龍騰世紀 > 穿越重生 > 傲世三國之縱橫

第二卷 崑崙湧五河,烈火浴鳳凰 第一二三 章 孟德提先手,文台藉世資 (二十二) 文 / 黃河大鯉魚

    更新時間:2012-11-11

    看到這種情況,孫堅策馬向前,在距離黃巾軍重步兵的盾牆還有一丈遠的時候猛地一按馬鞍,身體騰空而起,然後趁著下落之勢,長刀猛地劈在了黃巾軍重步兵的盾牆之上。

    孫堅這一擊有雷霆萬鈞之勢,不僅劈碎了眼前黃巾軍重步兵手中的大盾,而且餘勢不減,將大盾後面的黃巾軍士兵的肩膀也劈掉了一半。

    落地之後,孫堅閃進黃巾軍防線的缺口之中,掄起長刀,劈向了眼前的又一名黃巾軍重步兵。

    祖茂跟在孫堅的身邊,看到孫堅衝進敵陣,緊緊的跟在孫堅的身邊,手中雙刀飛舞,刀光四起,將周圍的黃巾軍一一消滅。

    周泰、蔣欽二人各帶領著一曲步兵此時也已經衝過了黃巾軍的輕步兵防線,來到了黃巾軍的重步兵防線的身前,看到孫堅衝進陣中,周泰和蔣欽二人也緊握長刀,跟在了孫堅的身後。

    黃巾軍的重步兵佈置了整整五層,當孫堅攻破第三層的時候,站在最後指揮的黃巾軍將領下達了命令,讓手持大漢制式長弓的那一部分精銳弓箭兵撤退,其他的弓箭兵扔掉長弓,拿起隨身的短刀準備戰鬥。

    看到孫堅突破黃巾軍的第一道防線之後,朱俊親自敲響了第二通鼓聲,伴隨著「咚~咚~咚~」的鼓聲,曹操和袁紹各帶一萬兵馬衝向了對面的黃巾軍。

    袁紹的年紀比曹操略大,而且袁家的勢力也比曹家更加顯赫,在洛陽的時候,袁紹就已經隱隱是洛陽豪族年輕一代中的翹楚,袁紹也一直沒有把曹操放在眼裡。

    但是現在,曹操的實授職務雖然還只是一個騎都尉,遠比袁紹的實授職務上軍校尉要低,但是曹操卻憑借自己的能力招募到了將近三萬人的鄉勇,並且率軍收復了陳留郡北部、濟陰郡西部、梁國和沛國全部以及汝南郡的東部,立下了巨大的功勳,袁紹能夠很明顯的感覺到,在朱俊的眼裡,曹操的地位遠比他袁紹的地位要高。

    這種感覺讓袁紹有些不舒服。所以為了證明自己並不比曹操差,袁紹希望能從這次的進攻中證明自己。

    袁紹的上軍其實只有五千人,另外五千人的校尉是何進的弟弟何苗,不過何進深知何苗能力不足,讓他擔任新軍校尉更多的只是為了混取軍功,因此在軍隊離開洛陽之前,何進他別交代何苗一切事物都要聽從袁紹的命令,所以這兩部軍馬事實上都是由袁紹統領的。

    曹操手下雖然有將近三萬人,但是曹操並沒有打算全部帶上,看到袁紹手下只有一萬人,曹操便也只帶領了一萬人上前進攻。在洛陽的時候,由於曹操的父親曹騰和袁家的恩怨,曹操和袁紹的關係就不是很好,這次兩人被朱俊同時點將,曹操自然也存著和袁紹一較高下的心思,因此特意率領了和袁紹手下數量相同的士兵。

    當然,曹操沒有選擇把自己手下的士兵全部帶上也有別的考慮。經過這一段時間的戰鬥,曹操深切的體會到了並不在多而在精這個道理,而且曹操手下的將領有限,根部無法有效指揮三萬人的大軍,而經過這麼長時間的戰鬥經驗表明,一萬人是目前最合適的戰鬥人數。這一萬人是曹操目前手下的全部精銳,全部裝備著馬騰送給他的護教軍制式裝備,在質量上比漢軍的制式裝備還要好上很多。

    曹操目前手下五員大將,曹仁、曹洪、夏侯惇、夏侯淵、李典,各自帶領了兩千人衝向了黃巾軍前軍輕步兵大陣的左翼,袁紹麾下一萬漢軍則攻向了黃巾軍前軍輕步兵大陣的右翼。

    從曹操和袁紹離大營應開始,漢軍大營中的鼓聲就沒有停過,朱俊深知這第二波的進攻才是最關鍵的,孫堅如果失敗朱俊還有足夠的時間進行調整,而曹操和袁紹能否突破黃巾軍的防線關係到此次戰役能否勝利,為了以防萬一,在曹操和袁紹離開大營之後,朱俊又重新下達了一道命令,讓自己麾下的三河騎兵中除了調撥給孫堅的五千人外的其他一萬多人做好戰鬥準備,如果曹操和袁紹出現什麼意外,這些三河騎兵要立即衝上去進行接應,同時這些三河騎兵還要密切注視著黃巾軍大陣左右的騎兵的動向。

    曹操和袁紹都沒有選擇跟隨在孫堅突破產生的突破口後面進攻,而是選擇在孫堅的突破口的左右兩側各一千米的地方進行突破,如果曹操和袁紹二人率兵突破成功的話,整道黃巾軍的前軍防線都可以說宣告崩潰,漢軍就實現了自己的第一步戰術目標。

    黃巾軍的統帥對這點自然也十分清楚,於是他決定不再維持第一道輕步兵防線的形狀,命令防線兩端的輕步兵向中間收縮,雖然不可能再曹操、袁紹二人進攻上防線之前完成防線的加固,但是至少還可以切斷二人的後路,將二人所帶的士兵包圍起來。

    命令下達之後,黃巾軍的陣型頓時就是一片混亂。對於這些基本沒有經受過什麼訓練的老弱病殘來說,能夠在開戰之前站位陣型已經算是十分不錯了,而想要進行陣型的轉換幾乎就是不可能的,他們根本不懂行進的先後、行軍的快慢以及互相之間的配合,在聽到命令之後都只會各自行動,使得原本還像個樣子的陣型變得一片混亂。

    黃巾軍陣型的混亂顯然也出乎了黃巾軍將領的意料之外,不過對於這些已經被當做炮灰的士兵,他並沒有太多的關注,在最前方的輕步兵防線開始向中間收縮的同時,他還向後面的重步兵防線以及再往後的各道方向下達了向中間收縮的命令。

    看到黃巾軍的防線出現了混亂,朱俊自然不會放過這個大好的機會,環視了一下自己一方的各軍將領,最後把馬騰叫到了自己的身邊。

    「馬將軍,如今敵人混亂,正是我軍進攻的大好機會,只是我軍缺少騎兵,三河騎兵又需要監視對方兩翼的騎兵,馬將軍可否願意帶兵進攻敵人側翼的混亂處,再立新功?」朱俊說的十分客氣,並沒有上級對下級的命令的口吻,而是用著商量的口氣。

    「將軍客氣了,剿滅太平道是我等的本分,在下自當效勞!」馬騰說完,轉身離開了點將台,回到了早已開始待命的屬下身邊,下達了進攻的命令。

    由於黃巾軍命令之間的延遲以及軍隊轉換陣型時的混亂,黃巾軍前軍輕步兵防線的兩翼以及兩側的騎兵之前出現了巨大的空隙,馬騰的打算就是從這到縫隙突入,繞道黃巾軍後營的側方再向內進攻,直接攻進黃巾軍的中軍大營。

    馬騰的麾下原本有一千人的重騎兵,在之前的征戰中,馬騰很少使用這些重騎兵,所以知道現在這一千人的重騎兵也只損失了十幾人,基本上還保持著完整的編制。在這一次的進攻中,這些重騎兵將是馬騰可以倚重的最重要的力量。

    為了保持馬匹的體力,這些重騎兵以非常低的速度向前奔跑著,互相之間維持著合適的距離,堅定地向前衝著。

    剩餘的三千多名輕騎兵跟在重騎兵的側後方,保持著和重騎兵相同的速度向前奔跑著。

    馬騰跟在重騎兵的身後,堅定的看著前方。
上一章    本書目錄    下一章