伊滕博文道:「我建議,陸軍向鴨綠江江防發起試探性的進攻,在平壤一線,構築防線,防止敵人的反撲,我們首先要做到的一點,就是要鞏固我們在朝鮮的勝利。海軍可在黃河一帶尋找戰機,殲滅清國的殘餘水師,這樣,即使我們面對人數眾多的清國陸軍部隊,不幸戰敗,也保證他們沒有足夠的海軍進攻到我國的本土。」
明治天皇點了點頭,各路大臣也紛紛為伊滕博文的建議叫好。他們已經開始夢想,在佔領朝鮮後,逐步的向清國境內滲透,以期佔領他們夢寐以求的大陸。
御前會議結束以後,明治天皇接受了伊滕博文的建議,以伊滕博文為首,專門成立了一個研究中國大陸的組織,要從經濟、政治、軍事等各個方面對清國進行研究,為他們進入清國大陸,提前做好準備。
從平壤潰退的人馬中,陳慶這一哨人馬,基本上沒有受到損失,他們行至不遠處的一個朝鮮村寨,這一哨人馬中,有一人會朝鮮語,他向朝鮮人問路,要回鴨綠江的小道。那朝鮮人起初不肯回答,惹得劉義興起,撥出大刀來,架在那人的脖子上,那朝鮮人方才答應給他們做嚮導,向鴨綠江邊撤退。
此際,大道上的槍炮漸漸少了,陳慶看到自己這一哨人馬,並沒有損失多少,心中多少有點兒欣慰,這樣,在朝鮮人的帶領下,他們急急的奔回鴨綠江清國境內,餓了就到朝鮮村寨中搶些食物,渴了就喝些山泉水。他們步行了七日,看到前面有一條大江蜿蜒而流,嚮導指著那江道:「前面便是鴨綠江。」
陳慶看到潺潺而流的鴨綠江,他蹲下身子,俯身喝了一口江水,歎了一口氣道:「終於回來了。」
鴨綠江北岸,聚集了清軍十二個營,約二萬千人,一部分是從平壤撤退的清軍各營,一部分是從內地馳援平壤的部隊,聞聽平壤既已失守,大軍在鴨綠江邊安營紮寨。
奉軍左寶貴已經戰死,忠骨埋在了平壤城中,陳慶得到了左寶貴的知遇之恩,一心想為左寶貴報仇,他和劉義一商量,對著手下人道:「諸位,左總兵以身殉國,我立志要為左總兵報仇,我觀聶大人乃一位名將,抱有愛國抗敵之心,我願意投靠他的麾下,有人願意同我前去的,便去了,若沒有人同我一起,我便隻身而去。」
劉義看到眾人不說話,自己先走到陳慶的面前,他對陳慶道:「陳大人,算我一個,左總兵死得太慘了,我也要為他報仇。」
「為左總兵報仇!」有十幾個士兵同陳慶站到了一起。
陳慶道:「謝謝大家,你們不願意跟著我的,我也不勉強,你們且回營去,我要投靠聶士成大人。」
陳慶帶著跟著自己的二十人來到了聶士成的大營,聶士成看到陳慶帶著人來投靠自己,也滿心歡喜,又怕奉軍那邊怪罪下來,不好收留,陳慶跪倒在地道:「聶大人,就讓我們跟著你一起打倭寇,我們要為左大人報仇。」
聶士成沉吟片刻,便道:「好,你們且留下來,我自會去找宋大人,讓你們劃歸我指揮。」
自此,陳慶與劉義帶著奉軍二十人的隊伍,便在鴨綠江邊駐紮了下來,而江的南岸,陸陸續續的開來了日本的軍隊,他們也在南岸開始修築工事。
聶士成看到日軍的大批部隊開到了鴨綠江的南岸,先行來到清軍幫帶宋慶的大營,向宋慶建言道:「宋大人,末將看到大批倭寇開到了鴨綠江的南岸,並開始修築工事,如果倭寇工事一旦築成,對我軍來說是大大的不利,我軍應趁倭寇立足不穩,率軍從左右兩翼攻擊,必獲全勝,以振我軍自平壤失敗以來的軍心。」
宋慶被朝廷任命為幫辦,協助葉志超督辦軍務,實際上,自平壤清軍戰敗以後,葉志超深知自己即將被朝廷免職,所以,佯裝生病,將一切軍務,都交與宋慶打理。宋慶,字祝三。山東省蓬萊市泊子宋家村人。行伍出身。幼年家境貧寒,一五三年赴防安徽,助毫州知州宮國勳鎮壓捻軍有功,擢參將。一六一年以同太平軍和捻軍作戰有功,晉陞記名總兵,賜「毅勇巴圖魯」勇號。一六二年,安徽巡撫唐訓方裁整淮軍,以三營歸記名總兵宋慶所統。因宋慶勇號毅勇巴圖魯,故稱毅軍。屢挫捻軍於河南、山東,一六四年擢為南陽鎮總兵。同治六年敕賜黃袍馬褂,更勇號為「格洪額巴圖魯」。同治七年隨李鴻章戰於直隸,賞二等輕車都尉,授湖南提督。同治年陝甘回民起義,宋慶隨左宗棠馳往鎮壓。同治十一年,賞戴雙眼花翎,移授四川提督。光緒元年,奉詔會辦奉天軍務,駐錦州、營口。光緒年移軍旅順口,駐守一十二年,修築炮台,訓練士兵,所部軍容整肅,設防不怠,為諸軍之首。光緒十六年,加封太子少保。一九四年,加封尚書銜。
慈禧太后得知平壤戰敗以後,命令宋慶率軍駐守鴨綠江,節制清軍諸營。宋慶有「格洪額巴圖魯」之稱,所轄軍士,為毅軍,共計五營二千餘人。餘下清軍七十七營,來自各省,他們依江而布,各築工事,武器裝備也頗為不同,其中裝備最為精良的是劉銘傳的准軍,共計一十二個營,他們裝備著德國式毛瑟步槍和大炮,火力很猛,劉銘傳乃是李鴻章的心腹愛將,所率的准軍,乃是當時清軍中最精銳的部隊。劉盛休接手過來,雖然此後的銘軍,多數為劉氏宗族的子弟,少不了一些紈褲子弟,雖少經戰陣,但其軍軍威尚在,不失為一支生力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