借敬酒的機會殺掉鄭寶。

    但鄭寶原來不好酒。並且很留意他們,令那人不敢下手。劉曄於是親手用佩刀斬殺鄭寶,並斬他的頭下來,向他的部眾恐嚇:「曹公有令,敢有動者,與寶同罪。」部眾見此都很震驚和害怕,跑回營舍。

    當時營中尚有精兵數千。劉曄為防他們作亂,即騎鄭寶的馬匹到鄭寶的營門前,向一些首領陳說禍福利弊,最終眾人叩頭迎納劉曄。劉曄入營後安撫群眾,令眾人歸服,更推舉劉曄為新首領。但劉曄見漢室衰微,自己亦是皇室宗族,不想擁兵,與是將那些部曲都委託給廬江太守劉勳。

    劉勳當時在江淮之間有很強的兵力,受到孫策的忌憚。於是孫策派使節特以卑下的言辭和財寶要求劉勳代為攻打上繚城。劉勳相信孫策,更因收得財寶而十分高興,各人都祝賀,但劉曄則不感喜悅。劉勳詢問,劉曄則說:「上繚雖小。城堅池深,攻難守易不可旬日而舉,則兵疲於外,而國內虛。策乘虛而襲我,則後不能獨守。是將進屈於敵,退無所歸。若軍今出,禍今至矣。」但劉勳不聽,堅持出兵。而孫策果時從後乘虛襲擊劉勳,劉勳失敗後,劉曄遂逃至穎川躲避,碰巧此時曹操在這裡招賢納士,遂被郭嘉舉薦投靠曹操開來

    劉曄又為曹操舉薦二人:一個是山陽昌邑人,姓滿,名寵,字伯寧;一個是武城人,姓呂,名虔,字子恪。曹操亦素知這兩個名譽,就聘為軍中從事。

    這滿寵,字伯寧,山陽昌邑(今山東微山)人。滿寵十八歲時,在郡中任督郵。當時郡內李朔等人各自擁有部曲,為害百姓。太守遣滿寵前去糾察,李朔等人聞訊後,前來請罪,表示不敢再作惡。後來,滿寵試任高平縣令。縣中督郵張苞貪污受賄,干亂吏政,滿寵派人將其抓捕並考問,張苞受刑而死,於是滿寵棄官而歸。

    公元192年(初平三年),曹操至兗州,滿寵被闢為從事。

    呂虔(生卒年不詳),字子恪。任城(今山東濟寧東南)人。為人很有膽識和策略。

    滿寵、呂虔又向曹操共薦一人,乃陳留平邱人,姓毛,名玠,字孝先。這毛玠字孝先,陳留平丘人也。少為縣吏,以清公稱。將避亂荊州,未至,聞劉表政令不明,遂往魯陽。曹操臨兗州,闢為治中從事。

    這日又有一將引軍數百人,來投曹操:乃泰山巨平人,姓于,名禁,字文則。操見其人弓馬熟嫻,武藝出眾,命為點軍司馬。

    一日,夏侯惇引一大漢來見,操問何人,惇曰:「此乃陳留人,姓典,名韋,勇力過人。舊跟張邈,與帳下人不和,手殺數十人,逃竄山中。惇出射獵,見韋逐虎過澗,因收於軍中。今特薦之於公。」

    操曰:「吾觀此人容貌魁梧,必有勇力。」惇曰:「他曾為友報仇殺人,提頭直出鬧市,數百人不敢近。只今所使兩枝鐵戟,重八十斤,挾之上馬,運使如飛。」操即令韋試之。韋挾戟驟馬,往來馳騁。忽見帳下大旗為風所吹,岌岌欲倒,眾軍士挾持不定;韋下馬,喝退眾軍,一手執定旗桿,立於風中,巍然不動。

    操曰:「此古之惡來也!」遂命為帳前都尉,解身上錦襖,及駿馬雕鞍賜之。

    典韋是陳留己吾人。他形貌魁梧,膂力過人,有大志氣節,性格任俠。其時同鄉劉氏與睢陽人李永為仇敵,典韋便為劉氏報怨。李永曾任富春長,家中備衛甚為嚴謹。典韋駕車,載著雞酒,偽裝正在等候別人的閒人;當李永府前開門,李永親自出府時,典韋便懷匕首向前截殺李永,並殺李永妻,再慢慢走出來,取出車上刀戟,步行離去。由於李永的居所鄰近市,此事發生後全市驚。從後而追者雖有數百,但卻無人敢近。典韋行了四五里,遇上李永伴眾,雙方轉戰不久,典韋脫身而去,自此為豪傑之士所賞識。

    初平年間(190193),張邈舉義兵時,征典韋為士,隸屬於司馬趙寵。軍中的牙門旗既長且大,人們都不能把它舉起,而典韋竟以一手便將其執而豎起,司馬趙寵驚異其怪能巨力。後來典韋轉屬夏侯惇,數次斬首有功,拜為司馬。

    再後來夏侯惇向曹操推薦了此人

    曹操見到典韋之後遂稱呼他為「古之惡來」,這惡來的名號可是有說頭的,原來這惡來與父親蜚廉一起為紂王效力。蜚廉擅長跑步,惡來力氣大,惡來的弟弟季勝是趙國的祖先。周武王伐紂,殺死了惡來。惡來的子嗣就是女防,是秦國第一任君主秦非子的高祖父,秦始皇的三十五世祖。

    據《逸周書?世俘》稱「太公望命御方來。丁卯望,至告以馘俘。」,「方來」一辭,孔晁注謂紂黨。陳漢章在《周書後案》中以為「方來」即紂臣「惡來」。

    惡來知不適紂之誅也,而不見武王之滅之也。國神比干、子胥知其君之必亡也,而不知身之死也。故曰:『崇侯、惡來知心而不知事,比干、子胥知事而不知心。』聖人其備矣。」殷紂染於崇侯、惡來。崇國侯爵,名虎,惡來,嬴姓,飛廉之子,紂之諛丞。

    《鶡冠子?備知》亦稱:「費仲惡來者,可謂知心矣,而不知事。」

    《史記秦本》記云:蜚廉生惡來,惡來有力,蜚廉走父子俱以材力事殷紂,周武王之伐紂,並殺惡來。

    《晏子春秋諫》上篇文:昔夏之衰也,有推移,大戲;殷之衰也,有費仲、惡來,足走千里,手制兄虎,見太平御覽、詒讓案。

    《莊子》集釋:龍逢比干,外篇已解。箕子,殷紂之庶叔也,忠諫不從,俱紂之害,所以佯狂,亦終不面殺戮。惡來紂之嬣臣,畢志從紂,所以俱亡。

    根據有限的史料來看,惡來應該是商紂時期的重臣,身強體壯,力大無窮,敢與猛虎相搏,但是為人喜歡讒言阿諛,商紂殘暴無度之時,他卻助紂為虐,最終不得善終。

    而在小說《封神演義》中,他被描寫為當時的嬖臣。繼費中助紂王綜理朝政。為人刁鑽奸猾,翻雲覆雨。善詆毀他人,喜進讒言。紂王聽之信之,枉殺無辜。

    後世對於其勇猛的武藝以及兇猛的面容而進行引用,其當為猛將,甚至可能是古代最著名的猛將,惜今史料不足了。
上一章    本書目錄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