龍騰世紀 > 歷史軍事 > 竊國賊

正文 第三十八章 悄然改變(上) 文 / 巨火

    國君劉璽與臣下劉存進入書房沒多久,宮中內侍出來宣佈國君諭令:「君上口諭,今晚暫且到此,請諸位大人回家歇息吧。」

    直到次日上午,趕到王府等候國君召開會議的武大臣們才知道,國君與劉存的私人談話直到天亮才結束,幾位老臣悄悄詢問國君內侍,聽完幾乎不敢相信自己的耳朵:國君竟然和劉存把酒暢談直到雄雞報曉,然後持著劉存的手送到宮門之外,才依依話別!

    國君因為補覺,沒有召開上午的會議,精力旺盛的劉存於中午宴請眾同僚謙遜答謝,當日下午即率領衛隊返回琅琊。

    沒有誰知道劉存和國君說了什麼心裡話,也沒人知道國君次日晚上悄悄召見國相陰德和程秉究竟談些什麼,更沒人知道為何國君和國相沒有經過例行討論,就將請求削減封地的大事聯名上奏朝廷。

    中平二年七月二十四,國君與劉存密談後的第六天上午,內史蒼慈代表國君突然宣佈多項重要人事調整:

    第一項,征辟東莞名士徐奕為東安縣長,嘉獎在征剿黃巾賊寇中功勳彪炳的琅琊縣左尉顏慎,晉陞其為東安縣尉;

    第二項,征辟館陶名士趙溶為東莞縣令,滯留王城的兩萬流民將於月內遷往東莞;

    第三項,任命王國新任史官、豫南皇親劉曄擔任琅琊縣令;

    第四項,解除劉存琅琊縣令之職,調任東武縣令;嘉獎在征剿黃巾賊寇中功勳彪炳的琅琊縣右尉翟越,晉陞其為東武縣尉!

    除此之外,國君劉璽還傳出口諭:他將與高密名士鄭玄、北海名士管寧和邴原等好友一起,出席九月初九的琅琊書院落成典禮!

    系列公告一經發佈,立刻引發琅琊國官場和士林一片震動,琅琊書院落成在即、國君劉璽和大儒鄭玄等天下名士匯聚典禮的消息,如同長上翅膀飛向大漢各地,各地名士聞風而動,成群結隊湧向傳說中能造出質優價廉潔白如雪的紙張和精美陶瓷,開闢了一片世外挑源的琅琊國。

    返回夏河城的劉存安置好從莒縣遷來的紀維一家,任命紀維擔任東武縣丞,率先前往一直在重建而且沒有縣令的東武城做好前期準備,接著連續召開三天會議,於第四天上午悄悄返回珠山家中,與妻子兒女一起享受天倫之樂。

    劉存麾下各部在一群心腹幕僚的率領下,如同一部高速運轉的機器隆隆加速,琅琊縣衙中的武官吏終於看到了劉存的強大實力,以及劉存對麾下心腹不遺餘力的舉薦,不約而同放棄各自心中的小算盤,將全副精力投入到政務之中。

    為了讓九月初九的琅琊書院落成典禮成為享譽天下的盛會,劉存在珠山停留的七天裡,每天都帶上越來越聰敏能幹的義子劉振前往各大工坊,檢查各種新技術的運用情況,再次重獎一批在技術創新和改造中做出重要貢獻的匠師。

    三日後,劉存前往三十五名各工坊匠師和三名蒙學資深先生秘密干了近一年的山下院子,對秘密研製半年多的雕版印刷技術及數十次改良後的油墨進行鑒定,隨後在劉振的統一指揮下,開始小心翼翼地印刷三千本《論語》和三千本《道德經》。

    被授予重任的劉振和所有參與人員無比興奮,近五十人一年的不懈努力是多麼不容易,大家都知道三種紙張和雕版印刷術的研製成功包含了多少人日日夜夜的心血和希望,也逐漸明白由此給天下帶來多麼巨大的震動和改變。

    因此,面對一張張剛印刷出來散發著幽默芬芳的書頁,三名德高望重的蒙學先生和不少匠師眼裡閃爍著淚花,哽咽地說有幸參與這件曠古爍今的大事,死也值了!

    經過兩天的印刷,六千本書籍的印刷任務順利結束,所獲效果完全達到劉存的預期,看著潔白紙張上印刷精美字體清晰整齊的一行行字體,看著一沓沓印刷書頁在工匠們手裡裝訂成冊,劉存禁不住悄悄出了口長氣。

    雖然在學堂先生們和大多數雕刻匠師的反對下,劉存沒有堅持使用標點符號,但走到今天這步劉存已經感到滿意了,同時也深切感受到,任何的革新與傳統觀念的改變都不能一蹴而就,都會遇到各種頑固觀念的阻撓,要改變陳舊落後的觀念,樹立起一套新思想新體制,他還有很長的路要走,需要不斷的努力不斷地進取,才能達到目的。

    放下樁心事的劉存並沒有多少興奮感,相反,麾下人和工匠們對他諸多改良措施的牴觸,越來越令他感到焦慮。

    面對觀念上的頑固阻力,劉存回到家裡徹夜難眠,經過反覆考慮,反覆權衡,劉存決定不再等待,不再費盡心思去一個個說服,而是以自己的強勢衝破所有阻力,徹底改革極不科學嚴重阻礙技術進步與創新的舊有度量衡體系,把他精心制定卻在長達半年多時間裡無法推行的「度量衡新制」全面推廣開來,以達到迅速提高生產效率、並以此為基礎,逐步制定出科學統一的產業標準體系,哪怕礙於朝廷禁令不能推而廣之,劉存也要在自己麾下規模越來越大的各大工業企業中強制實行。

    紅日從遙遠的海平面盡頭噴薄而出,劉存麾下十餘親衛騎著駿馬趕赴各大工坊,通知負責全面營造工作的大匠師霍堅、造船工坊總管祁清、鐵器工坊總管蔡佑、陶器工坊總管厲璜、紡織工坊總管樊節、制鹽工場總管俞琛等二十餘名負責人前往碼頭造船工坊召開會議。

    劉存和兒子劉振還沒進入造船工坊寬闊的會議室,提前到來的二十餘名各部正副總管齊齊齊聲致禮,劉存一邊回禮,一邊走向大匠師霍堅,拉過他的胳膊低語幾句,揮揮手示意門外捧著三大托盤新式度量衡標準工具的侍衛進來。

    侍衛放下托盤轉身離開,依然站著的劉存示意大家都坐下,從前方桌面上的托盤裡拿出把做工精美的修長銅尺,愛惜地撫摸片刻,抬起頭望向忐忑不安的與會者:「諸位,記得七個月

    前,咱們在一起費盡心力製造出我手裡這把銅尺,以及桌面上的一件件度量衡標準工具,並且根據共同制定出的系列標準,製造出三百套這樣的度量衡標準工具,可是,直到今天,這些凝聚我本人和諸位大量心血和智慧的度量衡新制,在咱們的各大工坊裡依然沒有得到實施,說句心裡話,我非常難過!」

    不少人悄悄低下頭,不好意思與劉存對視。

    ************

    ps:求收藏!求推薦票!求追更!謝謝!
上一章    本書目錄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