龍騰世紀 > 歷史軍事 > 華夏帝國

龍騰世紀 第三十三章鴨綠江江防統帥 文 / 布依相公

    劉盛休所帶領的這到淮軍,又因為他們的前任都統是劉銘傳,也稱之為銘軍,他們本來是要參加平壤戰役的,他們從山東乘船由北洋水帥護航,向平壤進發的時候,中途得到電報,說平壤已經陷落,李鴻章即令,劉盛休改變方向,從鴨綠江登陸,接應從平壤撤退的清軍。

    為了把這支准軍送到朝鮮,北洋水師的主力艦隊擔任了護航任務,在把准軍送到鴨綠江在回師山東時,路經黃海,遭到了日本水師的襲擊,那一場海戰,北洋水帥被日軍海軍擊沉了四艘戰艦,可見為這支部隊的到來,水師付出了極沉重的代價。

    光緒皇帝和李鴻章得知葉志超在平壤不戰而退至鴨綠江,心中早有換帥之意,馬上把葉志超調到京城去。

    葉志超得到調令,歎了一口氣,簡單的收拾一下行裝,便離去了。在平壤督查各軍之時,他身為統帥,高高在上,眾人見面無不卑躬屈膝。可現在,他雖身為統領,但作為一個從平壤戰敗的將軍,他只帶著幾個親隨回京。按大清的軍紀,他已經知道了他的命運,眾人基本上也知道了他的命運,一路之上班,竟無人相送。葉志超不禁感歎世態炎涼。

    葉志超這一走,身為統領幫帶的宋慶自然成了整個鴨綠江江防的最高統帥,葉志超回京之時,宋慶已經是幫辦,按照清廷的官階,幫辦,就是幫著統領辦事,如今統領不在,那自然是幫辦代理軍事指揮權。宋慶初掌軍務,各駐紮在鴨綠江的清軍將領,無一不把失敗的理由強加給葉志超的身上,在各軍將領看來,諸軍在平壤及牙山之敗,完全是葉志超的指揮無能。他們紛紛要求彈劾葉志超,而京中也傳來消息,不少官員也在彈劾葉志超。所以,朝廷方面,肯定讓葉志超負擔起朝鮮占場上失敗的罪責。如果葉志超能扛起朝鮮戰爭失敗的罪責,那底下的將領,受罰就較輕,所以,大多數人為了自保,都選擇了落井下石。

    聶士成是最先與葉志超出兵到牙山的,葉志超被彈劾的消息傳來,聶士成也感到一陣緊張,畢竟,最先進入朝鮮的兩位將軍,一位是葉志超,一位便是他,作為朝鮮戰敗者,他也有一定的責任。雖然朝廷的處理結果尚沒有下來,但是,聶士成鴨綠江邊諸將的眼神中,也看出一些端倪來。但沒有辦法,敗軍之將,何以言勇。

    葉志超走後,聶士成看了看鴨綠江的整個江防圖,他把手指向了九連城,又指向了九連城旁邊的虎山,聶士成早年從軍,性格剛毅,被諸軍將領白眼,聶士成可受不了這個氣。於是,他才來到大營中,來找宋慶,請求帶領本部人馬,前往鴨綠江的最前沿部——虎山。同時,他要求,趁敵人立足未穩之機,向對岸的日軍,發動大規模的襲擊,以便掌握戰役的先機。

    聽得聶士成的建議,宋慶在那裡猶豫片刻,葉志超走後,他初為各路清軍統帥,如果貿然出擊,打勝了沒有話說,但若戰敗了,眾人又會將矛頭對準他,更何況,從平壤潰敗回來的清軍,已無戰心,從國內增援過來的部隊,他並不知底細,這些軍隊平時各駐一地,並沒有隸屬關係,不知道能否完全聽從他的指揮。他自己的盤算是以穩為主,先利用鴨綠江的江防工事,阻擊日軍在鴨綠江的對岸,只要日軍不進入國門,他就是功勞一件。考慮頗多,宋慶對聶士成道:「聶大人忠勇可嘉,祝三知曉,我大軍剛剛到達鴨綠江邊,忙於修築工事,已經疲憊不堪,況原朝鮮之軍,又於平壤新敗,士氣低落,各路人馬,皆從國內各處調來,沿江而布,從未配合過作戰。祝三認為,各軍之間,配合尚有一個過程,所以不宜出擊,只可堅守,拒倭寇於國門之外。」

    「我在牙山、平壤與倭寇交鋒,其戰力不過一般,當前,劉盛休的准軍,乘船到達鴨綠江已有月餘,正可以逸待勞,而且,整個隊軍當中,要數他的部隊,裝備最為精良,可讓其為先鋒,諸軍隨後,趁倭寇立足不穩,衝殺過去,趁勢奪回平壤,將倭寇趕下大海。也未必不能實現。」

    宋慶道:「聶大人,日軍兵鋒正盛呀,我軍來到鴨綠江後,對敵情不甚明瞭,如果貿然棄江防而率軍出擊,不正是以彼之短,擊其之長嗎?這軍應鞏固江防,以堅固的工事,將敵人阻在鴨綠江邊。」宋慶還是堅持自己的意見。

    「從平壤撤至鴨綠江,我日日派人到對面偵察敵情,如今,日軍往來疲勞不堪,是最佳的出擊時間,如果我軍奮勇出擊的話,雖不能殲其大部,但可殲沿岸的敵先頭部隊。」對於宋慶堅持自己的意見,聶士成一步也不退讓,他也堅持著自己的意見。兩位大人在營裡,你看看我,我看看你,誰也說服不了誰。

    「你我不必在此爭執,這樣,我們請劉盛休劉大人來議事,我們聽聽他的意見。」宋慶看到說服不了聶士成,便想把劉盛休拉過來,讓他也來議事,劉盛休畢竟是鴨綠江江防清軍中最精銳的部隊。

    少傾,劉盛休來到帳中,三位大人依次拱手,劉盛休少不了一番客套,宋慶把聶士成主動出擊之事,向劉盛休說了一遍,又道:「劉大人,你所率的銘軍,裝備精良,戰力最強,你對跨江出擊如何看?」

    劉盛休沉思了片刻道:「大人,自葉大人平壤率軍北撤以後,倭寇兵鋒正盛,我軍宜在鴨綠江堅守,借此天然屏障,阻敵於國門之外。」

    聶士成沒想到,劉盛休的想法與宋慶一樣,他們都想倚仗鴨綠江的江防,把敵人阻在朝鮮境內。但聶士成畢竟久經戰陣,而且,又多次派人到對岸去偵察日軍的情況,因此,他仍然認為,主動跨河出擊,可變主動。而不是被動的在鴨綠江邊,等待著日軍的進攻。
上一章    本書目錄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