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子李治,長孫吏部和聖人正在甘露殿議事。不少人已經聽到了風聲。
「此事當真?」李世民雖然還不到五十歲,可是他的健康正在惡化。他坐在步輦上,眉頭緊鎖。肥胖的身軀壓的木床吱吱做響。
「千真萬確。」長孫無忌說道。「張亮一直就貪生怕死,膽小怕事。在東征遼東的時候,差點就壞了事。多虧手下副將和常何都在,給他鎮住了場子。」
「還在相州的時候,他就開始蓄養義子。有一個叫做公孫節的義子就對他說,弓長之主當別都。相州是東魏,北齊的別都,張拆開正是弓長二字。張亮就信以為真,以為自己有了氣運加身。」
李世民的臉色越來越陰沉,眼裡不停的閃著凶光。
「舅舅,我有一事不解。」李治趕緊跳出來摻和一腳,搶在李世民下定決心之前,爭取一些時機。
「如果張亮是一個貪生怕死,膽小怕事的人,他為什麼會想起來要謀反呢?難道他不知道這是死罪嗎?」
「雉兒,你還小。」長孫無忌摸摸鬍子,「你不知道這年頭多少人都有不臣之心。聖人的旨意,說過多少次等同謀反的事,他們不僅不怕,反而變本加厲的做。怕死,有不怕死的人嗎?那都是窮凶極惡,走投無路的人,他們才不會去謀反。因為他反正連死都不怕,做別的事容易多了,何須造反呢?正因為張亮如此膽小怕死,因此才是一個忘恩負義,有造反之心的人。」
「朕不是下旨,說舉報主人造反的人,一概不予受理嗎?」李世民痛苦的摸著自己的臉,誰願意天天管這些爛事,尤其是有人不停的告訴你:「有人要爆你家菊花了!」。
他執政之初,很多人家的奴婢部曲,因為與主人的矛盾,因此舉報主人造反。但因為沒有查實的事件太多,也讓很多人不敢再養奴僕,因此李世民下令舉報主人造反的也按造反論罪。
「舉報的此人不是張亮家的奴僕,而是陝州人常德。」長孫無忌接著說案情,「常德原先與慎己和另外幾個義子相交好,知道他們家裡的事情。但後來他妹妹被慎己搶到張亮府中,被凌辱迫害,因此他才奮而血書舉報。聖人要是人證,他兄妹二人已經在宮外候著了。」
「朕知道了。」李世民沉默良久,又說:「雉兒,你怎麼看?」他擔心自己倒是次要的,因為他為帝多年,聲望穩固,不是幾個人想造反就能造成的。但是他的年幼的小兒子怎麼辦?不僅有不臣的大臣,還有凶殘的兄弟。他能挺下來嗎?
「耶耶,我一直在想一個問題。那就是張亮,還有別的人,比如說侯君集吧,他們都已經做官做到這麼大,絲毫不遜於皇家的待遇。可是為什麼他們要造反,還有,他們打算怎麼造反。」
這個問題,別人不能問。但是李治問,準沒事。誰讓他是皇子呢?!
私下問當然也是不行的。但是當面請教父親,就沒問題了。
造反對李世民來說,其實也是一件糗事。他父親李淵是讓李建成當的太子,因此這件事也成了一件歷史上的著名案件。區別就是他反抗的不是皇帝本身,而是皇權的象徵。並且奪得了皇位。
而李世民在位時期面臨的造反案件,又有多少呢?至少是兩件。一件就是李承乾造反案,一件就是張亮造反案。另外偏遠地區的土匪頭子造反也少不了。
後來李治也有至少兩個造反案件,一件就是房遺愛謀反案,另一件是杭州農民的陳碩真起義。
造反案件可能是真的,也可能是栽贓。處理造反案件,也充分反映了皇帝的治國手腕。
李世民和長孫無忌都沒有理會李治的提問,他只好自顧自的繼續往下說。
「首先,他得有私兵。唐律規定了各個國公府的護衛人數,因此張亮一直以來,靠著收養義子,來給自己的私兵掩人耳目。第二,他得有兵器。光有弓箭和橫刀,是不行的。造反必須穩准狠,有了強弩,就算是武藝不精的私兵也能有強大的戰力。因此如果要造反,他肯定要有弓弩。」
「第三,他要收買人。光是左右執金吾的數量,就是他沒辦法搞定的。宮禁的衛戍,如果光靠這五百奇兵,肯定不能奏效。他唯一的機會,在於路上設伏,或者收買宮禁。如果他要造反,肯定可以找到他收買了那些人,他知道什麼。他靠誰來獲得聖人行蹤的消息。」
說到這裡,長孫無忌和李世民都充滿驚奇的望著李治。
「雉兒,這些是誰教你的?張行成沒有這個本事吧?」長孫無忌問。
「這不是太傅教我的。是我自己想的。」李治一臉無辜,「當聽到舅舅說張亮要造反的時候,我就想他要怎麼做。這樣推測出來的。我是不是說的不對?」
「雉兒說的很好。」李世民的臉色頓時好了很多。兒子有出息,做父親的都高興。「無忌啊,你就按照這個先行調查。既然你掌握了足夠的證據,朕立刻下令禁軍包圍張亮府,搜查所有相干人員。」
「還有張亮手裡的所有產業,田莊,所有可以藏匿武器,私兵的地方。與張亮有密切聯繫的人,都要調查。」李治補充道。
「這個……恐怕牽連甚廣。」長孫無忌的臉色卻當時就變差了。
「牽連甚廣又算什麼事?難道謀反不是一件應該徹底調查的案件嗎?」李治不放過這一點,只是心平氣和的試圖說服長孫無忌。
「雉兒說得好。哈哈哈,甚合我意。」看到李治把長孫無忌問的手忙腳亂,李世民開心的笑了。「長孫吏部,你一直在修律,也非常認可謀反是十惡之首。像這樣的重罪,怎能不調查清楚呢?」
「雉兒,你,你不覺得這種事情要快刀亂麻,重罪處置,才能震懾人心嗎?這種事,可不能拖的太久,拖的太久,這些要作亂的臣子會覺得你軟弱可欺,要是他們糾結起來再揭竿而起……」長孫無忌趕緊試圖挽回這個決定。
「別這樣,舅舅。」李治面不改色,頗為豪氣的說,「我記得我小時候,看到宮女衣裙中春光乍洩,就會忍不住舉槍而上,非弄上一番才肯罷休。」
長孫無忌聽的一愣,不知道這有什麼聯繫,當時就給弄糊塗了。
「這世人對謀反一事,也十分類似這個。誰都知道皇帝權利至高無上,坐擁**三千。誰不想過著這種掌控生死,胡作非為的日子呢?所以,他們一聽到謀反,就如同一個沒有嘗過女人,飢渴難耐的少年一番,才會出現你所說的,有起哄作亂的事情。」
可是即便如此,起哄作亂也是無法容忍的。人類社會的秩序微妙而脆弱,一場大水,一場大旱,甚至流言蜚語,都可以讓一個地區的治安崩潰,進入無政府的混亂狀態。
「雉兒說的很有意思。但你又怎麼能確保不亂呢?」李世民也加入進來這番討論。
「亂不亂,我不管。」李治非常光棍非常痞氣的說道,「只要有忠於聖人的禁軍,確保對首都的控制,外地在亂,我都可以不慌不忙,徐徐圖之。要知道,想謀反的人不少,可是想立功的人更多。只要我許之以利,授之以民。甚至連造反的隊伍,我都可以招安過來,讓他們自相殘殺。」
「哎呦雉兒,你可千萬不能這樣想。」長孫無忌的救世情節又犯了。「聖人以仁德服天下,你要是這麼不負責任的想,那說出去,大家,可都不覺得你是仁君啊!」
「舅舅,你為官多年,還不明白其中道理嗎?只要不這麼說,誰能指證你的這個手段?不管我多麼的置臣民的安危和治安於不顧,錯誤始終再謀反的亂黨,而不再我。聖人雖然為天下的主人,但不代表就要對天下的所有事情負責。天下大旱了,餓死人了。是你們不修水利又趕上旱年了,關我屁事呢?出現匪軍了,是人民不務正業,意圖不軌,關我屁事呢?朝廷可不是他們的父母祖宗,事事都要管。要真是這樣,那就不是父母官,而是奴僕官了!」
長孫無忌被這樣一番地痞無賴的言論震驚的什麼話也說不出來。李世民則聽得眼睛一亮,彷彿想通的許多事情一樣。
「好了好了,今天就到這裡了。朕乏了,長孫吏部,你找上房玄齡,劉洎一起調查此案。你們退下吧。」
李世民說完,還彷彿在掩飾什麼一樣,打了個虛情假意的呵欠。其實他眼裡精光直閃,哪裡有困乏的樣子。
長孫無忌和李治互看一眼,都藏不住眼裡的疑惑。
聖人這是要幹啥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